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道了2009年夏季北部湾A、B两个断面浮游纤毛虫的丰度和生物量。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521±369个·L-1,平均生物量(以碳为单位)为0.63±0.54μg·L-1。表层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水平分布格局基本一致,高值主要位于湾的北部近岸、西南部近岸及湾中部A5站。两个断面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特点不同,纤毛虫在A断面水体中的垂直分布较均匀,在B断面主要分布在15m层以浅。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3属20种,其中较为优势的种类为原始筒壳虫Tintinnidium primitivum、薄壳真铃虫Eutintinnus tenuis、三亚条纹虫Rhabdonella sanyahensis、未定种砂壳纤毛虫和斯氏拟铃虫Tintinnopsis schotti,且表现出不同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桑沟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2011年4、8、10月及2012年1月对桑沟湾进行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季节调查。纤毛虫的平均丰度为(7 552±10 979)个/L,范围为408~61 667个/L;纤毛虫的平均生物量(以碳计)为(4.79±5.77)μg/L,范围为0.35~33.09 μg/L。无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湾内,湾中和湾外丰度相对较低;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在盐度较高的海区总体较高,呈现朝向外海分布的趋势。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高值区春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北,夏季向湾中部迁移,秋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南,冬季主要出现在湾的西部,高值区随季节大致呈顺时针迁移的趋势。纤毛虫的丰度春季最高,冬季最低;生物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无壳纤毛虫夏季粒级较大,冬季粒级较小;砂壳纤毛虫壳的平均口径夏季较大,秋季较小。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8属27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数最多。砂壳纤毛虫在纤毛虫总丰度中的比例平均为16.3%±21.9%,夏季最高(36.3%±27.8%),冬季最低(4.9%±5.9%)。纤毛虫丰度与温度、盐度、Chl a浓度及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丰度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蓝细菌及异养细菌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丰度与生物量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张武昌  王荣 《海洋与湖沼》2001,32(3):280-287
1997年9月,12月,1998年2月,4月,8月,11月以及1999年2月和5大以胶州湾采集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样品,样品用Lugol‘s试剂固定(最后浓度1%),用显微镜计数桡足类幼虫和浮游生纤毛虫的丰度,并计算总生物量(表层生物量和水体生物量)。桡足类幼虫,无壳纤毛虫和砂壳纤毛虫的最大丰度分别为850ind/L(1998年8月),21300ind/L(1998年8月)和172ind/L(1999年5),表层的总丰度为10-22630ind/L,平均分布湾内比湾外多,表层纤毛虫和桡足类幼虫的总生物量为0.10-380.27ugC/L,水体的生物量为0.20-1426.02mgC/m^2.  相似文献   

