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南海表层沉积物中Ba/Cu比值与海底扩张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富元 《海洋学报》1993,15(5):98-103
对南海海底扩张区44个不同类型的表层沉积物中Ba、Cu含量变化及其与粘土、火山碎屑矿物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及对沉积物Ba/Cu比值等值线平面分布趋势与海底扩张轴和转换断层的相关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计算了南海海底扩张区沉积物中Fe、Mn、Cu、Co、Ni、Pb和Al的沉积通量,将计算结果与劳海盆(Law Basin)等海隆沉积物中这些元素的沉积通量相比较。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南海海底扩张区沉积物中Ba、Cu含量与火山矿物密切相关,沉积物Ba/Cu等值线分布趋向与海底扩张轴和转换断层走向相吻合,从而表明南海海底扩张区沉积物中Ba、Cu等金属元素的分布与富集主要受海底扩张、海底断裂及由此而产生的海底火山活动所控制,沉积物的Ba/Cu比值可考虑作为研究南海海底扩张和海底火山活动的一个重要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我国首次完成"数字南海"我国首次完成的"数字南海"项目近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数字南海"是我国外交部批准立项的大型数字海洋和地理信息系统项目,其目标是通过数字地球、三维空间可视化等高新技术手段,对南海水深、地形、海底地质、地貌结构与地层组成等三维空间信息,资源矿产分布信息,海洋波浪潮汐海流时空变化信息,历史、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底表层沉积物性质对海洋矿产资源探测、海洋工程建设等有重要的意义。Biot-Stoll模型可以模拟预测海底沉积物的物理性质,但采用不同的参数模拟的效果不同。Stoll参数是各种海洋环境下模型达到最佳预测的单一数值的形式;Schock参数则是对渗透率、孔隙大小、沉积物孔隙曲折度等修改后的函数表达式形式,更接近沉积物实际情况。采用Stoll参数和Schock参数分别计算了南海南部海区海底沉积物纵波速度,并对南海南部沉积物样品进行了计算和实测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toll参数计算误差较大,平均为3.962%;采用Schock参数计算误差较小,平均为0.847%。因此,在南海南部海区采用Schock参数预测海底表层沉积物物理性质更准确。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得的高精度多波束数据,绘制海底三维地形图及海底深度等值线图,对海底地形地貌特征进行了分析。A区海底地形总体上呈NW—SE向延伸的沟—脊相间的条带状分布;B区南部海底地势较平坦,中北部海域地形主要受到岛屿和礁石影响。对研究区海域沉积物进行采集,采用筛析法和激光粒度仪相结合的方法对样品进行分析,并用谢帕德分类图解法将沉积物分为10种类型,绘制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类型分布图。根据实测的表层沉积物粒度资料,对沉积物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及峰态等4种粒度参数进行计算,并绘制粒度参数的等值线图,对各参数的平面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测区范围内没有发现严重影响风力发电设施建设的灾害性地质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海中部100个站位表层沉积物中的放射虫作了研究,共鉴定出276种。放射虫的组合成分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暖水特征,其丰度分布主要与水深、纬度、沉积物中火山碎屑的含量以及海底地形等有关。  相似文献   

6.
南海北部沉积物元素分布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南海是西太平洋边缘海之一,研究其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了解南海的沉积模式和元素从大陆到海洋的运移与沉积规律,以及新生代以来南海地区沉积作用的演化。本文将通过因子、点群及趋势面分析,对南海北部的沉积环境进行分区,并初步研究一些有代表性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探讨南海的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7.
本文集是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对南海中部海区综合调查所取得的部分成果。内容包括南海中部海底地质构造;海底地形;表层沉积物特征及有孔虫、介形虫  相似文献   

8.
利用G IS可视化工具对海底探测数据进行管理,建立了剖面性数据和面状分布数据间的空间可视关系,为海底科学研究的可视化提供了一条捷径。通过对浅层剖面数据特征与海底地形地貌和沉积物分布之间关系的研究,可进一步挖掘沉积物分布的成因机制和沉积物的来源。采用标准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geodatabase对浅层剖面数据、海底地形地貌数据和海洋沉积分布图件进行存储管理,有利于海洋科学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共享。  相似文献   

9.
对取自南海南部的153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粒度参数计算和Q型聚类分析,探讨了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布特征、沉积类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主要粒级组分为黏土和粉砂,底质类型主要为泥,还有粉砂质砂、砂质粉砂和粉砂,平行于等深线基本呈带状分布;结合Q型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区沉积物可分为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粗粒沉积物(砂和粉砂)和陆坡区细粒沉积物(泥)两类,500m等深线是两类沉积物的分界线;对比粒度分析结果,判定两类沉积物属于不同成因类型,外陆架及陆架坡折区是现代沉积和残留沉积的混合沉积,陆坡区是现代沉积;影响南海南部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物源、水动力条件、水深与地形及洋流。  相似文献   

