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基于海上实测的秋刀鱼舷提网沉降和提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舷提网在沉降和提升阶段,网衣的沉降深度和提升深度以及网具沉降速度和提升速度的变化状况。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探讨秋刀鱼舷提网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各自有效的影响因子,且分析了这些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网衣沉降深度随时间连续增加;网具下纲和侧纲的沉降速度都是先逐渐增大,然后缓慢减小,直至沉降过程结束;网衣沉降速度波动剧烈,无规律性变化。(2)网具下纲、侧纲的提升速度均快速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时间连续降低,下纲的最大提升速度大于侧纲,网衣提升速度无规律性变化,上下波动剧烈。(3)GAM模型结果显示,30 m水层流速、60 m水层流速、下纲纲索松放长度3个因子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影响程度依次为30 m水层的流速下纲纲索松放长度60 m水层流速。30 m水层流速和绞网速度两个因子对平均提升速度有着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绞网速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
基于静水池模型试验的金枪鱼围网沉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力相似准则,通过静水池模型试验研究下纲重量、放网速度和网衣材料对围网下纲沉降性能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金枪鱼围网网翼后部下纲沉降速度最快,其次为网翼中部和取渔部;(2)下纲重量和放网速度与下纲沉降速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3)同等条件下,涤纶(PES)模型网下纲沉降性能显著优于聚酰胺纤维(PA)模型网,可能与涤纶材料密度较大有关;(4)放网速度1.5m/s和下纲重量47.5g/m条件下,PA材料模型网的网翼中部下纲沉降速度变化规律为先短暂上升,尔后呈快-慢-快趋势下降,平均沉降速度为0.12m/s。  相似文献   

3.
声波在海底沉积物中的传播速度是一个重要参数,弄清海底沉积物中声速的变化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以渤海金州湾海域为例,在进行畸变校正的基础上,基于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与钻孔数据的对比分析,实现了全新世沉积层和基岩界面以上沉积层声速的准确反演,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内的声速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新世沉积层平均声速的95%置信区间为1 449.60~1 655.72 m/s,平均值为1 560.34 m/s;基岩界面以上沉积层平均声速的95%置信区间为1 657.96~1 970.80 m/s,平均值为1 765.63 m/s;研究区内海底地层的声速与埋藏深度之间呈现明显的正线性相关关系,声速梯度为4.18 s?1。  相似文献   

4.
根据2013年7月至2014年1月和2014年3月至9月我国金枪鱼科学观察员在南太平洋采集的延绳钓钩位深度数据和长鳍金枪鱼钓获钩位数据,分析了延绳钓各钩位的上浮率,估算了热带和温带海域长鳍金枪鱼钓获深度范围、最适栖息水层,比较了两个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的长鳍金枪鱼CPUE较高;热带海域钓钩上浮率为14.39%,温带海域为13.60%;热带海域长鳍金枪鱼最适栖息深度范围为190~220 m,温带海域较热带海域浅,为160~190 m;长鳍金枪鱼栖息深度均值在不同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第2季度平均钓获深度最大,为218.0 m,第1季度最浅,为197.0 m(95%的置信区间)。在实际作业时,应充分考虑垂直栖息深度的变化,合理配置延绳钓钓具,减少兼捕率和误捕率,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相似文献   

5.
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改进的Williams模型中,应用GW03海表动力学粗糙度参数化方案,考虑波浪对干沉降速率的影响,结合卫星资料和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并利用2006~2007年走航观测结果计算了台湾海峡总悬浮颗粒物的入海通量.其结果表明: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及总悬浮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范围为5.83~6.17 cm/s,平均值为6.00 cm/s.其中冬季气溶胶干沉降速率最大,平均值为6.08 cm/s;夏季气溶胶干沉降速率最小,平均值为5.85 cm/s.台湾海峡气溶胶总悬浮颗粒物的干沉降通量也呈现出冬季的高[均值为7.31μg/(m2.s)],夏季的低[均值为2.23μg/(m2.s)]的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台湾海峡海表气溶胶干沉降速率出现1个高值中心,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域.总悬浮颗粒物干沉降通量出现2个高值中心和1个低值中心,分别位于台湾海峡北部海域、汕头至厦门海域和南海中北部海域.  相似文献   

