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遥感影像数据库是用于存储、管理和检索遥感影像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是遥感数据应用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遥感影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为背景,针对实现遥感影像数据成果高效管理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提出了解决海量影像数据的组织、存储、高效地获取和处理影像数据的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近几年海底资料信息化的发展概况,在全面分析海底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先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以及空间数据引擎SDE,对海底数据的存储组织结构、分布集中式数据库体系、归一化空问库技术以及海底元数据管理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一套海底综合数据的整合方法,在物理上和逻辑上对其进行有效的集成和表达,统一组织管理这些海底数据资源。同时,应用该海底数据集成与管理方法,建设以渤海工程地质数据为主的渤海范围内的海底综合数据库,实现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专业领域的海量海底数据的整合,满足渤海油田工程地质环境探测和海洋工程建设的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海浪预报产品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硬软件的配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内容和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成,提供了我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海浪预报的系统性资料,不仅对提高海浪预报准确率提供基础资料,也给海浪中长期预测预报方法研究和区域海洋学研究带来极大帮助。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以FoxPro为软件开发平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洋科学项目基础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该系统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的海洋各分支学科项目的基础信息,如资料、人员、获奖情况等。并提供了查询和统计分析等功能,为管理部门管理和有效地利用海洋科学基金项目的基础资料提供了科学手段。  相似文献   

5.
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库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海洋地球物理数据类型和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海洋地球物理元数据、基础数据库和空间数据仓库等几个方面对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库进行设计,并基于C/S和B/S架构开发了海洋地球物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经应用实践,该系统能够实现海洋地球物理数据的高效化管理和便捷化共享,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满足海洋调查、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海洋权益维护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海洋权益维护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组成和主要功能。已开发的基础功能模块和子系统包括: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管理、海域划界、海洋调查项目管理和辅助决策等。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量来之不易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设计开发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库建设及可视化管理系统。文章对系统的功能和模块设计进行了论述,实现了监测数据库的导入、导出,监测数据查询及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价等功能,满足了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管理。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海洋地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型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先进的空间数据引擎SDE技术,将SEG-Y格式海洋地震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并按照“航次—测线—点”的数据组织结构设计了海洋地震数据库.论文首先总结了当前流行的地震数据组织和访问方式,然后阐述了地震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最后介绍了数据查询、数据库管理、SEG-Y地震数据查看和地...  相似文献   

9.
以数据库系统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大量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管理和处理,但只能提供数据查询形式的信息。用户最终关心的是如何利用数据库中的大量数据,这就需要建立模型。随着对海洋系统的深入,所建立的模型将会越来越多。自然也就产生了对这些大量模型的管理和利用问题,即建立模型库系统。与数据库相似,它是由模型库及其管理系统构成。模型库是综合利用大量数据(即数据库)的工具。本论述了模型库的表示形式、组织结构  相似文献   