10.
南海北部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元素赋存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研究南海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将有助于了解南海的沉积作用,特别是元素从近岸到海洋的运移与沉积规律,以及第四纪以来沉积作用的发展演化。 60年代以来,Niino,H., Emery, K.O.等人曾先后研究过南海北部陆架沉积物的分布规律。台湾省的J.T.Chou和Ju-chin Chen研究了台湾海峡和陆架部分地区沉积物的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自1964年以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对南海北部大陆架、中西沙及海盆南部海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上述这些工作为研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诏安湾海域6个站位的水文泥沙观测和18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分析,结合海湾水深地形,应用Gao?Collins粒径输运模型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研究了福建诏安湾海域的粒度参数分布特征、表层沉积物的运移趋势和沉积环境划分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诏安湾表层沉积物共6种类型,以黏土质粉砂和砂为主,平均粒径介于0.5...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浅地层地震剖面的解译结果,对南黄海西部滨浅海区灾害地质要素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多种灾害地质要素,包括海岸侵蚀与淤积、水下浅滩、浅层气、埋藏古河道和古三角洲、沙脊、陡坡、沙层液化、冲蚀沟槽、滑坡、差异性压实断层等等。探讨了灾害地质要素的特征和分布规律,并绘制了主要灾害地质要素分布图。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西太平洋海区表层海水颗粒物的过滤收集,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提取了与浮游植物相关的脂类分子,如菜子甾醇、甲藻甾醇、直链烯酮、长链二醇,分别对应于硅藻、甲藻、颗石藻、黄绿藻,分析探讨了以浮游植物生物标志物为基础的海洋生物群落和生物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脂类标志物方法所得生物量与海洋叶绿素分布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是一种有效的重建海洋浮游植物生产力与群落结构的方法。该区域浮游植物生物分布呈明显的区域特征,长江河口陆架区域最高,其次为新几内亚群岛东部沿岸区和菲律宾群岛沿岸,而远洋区域最低。造成该结果的主要因素是河流、洋流以及区域地貌、沉积物再悬浮。硅藻由于其对营养物质的竞争优势,丰度普遍较高,其次为甲藻,而颗石藻、黄绿藻含量较低。该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现代海洋生态结构变化的检测,更将为利用脂类分子进行古海洋群落结构的真实重建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数字海洋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信息收集与更新、信息综合管理、信息三维可视化和全球电子海图四个分系统。实现海洋环境信息的三维数字化显示与管理、综合分析应用,构建更加全面、丰富的海洋环境数字地球,有利于加速海洋环境信息建设,形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的海洋环境信息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海底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探讨了山东半岛东北部滨浅海底质沉积物的类型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的底质类型主要为粘土质粉砂、砂质粉砂和粉砂质砂三种类型,其中粘土质粉砂约占该区沉积物分布面积的60%以上,呈侧倒的“Y”字形由西北向东南展布,沉积物各粒级组的含量与海流的方向和强弱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郝志娟  王赐震  鲁海荣 《海洋通报》2005,24(6):49-57,64
海洋的上混合层可近似为温度、盐度和余流的垂直均匀层,如同大气的充分混合层一样.稳定度很大的跃层可看作是流的一个物质面,由此推理混合层内的余流通量可视为是水平无辐散的.本文以物理模型的方法设计了在渤、黄、东海海域求解多连通区域无辐散流的数值解法,研制了一个适用于上混合层积分模式的余流客观分析方法,并用多年平均的8月的余流和混合层深度的观测资料求解了无辐散流场,结果与被海洋学者认知的基于实测资料分析的渤、黄、东海环流图较好地一致.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实时几何流线生成的二维海流数据交互可视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流可视化是海洋科学研究的热门领域。目前已有的可视化方法在视觉清晰度、真实度和运行效率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实时几何流线生成的二维海流数据交互可视化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全球海流的时空连续表达,可较好地展现全球海流特征;采用概率的方法控制粒子密度,使全球范围内粒子保持均匀分布的状态;生成的流线清晰且具有较高的可调整性。通过MSLA和SODA两个示例数据集的可视化和性能分析证实了此方案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可视化结果可以较好地反映全球洋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南沙海域深水区表层沉积物声速与孔隙度相关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同轴差距测量法对南沙海域海底沉积物取样进行甲板现场声学测量,并计算了声速,结合沉积物取样分析获得的孔隙度,研究了海底表层100 cm沉积物的声速和孔隙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获得了孔隙度与海底沉积物声速关系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此海域沉积物声速的临界孔隙度为67.80%。将此公式与国内外其他学者建立的经验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各预测方程之间存在着差异,说明不同海域的沉积物声学特性具有差异性,经验公式具有区域性,同时分析了其他影响声速的因素。此项工作对于建立和研究南海声场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东海三定点周日海流观测的准调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  叶冬 《海洋科学》2007,31(8):18-25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准调和分析方法,对东海三定点测站获得的表、中、底3层的25h连续海流资料进行了分析,计算了3测站O1,K1,M2,S2,M4,MS4 6个主要分潮的北、东分量潮流调和常数,并给出了各测站在各层的潮流椭圆要素。计算结果表明:该海区潮流属于正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北分量大于东分量,呈现旋转流的性质,按顺时针向旋转。分析结果也反映出表层、中层的浅水分潮在观测海流中所占的份额高于底层的浅水分潮。结果有助于了解该海区的潮流性质并为潮流数值模拟提供校验实测数据。通过与同期获得的悬浮物浓度剖面数据的比对,将有助于研究潮流与该地区悬浮泥沙浓度分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多种数字海洋地理环境信息的融合与可视化的局部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潮汐、潮流和海浪数值的计算技术和数字海底地形模型的构造方法为基础,应用层次细节模型和三维渲染技术,完成了近岸海洋环境保障的多种数字海洋地理环境信息的融合与可视化的局部实现,为今后此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