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滨海城市海岸线的空间特征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于陆海统筹的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将改进的归一化水体指数(Modifi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Water Index, MNDWI)和Canny边缘检测法相结合,从Landsat遥感影像中提取了厦门岛1976-2018年共九景海岸线,并对其进行分形分析。采用自主编写的图像分形维数计算程序计算了研究期间厦门岛海岸线的盒维数,总结分析了其变化趋势以及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厦门岛的海岸线具有分形特性,其盒维数的变化范围为1.098 9~1.118 1,先后经历降低、增加、再降低和最后缓变四个阶段,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发现厦门岛在快速发展进程中,海洋工程对海岸线空间形态复杂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填海造陆工程的实施导致海岸线盒维数降低,而港口、码头建设却导致盒维数增加。盒维数的变化程度间接反映了海洋工程对海岸带的改造程度。本研究对厦门海岸线分形特征的分析,可为该区域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城市规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红树植物木榄种群植冠层结构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山口国家级红树林保护区木榄种群植冠层结构的分形特征。木缆3a生枝条的计盒维数介于1.22-1.55之间,这些维数值揭示了分枝结构的复杂程度以及占据生态空间和利用生态空间的能力。分形维数为了解木缆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掌握它的生长发育过程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指标。根据双表面积法,20-50a的木缆树冠格局的分形维数介于2.21-2.54之间,表明叶片对树冠的填充程度较低,该树种具有阳生的性质。随着种群个体年龄的增长,树冠被叶片填充的程度出现了由高到低的变化,其分形维数相应地呈现由高到低的动态变化特征。根据植冠层的灰度图分析,得出种群植冠层的计盒维数介于1.47-1.61之间。计盒维数越大,表明种群植冠层的空间结构越松散,透光的空斑块越多,计盒维数有效地揭示了种群植冠层包含于图像中的结构信息及其复杂性。  相似文献   

3.
以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及压汞-吸附联合技术对其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吸-脱附曲线特性及FHH分形理论对孔隙形态和分形维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中约80%为微-介孔,其中贫有机质页岩以平板状孔隙为主,分形维数一般小于2.75,在扫描电镜下呈现颗粒矿物粒缘缝及伊利石片层晶间孔;富有机质页岩则以"墨水瓶"状孔隙为主,分形维数一般大于2.85,主要为有机质孔。TOC含量与总孔容、吸-脱附滞回面积及分形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TOC含量增加,页岩孔隙由平行板状为主的无机孔隙网络过渡至"墨水瓶"效应显著的有机孔隙网络,有机质孔隙为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储集空间,同时多重毛管力叠加及扩散能力降低,使得页岩微观封闭能力提高,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4.
以川东南龙马溪组页岩为研究对象,借助扫描电镜及压汞-吸附联合技术对其微观孔隙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吸-脱附曲线特性及FHH分形理论对孔隙形态和分形维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储集空间中约80%为微-介孔,其中贫有机质页岩以平板状孔隙为主,分形维数一般小于2.75,在扫描电镜下呈现颗粒矿物粒缘缝及伊利石片层晶间孔;富有机质页岩则以"墨水瓶"状孔隙为主,分形维数一般大于2.85,主要为有机质孔。TOC含量与总孔容、吸-脱附滞回面积及分形维数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随着TOC含量增加,页岩孔隙由平行板状为主的无机孔隙网络过渡至"墨水瓶"效应显著的有机孔隙网络,有机质孔隙为富有机质页岩主要储集空间,同时多重毛管力叠加及扩散能力降低,使得页岩微观封闭能力提高,有利于页岩气富集与保存。  相似文献   

