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大洋的铁锰结核由于它具有巨大的潜在的经济意义,已成为各国科学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在浅海和一些湖泊内也发现过特征不同的铁锰结核,对它们的研究有助于阐明大洋铁锰结核的成因;而且不同价态的铁锰自生矿物是划分地球化学相的重要标志,搞清它们的分布和形成条件对恢复古地理环境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海洋底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海洋底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不仅剖析了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时空分布及其属性,而且揭示了铁锰结核(壳)核心物质的起源、演化、现今性状与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同时还建立了铁锰结核(壳)五元核心物质分类模式;并且提出了铁锰结核的积成、裂解、再生和再造等一系列观点,指出了在铁锰结核(壳)矿床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北太平洋海盆铁锰结核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我国东北太平洋海盆铁锰结核开辟区(DY85-1、DY85-3航次调查区)的系统取样和对铁锰结核富集的沉积环境条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呼种沉积环境中的铁锰结核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铁锰结核分布在水深5000-5200m、硅质粘土分布的海底丘陵地区。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大洋底铁猛结核的再造问题,不仅从铁锰结核的天然积成和人为再造两个方面阐述了铁锰结核的再造证据,而且还提出了铁锰结核的再造设想方案,同时,对铁锰结核的再造前景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大洋底铁锰结核伯再生含义与特征,列举了铁锰结核的再生证据,探讨了铁锰伯再生原因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几个不同产地铁锰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1872—1876年间英国《挑战者》号调查船从大洋底打捞到铁锰结核之后,美国、西德、法国、日本、苏联、加拿大、比利时、荷兰、挪威、瑞典、新西兰等国出于对后备资源的关切,也先后对各大洋的铁锰结核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此同时,许多外国学者对铁锰结核的形态、内部特征、矿物和化学成分及其成因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1978—1979年间我国首次由《向阳红09》号调查船从中太平洋西部海底打捞到部分锰结核样品,并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进行了研究.笔者自1981年以来,先后收集到六个不同产地的八个铁锰结核样品.它们分别采自太平洋、大西洋、冲绳海槽、日本陆地第四纪沉积物中和我国胶县与峻山县第四纪沉积物中.为了对这些不同产地的结核进行比较,以及进一步探索它们的形成机制,运用光片、薄片鉴定,化学分析、差热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铁锰结核由于其潜在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研究的程度日益提高.至今为止,虽然有许多学者对其矿物组分进行了测试分析(如Easton1986;Boldton等,1988;Meanceau1992),但铁锰结核中锰矿物相类型、化学成分、晶体结构等均未研究清楚.本项研究分析了在海洋环境下形成的初始锰矿物相和铁锰结核矿物的相变及其成因解释,以期为了解铁锰结核的形成和矿物相的变化提供更进一步的参考资料.研究的天然铁锰结核样品是《海洋四号)}HY4-861、871、881H个航次从太平洋中部7”N-12”N,176”E一178”E采集的.根据结核的形态和产出特征,将其…  相似文献   

8.
