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前言 对胶州湾动力过程的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还是初次。本文阐述的潮流计算问题,是污染扩散数值模拟的一部分,即图1粗线矢所示的那部分工作。今后还将讨论细线矢所示的风海流、河川迳流对污染物的运输和扩散过程的影响等课题,以期最终能对胶州湾的物理自净能力作出定量估计,并对环境质量作出预报。图1中虚线矢涉及化学、生物、地质及其它一些领域的过程,这些过程也是污染调查和防治研究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胶州湾红岛码头疏浚物质输移扩散数值预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有限元分步杂交法,首先对胶州湾海域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进而建立了胶州湾疏浚物悬浮泥沙的二维输运——扩散模型,并应用于胶州湾红岛拟建码头疏浚区的疏浚物输运扩散数值模拟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分析了红岛码头疏浚区施工期间悬浮泥沙对附近水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潮流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曲线网格技术,将ECOMSED模式应用于胶州湾的潮流和污染物COD的稀释扩散研究,建主了一个三维保守污染物COD输运的对流扩散数值模型,对胶州湾M2分潮和COD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存在许多大小、强弱和旋转方向不同的余流涡;湾内COD浓度东部比西部高,湾口外的COD浓度等值线成舌状分布,向东伸展;余流和COD浓度垂向分布差异并不显。模拟结果与胶州湾的实测资料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4.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胶州湾潮流场并预测了胶州湾8个主要污染源的COD扩散过程。通过对比个别污染源削减排量前后胶州湾的水质状况,分析了胶州湾主要污染源削减排量的必要性,从而为胶州湾未来的环境保护和水质恢复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5.
胶州湾海面溢油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胶州湾湾口两侧--团岛和薛家岛1个月的潮位观测资料进行调和分析,得出湾口两侧M2,S2,O1,K1分潮的调和常数,进而建立了胶州湾内的预报潮流场。考虑风场对海面溢油的影响,给出了预测胶州湾溢油飘移轨迹的数值模型,对1983年11月25日“东方大使”号油轮在中砂礁触礁后的溢油的油膜漂移转变进行了数值模型,结果与事故后观测到的结果相符,说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胶州湾多分潮漫滩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POM)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漫滩格式,通过对胶州湾1个月实测潮位资料的调和分析,选取了5个较大的分潮,首次对胶州湾进行了多分潮的潮位和潮流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海面溢油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胶州湾湾口两侧——团岛和薛家岛 1个月的潮位观测资料进行调和分析 ,得出湾口两侧 M2 ,S2 ,O1,K1分潮的调和常数 ,进而建立了胶州湾内的预报潮流场。考虑风场对海面溢油的影响 ,给出了预测胶州湾溢油飘移轨迹的数值模型 ,对 1 983年 1 1月 2 5日“东方大使”号油轮在中砂礁触礁后的溢油的油膜漂移轨迹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与事故后观测到的结果相符 ,说明了数值模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大沽河是胶州湾最大的入海河流,每年都会给胶州湾带来大量泥沙。本文利用三维的ECOMSED水动力-泥沙数值模型对洪水期的大沽河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洪水存在期间以及洪水结束后胶州湾的余流分布、大沽河河道上中下游各层盐度、泥沙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以及入海冲淡水和泥沙对胶州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环流和污染扩散的数值模拟——Ⅱ污染浓度的计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曾以Leendertse[2]模式对胶州湾的潮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湾口输入主要半日潮,给出了潮位、潮时,特别是潮流及余流的分布。本文在此基础上,在改善了潮流计算的同时,进一步对胶州湾作出了污物输运的数值计算,获得了在特定排污点排污条件下,给出了湾内不同时刻的污物浓度分布,以及湾口排污速度,并对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胶州湾大桥建成前后湾内泥沙冲淤情况进行模拟。探讨了典型时刻胶州湾大桥附近海域的海流流速和流向情况。对比胶州湾大桥建成前湾内的流场模拟结果可知,胶州湾大桥的建设对胶州湾内整体的海流流态影响较小。胶州湾大桥的建设对胶州湾水动力的改变主要在桥墩建设附近海域。通过大桥建设前后冲淤数值模拟结果可知,工程前后工程附近冲淤趋势基本一致,只是在大桥桥墩附近出现冲淤变化较大的情况,表现为在桥墩的南北两侧出现较大桥建设前淤积加强区,在桥墩的东西两侧出现冲刷加强区,在通航孔桥墩跨度较大的海域,冲刷强度增大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胶州湾海域COD浓度场数值计算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OD作为有机污染物,是影响近海海域水质的主要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分步杂交数值计算方法,在模拟计算了胶州湾海域M2分潮潮流场的基础上,根据胶州湾沿岸青岛市排污口的COD排放量,对胶州湾海域中的COD浓度分布作了数值计算对基未来的水质状况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基于无结构网格三维有限体积海洋模式FVCOM,采用高精度的水深和岸线资料,建立了适用于胶州湾的三维正压高分辨率数值模型。通过观测与模拟资料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建立的模型,对胶州湾的潮汐潮流进行了精确的数值模拟,探讨了胶州湾潮致余流和纳潮量特征,并首次探讨了胶州湾内各子区域之间的水交换情况。结果表明,分别采用计算一个涨潮或落潮周期内通过特定断面的海水通量和研究区域的水深及水位值直接计算两种计算方法计算胶州湾的平均纳潮量,分别为8.90和8.71亿m~3,结果发现水位对纳潮量的影响最大可达1%以上,不可忽略;大潮时期的纳潮量为小潮时期的2~3倍;纳潮量春季最低,冬季其次,夏秋季较高。以质点追踪法,定量研究了胶州湾内各个子区域之间以及各子区域与外海的水交换情况。结果发现,胶州湾内不同子区域的水交换能力以及达到稳定时间均不同,且投放质点的时刻不同对其具有较明显影响。在涨潮时段,胶州湾西北部海域达到稳定时间较短且交换率高,东北部海域达到稳定时间较落潮时段基本不变但交换率高;落潮时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应用MIKE21建立胶州湾平面二维潮流模型,对青岛胶州湾大桥建设前后胶州湾内的潮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探讨了青岛胶州湾大桥建设对周边海域的潮位、潮流、潮通量等水动力环境的影响。通过胶州湾大桥两侧的连续实测海流、潮位资料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两者趋势基本符合,说明该模型能够较精确地反映胶州湾大桥建设前后的潮流场分布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大桥的建设具有一定的阻流作用并减小了过水断面,从而对周边海域的水动力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胶州湾整体潮流场改变较小,影响范围限于桥位南北1.5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近十余年来,青岛每年夏季暴雨,胶州湾四方至娄山后工厂区沿岸,均有大批海鱼死亡。这一现象,经初步走访调查、河口沿岸现场观测及实验室大量样品的分析,对鱼的死亡原因,可以作出判断。胶州湾的地理状况及调查位置由图所示。一、调查事实1.据水产公司、渔业社队及当地群众反映,二十多年以前没有大量死鱼的现象。随着沿岸化工等工业的大量发展,这种现象才出现,至今有增无减。死亡以底栖鱼类和鲻、梭鱼类等为多。  相似文献   

15.
