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西沙石岛风成石灰岩和化石土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石岛是西沙群岛中的一个岩石小岛,位于西沙群岛最大的一个岛屿——永兴岛的东北,相距1公里余.海拔高度达15米,是西沙各岛之冠.岛上岩石矗立,侵蚀海岸地貌特征异常明显,与晶莹洁白玉带般海滩环绕的其他灰砂岛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它自身固有的独特特征,素被涉足西沙的地质家们所瞩目,无不以石岛地质为重点探索西沙群岛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地质历史.然而由于石岛灰岩的成因未被真正认识,导致研究结论与客观实际不符,各种假想和争论纷坛的解释也就应运而生.笔者为开展礁相第四纪地质的研究,对石岛地质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石岛生物砂屑灰岩是一套风成沉积,并在这些岩层中发现两个化石土壤层,而且在化石土壤层中找到较为丰富的原地陆生腹足类蜗牛化石组合.同时,也对石岛与永兴岛的关系提出了新认识.本文是在初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这些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风成碳酸盐岩作为一种独特的海岸地貌在全球中纬度地区广泛分布,在全球气候分带上多属于气压带与风带交替控制的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气候区,与全球气候带的吻合较好。风成碳酸盐岩在各个时代均可发育,但以第四纪更新世风成碳酸盐岩最为常见。风成碳酸盐岩的发育主要受气候背景的影响,还受海岸地貌背景及浅海碳酸盐岩生产力的制约,并与全球海平面变化关系密切,相对而言在海平面高位期发育更好。西沙石岛更新世风成碳酸盐岩是热带海洋季风气候背景下发育起来的少数实例之一,是东亚季风的产物。石岛风成碳酸盐岩的存在可能反映了该区晚更新世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石岛风成碳酸盐岩与古土壤的旋回变化可能反映了气候背景的干湿变化或海平面的波动,其成因机理的深入揭示对南海西北部东亚季风及古海洋的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中例举了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剖面,四个化石土壤层间隔出五期风成沉积物.笔者经过与深海沉积物比较,将此套风成生物砂屑灰岩序列的底界定为距今65000年属末次冰期阶段的产物,化石土壤层的出现,表明在末次冰期阶段曾有几个湿期存在并指出相应的年代.西沙海域存在干期与湿期的交替是无疑的,将这种气候旋回称为亚冰期和亚间冰期.  相似文献   

4.
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碳酸盐沉积物的稳定同位素地层学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是第四纪地质历史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些事件造成的全球规模的等时面,为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基础.自从Emiliani于五十年代中期用深海岩芯的氧同位素曲线划分气期以来,稳定同位素地层学有了长足的进展,解决了许多其它方法无法解决的地层学难题.1984年,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在西沙群岛石岛完成了西石-1井,孔深为200.63米.其目的是确定石岛晚更新世风成生物砂屑灰岩的底界,验证风成沉积模式,解决有关的地层学和沉积学问题.为此进行了~(14)C测年和铀系测年,并在孔深0—150米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资料表明,~(14)C年龄普遍都有年轻化的趋势,而铀系年龄则偏大.只有氧稳定同位素呈现大幅度的变化,并可与世界其它海区的资料相对比.石岛的资料进一步证明了碳、氧稳定同位素作为一种地层工具的可靠性和前景,同时也为重建该区的古海洋学提供了有意义的信息.现将资料讨论如下.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5.
西沙石岛风成灰岩的ESR和^14C年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ESR技术测定了西沙石岛风成灰岩地表样品的年龄,进一步证实这些风成灰岩是末次冰期的产物。通过ESR年龄和~(14)C年龄的对比,对于受到现代污染的样品,ESR方法似乎比~(14)C方法要可靠些;此外,对ESR测年中年剂量率的确定及ESR年龄的地质意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6.
西沙石岛的风成碳酸盐岩是东亚季风末次冰期的产物,以砂丘与古土壤二元旋回的形式记录了东亚季风气候的干湿变化。利用西石2井钻井岩芯资料结合石岛野外地质剖面的详细考察,对石岛风成沉积序列进行了重新的地层划分,将石岛风成沉积分为三层砂丘与两层古土壤的沉积组合。通过对测年数据及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认为石岛末次冰期风成沙丘与古土壤记录与黄土高原L1黄土的5个次级气候阶段一一对应,都是对东亚季风末次冰期气候背景下,气候干、湿变化在岁差尺度的沉积响应,是具有稳定周期的气候旋回。  相似文献   

