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围垦的社会经济价值及其对海洋环境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围垦滩涂与保护湿地的关系着手,针对浙江省的滩涂围垦现状,讨论了沿海滩涂实施围垦工程所创造的社会经济价值,分析了湿地生态的环境特征及其对自然界的贡献,指出并探讨了海岸带资源开发与海岸工程建设所带来的问题,从湿地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滩涂围垦是浙江省扩大土地资源的主要出路.通过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土地利用状况、建设用地与滩涂围垦关系等的论述与分析,指出了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建设用地的增长为基础;土地供求矛盾,需要以滩涂围垦来缓解;从而阐明了浙江省滩涂围垦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若干关系.并对浙江省滩涂资源的4个方面特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沿海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5项保障措施,以利于促进浙江省滩涂围垦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江苏省滩涂资源现状和围垦经济发展历史情况,分析了围垦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就消除或减轻围垦带来的环境问题,保持沿海滩涂围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滩涂围垦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浙江省人多地少,用地矛盾十分突出,而滩涂围垦已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沿海地区,滩涂围垦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通过对浙江省滩涂围垦的历史、现状、地位和作用的分析以及经济技术上的探讨,阐述了滩涂围垦的发展前景,以推动浙江滩涂围垦事业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滩涂围垦项目后评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滩涂围垦项目后评价工作是合理利用滩涂资源,实现滩涂围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国滩涂围垦项目后评价尚属空白,文章在借鉴国内外相关建设项目后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沿海滩涂围垦的实际情况,首次明确提出了滩涂围垦项目后评价的概念,从滩涂围垦项目全过程的角度对滩涂围垦项目后评价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和程序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围垦不仅是浙江省缓解土地资源的一条重要途径,而且在该省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总体目标的提出,对围垦的要求上升到了"生态围垦"的高度:这就是坚持围垦系统规划的生态性;大力开展设计创新,提高围涂技术水平,以符合"生态围垦"的设计要求;创新施工工艺,优化施工组织,以满足"生态围垦"工程的建设要求;坚持适度分期开发,积极开展绩效评估,以适应"生态围垦"工程的运行管理要求.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生态围垦",对推动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滩涂围垦是沿海地区人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具有悠久的历史。进行滩涂围垦的社会影响评价,是为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客观评价滩涂围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滩涂围垦有着自身独有的特点,对社会的影响应就其特点进行分析。文章以浙江省为例,纵观全省滩涂围垦的历史成就,着眼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实际情况,结合调查资料及围垦工程实例,以翔实的数据评价了滩涂围垦在拓展社会经济发展空间、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为社会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方面的有利影响;论述了其在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当地收入、推动科技发展方面的贡献;评价了滩涂围垦在增加土地资源、提供岸线资源方面的独特优势,分析了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紧缺局面的贡献。文章根据实际情况,在结束语中建议性地提出了今后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滩涂作为陆地与海洋之问的桥梁,已成为人类向海洋扩展率先开发的焦点,然而不科学的开发、围垦,致使滩涂湿地生态功能减小甚至丧失,生态环境变得脆弱和敏感。本文从盐城市滩涂资源的优势和开发现状出发,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的理论,探讨协调盐城市滩涂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提出了盐城市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一些相关思路和对策,并且立足建立“自然-社会-经济”相互协调与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角度,结合盐城市滩涂的地方特色提出了盐城滩涂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施设想。  相似文献   

9.
"生态围垦"的前景及发展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江省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突出,而该省滩涂资源却相当丰富,科学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是解决该省土地资源日趋减少的主要途径,其作用与意义愈加凸显.在加大围垦力度为浙江经济提供强大土地支撑的同时,必须树立"生态围垦"的发展理念和加强"生态围垦"的科学研究,营造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围垦之路,提出了实施"生态围垦"的5项措施,为"生态省"建设增添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江苏沿海滩涂土地资源丰富,围垦活动较为频繁,了解围垦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江苏沿海围垦资料的统计,分析了建国后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的特点、目的和差异,并将之分为4个阶段;讨论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的地区分布是以盐城为中心的不平衡状况,分析了围垦对江苏沿海自然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预测了江苏沿海滩涂围垦的发展方向,提出条子泥等地区是江苏沿海滩涂未来围垦的潜力地区。  相似文献   