6.
于浩  刘光兴  陈洪举 《海洋学报》2015,37(10):141-145
为了比较大型浮游生物网(网孔505μm)、WP-2型浮游生物网(网孔200μm)和小型浮游生物网(网孔77μm)对强壮箭虫(Sagitta crassa)的捕获效率,利用2012年11月在渤海中部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小网的捕获效率最高,分别为大网的2.9倍、WP-2网的1.3倍;大网对体长9mm以下个体有明显漏采,WP-2网对体长4mm以下和部分4~5mm个体有明显漏采,小网对体长9mm以上个体的捕获效率略低于大网和WP-2网。不同网具的捕获效率与箭虫个体大小密切相关,个体越小,网具间捕获效率的差异越明显,随着体长增大,差异缩小。建议今后在强壮箭虫的繁殖季节采集小网样品,作为其他网具样品的必要补充,为毛颚动物的种群动力学研究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提出最大差、中误差和全程平均差作为声速剖面曲线比较的精度指标。使用CNSVPGets软件对218条实测声速剖面曲线与软件获取剖面曲线进行对比计算,统计了比对曲线的最大水深、最大差、中误差、全程平均差;全部对比曲线的平均水深为1231.36m,平均最大差为6.74m/s,平均中误差为2.68m/s,全程平均差为1.72m/s。全程平均差小于5m/s的对比剖面对占95.4%,由此推论软件获取声速剖面的全程平均差极限误差为5m/s,中误差为2.5m/s;用软件获取声速剖面取代实测剖面用于水深测量计算,对测深精度的影响比海道测量规定的深度测量极限误差低1个数量级,因此可以使用软件获取声速剖面用于海道测量的深度测量声速改正。基于软件获取声速剖面的效率和重要性提出了建立和维护中国的全球声速剖面模型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开展多波束水深测量应同步进行声速剖面探测。因海上作业条件恶劣、作业时间受限及设备性能局限等影响,在深远海海域常获取不到全深度的实测声速剖面。尽管利用温盐场模型可将声速剖面直接延拓至实地水深的最大深度,但这种气候态平均声速剖面与实际的声速剖面间存在不可控的系统性偏差,会给声速改正及水深测量成果带来质量隐患。给出了一种提高深远海全深度声速剖面重构精度的方法,即利用有效探测深度附近的实测温度盐度值,对大于有效探测深度的各水层的模型温度盐度值施加程度不一的约束控制。结果表明,经优化后全深度声速剖面的重构精度得到明显提高,其中2个XCTD站点声速剖面的互差SSPD分别由-2.5~1.0 m/s优化为0.0~1.0 m/s、0.0~2.6 m/s优化为-1.5~0.0 m/s; 2个CTD站点声速剖面的互差SSPD分别由-0.5~1.7 m/s优化为-0.4~0.3 m/s、-2.15~0.8 m/s优化为-1.4~0.8 m/s。  相似文献   