7.
西沙群岛石岛碳酸盐X射线定量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技术测定碳酸盐岩石中碳酸盐的矿物成分及含量是目前研究碳酸盐最有效的方法.本文根据西沙石岛碳酸盐矿物组成的具体情况采用了“直接比较分析法”,用积分强度测定文石和低镁方解石或高镁方解石的含量百分比,用方解石的特征峰所在位置确定方解石中MgCO_3含量,对西沙石岛碳酸盐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定量分析测定,并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从而为西沙礁相沉积作用、地球化学、年代学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石岛晚更新世碳酸盐土壤层陆栖蜗牛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沙石岛四层化石土壤层含有17个种,全系陆栖蜗牛类。但各化石土壤层所含化石种类和个数不尽相同。第三化石土壤层所含种类最多,第四化石土壤层种类最为稀少,但居群个体数量却极为丰富。这个蜗牛类化石动物群以现今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种类为主,也有少量出现较早的化石种。其中,在各成土期都十分发育的Bradybaena phragmitum (Heude)曾产于上更新统下蜀组地层。因此,认为石岛风成石灰岩可能形成于晚更新世。  相似文献   

9.
福建莆田海岸沙丘岩的发现与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岸沙丘岩也称碳酸盐风成岩、风成灰岩,是Sayles于1931年首先提出的.它是在热带、亚热带条件下,由碳酸钙质颗粒取代石英砂成为主要成份所构成的一种独特的海岸沙丘.据Mckee 1983年报道,已在世界26个地点发现了风成岩的存在.近年来,我国有人报道过西沙群岛石岛和海南岛的沙丘岩或风成灰岩.在闽南粤东沿海,海岸沙丘十分发育,在贝壳物质丰富的局部岸段,往往形成沙丘岩.本文所报道的海岸沙丘岩,位于福建莆田平海后石井村南约100m处,系张德泉于  相似文献   

10.
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退化原因分析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2005-2009年对西沙生态监控区5个站位(永兴岛、石岛、西沙洲、赵述岛和北岛)造礁石珊瑚种类、覆盖度、补充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沙生态监控区造礁石珊瑚呈现逐年退化趋势,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从2005年的65%下降到2009年的7.93%,而死珊瑚覆盖率变化则相反,从2005年的4.70%增加到...  相似文献   

11.
2013年采集的单道地震剖面揭示了西沙海域的火山结构,有助于理解该区域火山的形成机制和活动性特征。地震剖面显示:西沙南部存在大约10个火山构造,具有不连续强振幅反射特征的熔岩流侵入火山周围上新世和更新世地层。此外,在西沙西部边缘和中部分别发现有单个火山构造,岩浆侵入火山体周围的第四纪地层。根据岩浆侵入体和周围地层的接触关系,推测区内火山活动集中在上新世和第四纪两个时期。上涌的深源地幔岩浆弱化了地幔岩石圈并继续沿着先存断裂向上涌至古海底,可能是该区域火山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2.
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西沙石岛海洋碳酸盐岩样品中文石和方解石的含量比例,进一步用原子吸收技术定量地测定样品中的锶含量.测试结果表明,海洋碳酸盐岩样品中的锶含量可以灵敏地反映出次生碳酸盐的含量比例.据本文中的公式可以校正海洋碳酸盐岩样品的~14C年龄,校正后的~14C年代为古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巫山第四纪沉积物粒度结果表明:砂的含量极少,平均值为0.7%;粉砂最高,平均值为68.64%;黏粒次之,平均值为30.66%;风尘基本粒组10~50um含量较高,平均值为52.07%,推测其成因有一定的风成特性。剖面粒度分布曲线呈单峰形态,拖有细尾,与风成黄土类似,可能指示了沉积后经历了风化成壤作用。望天坪剖面粒度参数特征与北方风成黄土具一定相似性,初步判定其物源具风成成因,但其环境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山东庙岛群岛黄土的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树建 《海洋科学》2008,32(12):60-63
对山东庙岛群岛长岛黄土粒度的精细研究证明,滨海黄土是在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下的产物,末次冰期沉积的长岛剖面由风成沉积与冲-洪积层组成,末次冰期的风成沉积反映了末次冰期气候的不稳定性,其中存在6次气候变冷、渤海湾海面下降和6次气候变暖、渤海湾海面上升的事件,黄土的粒度中包含了丰富的气候变化和渤海湾海面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部控项目“海南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课题负责人张明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生物礁比较沉积学研究”课题负责人业治铮。以中新世至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层剖面为基础,结合碳、氧同位素和地球化学分析资料,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问题,反映了我国浅海碳酸盐沉积学、礁地质学等领域的新进展。提交“西沙礁相第四纪地质研究”报告。出版成果;《中国西沙礁相地质图册》及《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两书均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生物礁比较沉积学》专辑,刊登在“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第10卷第二期上。 部控项目“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调查与研究”课题负责人许东禹。在太平洋开展了4个航次资源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矿物、化学成分、生长和分布规律及晚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及其演化。提交“太平洋中部多金属结核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6.
中国黄土高原中几个剖面的岩性、地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堆积的地层划分,以及与第三纪的界限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在地层划分问题上许多人认为黄土地层剖面中第一层褐土型古土壤以上的黄土层为晚更新世堆积;并且认为黄土堆积最早始于距今100万年以前.多年来,我们在黄土高原进行了大量的野外调查研究,对比了不同地点的黄土地层剖面,对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层问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本文利用三个典型地层剖面的综合研究资料(图1),对黄土高原的第四纪黄土堆积地层划分及其下限问题加以论述.这三个剖面分布于第四纪地质史上有不同发展特点的地貌区内.平凉附近的剖面位  相似文献   