5.
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木榄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分形理论分析了广西英罗港红树林区小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群落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基于土壤粒径-重量分布资料计算,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介于2.78-2.90之间。分形维数的大小与土壤中的细粘粒、盐分和有机质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砂粒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质地的土壤,其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呈现砂壤<轻粘土<中粘土的变化。土壤的质地类型、含盐量、有机质含量等是决定土壤粒径分布分形维数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以1996—2008年的连云港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盐度的日观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多重分形分析方法对该海域温度、盐度的时间演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间尺度内,温度和盐度均具有统计标度不变性,表现出较弱的多重分形特征;多重分形谱形态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温度和盐度的变化均存在着下降的趋势,并且盐度随时间变化的复杂性、不规则性和不均匀性要较温度显著。研究结果对于连云港海域海洋环境系统动力过程的理解和预报模式的改进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生态安全复合系统特征,将分形方法引入城市生态安全系统研究中,通过对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推导,确定了其在空间的分形特征,并以辽宁沿海经济带为例,构建生态安全指标体系,运用分形理论计算了辽宁沿海城市生态安全指数。研究表明,lnN(r)与lnr直线拟合的斜率就是生态安全分维数,对比分形的自相似性基本特征,分析了2002—2011年以来辽宁沿海经济带生态安全的空间变化:除盘锦市一直保持安全状态以外,其他市区生态安全程度均有不同变化,生态安全分维数变化量在0.061 5~0.168 3,安全预警状态集中于大连市和葫芦岛市。研究结果与实际考察情况基本吻合,说明研究方法具有科学性,结论可为该区域的生态安全维护提供相应策略,为沿海经济带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遥感影像和GIS技术相结合获取福建省1995、2001、2010、2017年共4期海岸线的时空分布情况,并结合网格法计算各时期海岸线的分形维数,结合获取数据分析海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海岸线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1995—2017年福建省海岸线长度呈持续增加趋势,共增加388.99 km。从时间方面来看,2010年之后海岸线长度进入快速增长时期,其中2010—2017年是海岸线长度变化最显著的时期;从区域上来看,以宁德和莆田岸线变化最强烈,其他地市相对较稳定。1995—2017年研究区海岸线分形维数总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其中宁德、福州、泉州分形维数变化比其他地市要复杂。研究区历史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对各地市海岸线长度变化与分形维数变化统计分析表明,总体来看局部海岸线长度的增加或减小会导致整体海岸线分形维数增大或减小,且呈正比例变化。对1995—2017年研究区各时段海岸线变化对应的面积汇总情况来看,人类活动是影响研究区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与人类活动相比,自然变化如河口淤积与侵蚀等对海岸线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以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粉土为研究对象,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获得了大量的海底粉土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图像,综合运用Image-Pro Plus(IPP)和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来提取粉土的微观结构参数,以分形理论为指导,运用"周长-面积法"对海底粉土进行了分形特征研究,分析了阈值、放大倍数对粉土分形维数的影响及确定方法,并探讨了分形维数的环境及工程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粉土的颗粒及孔隙具有特殊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为1.6~1.8;不同分维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波浪扰动强度的不同;分形维数可以表征抗剪强度参数,粉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分维值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难以提取海岸线中小尺度变化的实际问题,以渤海湾为例,利用2010—2020年SPOT5、GF-1/6、ZY-3等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数字海岸线分析和分形维数方法获取渤海湾海岸线位置变迁速率和复杂度变化过程;针对目前渤海湾海岸线变迁分析研究多基于中低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问题,结合同时期的Landsat影像,分析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对渤海湾海岸线变迁速率和分形维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遥感影像空间分辨率差异对分形维数的影响较小,但对不同类型的岸线变迁速率影响显著;渤海湾海岸线在2010—2020年的变化呈现出由剧烈过渡至相对稳定的状态,伴随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岸线的分形维数呈现出先上升再至平稳的趋势。相关研究成果能够为渤海湾地区海洋资源利用优化、海岸线及滩涂湿地等自然资源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烟台套子湾海域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璇璇  纪灵  王刚  夏炳训  丁琳 《海洋通报》2011,30(4):425-429
根据2010年11月的调查数据,对套子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共鉴定浮游植物3门24属43种,主要为温带近岸性和广布性种。其中,硅藻门20属35种,占总种数的81.40%,以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和角毛藻属(Chaetoceros)的种类为主;甲藻类3属7种,占总种数的16.28%,由角藻属(Ceratium)、多甲藻属(Peridinium)及夜光藻(Noctiluca scintillans)组成;金藻门只有小等刺硅鞭藻(Dictyocha fibula)一种。浮游植  相似文献   

