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1 毫秒
1.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地层分委员会于1985年6月23日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委员共35人,由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聘请,任期三年.中国第四纪地层分委员会作为专业学术组织,将推动第四纪地层的研究工作,加强国内第四纪地层工作的横向联系,并与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对口联系.在第四纪地层工作若干重要问题上组织专门的工作组开展工作.分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正副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第四纪冰川与环境研究中心及兰州大学地理系主持于1989年5月18日至5月22日在兰州召开,来自全国39个单位的7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次学术讨论会是检阅西部第四纪研究成果,交流学术思想,推动学科发展的会议.同时也作为1991年将在我国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第四纪联合会(INQUA)大会的西部片预备会议.会议的报告及讨论都力求适应预期的13届INQUA大会“全球变化及人类生存”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西北大学地质系王永焱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89年3月9日在西安逝世,享年75岁.王永焱教授是甘肃省兰州市人,1934年在日本原明治工业专门学校(现九州工业大学)矿山工学科学习,1937年因抗战爆发回国.1958—1960年在莫斯科地质学院进修第四纪地质学.王永焱教授在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多种职务,自1952年调入西北大学地质系,曾任地质系、黄土研究室主任和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黄土委员会通讯委员、国际黄土委员会地貌及环境工作组成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4.
一、概况第12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1987年7月31日至8月9日在加拿大渥太华市召开.45个国家和地区的958位科学家参加了大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100余篇.在大小会议上宣读的有600余篇.中国代表团由来自中国科学院、教委及地矿部的19名科学家组成.由刘东生任团长、何起祥任副团长.我部有五名科学家参加了大会.在大会同时,连续召开了多次执行委员会会议,回顾了上届大会以来的工作,审查了秘书处的工作及财务预决算,审查了各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讨论了新设专业委员会的任务及人员组成,选举了新的执委会,决定了下届大会的地点.我国刘东生、何起祥参加了执委会会议.  相似文献   

5.
第13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大会将于1991年8月2—9日在北京举行,会址将设在亚运村的“中国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本届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持召开。国务院副总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一级研究员、国际杰出第四纪地质环境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7.
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第四纪地层对比讨论会于1988年10月6—16日在苏联远东的纳霍达卡市举行.会议由亚太第四纪委员会主办,即INQUA地区分会主办.正式会议为五天,野外地质旅行一天.会议收到论文150多篇,涉及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质的工作方法、测年、海平面变化等,会议论文将由亚海矿委会(CCOP)组织出版发行.出席本届大会代表130余人,除苏联代表外,中国、日本、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越南、南朝鲜及民主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22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采用大会发言,主要介绍自上届(1986,日本)亚太会议之后的新成果.会议按第四纪地层;古地理及沉积过程;地貌与构造地貌;第四纪以来生物界的演化四个专业进行大会介绍.中国代表做了“江苏第四纪瓣鳃类动物及古地理研究”、“第四纪地层下  相似文献   

8.
2006年10月9—11日,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成立50周年暨第九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封底照片)。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等单位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等单位承办,15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共400多位  相似文献   

9.
由13届国际第四纪大会(13 INQUA)组织委员会、地质矿产部第四纪地质研究中心、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地质分会、中国海洋地质学会、青岛市地质学会、IGCP274项中国工作组和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编辑部联合召开的“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4月24—28日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召开,来自全国80多个单位的14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及论文摘要155篇,在大会及分组会上报告和交流的有74篇。知名专家王乃梁教授和周慕林教授等应邀在大会上做了演讲。会议围绕第四纪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讨论。  相似文献   

10.
1980年,我国同意亚太经社会(ESCAP)亚洲近海矿产资源联合勘测协调委员会(CCOP)将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RCQ)建立在我国,并由地质矿产部负责筹建.1981年地质矿产部成立了区域第四纪地质中心筹备委员会.在筹委会主持下,“中心”开展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1982年,“中心”代表团参加了INQUA第十一届大会,组织了由CCOP成员国及合作国专家参加的“第四纪地质考察及讨论会”,1983年又组织了沉积学及实验技术讲习班,向CCOP成员国提供培训服务.  相似文献   