17.
西沙群岛位于南海中部,距海南岛约180浬(图1),它共由35个珊瑚礁岛、砂洲、暗滩组成,自中新世以来,发育了巨厚的珊瑚礁,它们是南海西北陆坡海平面变化及地壳运动有力的见证.石岛是西沙群岛中海拔最高的海岛,最高点海拔15米,岛上裸露已岩化的珊瑚碎屑灰岩.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14)C实验室测定过11块样品,它们的~14C年龄范围为距今8,000—19,000多年,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曾向我们提供过一个完整的剖面,共11块样品,它们的测定结果下部的岩层比上部年青,亦即年龄与地层层序出现倒转关系.对于石岛的放射性碳剖面,目前有一些不同的见解及地质解释.为了进一步弄清楚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对南海西沙群岛附近陆坡、南海南部陆坡以及东沙群岛附近陆坡晚第四纪磁化率变化特征进行了综合对比,并初步分析了磁化率与碳酸钙百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就磁化率变化特征而言,西沙群岛附近陆坡和南海南部陆坡可归为一个单元,东沙群岛附近陆坡划为另一单元,其中,前一单元晚第四纪磁化率曲线的共性表现为深海氧同位素期次的奇数期向偶数期过渡时期以磁化率峰值为特点,偶数期向奇数期过渡时期以磁化率谷值为特点;后一单元晚第四纪磁化率曲线的共性表现为磁化率曲线大致平行于有孔虫氧同位素曲线。上述两个单元内的磁化率曲线共性都具有地层学意义,但这两个单元内部某些部位的晚第四纪磁化率变化具有地方局限性,不宜当作大范围地层对比的工具。南海陆坡磁化率曲线和碳酸钙百分含量曲线的关系存在镜像和平行两大基本类型,但这两种对应关系未必意味着磁化率和碳酸钙百分含量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联系。南海陆坡磁化率变化的原因很可能与冰期旋回中南海陆源物质通量的变化密切相关,另外,局部海域磁化率还可能严重受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由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张明书、何起祥等编著的《西沙生物礁碳酸盐沉积地质学研究》一书,将在1989年7月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从三维格局阐明了西沙生物礁自中新世初形成以来的沉积地质学,提供了从中新世晚期到晚更新世的生物礁岩石地质学剖面,碳、氧稳定同位素曲线及相应的地球化学资料.并以这些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连续的和不连续的、均变的和事件性沉积作用,总结了生物礁的地方性沉积模式,提出了新的生物礁分类方案,讨论了西沙生物礁区若干第四纪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关于东亚季风演变的问题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评述了有关亚洲季风形成时代的主要观点,根据晚新生代青藏高原阶段性隆起和亚洲自然环境的演变,将亚洲季风的形成过程划分为无季风,准季风,海洋型季风和大陆型季风4个阶段,大陆型季风即现代季风,它是第四纪中期青藏高原隆起达到3000m以上的产物,因为亚洲中部温带沙漠出现,典型风成黄土普遍堆积,网纹红土发育,动植物群转型等均发生在1.2MaB.P.左右。指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非线性气候效应,是古海洋型季风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