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区划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及时掌握区划实施情况、开展区划调整及修编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GIS 在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中的应用,从区划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海域使用符合性、区划适用性、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构建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融合GIS 技术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模型,初步形成了一套综合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开展区划中期评估及定期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区划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对及时掌握区划实施情况、开展区划调整及修编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探讨了GIS在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中的应用,从区划目标完成情况、保障措施落实情况、海域使用符合性、区划适用性、公众满意度等方面构建了实施评价指标体系,融合GIS技术和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模型,初步形成了一套综合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方法,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开展区划中期评估及定期实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土地规划、城市规划等实施评价的研究进展;介绍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开展评价的必要性;通过借鉴土地和城市规划实施评价的理念,提出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技术路线,构建了区划目标完成情况、措施落实情况、海域使用符合性及总体实施成效共4个评价层次,17个评价要素,45个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并给出了该指标体系的标准化方法和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海洋功能区划分为国家、省、市、县四级,尽管体系的层次分明,特点描述也清楚,但由于层级之间缺少明确的约束关系和控制手段,导致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及海域管理实践中对各层级间,特别是市级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之间的空间符合关系难于把握。基于此,研究归纳了海洋功能区空间关系及其主导功能相互关系,构建了市级与省级海洋功能区划空间符合性分析的定量化评价模型,并以漳州市与福建省海洋保护区符合性分析为例,检验了分析模型的适用性以及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工作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界定海洋功能区划评估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海洋功能区划的发展和实施情况的分析,提出了从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效果和海洋功能区划依赖条件变化三方面构建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架,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选取应当遵循的基本设计思想。其中,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情况主要涉及海洋功能区划概况、海域开发利用概况、海洋功能区划的目标实现情况、制度落实情况和社会参与情况等指标;海洋功能区划执行效果主要从规范海域开发秩序、保护海洋资源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海洋功能区划依赖条件变化主要从社会经济条件变化、海洋产业用海需求变化、自然资源条件变化、海洋环境条件变化等指标进行评估,衡量其变化程度。根据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内容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级别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侧重点,制定了评估流程。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评估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方法,以深圳市海洋功能区划为例,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应用到海洋功能区划评估的实践工作中,检验了海洋功能区划评估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指出区划评估仍需研究的问题,对深入开展海洋功能区划评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判定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法律地位及其在海域管理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了目前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一致性分析的主要技术依据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项目用海与所在海域主导功能符合性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大连湾跨海交通工程为例,分析其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结果表明:工程建设符合海域总体布局,不影响旅游休闲娱乐区、保留区和港口航运区的基本功能,符合海洋功能区的海域使用管理要求和海洋环境保护要求,即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划;通过研究用海类型和方式较复杂的大型用海项目与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的基本模式,有利于同类项目的海域使用审批和管理;同时提出制定相关标准,进一步规范论证、审查和评审等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提高海洋功能区划修改、修编质量和区划成果可实施性的角度出发,构建了以海洋功能区划目标实施情况、海域空间布局情况、公众对海洋功能区划的满意程度3个领域,共5项指标13个评价因子组成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等级标准,形成了一套定量化的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方法体系。研究成果可为深入开展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提供研究思路,为海洋功能区划的修改、修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是近年来海域使用管理中的一个新课题。文章初步探讨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内涵、分类和理论基础,论述了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在海洋功能区划制度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是否一致是海域使用论证的重要内容,也是审批海域用海的首要依据。文章针对辽宁省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一致性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致性、兼容性、不一致性和特殊性的判断原则。通过矢量图标准化处理、确定用海所在海洋功能区的类型、一致性分析等步骤,实现功能区划一致性判断。并对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方法,同时对全省项目用海与功能区划一致性进行定量分析与统计。  相似文献   

11.