4.
热带西太平洋浮游纤毛虫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于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在热带西太平洋沿台湾南部到雅浦海山一个断面和雅浦海山海区研究了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垂直分布。浮游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635ind./L,生物量范围为0—1.53μg C/L,丰度和生物量高值分布于200m以浅,其中,砂壳纤毛虫丰度为0—45ind./L,占总纤毛虫丰度的比例在0—14.62%之间。浮游纤毛虫丰度垂直分布均呈现"双峰型"模式:在表层和叶绿素极大值层(DCM)出现高值。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33属76种。雅浦海山海区优势种为纤弱细瓮虫、卢氏真铃虫、管状真铃虫、膨大波膜虫,西太平洋海区优势种为纤弱细瓮虫、海勒斯真铃虫、酒杯类管虫、尖锐号角虫。有些种类分布在100m以浅,有的种类分布在100m以深,说明砂壳纤毛虫在100m水深左右种类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5.
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10月在南海北部设置13个断面(82个站位), 调查大型网采(孔径76 mm)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和种丰富度.调查发现砂壳纤毛虫7属, 22种, 南海新纪录7种;其中Tintinnopsis(拟铃虫)最多, 共10种, Codonellopsis(类铃虫)次之, 共6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41 768ind·m-3, 平均为(2 851±7 244)ind·m-3, 生物量为0-609.92mg·m-3(以碳含量计算,下同),平均为(42.75±110.80)mg·m-3;76.83%站位的砂壳纤毛虫丰度低于 1 000ind·m-3.砂壳纤毛虫生物量与丰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为近岸高且站位间差异大, 远洋低且站位间差异小.所采集种类集中分布于雷州半岛以东的近岸浅水区, 此区水文状况为高温低盐, 高叶绿素a浓度(Chl a);不同种的分布规律不同, 多呈斑块状分布.各站位种的丰富度为0-12, 水平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种丰富度与Chl a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Tintinnopsis schotti和Tintinnopsis radix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
李洁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2016,47(3):612-625
大型水母沙海蜇旺发已成为黄海夏季的一个常见的生态现象。然而,沙海蜇旺发与微小型浮游动物尤其是纤毛虫的相互作用关系依然不明。本研究基于2013年6月(水母旺发初期)、8月和9月(水母旺发期)三个航次的调查,对黄海水母高发的I(33°N)、G(34°N)、E(35°N)断面的表层微小型浮游动物的丰度及生物量分布变化与水母发生关系进行探讨。微型鞭毛虫丰度6月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357ind./m L和3.92μg C/L,至8月降为145ind./m L和2.55μg C/L,9月回升至160ind./m L和2.84μg C/L。共鉴定纤毛虫31属64种,三个月份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差别不大。纤毛虫6月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282ind./L和8.93μg C/L,至8月降为933ind./L和3.92μg C/L,9月回升至2319ind./L和6.55μg C/L。与丰度和生物量的较大变化不同,纤毛虫6月的平均生产力为12.74μg C/(L·d),8月降至7.39μg C/(L·d),9月略增至7.79μg C/(L·d)。桡足类无节幼体仅见于6月(10.59ind./L)和8月(8ind./L),在沙海蜇旺发的8月其平均生物量(0.08μg C/L)和生产力(0.032μg C/(L·d))远低于纤毛虫。本研究表明,在南黄海水母发生过程中,纤毛虫在微小型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生产力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受到水母旺发的直接和间接(级联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7.
春季和夏季渤海湾近岸海域大型砂壳纤毛虫的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渤海湾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及种类组成,于2011年春季和夏季在渤海湾天津近岸海域进行砂壳纤毛虫群落的采样调查。两个季节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优势种及群落结构均有显著的不同。春季砂壳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0~1608个/L,生物量为0.00~20.03μg/L;夏季砂壳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2~313个/L,生物量为0.03~4.04μg/L。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5属15种,其中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春季的主要优势种为运动类铃虫(Codonellopsis mobilis,优势度为0.79),夏季的主要优势种为斯氏拟铃虫(Tintinnopsis schotti,优势度为0.28)和诺氏薄铃虫(Leprotintinnus nordqvisti,优势度为0.28)。春季砂壳纤毛虫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指数和Pielou指数均明显低于夏季。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于2007年1—12月在胶州湾搭载"创新号"考察船完成了12个航次的浮游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调查。结果表明,胶州湾纤毛虫丰度的范围为41—31077ind/L,生物量范围为0.06—99.37μgC/L。表层纤毛虫平均丰度于6月达到全年最高值(6065ind/L),12月为最低值(843ind/L);平均生物量8月达全年...  相似文献   

9.
夏季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夏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在北纬18°-22°,东经107°-122°范围内使用"实验三号"科考船进行了水体中沙壳纤毛虫的采样研究,探讨了沙壳纤毛虫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在36个站位中共鉴定出24属44种沙壳纤毛虫,其中优势种为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 longa和根突拟铃虫Tintinnopsis radix,沙壳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2200cell/L,平均丰度为221cell/L,从沿岸向外海方向,沙壳纤毛虫种类和丰度逐渐减少,其中A1站丰度最高(2200cell/L),种类数最多(10)。夏季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南海北部的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携带的营养盐刺激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着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0.
夏季南海北部微型浮游动物群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2014年8月至9月于珠江口至南海中部断面(18°00'~22°00'N,114°00'~116°00'E)的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并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群落分析。共发现微型浮游动物142种,隶属于2门44属,其中砂壳纤毛虫28属78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54.93%;寡毛类纤毛虫14属59种,占所有发现物种数的41.55%。优势类群为:拟卡金斯急游虫(Strombidium paracalkinsi)、具沟急游虫(Strombidium sulcatum)、维尔伯特急游虫(Strombidium wilberti)和无节幼体(nauplii)。调查区微型浮游动物的丰度介于11.43~959.35 ind/L之间,平均值为264.99 ind/L。微型浮游动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50 m水层,50 m水层之下丰度逐渐减少。表层微型浮游动物丰度高值区位于J5-I1站位之间。断面的香农-威纳指数范围在0.92~4.18之间,平均值为2.77;均匀度指数在0.63~1之间,平均值为0.87。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温度和盐度是影响微型浮游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连续追踪站位的调查发现,上层水体微型浮游动物群落丰度随着时间而发生一定的变化,下层水体相对较平缓。微型浮游动物昼夜的垂直丰度变化与叶绿素浓度昼夜变化大致相符。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 ,种类组成繁杂、数量大、分布广 ,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1]。过去 ,这类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主要在物种多样性的丰度和数量表达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 ,积累了大量资料 ,但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资料则十分匮乏。我国海洋南北地理跨度较大 ,各海域地理环境、生态条件不尽相同 ,不仅有着各自的浮游动物群落面貌和特征 ,其共有种在各自栖息的环境条件中经自然选择以及在遗传漂移过程中常出现遗传趋异 ,有的种群可能已完全适应其生态环境 ,产生了独特的基因型和遗传结…  相似文献   