12.
渤海底栖桡足类群落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渤海1998年9月航次的调查结果.小型底栖生物总平均丰度为(8688±5097)个/m2,底栖桡足类居第2位,平均丰度为(663±569)个/m2,占总数量的76%.根据77种底栖桡足类丰度所做的聚类和标序分析将渤海20个站位划分为4个组合.根据11种环境因子数据所做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将研究海域划分为两个生境、4个亚区.对研究海域进行的分区与自然分区是基本一致的.支配研究海域底栖桡足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水深和沉积物粒度.  相似文献   

13.
广东碣石湾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对广东碣石湾海域进行周年污损生物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86种,多属于亚热带沿岸的广布种,其中优势种为网纹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翡翠股贻贝(Perna viridis)、太平洋侧花海葵(Anthopleurapacifica)、水云(E...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了解游泳动物群落结构,探究群落结构变动的生态过程,本研究利用生态位优先模型(NPM)、分割线段模型(BSM)、生态位重叠模型(ONM)、优势优先模型(DPM)和随机分配模型(RAM)共5种多度格局模型分析闽南海域游泳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闽南海域游泳动物共192种,其中鱼类132种,蟹类31种,虾类13种,头足类10种,口足类6种;NPM拟合游泳动物多度分布的效果较好,ONM的拟合效果较差,闽南海域游泳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优势种占较大优势、物种生态位之间不重叠的特点;由外海到近岸的渔区,游泳动物多度分布格局由DPM向NPM 转变,NPM的拟合效果渐差,BSM的拟合效果越来越好,群落结构呈现优势种的地位下降、物种数增多、个体数目分配趋均匀的趋势;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在水深较深的渔区,DPM拟合游泳动物多度分布的效果渐好,优势种的优势地位逐渐升高,种类数变少,物种多度分布越来越不均匀。而在水深较浅的渔区,DPM的拟合效果渐差,优势种的优势地位逐渐下降,种类数变多,物种多度分布越来越均匀。因此,生态位优先模型比较适合闽南海域游泳动物多度分布格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Sediment cor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7 stations in the middle and eastern Chukchi Sea during the sixth Chinese National Arctic Research Expedition(CHINARE-Arctic) in summer 2014.The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composition,abundance,biomass,vertical distribution,size spectra,and ecological indexes of meiofauna.A total of 14 meiofauna taxa were detected,and the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comprised the most dominant taxon,accounting for 97.21% of the average abundance.The 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meiofauna were within ranges of(218.12±85.83)-(7 239.38±1 557.15) ind./(10 cm~2) and(130.28±52.17)-(3 309.56±1 751.80) μg/(10 cm~2),with average values of(2 391.90±1 966.19) ind./(10 cm~2) and(1 549.73±2 042.85) μg/(10 cm~2)(according to dry weight)respectively.Furthermore,91.26% of the individual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top layer of 0-5 cm of surface sediment,and 90.84% had sizes of 32-250 μm.Group diversity index of meiofauna in the survey area was low,and the variation of abundance was the main difference in meiofauna communities among all stations.Abundance and biomass of meiofauna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environmental factors except concentration of nutrient Si in bottom seawater.Abundance of meiofauna in shallow water of marginal seas in the Pacific sector of the Arctic Ocean is likely at a same level and higher than that in most of China sea areas,suggesting that the shallow water of the summer Chukchi Sea is a continental shelf area with rich resources of meiofauna.The Chukchi Sea is important for studying the ecosystem of the Arctic Ocean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es.However,studies on meiofauna in the Chukchi Sea are still not enough,and in the future,natural and human disturbances may increase due to global warming,the Arctic channel opening,and other factors.Thus,more studies on meiofauna should be required,in order to know more about how the Arctic benthic community would alter.  相似文献   

