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浪预报知识讲座 第一讲 海浪及其危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1,18(1):82-84
第一讲海浪及其危害1海浪的定义海浪是发生在海洋中的一种海水波动现象。一般指的海浪是由风产生的波动,其周期为0.5至25秒,波长为几十厘米到几百米,一般波高为几厘米到20米,在罕见的情况下波高可达30米以上。在观测到的资料中[1],有许多关于实测最大波高的记录:1933年2月7日在北太平洋,美国海军的莱梅帕号油船观测到最大波高达34米,周期14.8秒和波速102公里/小时的海浪;1956年4月2日苏联调查船“鄂毕号”在印度洋的南纬40度风暴区域,于风速35米/秒时,使用立体照相测量得到最大波高为2…  相似文献   

2.
海洋仪器的精心研制和有效地使用,是促进海洋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环。选用精良仪器、充实新的技术对海洋科技资料的准确性也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这是海洋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海洋局为了更新海浪观测仪器、改进海浪观测和波高计算方法、提高资料准确度,在北海分局小麦岛海洋站对新型仪器H_(AB)-2型岸用光学测波仪和波高观测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通过35次海浪观测资料表明,用H_(AB)-2型比H_(AB)-1型岸用光学测波仪观测海浪、波高准确度提高0.2米。在四种波高计算方法中,选择了平均位置法作为最佳海浪观测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大连老虎滩海洋站1963-1987年的海浪实测资料,对大连南部近海海域的海浪分布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E-SW方向为本区海浪的强浪方向,年平均波高为0.4米。并推算出25年、50年一遇的最大波高为4.9米和5.3米。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海洋表面的波动是极其复杂的.从Munk提出的海洋波能谱中(图1)容易看出,在大洋表面的各种波动中,就其相对能量来说,周期界于1-30秒的波动所含的能量最大.海面上这一周期范围的波动叫海浪,它包括风浪和涌浪;因起源于风的作用,恢复力为重力,所以也叫风生重力波.本文所指的波能即为海浪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MASNUM海浪模式、ECMWF高分辨率风场对2012年8月份台风过程下的浙江海域的海浪状况进行了数值模拟,与近岸观测站的风、浪资料进行了对比检验和误差分析,最后针对8月份"达维""海葵"及"布拉万"3个台风过程对浙江海域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风速验证结果显示2个站点ECMWF风速和观测风速的偏差分别为0.18、-0.34 m/s,平均绝对误差则为2.57、1.96m/s,均方根误差为3.40、2.65 m/s,与观测风速有较好的一致性.海浪验证结果显示8月份有效波高的相关系数在0.84以上;8月份发生的"达维""海葵"及"布拉万"3个台风期间的有效波高、波周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均方根误差分别介于0.19~0.37 m、0.88~1.28 s,波向的平均绝对误差介于19.39°~37.65°,表明MASNUM海浪模式能够较好的再现浙江海域台风期间的海浪状况,能够较好模拟出浙江近海的最大波高.在数值模拟和实际观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表明:"海葵"台风期间,浙江外海有效波高的最大值达7.6 m,而"达维"和"布拉万"台风期间,数值显示最大有效波高分别为4.4、5.4 m.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小麦岛、千里岩、大陈三个海洋水文站长期观测的波高资料和太阳黑子相对数进行了周期图、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分析,研究了年极位波高的长期振动。结果表明,年极值波高有各种长期波动,尤以11~12年和22年左右的波动周期为显著。这种波动周期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平均11.2年周期和太阳活动磁周期(即所谓的海尔周期)相当一致。同时指出,在选取某一段年权值波高序列来确定设计波高时,所选取的率极值波高序列年限长度,至少不应小于其长期波动周期的年限。就本文三站资料分析结果来看,至少不小于23年为宜。  相似文献   

7.
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种标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重标度分析方法研究小麦岛海洋观测站1961-1980年二十年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时发现,该序列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记忆性和持久性,详细的论证表明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是描述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的一个较好的模型,同时,应用分式布朗运动模型我们找到了存在于海浪日最大波高序列中的一种标度性质-累积离差(t)的统计自仿射性。  相似文献   

