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建设“海上山东”研讨会于今年4月在潍坊市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了与建设“海上山东”有关的重要问题。 1 关于建设“海上山东”内涵的界定和建成“海上山东”的标准问题的讨论 (1)一种观点认为,建设“海上山东”是一种目标,这里包括有三种看法:一是在今后10年、20年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赶上1990年陆地农业产值就是建成了“海上山东”;二是山东省海洋产业产值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30%,沿海城镇非农业人口占60%以上,海洋产业  相似文献   

2.
莱州湾位于渤海南部山东半岛的北侧,海湾面积6966km^2,海岸线长319.06km,是渤海内三大海湾之一,是山东省的最大海湾,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渔场之一。了解莱州湾海洋渔业现状,对于“海上山东”建设和今后正确引导黄渤海渔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期,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实施“海上山东”建设作为提高全省经济综合实力的战略措施来抓,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构想,编制并实施了《山东省今后十年及“八五”期间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接着又按照全省经济发展三步走的奋斗目标,把“海上山东”建设列为“三三二一”工程的重要内容。几年来,全省充分发挥本省科学技术的优势,使海洋渔业全面发展,生产能力明显增强;临海工业迅速增长,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港口条件明显  相似文献   

4.
东营市是山东省确定的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两项跨世纪工程的重合部。本文论证了发挥东营市海陆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五大海洋产业,建设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三大基地的规划设想,同时提出了以“科技驱动”实现总体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首次全面探讨山东海洋开发战略的理论研讨会,于4月27~29日在潍坊市召开。这是“全国海洋工作会议”之后,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决策的第一次高规格学术理论研讨会。它是由山东省计委、山东社科院、山东省水产局、山东省渔业集团总公司和潍坊市政府联合发起、  相似文献   

6.
一、加快“海上山东”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1991年,山东省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构想,与黄河三角洲开发一起作为振兴山东经济的两大跨世纪工程。实施“海上山东”建设7年来,全省海洋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到1997年全省海洋产业增加值达到366亿元,比1990年翻了一番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5%。海洋渔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海洋工业规模效益不断扩大,结构逐步优化,盐及盐化工、海洋医药、海洋矿业、海洋石油、海洋机械等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港口建设、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  相似文献   

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沿途各区域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抓住时机积极推动山东海上支点城市建设,对于深化山东省改革开放意义重大,有利于我国经济从单边开放转向多边开放。青岛、烟台、威海地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核心位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等新战略的交汇点,三地经济实力雄厚,海洋科技资源优势明显,辐射能力强,能够成为国家战略实施的海上支点,继续当好创新发展的典范,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营市是山东省确定的建设“海上山东”和开发黄河三角洲两项跨世纪工程的重合部。本文论证了发挥东营市海陆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五大海洋产业,建设能源,化工和农牧渔三大基地的规划设想,同时提出了以“科技驱动”实现总体目标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胡建廷 《海岸工程》2000,19(2):46-46
5月26日,由山东省科技厅、山东省科学院等承担的省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项目“建设‘海上山东’总体思路及实施方案研究”和:“依靠科学进步,优化山东海洋产业结构”通过专家评审,专家认为这两项研究居国内同领域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日照国际海洋城,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打造和建设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指示、立足于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出的战略构想,作为纳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战略的中外合作项目,是山东省重点建没的海洋特色园区。  相似文献   

11.
用新观念审视建设"海上山东"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是资源大省,其资源丰富程度和种类多样性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和基础条件。“海上山东”建设作为山东跨世纪发展新战略,是山东省根据省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决策中蕴含的超前观念,将给山东经济发展战略拓展新境界带来重大启示。 1 树立“大”局观念,着眼创新思维 “海上山东”建设是山东两大跨世纪工程之一,1991年作为全省发展战略进入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并在以后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它突破了传统海洋发展观念,放眼于世界与未来,与大山东的发展目标——经济强省相结合,是长远  相似文献   

12.
长岛县砣矶镇是山东省人口最多的海岛镇,全镇共8个行政村,3600户,1.1万人,岛陆面积7.05km~2。近年来,他们在建设“海上山东”的实践中,把组织实施以鲍鱼增养业为标志的“捞金工程”作为“耕海牧渔”、抢占海洋开发“制高点”的重大举措来抓,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目前,全镇已形成一个育苗、养成、销售系列化生产、海上、海底、陆上立体化发  相似文献   

13.
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加强山东3 200公里的海岸线和15万平方公里的近海渔场的开发,提出了建设“海上山东”的战略。 “海上山东”建设促进了山东海洋经济的振兴,也为整个山东经济的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4年多来,全省上下特别是沿海市(地)广大干部群众的海洋国土意识明显增强,海洋开发出  相似文献   

14.
浅议山东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开发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设“海上山东”是发展山东经济的战略构想。文章通过分析报道了山东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对策,加强海域管理、调整产业结构、海洋产业和海洋科技结构的合理转化,以实现山东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山东沿海经济发展、构筑山东海洋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山东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工作的现状,基于新修编的海洋功能区划,初步分析了建立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并尝试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整体框架,最后基于海洋功能区的不同属性特征对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的界定进行探讨,以期为山东省开展海洋生态补偿工作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面临着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海洋资源再度成为人类开发的主要目标。山东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存在着这三大制约因素,人多地少的矛盾相当突出。山东是个海洋大省,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随着陆地资源日益减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开辟半壁江山”,变海洋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并不断加大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这势必造成负面影响——资源索取过度,海洋环境恶化……,如此循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日趋加剧,成为海洋事务中的新问题。为此,本文试图探讨合理开发与保护的有效途径,促进“建设海上山东”战略的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 建设海洋旅游经济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1世纪是海洋世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了向海外开放的力度。世界《21世纪议程》将海洋作为实施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点领域,在全球掀起了一场开发海洋的“蓝色革命”。“九五”之初,国务院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我国的实施,制定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确立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当前沿海各省市区制定“十五”规划,都重视海洋产业规划和海洋经济区的建设。例如,江苏和山东分别提出建设“海上苏东”和“海上山东”的设想。福建和海南分别提出建设“海上强省”和“海上大省”的战略。21世纪20年代,中…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在编制“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时,要求在“九五”期间,“海上山东”建设以海洋渔业为突破口,力争海洋传统产业总值再翻一番;积极发展海洋新兴产业,形成素质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计划到2000年海洋产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增加值超过同期陆地种植业增加值;2010年超过同期第一产业增加值,使海洋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  相似文献   

19.
于庆东 《海洋信息》1998,(10):18-19
自从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上山东”战略以来,山东省海洋开发的力度不断加强,海洋经济总量增长迅速。据统计,1991年~1996年间,山东省主要海洋产业产值由150亿元增加至514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7.93%。但也应该看到,在海洋经济总量增加的同时,海洋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却反而有所降低。据山东省科委的攻关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海洋产业结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家对“科技兴海”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根据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确立了实施“科技兴海”建设“海上山东”的总体思路是:以培育和发展新的海洋生产力为目标,从蓝色革命(海水养殖业和外海远洋渔业)起步,以“蓝”、“白”(盐业、盐化工)、“黑”(滩海石油、矿产)为序,有限目标,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在资源配置上,立足现有的工作基础和条件,以技术开发为主体,带动产前的技术储备和产后的技术配套服务,实现研究、开发、推广三个层次上的合理配置;在力量组织上,发挥“中央军”、“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