大洋铁锰结核的微生物成矿过程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海铁锰结核作为世界上潜在的巨大金属宝库已成为当今开发海底矿藏的热点,因而深入了解铁锰结核成矿过程成为其开发利用的先决条件。研究发现多金属铁锰结核中的铁锰矿物不仅仅是由单纯的物理作用形成的,同时也包含了海洋生物驱动的生物矿化的过程。本文介绍了运用分子生物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大洋中铁锰的生物成矿过程和成矿特征的研究。深海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缓慢且其生长演化伴随着微生物群落的活动,因此结核的生长过程同时也记录着不同时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并生成了大量的微生物化石。在铁和锰的生物矿化过程中,细菌可以通过酶促反应氧化Fe(Ⅱ)和Mn(Ⅱ),同时可能伴随生物能量的生成,此外微生物还可以通过非酶促反应的方式促进Fe和Mn的富集沉淀。这些研究表明生物矿化作用在大洋铁锰结核成矿过程中有巨大贡献,对大洋铁锰结核的生物成因过程提供更加全面准确的理解,从而为今后进一步充实大洋铁锰结核的生物矿化理论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铁锰结核结壳生长过程的一种理论假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铁锰结核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是大洋底层水和沉积物孔隙水,结壳只有底层水,因此,底层水和孔隙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就成为理解铁锰结核(壳)成矿作用特征与过程的关键。铁锰结核(壳)内部构造的两个明显特征是:①韵律性的环状纹层构造,和②树枝状构造,这两种构造是典型的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地质作用的产物。正常情况下,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的底层水、孔隙水中Mn、Fe是不饱和的。因此,铁锰结核(壳)不可能在平衡状态下连续生长。本文提出铁锰结核(壳)生长的自反馈“振荡式”模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人类活动与铁锰结核的成矿关系.作者发现在铁锰结核内核中的金属质核及其铁质、钢质和铜质金属质核三个亚类型.不仅为结核提供了成矿的五元核心物质之一.而且也提供了成矿金属元素来源的一个方面,还优化了积成铁锰结核的成矿环境.并且得出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在大洋底浅水富氧地带是相当快的,为1-1.5mm/50a;还提出了在5—50a或者稍长一点时间人类对铁锰结核再造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采自东太平洋CC区的2块不同类型的铁锰结核及中太平洋麦哲伦海山的1块富Co结壳,采用XRD和ICP-MS(AES)等分析研究方法,进行了矿物地球化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铁锰结核主要由水羟锰矿及钡镁锰矿组成,富Co结壳主要以水羟锰矿为主。与2块铁锰结核相比,富Co结壳总体上Cu、Al、Na含量较低而Co含量较高;两块不同类型的结核相比较,水成型铁锰结核的P、Ti含量较高,而成岩型铁锰结核的Cu、Ni含量较高。3块样品的稀土元素含量均较高,为(521.8~1 424.15)×10-6。REE分布型式总体呈平缓型,(La/Yb)N为0.72~1.01,并具程度不同的Ce、Eu正异常。经估算,富Co结壳的生长速率为1.92~4.24mm/Ma,水成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31~14.29 mm/Ma,成岩型铁锰结核的生长速率为11.24~76.32mm/Ma。并根据铁锰结核的化学成分变化推测了其生长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铁锰结核的形态、产状和分布、结构和构造及物质组成等,探讨南海铁锰结核成因问题。初步认为:铁锰结核的沉积环境是下陆坡和深海盆区,主要物质来源是外洋海水和深海区海底火山物质,且以胶体化学成因为主。最后提出铁锰结核的远景评价及古今对比问题。  相似文献   

13.
铁锰结核壳生长过程的一种理论假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铁锰结核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是大洋底层水和沉积物隙水,结壳只有底层水,因此,底层水和孔隙水的物理化学特征就成为理解铁锰结核(壳)成矿作用特征与过程的关键。铁锰结核(壳)内部构造的两个明显特征是:①韵律性的环状纹层构造,和②树枝状构造,这两种构造是典型的远离平衡的非线地质使用的产物。正常情况下,海底水-沉积物界面系统的底层水,孔隙水中Mn,Fe是不饱和的。因此铁锰结核(壳)不可能在平衡状态下连续生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南海北部不同海域铁锰结核中常微量、稀土元素的赋存特点及其富集机制,采用化学淋滤法提取南海北部上陆坡、下陆坡、深海盆3个区域铁锰结核的碳酸盐相、铁锰氧化相、残渣相组分,测定了常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含量,揭示了不同相的元素赋存状态及其意义。