11.
2011年7月21—27日,第十八届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International Union for Quaternary Research,INQUA)大会在瑞士伯尔尼举行,来自全球的两千多名科学家参加了学术交流和工作讨论。在27日下午举  相似文献   

12.
由全国高师第四纪地质学教学研究会(CNQA)、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CHIQUA)、中国古生物学会(PSC)、中国科学院-国家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IMAw),西南师范大学(SWCNV)共同发起,并经国家教委批准的“高山第四纪国际学术研讨会”(ICQMR)1995年7月6日在四川省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隆重开幕。经过两天的大会学术交流后,代表们赴川西北山地实地考察,并在九寨沟内开展了进一步的学术探讨。会议于7月15日在成都山地所胜利闭幕。  相似文献   

13.
正王乃樑(1916~1995),北京大学教授,我国杰出的地貌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1986年任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执委会委员。王乃樑先生祖籍福建闽侯,早年随父迁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并  相似文献   

14.
王乃樑(1916~1995),北京大学教授,我国杰出的地貌学家和第四纪地质学家,长期担任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学术职务,1986年任国际地貌学家联合会执委会委员。王乃樑先生祖籍福建闽侯,早年随父迁居天津,就读于南开中学。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地质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于1987年4月10—15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第四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国家海洋局、地震局和高等院校以及出版界的代表15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国著名学者刘东生、孙殿卿、施雅风、王永焱、张宗祜、徐仁、周明镇、孙枢、丁国瑜、王乃樑、朱显谟、周慕林、汪品先、王开发等出席了大会.地质界的老前辈黄汲清教授抽暇到会看望大家并讲了话.  相似文献   

16.
第十四届INQUA大会情况汇报一、大会概况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第十四届大会,由德国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和柏林自由大学主办,于1995年8月3日至10日在柏林自由大学举行。来自六大洲51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除东道主德...  相似文献   

17.
在地质科学界具有重大影响和举世瞩目的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第十三届大会,于8月2日至8月9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来自五大洲47个国家和地区1200余名代表出席会议。61个国家和地区寄来论文摘要1768篇。 这次会议是近60年以来首次在亚洲召开,经中国组委会近5年积极筹备,开的很成功。显示出我国地质科学界担当主持这样艰巨、有广泛性、多学科性的国际会议的能力。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人类与全球环境变化”。会议分7个学科53个专题交流712篇学术论文。 从发表学术论文看内容丰富、翔实、涉及广泛,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尤其我国第四纪的研究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成绩斐然。 1.黄土研究方面: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教授对这方面作出卓越的贡献。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构成第四纪科学研究的“三大支柱”之一,与欧美学者研究的深海沉积  相似文献   

18.
20 0 1年 1 1月 1 1~ 1 7日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海岸线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地理学会海洋地理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的 2 0 0 1年学术年会 ,即“人类与海岸海洋资源环境学术研讨会”在海南省海口市琼苑宾馆召开。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海洋研究中心以及海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 )承办了本次会议 ,来自教育部高校、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系统的海洋地理、地貌、地质、工程水利专家 ,以及沿海投资开发决策、高级工程专家和学者们近 60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南京大学朱大奎教授主持大会 …  相似文献   

19.
丁仲礼院士丁仲礼,第四纪地质学家。1957年出生于浙江嵊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系,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并在第四纪研究室从事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兼任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20.
BriefIntroductionofthe4thEditorialBoardOceanologiaetLimnologiaSinic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于1994年1月22日通过第四届《海洋与湖沼》学报编辑委员会委员,由33人组成,其中主编一人,副主编2人,委员29人,另预留一名。编委简介如下。主编秦蕴珊男,60岁,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长,国际第四纪委员会亚太地区副主席。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主要从事海洋地质学研究。负责多项全国及国际合作海洋学综合调查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作用,对海底沉积物的类型、分布及物质组成进行大量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