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陆域资源生态补偿已经有所落实,而海洋生态补偿尚未进行。本文提出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观点,目的是支持和鼓励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行为的同时,维持和发展社会经济。此外,本文还对海洋生态补偿的原则、对象以及资金来源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海洋生态补偿不仅有利于保护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而且是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海洋生态补偿进行了广泛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由于研究视角差异导致的概念界定模糊、补偿范围和补偿标准不一等问题。文章基于海洋生态增益型补偿和抑损型补偿的基本分类,针对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立的关键点,分别从补偿主体与受偿对象、补偿范围与标准、补偿方式3个侧面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希望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章阐述了海洋生态补偿的内涵,并重点关注了国内外海洋生态补偿的研究进展与实践。通过对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发展现状的研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工作提供参考,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4.
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条例尚未出台,虽然陆地资源生态补偿有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海洋生态补偿却尚未进行。文章通过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隶属问题、资金来源问题、海洋生态补偿评估标准与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衔接性以及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条例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环境与沿海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山东沿海经济发展、构筑山东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山东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工作的现状,基于新修编的海洋功能区划,初步分析了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整体框架,最后基于海洋功能区的不同属性特征对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界定进行探讨,以期为山东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工作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利用与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环境经济手段。文章结合新时期海洋生态文明领域政策演进的新动向,梳理近年来我国主要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进展情况,从系统性视角总结分析国家和地方层面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与法律制度建设的经验和差距。着眼于海洋生态补偿政策体系完善和地方管理机制的改进需求,从统筹协同角度,建议未来从政策协同、多元机制协同、跨部门协同、跨区域协同和信息资源协同等方面,推动建立完善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补偿协同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补偿包括保护建设补偿、发展权补偿、生态损害补偿及生境损害治理与修复补偿等。目前,我国海洋生态补偿仍处于探索阶段,补偿标准的确定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与环境成本核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了确定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成本核算体系,并对今后如何确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生态补偿标准提出了初步想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的确定是建立生态损害补偿制度的核心和关键。文章从海洋生态损害补偿相关概念界定出发,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在生态损害补偿标准核算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探讨了当前我国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确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明晰了海洋生态损害的概念内涵及海洋"生态损害补偿"与"生态损害赔偿"的联系与区别,对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的货币化补偿标准和生态修复标准的优缺点及适用领域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未来应从两方面着手开展研究:一是海洋生态损害货币化补偿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研究;二是生态修复补偿的适用范围、理论及应用研究。灵活选择生态损害补偿标准确定方法,实现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迄今对海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探索,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发展,文章在简要分析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理论的研究现状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补偿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为我国海洋自然保护区补偿理论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我国海洋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保障海洋生态产品的可持续供给,文章基于海洋生态产品的定义和特征,分析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演化逻辑,结合典型模式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针对我国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实困境提出机制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生态产品是海洋生态系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海洋生态环境需要而提供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有形和无形产品,具有整体性、外部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不可逆性;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演化逻辑可分解为海洋生态资源资产化、海洋生态资产资本化、海洋生态资本产品化和海洋生态产品货币化4个阶段;公共性、准公共性和经营性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分别对应政府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 市场混合型的实现路径;未来我国应在海洋生态资源产权管理、海洋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海洋生态产品增值、海洋生态资源交易和海洋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各种海洋生态监测方法的基础上,构建生物分布指数、生物暴露指数和生物反应指数,并由此确定生态质量总指教。生态质量总指数可以综合反映特定海洋环境的生物群落特征,典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特征以及生物体对环境污染的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因此可以应用于近岸海洋环境质量的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12.
海洋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纪明 《海洋科学》1994,18(1):16-19
随着海洋开发的深入和全球变化问题的突出,海洋生态学与人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初步查明,当今面临的与海洋有关的几个突出问题即食物短缺、环境污染和“温室效应”,在不同程度上都是与海洋生态学过程相联系的,而且带有全球性。显而易见,海洋生态学的发展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上述严峻问题得到缓解之前,进一步了解海洋生态作用对它们可能作出的贡献究竟多大,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奏效,显得十分迫切。因而定量研究和人为干预效应预测研究,将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海洋生态学家特别感兴趣的领域。与此同时,新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将随之…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热带珊瑚岛礁型海洋牧场的珊瑚礁生境,实现生物资源的养护和渔业资源的产出功能,在对海参等高值经济种开展底播增殖前,科学评估其生态容量是防止引发海洋牧场生态风险的重要保证。运用生态系统模型法评估了三亚蜈支洲岛热带珊瑚岛礁海洋牧场花刺参(Stichopus monotuberculatus)的底播增殖容量。根据2020~2021年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区渔业资源调查与环境因子数据,运用Ecopath with Ecosim 6.6软件构建了该海域的生态系统营养通道模型。研究表明:生态系统各功能组营养级范围介于1~3.52,系统的食物网结构以牧食食物链为主,总能流中有43%的能量来源于碎屑功能组,其在系统总能流中有重要地位。系统的总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9.353%,略低于林德曼能量传递效率(10%)。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3.726,总初级生产量/总生物量为28.834,系统连接指数为0.256,杂食性指数为0.120,系统Finn''s循环指数和平均路径长度分别为2.485%和2.379,表明近岛区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且系统稳定性和成熟度偏低,易受外界干扰。根据模型评估的花刺参增殖生态容量为110.21 t/km2,是现存量的206 倍,有较大增殖空间,并且达到生态容量后碎屑组的能量再循环利用效率将显著增加,营养级结构能得到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性及成熟度将有所提高。基于研究结果,可适当采捕与花刺参生态位相近的生物,同时增殖放流其他处于不同营养层次的经济种,从而减少种间竞争,有效利用系统冗余能量,进而扩大花刺参的生态容量,实现海洋牧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作为生源要素氮的重要源与汇,在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项研究旨在查清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态及其生态学意义。氮是生物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要素,海洋中的氮往往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限制因子,氮的吸收与再生释放在估算海洋新生产力和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率上也有重要贡献。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作为海水中氮的重要供给源是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修复失衡的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不同海区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和环境不同,氮的形态和含量亦不相同,可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数量就不相同,因此造成了不同海区生物种群和环境不同,进而影响生态环境。因此,研究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形态,了解各个形态与沉积物中生物种群及与环境的关系,确定其生物和化学活性,査清氮不同形态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深入探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法和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海洋沉积物中氮的存在形式与分布、氮的早期成岩和去营养化作用、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以及氮与生物特定种群的关系等,探讨了影响海洋沉积物中的氮循环的主要因素,并分析了海洋沉积物中的氮与生态系的关系,以期对研究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下简称保护区)生物资源分布、群落结构特征及受干扰情况,于2012年4月(春)、7月(夏)对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进行了底拖网生物资源调查。运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abundance-biomass comparison curves,ABC)、相似性聚类(Bray-Curtis)及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DS)等方法,比较分析了春、夏季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底拖网生物资源的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结果显示:(1)调查海域共出现海洋生物45属47种,隶属7门11纲22目36科,其中保护区42种,保护区附近海域37种,节肢动物丰度和生物量最高;(2)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as)为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特征种,保护区季节间物种更替率(64.29%)低于其附近海域(72.97%);(3)保护区平均丰度为37.459ind/Agt,平均生物量为59.160g/Agt,其附近海域平均丰度为37.048ind/Agt,平均生物量为37.230g/Agt,保护区丰度和生物量高于其附近海域;(4)春季保护区与其附近海域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相近且均较低,夏季保护区多样性指数高于其附近海域;(5)ABC曲线表明,春季保护区及其附近海域处于轻微干扰及未受到干扰状态,夏季保护区处于轻微干扰状态,其附近海域处于重度干扰状态。综上所述,韭山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在提高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度、生物量及维持群落结构的稳定性方面优于其附近海域。  相似文献   