Fe-Mn-(Cu+Co+Ni)判别图表明,上陆坡铁锰结核属于与冷泉流体相关的水成成因类型;下陆坡区和深海盆的铁锰结核形成环境相似,属于典型的水成成因类型。结核中K、Ca、Na、Mg、Sr主要富集在碳酸盐相,Fe、Mn、Ni、Cu、Zn、Pb主要赋存在铁锰氧化物相,Al、Ti和Mo主要出现在残渣相。常微量元素赋存状态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钙质生物生产力的强弱和钙质生物碎屑的稀释作用是影响铁锰结核中碳酸盐相态元素变化的重要原因。铁锰结核的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铁锰氧化物相,其次在碳酸盐相,而在残渣相的相对含量极少。不同海区铁锰结核稀土元素进入碳酸盐相的成因和机制基本相似,下陆坡和深海盆铁锰结核残渣相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而与上陆坡铁锰结核的明显不同,残渣物质的来源、结核生长环境的氧化还原状态差异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成果可为深入研究铁锰结核的元素迁移与转化、成矿作用与成矿物质来源及其相关的沉积环境、资源潜力评价等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南海铁锰结核(壳)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南海中部铁锰结核(壳)的地球化学特征。南海铁锰结核(壳)以高Mn富Ni为特征。但不同沉积部位的铁锰结核(壳),化学成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是受不同沉积区的物源特性,地化环境差异和沉积成矿过程中环境的变化所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尹延鸿 《海洋科学》2001,25(3):8-10
深海钻探573B孔始新世末与渐新世初地层界线处有一层含金属黏土,其底部有一微锰结核富集层。研究了这些微锰结核的形态特征、化学成分及形成,总体看来始新世末期微锰结核中锰的含量比太平洋CC区的大锰结核、微锰结核含量明显高,但铁含量则明显低,属亚氧化成岩类型。始新世末期该区丰富的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供给、沉积间断或缓慢 的沉积速率等条件利于该时期微锰结核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过渡金属元素Cu、Co、Ni在铁锰结核(壳)中富集的控制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不同生成环境下生成的铁锰结核(壳)吸收不同的过渡金属元素。在成岩作用形成的铁锰结核中,Cu、Ni主要以锰相形式存在,而Co则以铁相的形式存在;在水成作用形成的铁锰结核(壳)中Cu、Co、Ni均以锰相的形式存在。这些过渡金属元素在成岩作用形成的结核中的存在与铁锰结核(壳)中锰矿物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密切相关,而在水成作用形成的铁锰结核(壳)中的富集与锰矿物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的晶体化。学特征关系不大。同时铁锰结核(壳)中锰矿物和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又严格地受结核(壳)的生成环境的制约,因此,过渡金属元素Cu、Co、Ni在铁锰结核(壳)中的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受结核(壳)生成环境的控制。  相似文献   

18.
在世界海洋氧化物矿石中可划分出2个相对独立的相:深海盆铁锰结核和海底隆起的含钴铁锰结壳。 在铁锰结核的组分中可划分出若干地球化学类型,其中每一种都赋存在一定的海底地形上,并具有一定的金属专属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太平洋北部17个站位铁锰结核、间隙水、沉积物和细菌资料的初步研究表明:研究区铁锰结核中Mn主要来自间隙水中Mn~(m )的扩散,而间隙水中Mn~(2 )主要来自沉积物中Mn~(4 ),在细菌的媒介下,参加了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矿化反应,接收了沉积物中某些有机物的电子后被还原。因而提出细菌在太平洋铁锰结核生长及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针对红土的两种粒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铁锰结核对红土粒度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加入HCl对铁锰结核与红土粒度测试的影响。结果表明:(1)细粒铁锰结核对粒度测试结果有较大影响,特别是粗粒含量的增加。而盐酸可以有效地与细粒铁锰结核反应,使得粒度测试结果更接近真实值。因此,对于铁锰结核发育的红土层,若需通过粒度来分析其沉积动力特征,其粒度测试的前处理过程加入盐酸是非常有必要的。(2)盐酸的加入对红土中4μm的黏土粒组有较大影响,这可能是盐酸与黏土矿物发生了化学反应,使得黏土粒组的相对含量减少。因此,对于铁锰结核发育的红土层,若需要通过粒度分析其风化过程,其前处理应当慎重选择是否加入盐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