文献[1]曾以Leendertse模式对胶州湾的潮流进行了数值计算,在湾口输入主要半日潮,给出了潮位、潮时,特别是潮流及余流的分布。本文在此基础上,在改善了潮流计算的同时,进一步对胶州湾作出了污物输运的数值计算,获得了在特定排污点排污条件下,给出了湾内不同时刻的污物浓度分布,以及湾口排污速度,并对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水电联产已经成为目前大型海水淡化工程的主要建设模式,然而海水淡化过程产生的高浓热盐水直接排海对受纳水体的污染是1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建立一个能够较准确地模拟高浓热盐水排入海洋中的输移扩散情况的三维数学模型,用来预测高浓热盐水进入海洋水体后经湍动混合与输移扩散后的时空分布特性,揭示高浓热盐水在潮流作用下的运动及演变规律,进而对排放影响作出分析判断.采用文中建立的数学模型对胶州湾西岸的某电厂高浓热盐水表面排海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该模型较好地模拟和复演了胶州湾的潮流场和高浓热盐水输移扩散情况,规则半日潮流对浓盐水的输移扩散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排放口底层温度升高和盐度升高等值线包络面积得出较合理的排放口选址.该模型为合理布置水电联产设备的取水口和排放口位置提供了有效途径,为沿海水电联产产物浓盐水排放后对近海水域的环境污染控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对某一海域的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时,尽量提高目标水域的分辨率是普遍追求的目标之一。本文以胶州湾为例,提出了一个大、小网格嵌套的数值模型,并对海域内的防波堤狭长岛屿等视为线边界进行了数值处理,得到了满意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8.
近70年胶州湾水动力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海洋模式FVCOM,基于胶州湾不同年代的岸线和水深地形条件,建立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各年代的三维潮汐潮流数值模型,从数值模拟角度分析和比较胶州湾不同年代纳潮量、潮汐潮流、水交换率等水动力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胶州湾水域总面积不断缩小,纳潮量在逐渐减小,2008年全湾的纳潮量相对于1935年减少了31.5%,约合3.9×108 m3;海湾流场结构变化很小,流速呈减小趋势;胶州湾欧拉余流"团团转"的多涡结构基本保持不变,最大值都发生在团岛附近;海湾的水交换能力趋弱,对整个胶州湾水体的半交换时间进行海湾平均,不同年代5套岸线下海湾的水体半交换时间分别是37.0 d,36.7 d,39.2 d,39.7 d和40.8 d。  相似文献   

19.
胶州湾水交换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基于一个成熟的水动力模型ECOM(Estuary Coastal Ocean Model),对胶州湾潮波系统及其驱动下的标识质点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将胶州湾划分为6个区域,定量研究了整个海湾水的存留时间和不同区域水的交换能力,并指出流场结构对湾内水交换起了决定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湾内两余流涡对质点运动起阻碍作用,使得流入余流涡对的质点很难流出;海湾水交换有赖于初始投放时刻;东岸区域质点运移规律表明,东岸排污对前海旅游区和西岸养殖区均无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胶州湾水交换及湾口潮余流特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基于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建立的胶州湾及临近海域潮汐潮流数值模型,结合胶州湾口走航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仪(ADCP)测流资料,研究了胶州湾口的潮(余)流特征,并在潮流模型的基础上耦合建立了水质模块,模拟了胶州湾的水交换过程。考虑M2,S2,K1,O1,M4和MS4六个主要分潮,胶州湾口潮流场的模拟与ADCP观测数据吻合较好。外湾口水道上的潮流非常强,大潮期间观测到201 cm/s的峰值流速。团岛岬角的两侧分别存在一个流向相反的余流涡旋,两涡旋在团岛附近辐合,形成了57 cm/s的离岸强余流。整个胶州湾平均水体存留时间为71 d,平均半交换时间为25 d。胶州湾水体交换能力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差异:湾口海域最强,向湾顶逐渐减弱。湾内存在两个弱交换区,分别位于湾的西-西南部和东北端,水体存留时间多超过80 d,湾西局部水域最长达120 d,而半交换时间也大多超过40 d。潮流场的结构、强度,以及与湾口距离的远近是造成湾内水交换能力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