12.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3.
鱼类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支柱品种 ,其良种培育对提高鱼类产量至关重要。我国是鱼类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向来重视应用生物技术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 ,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创造鱼类优良品种。即使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这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鱼类新品种培育方面仍是一项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特别是把细胞核移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有望创造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鱼类新品种。1我国鱼类细胞核移植的成果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应用精细的显微操作 ,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  相似文献   

14.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次春季黄海海雾和东海层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苏平  刘飞  孔扬 《海洋与湖沼》2014,45(2):341-352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3月12—13日的一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黄海海雾过程与东海层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从层云区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黄海上空天气尺度下沉运动,加强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层结的稳定性,MABL顶自南向北高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在向北输送过程中不断向海面聚集;下沉导致的干层以及逆温层对海雾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天气尺度下沉运动与MABL内的下沉在29°—30°N附近同位相叠加,使得该海区上空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下沉可能会导致气块温度升高,云滴蒸发,来自层云区的水汽随流场向北向下输送逐渐接近冷海面凝结成雾,近海面水汽的平流输送使海雾进一步向北发展。本研究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沉积物中脱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脱氮作用是硝酸盐的反硝化过程之一 ,它是海岸带沉积物中氮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异氧菌在呼吸中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者 ,将硝酸盐还原为气体。由于脱氮作用的气体产物 (N2 或N2O)最终扩散进入大气层中 ,从而减小了海岸带水体中初级生产者可利用氮的数量。另一方面 ,脱氮作用也可转移人类活动向海岸带输送的过量氮 ,这有助于缓解这些环境中的富营养化趋势 ,对氮浓度升高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自1976年Nixon发现美国Narragansett湾存在微生物脱氮作用以来 ,海岸带沉积物中活跃的脱氮作用已成为海洋…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态系统中,羟胺作为多种微生物作用的中间产物,在氮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缺乏针对海洋中微量羟胺简便易行的测定方法。本研究借鉴海水中铁离子测定原理,首次应用硫酸铁铵-邻菲罗啉法间接测定海水中微量羟胺浓度,确定出该方法可在30—120min内稳定、快速地测定微量羟胺。通过对方法不确定度的系统评价得出,此方法灵敏度高、响应快、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操作简便,适于羟胺检测浓度范围为0.020—0.800mg/L(R2=0.9996,P0.0001,n=32);天然海水中平均加标回收率达到106.9%(RSD=1.71%)。检测室内处于培养指数增长期的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藻液发现,羟胺主要被合成于藻细胞内部,其胞外含量低至检测下限附近。  相似文献   

18.
滨海高速公路径流作为沿海城市金属污染源之一受到国内外关注。青岛市青银高速公路路面径流金属Cr、Cu、Zn、Hg及Pb分析表明,青岛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较好,基本符合国家V类水质标准。初期径流水质中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冲刷强度突然增大,出现"二次冲刷"现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推知径流中Cr、Cu、Zn及Cd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而Hg与Pb主要来源于大气的道路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19.
山东小清河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山东小清河全程13个测点,在春、夏、秋、冬季分析进行了4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45种,隶属于7门32科62属。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黄土堆积中的火山玻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山东半岛蓬菜附近林格庄和下朱潘两地黄土堆积中发现了火山玻璃,这些火山玻璃可能来源于邻近地区第四纪的火山活动和当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期火山灰物质的“海洋沉积-风力改造再沉积”,也可能是在气候转换时期当地处于山顶位置的火山灰物质的再搬运(经风力作用或坡面流水作用)沉积。若是第一种来源,则这些火山玻璃具有重要的地层 学和年代意义;若是第三种来源,则这些火山玻璃是气候环境转换时期气候环境剧烈动荡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