10.
档案目标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我公司档案目标管理的实践,对档案目标管理中如何实现现代化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贯彻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与档案目标管理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局域网建立档案数据库管理系统等思路,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其在系统演化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述了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及精子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双壳类软体动物精子发生过程中精细胞分化具有种、属特异性,精细胞分化的细节是区别个体外部形态很近的物种的依据;精子的形态结构具有种的特征,精子结构的比较研究将成为双壳类软体动物系统演化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海鹑螺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鹑螺科是中腹足目鹑螺总科中的一个小科,包括的种类不多,数量也不大,但是它的贝壳较大,又较有光泽,而且具有整齐的肋纹和色彩,所以是人们喜爱搜集的贝类之一。它们的肉均可食用,贝壳常同其他贝类的贝売和在一起烧制建筑用灰。这一科动物全部是暖水种,世界各暖海区都有分布,而以印度一西太平洋区的种类为最多,化石出现于第三纪。 本科动物的贝壳通常较薄,呈球形或卵圆形,螺旋部短,体螺层膨大,各层表面具有平滑的螺肋。壳口宽大,内面具沟纹,外唇薄或増厚形成一个具齿的环,水管沟宽短。成体不具厣。软体部分头大:前端膨大,触角长,呈圆柱状,眼位于其基部外侧的一个短柄上。吻极长,不能完全缩入壳内,呈管状,末端扩张形成蔷薇花状的唇部,伸展时长度可超过贝壳。水管长,伸展时可直立于贝売的背部。雄性交接器极长大,弯弓形,全长具沟,末端有一尖钩。为肉食性动物,常以海参等动物为食。 我国鹑螺科的种类过去金叔初和秉志、张玺、阎敦建等曾有零星记载,国外学者也有一些记载,但对各种的分布地点记载不详。我们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保存的标本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得的底栖动物标本进行了整理研究,共鉴定10种,其中1种仅在东海发现,4种为东海和南海共有,5种仅分布于南海;有一种,即黄口鹑螺在我国沿海尚系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及演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渔业资源是一种不断变化和更新的生物资源,如能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可望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及永续利用的目的。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的开发和利用,加之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使得许多渔业资源遭到破坏而严重衰退。近十多年来我国渔业与世界渔业发展的总趋势相似,随着捕捞强度的盲目增加,使得许多传统渔业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主要捕捞对象替代频繁,其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总趋势是:经济价值高的、个体大的、年龄结构复杂的和在生态系统中营养层次高的类群逐渐被经济价值低的、个体小的、年龄结构简单的和营养层次低的类群所替代;底层鱼类所占比例日益减少,中、上层鱼类及虾、蟹类比例逐年增加。 对渔业资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的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许多国家为了保护其近海渔业资源和本国的渔业权益,纷纷宣布建立渔业保护区和专属经济区,并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因此近年特别着重研究建立保护区后的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 Gunnar,1989; Megrey and Wespestaa,1990; Pinhorn and Halliday,1990)。我国学者也有许多渔业资源方面的研究报告(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编写组,1990;邓景耀等,1991;孙宗烨等,1987;宋海棠等,1990;罗秉征等,1992;1993)。本文探讨了近40年来我国近海渔业资源结构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及趋势,并对我国不同海区渔业资源的演变进行了比较,进而分析了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变化的原因,旨在为更加合理地利用我国的海洋渔业资源,并为其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鳍缨虫属 Branchiomma 物种隶属于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除斑鳍缨虫B.cingulatum (Grube, 1870)和锯鳃鳍缨虫B.serratibranchis (Grube, 1878)外, 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a (Baird, 1865)和珠鳍缨虫B.pereraide Silva, 1965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牡蛎的研究始于1845年, Hanley(1845)描述了产于中国近海的新种 Ostrea chemnitzi sp.nov.。我国的张玺教投也在30年代开始进行研究,1956年报道了13种牡蛎,在这之前国内、外学者已先后报道了24种和1亚种(张玺等,1956)其中有很多种鉴定错误,或是同物异名。近年来通过海洋底栖生物调查和附着生物的研究,作者又发现了4种牡蛎,它们是:新硬牡蛎 Neopycnodonte cochlear (Poli),侏儒牡蛎 Nanostrea erigua Harry,褶牡蛎 Alectryonella plicatula ( Gmelin) 和日本巨牡蛎 Crassostrea nippona (Seki),在中国近海都是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中国海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的麦缨虫属 Megalomma 物种的报道。除模式种麦缨虫 M.vesiculosum (Montagu, 1815)外, 异眼麦缨虫 M.heterops Rerkins,1984和双眼麦缨虫 M.bioculatum (Ehlers, 1887)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7.
蚶科Arcidae在软体动物中是经济价值较大的一科。这个科的大部分种类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是广大群众所喜爱的食用贝类;蚶壳可入药,还可烧制建筑用灰。这个科的某些种类分布较广、蕴藏量颇为丰富,成为养殖和采捕的主要对象。泥蚶为我国主要养殖贝类之一,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有悠久的养殖历史。毛蚶、魁蚶等在我国近海(特别是渤海)藴藏量极丰富,近年来在我国出口水产品中占有重要位置。 蚶科种类在全世界约有200种,主要分布在温带至热带海区,以热带海区的种类为最丰富。它们从潮间带至水深5000多米的深海底都有分布,但绝大多数的种类栖息在潮下带100米以内的浅海。它们的生活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在岩礁的缝隙中或石砾等外物上,用足丝营附着生活,如青蚶、布纹蚶等;另一类在软泥和泥砂底内埋栖,如泥蚶、毛蚶等。 蚶科的种类早在Linnaèus(1758)时已有记载,其后Lamarck(1819),Reve(1844),Adams(1858), Dunker(1858-1870), Martini und Chemnitz(1891)等人都有较系统的报道,但由于有些种的外部形态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他们往往将一些变异类型定为不同的种,因此,在分类上存在着混乱现象。后来的学者,如Lamy(1907), Lynge(1909),Prashad(1932), Kuroda(1930,1941),Habe(1977)等人对某些种进行了较合理的合并和更正。 中国沿海蚶科的种类过去记载不多,迄今只有一些零星报道,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沿海蚶类资源,促进养殖事业的发展,提供教学和动物地理学研究等基础材料,搞清我国近海蚶科种类、生态习性、地理分布等是很有必要的。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在我国近海进行的多次生物调查所获得的标本资料以及1958-1959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所采到的底栖动物标本,进行了整理、鉴定,研究结果拟按亚科陆续发表。本文为蚶亚科Subfamily Arcine Lamarck,1809的报告。 蚶亚科种类广泛分布在温带至热带海区,尤以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区的种类较多;主要生活在浅海,一般自潮间带的中、下区到几十米水深的浅海为最多。 国内外学者,如张玺、齐钟彦、Reeve, Adams,Lamy, Lynge, Kuroda,Habe等记载产于中国沿海的蚶亚科种类,除同物异名外,共报道14种。 本文共报告25种,分隶于7属,其中有8种在我国为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8.
The Kuroshio is the major ocean current conveying heat and water mass in the Pacific Ocean. The impact of the Kuroshio on regional wind and wave distributions has been studied with spaceborne-altimeter measurements in the Yellow and East China Seas. In this region the Kuroshio trajectory is relatively stationary and the monsoon patterns dominate, making it an ideal natural laboratory for large scale air-sea-current interaction research. Major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include: (a) The Kuroshio exerts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wind and wave distributions over a swath about 800-km wide along its path. (b) Seasonal average wind speeds reach a maximum near the Kuroshio axis. The magnitude of enhancement ranges between 20 and 50 percent. (c)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wave heights displays similar spatial patterns to the wind-speed distribution. The Kuroshio effects on wave heights are further complicated by the hydrodynamic modulation of wave-current interac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stratification on wind-wave generation. (d) Kuroshio effects are most prominent in the first and last quarters of the year, and least prominent in the third quarter.  相似文献   

19.
中国海洋贝类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振兴 《海洋通报》2004,23(6):77-83
概括总结了我国已报道的40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腹足纲的染色体数目有2n=30,34,36和60;双壳纲的染色体数目有2n=20,22,28,32,34和38等几种类型。分析了贝类染色体制备的特点,预先向活贝体内注射PHA,可有效地增加中期分裂相。产生核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制片时的处理条件不同或因染色体结构重排以及地域差异造成的同种异体之间的核型多态。双壳纲和绝大多数腹足纲贝类都没有性染色体,而非整倍体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最后介绍了显带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贝类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认为FISH技术将为贝类染色体的鉴定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