对现行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文章构建了省级海洋功能区划实施评价的基本框架,明确了评价原则、思路、流程与方法,以期为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针对区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新时期面临的形势,提出了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全面调查、摸清家底,完善分区、探索分类,严格兼容、加强管控,定期评价、动态调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多规合一"的视角,从概念内涵、规划体系、区别联系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海洋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差异性和关联性。重点分析两者在功能定位、时间定位、层级体系、分类体系、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研究海洋功能区划需完善之处,并提出完善海洋功能区划期限及目标的设置、明确不同层级的细化标准和要求、增加海洋保护、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类等功能区类型、加强海洋功能区划实施情况评估制度的建设等对策和建议,为实现海洋功能区划在"多规合一"进程中与土地利用规划等其他规划统筹衔接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是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的基础性工作,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海陆功能分区在分区层级、分区方法等方面不一致,导致海岸带保护与开发利用失衡。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研究的基础上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构建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进行验证,在优先划定生态保护区基础上对海陆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功能分区。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功能区中生态保护区面积占比约为60%,海陆一体发展区占比约为22.3%,海洋发展区占比约为12.5%,陆地发展区占比约为5.2%;(2)宁波市开发利用功能区空间分布与地区以临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海洋渔业为基础的海洋经济发展导向相符。海岸带空间功能分区要以生态保护为底线,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导向,为优化海岸带开发与保护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洋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制度,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价对于总结实施经验、改进区划环境管控目标和完善区划环境保护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系统地分析了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环境保护要求、保障措施等,界定了区划生态环境目标的评估范围。采用基于GIS技术的分析方法,设计了对应关系分析、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现程度分析、环境变化趋势分析及影响关系分析等关键环节,探讨了各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在多个环节、不同情况时的合理性,构建了一套我国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估方法和流程,为开展各级区划生态环境目标实施效果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在即,为平衡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开展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研究成为合理确定海域功能的重要依据。本文构建了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模型,从环境生态现状、资源现状、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四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海洋功能区开发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江苏滨海县作为研究区,以滨海县各海洋功能区为评价单元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滨海县海洋功能区总体开发潜力较高,环境生态和资源现状等自然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大,但海域开发现状和社会经济需求等社会条件较差,影响了海洋功能区开发的技术支持与需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域为研究区,提出了兼顾海洋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包括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生物资源利用区和生态保护区3个类别;构建了海洋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价和海洋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ArcGIS完成了规划区网格划分和相关评价,并据此进行叠置分析,完成连云区海域分区的空间划分,其中工业与城镇建设区总面积占比为23.58%、生物资源利用区占55.52%、生态保护区占20.90%。海洋空间规划分区体系和基于ArcGIS划分方法在连云区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方法体系能够较好地协调海洋保护与开发的空间格局划分,可以为我国海洋空间规划分区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战略背景下,全域全要素互动互联的“陆海统筹”理念为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基于陆、海系统“三类空间”(农业/渔业、城镇/港口、生态)功能和多要素集成评价思维,构建了陆海统筹视角下沿海地区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三类空间’功能评价—冲突识别—统筹修正”的三步走集成评价方法。嘉兴实证案例结果表明,该集成评价方法可以科学、准确地识别沿海地区陆海空间开发和保护的矛盾区。并通过冲突区域评价结果统筹,确定未来适宜进行建设、生产以及生态保护的陆海空间总规模,实现陆海统筹理念下沿海地区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一张图”,进而提升沿海地区空间管制的科学性和有序化。  相似文献   

18.
海洋功能区划控制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江涛  刘百桥 《海洋通报》2011,30(4):371-376
合理利用海域、改善海洋环境质量和降低海洋开发利用活动负外部性,都需要通过加强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的控制来实现,而海洋功能区划是控制和管理开发利用活动的重要手段和工具。从文本控制、图则控制、指标控制、海域使用全过程控制四个方面构建了海洋功能区划控制体系,其中文本控制由目标、原则和文本条款组成;图则控制由图则边界、用海类型和管理要求组成;指标控制由规模控制、结构控制、利用方式控制、海域使用强度和效率控制、环境控制指标构成;海域使用全过程控制由建设期、运行期和结束后构成。通过构建海洋功能区划控制体系,有助于区划目标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整治修复评价标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的开展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强化海洋综合管理;有利于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保障海洋生态安全;有利于优化海岸资源配置,规范海域开发秩序;有利于改善海岸景观质量,提升海域资源价值;有利于履行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提升海洋综合管理水平。但在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中,在国家层面尚没有与海岸带整治修复相关的标准,海岸带整治修复缺乏系统的过程控制、质量管理、结果评价标准。文章基于浙江省海岸带开发利用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顺利开展和实施,研究探索海岸带整治修复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