11.
潮滩既具有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亦是潜在的土地资源。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沿海潮间带的开发以围垦为主要驱动力,表现为海岸线主体向海推进。随着围垦规模和速度加快加大,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及土地利用问题,因此对于围垦适宜性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遥感技术首先获取了大陆海岸线阶段性变化特征。接着从地貌均衡的角度,依据潮滩垂向淤涨速率和垂直岸线的潮滩剖面形态估算适宜的潮滩围垦速率。最后,比较海岸线实际推进速率与估算所得的围垦适宜速率,进行围垦适宜性分级评价。研究表明,1985-2015年间,围垦活动是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的主要原因。从时间进程来看,1985-1995年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向海推进缓慢,受围垦活动影响较小;1995-2015年间围垦活动频繁,人工岸线比例增加较多。围垦适宜速率的估算显示,杭州湾南岸围垦1 km后所需恢复时间最短,围垦适宜速率为12.5~64.3 m/a,其次为象山港和台州湾,围垦适宜速率分别为2.0~38.3 m/a和6.0~22.2 m/a;三门湾和温州湾围垦后所需恢复时间最长,围垦适宜速率分别为1.2~18.5 m/a和1.7~3.8 m/a。基于潮滩淤涨速率的围垦适宜性评价表明,1985-2015年间,浙江省主要围垦区域中围垦速率过快的是三门湾的下洋涂、蛇蟠岛和温州湾岸段,围垦速率较快区域为杭州湾南岸庵东浅滩部分岸段和象山港的莼湖镇、涂茨镇岸段以及台州湾的南洋涂,围垦速率略快的是庵东浅滩以及台州湾的北洋涂,围垦速率适宜的岸段仅有象山港的高湖塘和蒲门村岸段。浙江省过去30年的围垦进程和岸线变化启示,围垦活动应充分考虑潮滩环境的地貌动力均衡和自然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我国围填海的存量资源得到高效可持续利用是当今围填海研究的热门课题,生态修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以福建可门工业园区为例,针对围填海造成的"占用滨海湿地、护岸硬质化、破坏海岛、海洋生物资源损失、排放污水、生境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引入了"生态流"的概念,并且因地制宜,从"构建山海通廊、生态海堤、增殖放流、退堤还水、退养还滩、无居民海岛修复和污染防治"等方面构建了可门工业园区围填海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从而修复该区域的"通道、过滤、来源、储存和屏障"等生态功能,形成稳定向好的生态系统,提升生态服务价值,促进围填海存量资源可持续利用。最后通过可门工业园区的经验,为其他的围填海生态修复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浙江省滩涂资源的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滩涂这一重要资源,可有效地保障土地安全、缓解浙江省用地需求矛盾.要想合理地开发利用滩涂资源,首先必须了解它的属性及特点.从围垦历史及滩涂的开发现状、滩涂资源面积的动态变化、不同时期的海图对比、泥沙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滩涂淤涨速率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归纳得出浙江省滩涂资源的动态再生性规律.  相似文献   

14.
浙北沿海滩涂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益澄  徐永健  韦玮 《海洋科学》2005,29(11):44-47
在调查浙江北部沿海地区滩涂利用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近陆-滩涂-近海”污染物质入海通量,评价目前区域内的滩涂质量状况,提出滩涂的生态功能区规划及滩涂生态脆弱带的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强潮海区的潮滩冲淤演变对于潮滩开发利用、海洋环境保护及灾害预防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福建北部文渡湾海域为研究对象,采用遥感和GIS相结合的方法,对淤泥质潮滩的冲淤演变特征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91年以来文渡湾湾顶潮滩地形呈淤积状态,尤其2005年以后淤积明显;淤积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围垦造陆使得湾口缩窄,致使湾口流速增大、湾口局部海床冲刷的泥沙向湾顶搬运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为评估滨海滩涂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遥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先利用阈值分割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式解译人工岸线,再定位滩涂开发利用区并对其土地利用进行分类识别,然后通过人工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分析揭示滩涂开发利用特征。采用2002—2018年五个时期Landsat遥感影像,利用该方法分析了天津市滨海新区滩涂开发利用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该方法不受潮位影响,能够科学准确地反映滩涂开发利用特征。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人工岸线由2002年的146.22 km增加至315.69 km,增加了115.9%;累计围填海350.76 km~2,为滨海新区增加了15.5%的土地资源;滩涂开发利用区新增的建设用地面积为63.43 km~2,超过滨海新区新增建筑面积的20%;陆地区域未利用土地面积仅3.58 km~2,而滩涂开发区内尚未利用的土地为228.05 km~2,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时间上,滩涂开发利用从2002年起步,2006—2014年扩展速度最快,此后明显回落,主要集中于2006—2014年;在空间上则以天津港与南港工业区附近为主。  相似文献   

17.
海岸滩涂围垦的适宜速度研究——以江苏淤泥质海岸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滩涂围垦是基础设施建设占用大量耕地情况下江苏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滩涂围垦与海岸带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但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的的滩涂围垦需要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才能保证滩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对江苏海岸的发育和围垦历史以及淤蚀动态的分析,提出以滩涂总量动态平衡为前提的滩涂围垦适宜速度,并对江苏海岸不同岸段的适宜围垦速度进行计算分析,提出围垦活动的强度应当同时综合考虑围垦后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拟围滩涂所在岸段的自然淤蚀状况(即滩涂的承载力),以实现同时满足围垦活动与滩涂资源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