16.
厦门东海域鱼类的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对厦门东部海域用定置网和流刺网渔获鱼类进行周年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至少有287种,录属于21目87科164属,以鲈形目最多,有151种,占总种数的52.6%.渔获物组成以近岸小型鱼类为主,底层鱼类和中下层鱼类合计有235种,占81.88%;中上层鱼类仅52种,占18.12%.鱼类的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暖水性种类达221种,占77%,暖温性种类66种,占23%,未出现冷温性种类及冷水性种类.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月更替率大多在30%以上,最高达72.1%.定置网渔获鱼类年平均数量为277尾·网-1,年平均产量为1.93kg·网-1,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以夏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月平均数量和月平均产量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700尾·网-1和5.0kg·网-1,2月最低,分别仅为55尾·网-1和0.38kg·网-1.种类丰度及数量变化与海域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的月变化在1.555-4.337之间,多数月份的指数值在3以上,多样性水平较高.渔获鱼类中经济种类占比例较大,但绝大多数个体都比较小,年平均尾重仅6.97g.根据营养动态法估算潜在资源量为1 133.30t年-1,目前厦门东海域鱼类总渔获量已超过最大可捕量一倍以上,应加强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17.
摘 要:为了解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和食性功能群结构的组成,于2018年4月、6—11月采用底拖网采样对该海域鱼类资源进行调查,以阐明天津近海鱼类资源群落结构和食性功能群结构现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23种,隶属于6目14科20属,其中鲱形目6种,胡瓜鱼目1种,鲉形目1种,鲻形目1种,鲈形目12种,鲽形目2种。月间优势种以小型鱼类为主,其中矛尾鰕虎鱼为各月共有优势种。根据鱼类栖所类型划分,大陆架浅水底层鱼类9种,大陆架浅水中上层鱼类7种,大陆架浅水中底层鱼类共4种,大陆架岩礁性鱼类2种,大陆架大洋洄游性中上层鱼类1种。根据鱼类适温类型划分,暖温性鱼类15种,暖水性鱼类6种,冷温性鱼类2种。据月间CLUSTER聚类和MDS分析结果可知,天津海域月间鱼类群落结构分为3个群组,其中6—9月为一组,10、11月为一组,4月为一组。根据各鱼种食物组成的出现频率百分比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由6个功能群组成,包括浮游动物食性功能群、 广食性功能群、杂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鱼食性功能群和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研究表明,天津近海鱼类种类较少,且以小型鱼类为主,以杂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和浮游动物食性功能群为主要功能群。  相似文献   

18.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862种,其中动物为734种,藻类为128种。对11个主要海鸟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3个类型:(1)开敞海域群落,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2)近岸港湾群落,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3)河口群落,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集团及其生境密切相关。盐度水扰动程度是影响群落分 布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9.
IThe Phytoplankton spoteS succession is a major characteristic Of PhytOPlankton behavior inthe an, and is Of major swificance tO PhytOPlankton d~cs and in coupling the PhytOPlankton cornxnunity to hasher trophic levels (Smayda, 1980). But another conception species ence that be defined by BraarUd often confUSeS with speCies sucCeSSion. Spotes su~ is thechange of speCies compeition within a given water mass resulting from changing physical,chemical and biological factors within the wa…  相似文献   

20.
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是了解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本研究基于2018年4月、6—11月底拖网鱼类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调查共捕获鱼类23种,隶属于6目14科20属,主要以暖温性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为主。优势种以矛尾鰕虎鱼(Chaetueichthysstigmatias)、六丝矛尾鰕虎鱼(Chaetueichthyshexanema)、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joyneri)等小型鱼类为主,其中矛尾鰕虎鱼为各月共有优势种。根据月间CLUSTER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天津近海鱼类群落分为3个组,其中,4月为一组,6—9月为一组,10—11月为一组。根据各鱼种饵料组成进行聚类分析,天津近海鱼类群落由浮游动物食性功能群、广食性功能群、杂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鱼食性功能群和底栖动物食性功能群,其中杂食性功能群、虾/鱼食性功能群和广食性功能群为主要功能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