9.
HDPE深水网箱抗风浪流性能的海区验证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常文  朱爱意  沈建林 《海洋工程》2007,25(2):84-90,97
对HDPE深水网箱2000~2004年间的抗风浪流性能进行了海区验证试验.通过对HDPE深水网箱扶栏、框架、网具以及固泊系统受损率的统计,根据扶栏、框架、网具以及固泊系统在整个深水网系统中的重要程度,分别给予一定的权重统计出深水网箱的整体受损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深水网箱的抗风浪流性能.海区验证试验结果表明,HDPE深水网箱抗风力达35 m/s、抗浪高6 m、抗流速1.0 m/s,与其设计参数基本相同.同时,为了增加HDPE深水网箱的抗风浪流性能,建议扶手管从110 mm改为125 mm、主浮管从250 mm改为300 mm、扶栏高度从1 m降低为0.8 m或0.6 m.风力主要影响扶栏系统,流速主要影响网具系统,而波浪对HDPE圆形浮式深水网箱的框架、网具、固泊系统以及网箱整体结构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将钻井垂直地震剖面(VSP)数据的时深拟合公式应用于深部地层的时深转换时,拟合深度与计算的层速度常常不够准确。本文首先利用多项式和幂函数给出了东海陆架盆地中部某凹陷41口钻井VSP数据的时深拟合公式,并用双程旅行时(TWT)最深达8 s的三维地震速度体数据与多道地震剖面对拟合公式在深部地层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在TWT为8 s时,速度体数据表明41口钻井位置的平均深度为18 140 m,平均层速度为6 208 m/s,二次多项式的平均拟合深度较之偏高9.2%,计算的层速度偏高36.2%,幂函数则分别偏低28.9%与35.6%,拟合效果都不理想。对此,本文采用通过识别VSP数据的增速拐点并对增速拐点前的VSP数据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对增速拐点后的VSP数据进行幂函数拟合的分段拟合模型,将TWT为8 s时的平均拟合深度和层速度的误差降到3.3%与4.7%。地震剖面显示研究区莫霍面深度约为TWT=11 s,分段拟合模型在TWT=11 s的平均拟合深度为27 516 m,层速度为7 334 m/s,更接近前人研究成果,表明该模型能显著提高深部地层时深转换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余为  陈新军  易倩 《海洋学报》2016,38(2):64-72
海洋初级生产力在海洋生态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变化影响了海洋渔业的潜在产量。本文根据2004-2013年中国鱿钓组提供的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捕捞数据和海洋遥感净初级生产力数据,研究了柔鱼冬春生西部群体资源量变动与净初级生产力的关系。结果发现,柔鱼渔场范围内净初级生产力在经度方向上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春季低,夏秋季高。捕捞月份7-11月对应的适宜净初级生产力范围分别为500~700 mg/(m2·d)(以碳计),500~800 mg/(m2·d),500~1000 mg/(m2·d),500~800 mg/(m2·d)和300~500 mg/(m2·d),最适净初级生产力分别为700 mg/(m2·d),600 mg/(m2·d),700 mg/(m2·d),600 mg/(m2·d)和400 mg/(m2·d)。7-11各月最适净初级生产力平均纬度与捕捞努力量纬度重心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说明了捕捞努力量位置在渔场中不是随机分布,可能受最适净初级生产力的纬度分布的影响。柔鱼年间资源丰度与各年3月份净初级生产力以及7-11月份平均净初级生产力大小显著正相关(P<0.05)。推测每年柔鱼资源量大小可能是由3月份产卵场海域和7-11月捕捞月份渔场净初级生产力水平交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异常环境条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对柔鱼产卵场和渔场的净初级生产力具有显著影响,但调控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温跃层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解热带中西太平洋延绳钓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适宜的温跃层参数分布区间,采用Argo浮标温度信息和中西太平洋渔业委员会(The 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WCPFC)的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获数据,绘制了热带中西太平洋月平均温跃层特征参数和月平均CPUE的空间叠加图,用于分析热带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时空分布和温跃层特征参数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热带中西太平洋温跃层上界深度、温度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而温跃层下界深度、温度季节性变化不明显,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分布和温跃层季节性变化有关。全年中心渔场的位置分布在温跃层上界深度高值区域,随温跃层上界深度高值区域季节性南北移动。在新几内亚以东纬向区域(5°N~10°S,150°E~170°W)上界深度值全年都在70~100m之间,全年都是延绳钓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中心渔场上界温度多在26℃以上,但是在上界温度超过30℃区域,CPUE值较小。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温跃层下界深度两条高值带之间区域,在温跃层下界深度超过300m和小于150m区域,CPUE值均偏低。中心渔场主要分布在下界温度低于13℃区域,下界温度超过17℃难以形成中心渔场。频次分析和经验累积分布函数计算其适宜温跃层特征参数分布,得出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适宜的温跃层上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27~29.9℃和70~109m;适宜的温跃层下界温度和深度分别是11~13.9℃和250~299m。文章初步得出中西太平洋黄鳍金枪鱼中心渔场温跃层各特征参数的适宜分布区间及季节变化特征,为我国金枪鱼实际生产作业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西洋热带海域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场预报的准确率,对K最近邻(k nearest neighbor,KNN)、逻辑斯蒂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决策与分类树(class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CART)、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GBDT)、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Stacking集成(stacking ensemble learning,STK)共7个模型的预报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该7个模型利用2016~2019年在大西洋公海海域(19°16′S~16°21′N;46°27′W~2°09′E)作业的13艘中国远洋延绳钓渔船的渔业数据,结合0~500 m不同水层的温度、盐度、溶解氧、叶绿素a浓度、海表面风速、涡动能和混合层深度数据建立。各模型取75%数据作为训练数据,25%为测试数据,采用预报准确率(accuracy,ACC)与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  相似文献   