16.
生态海岸防护工程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岸防护工程对防止海岸带侵蚀,维持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多样性至关重要。传统硬质海堤较少考虑其对海岸带生态环境的影响。随着中国进入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海岸防护工程的生态效应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对已建成的硬质海堤进行生态化改造,或在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防护性能的基础上建设具有保护与维持海岸带生态环境的生态海岸防护工程已是大势所趋。生态海岸防护工程的宗旨是尽可能地维持当地海岸带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通过削减波浪能量保护海岸带侵蚀。目前关于生态海岸防护工程主要集中在理论和理念方面,在具体的实施和建设环节,仍存在建设标准不完善、建设成本过高、缺乏系统持续的监测数据以及生态效应评估不足等问题。因此,后续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生态海岸防护工程技术体系,加强生态海岸防护工程关键技术研发,建立持续的系统的环境生态监测体系,并对生态海岸防护工程生态效益进行持续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辽东湾东部浅水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潜在生态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从沉积学角度,利用辽东湾东部浅水区3次环境调查数据(1988、1997、1999),进行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辽东湾浅水区沉积物污染长期以来较小,属于轻微生态危害,产生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元素是汞和镉。  相似文献   

18.
李永祺  张鑫鑫 《海洋与湖沼》2021,52(5):1067-1074
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研究内容大多交叉、重叠。为利于学科发展,文章在简述学科的产生与定义的基础上,强调学科之间要加强合作,适当分工。建议:海洋生态学侧重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对环境的适应性、生存策略,并积极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生物海洋学侧重于研究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作用和功能,把推进对海洋的认识放在首位,加强与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的耦合,为海洋在地球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中展现活力。据此,以渔业海洋学、海洋生态灾害和生物对地质的作用为例,阐述海洋生态学和生物海洋学的理解及其相互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9.
海珍品综合增养殖中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长岛县砣矶岛进行海珍品综合增养殖技术研究时,对几种海珍品的种间关系和生态容纳量做了调查与试验。结果发现,大型海藻的着生量与以此为主要饵料的皱纹盘鲍、光棘球海胆等的密度大体平衡。只是海胆密度是鲍密度的10几倍。因此为了提高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应抑制海胆密度的增长。若能使5米以浅水域的海胆密度减其半,则该水域里的鲍产量可以增加到5倍之多。利用筏式养殖扇贝所排放的贝粪、拟粪做为饵料来增殖剌参,可使刺参的资源量增加3倍,即由原来的132.8kg/亩,增至526.4kg/亩。为此在放流苗种的同时,应向泥砂及平板礁等底质投置增殖礁,为鲍和剌参提供更多的栖息场所。  相似文献   

20.
附着生物对航运、港工建筑、发电厂、水产养殖等危害性极大,因而很早便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我们在调查研究我国沿岸的附着生物中,把洞头岛列为调查点.并于1978年6月-1979年5月进行周年挂板试验.洞头岛位于浙江东南部瓯江口外.试点设在岛西北面新码头外特设的浮筏,水流畅通,低潮水深5米左右,透明度低,水温年变化在7.8-28℃,最低二月份,最高8月份,年平均水温18℃,终年盐度均在27‰以上,最高达到34‰.试验方法基本上按海洋调查规范进行,挂板分表、底两层,表层只挂木板,用尼龙丝系在水面以搜集藻类,底层试板固定在铁框架里,铁框用铁链垂直悬挂在水下2-3米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