14.
船位监控系统(vessel monitoring system,VMS)数据在渔船作业特征挖掘分析方面已有较多应用。本文以粤渔10000/10011双拖渔船2017年8月16日—9月16日的VMS数据为例,详细分析了该双拖渔船的作业状态,研究了航次和网次提取方法,并对捕捞强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粤渔10000/10011有4个航速区间,分别为<1.0 m/s、1.0~1.8 m/s、1.8~2.9 m/s和>2.9 m/s,对应渔船的抛锚和慢速、夜间拖网航速、白天拖网航速和巡航状态;2017年8月16日—9月16日期间,粤渔10000/10011共进行了5个航次19个网次的拖网作业,其捕捞强度空间分布呈现近岸海域高离岸海域低的特征,且夜间拖网主要在离岸海域,白天拖网会转移到水深相对浅的近岸海域。  相似文献   

15.
We used time-series sediment trap data for four major components, organic matter and ballast minerals (CaCO3, opal, and lithogenic matter) from 150, 540, and 1000 m in the western subarctic Pacific (WSAP), where opal is the predominant mineral in sinking particles, to develop four simple models for settling particles, including the “ballast model”. The ballast model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that most of the organic matter “rain” in the deep sea is carried by the minerals. These four models are designed to simultaneously reproduce the flux of each major component of settling particles at 540 and 1000 m by using the data for each component at 150 m as initial values. Among the four models, the ballast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sinking velocity increase with depth, was identified as the best using the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as a measure of the model fit to data. This model successfully reproduced the flux of organic matter at 540 and 1000 m, indicating that the ballast model concept works well in the shallow zone of the WSAP on a seasonal timescale. This also suggests that ballast minerals not only physically protect the organic matter from degradation during the settling process but also enhance the sinking velocity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de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6.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为渔业资源和渔船捕捞活动管理和研究提供了可能.明确船舶作业类型是开展AIS信息渔业研究应用前提,为渔业研究和管理提供渔船捕捞类型基础数据支撑,保障渔船作业安全和监督非法捕捞渔业活动,作者通过搜集整理3000多艘已知类型船舶信息,从...  相似文献   

17.
An instrument which measures the velocity and direction of benthic water currents at depths of up to 80 m is described.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meter include: (i) readings are not affected by water flow during sinking or retrieval; (ii) it is portable; (iii) it operates unattended; (iv) it is inexpensive; and (v) it requires only simple maintenance. A timing circuit which operates two time periods in succession is used to activate and de-activate a revolution counter and a fluidfilled compass which are mounted on a special frame and vane system. In the field, the instrument accurately measured average current velocities of up to 6 m s−1. Data are presented which illustrate the usefulness of this instrument in describing the velocity and direction of benthic currents along the east coast of Australia and demonstrate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benthic current velocity and catch rates of the commercially-exploited spanner crab Ranina ranina.  相似文献   

18.
1 .IntroductionOpen oceanaquacultureis becominga newfisheriesindustryasthe human demandfor seafoodin-creases .Consideringthe require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lackof suitable shelteredsitesisforcingfishfarmers to move to more exposed offshore lo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