8.
龙口海洋站位于渤海莱州湾,本文利用龙口站2013年1月-2017年12月的实时海浪观测资料,对海浪基本要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月份和年份下龙口站的波型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均是风浪为主,混合浪为辅,涌浪出现的概率为0。波高和周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二者分布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冬季最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周期均在11月份有一个跃变;从年际变化来看:2015年波高最大,2014年最小,其他年份相差不大;周期是2013-2015年增长较快,2015-2017年缓慢降低;海况在1-7级之间,以1级海况为主,2-4级为辅,5-6级次之,偶有7级;不同月份下海况的分布情况也呈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9.
波高的统计分析是海浪分析的重要内容之一,波高的统计特征在时间域上比较充分地反映了海浪的统计特征。按物理学的一般概念,物体完成一次振动所需的时间称为物体振动的周期,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位移称为物体振动的振幅。波高由此就可定义为两个相邻的显著波峰与显著波谷之间的铅直距离。假设下图是一段海浪的定点连续观测记录,按照上述  相似文献   

10.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1,18(4):74-77
1 海浪观测 海浪预报和气象预报一样是建立在广泛而实时的资料来源基础上。许多海洋国家在建设和完善本国的海洋观测网的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筹建的“全球海洋环境监测网” 的活动。 目前实时收集、传输、处理和交换海浪资料主要依靠国家和国际海洋监测网。海浪观测主要由志愿测报船、海洋遥测浮标、海上作业平台和岸边海洋站进行。 海洋站海浪观测项目有海况、波型、波向、波高、周期、波长和波速。海况和波型通常采用目测方法,波型分为风浪、涌浪、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以涌…  相似文献   

11.
海浪的波陡能同时描述海浪的波高和波长的分布,故已成为合理计算海上建筑物作用力的可靠依据。本文在介绍波陡在实际中应用的同时,结合海洋开发(石油开发、波能开发)的需要提出将波陡换算成波高和波周期的函数,然后连同从天气图后报的海浪资料以及海浪的短期分布资料一起描绘出以波高、周期和波陡为参量的网络图,并确定了波陡在工程上选取的范围。本文还求取了各种特征波陡之间的换算关系,对波陡的某些特性进行了初步分析,阐明了波陡与波高、波周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效波高和风速的3种概率密度函数分布:Rayleigh概率密度函数分布、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分布、Log-Normal密度函数分布,结合TOPEX卫星高度计资料,对台湾岛周边海域的有效波高和风速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有效波高的观测资料直方图与Log-Normal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符合较好;而风速的观测资料直方图与Weibull概率密度函数分布符合较好.台湾岛周边海域的大部分海域以年变化为主,有效波高的平均值在冬季达到最大值,每年12月的平均值最大.每年平均有效波高最大值大多数出现在夏季,春季则是一年中有效波高平均值最小的季节,秋季和冬季则是巨浪出现频率较高的季节.同时,对有效波高平均值的时间序列做傅立叶展开表明,对应周期为1 a变化时的波动能量占每条轨道的波高波动能量的主要分量.  相似文献   

13.
黄树生 《海洋通报》1994,13(4):10-19
根据1960-1989年南麂海洋站的实测风浪资料,分析了该海域的风浪特征,结果认为:这个海域的浪通常是混合浪,常见浪是三级波高的浪;海浪要素的均值分布比较平稳,极值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性,本区的波高和周期的联合分布表明,波高在0.5-1.9m,周期为4.0-6.9s类型的浪在该海域出现频率最高,此外,引用最大熵谱方法找出了本区波高,周期和风速的主要变化周期,还讨论了台风浪的周期与最大波高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14.
MASNUM海浪数值模式业务化预报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MASNUM(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Science and Numerical Modeling)海浪数值预报系统,并利用全球和西北太平洋的Jason-1卫星数据和NDBC浮标数据中的海浪波高观测,对该预报系统进行了自2007年8月1日-2007年12月31日5个月的24,48和72 h预报结果的比较检验.模式校验结果表明,有效波高预报与观测的绝均差在0.5 m左右,从夏季到冬季,预报精度不断提高,与风场冬季预报精度较高吻合.  相似文献   

15.
使用海-气-浪耦合系统模拟了台风"Megi"(2010)过程中海洋与大气变化过程,重点研究了台风浪的有效波高、波周期、波向和波长等波参数的分布特征,并通过一组针对海浪的控制试验检验了海浪对台风及海洋环流的影响状况。结果表明:台风过程中的海浪有效波高最高达到了12 m以上,波高高值区域在移动方向的右前方;台风中心附近的海浪波长最长,周期最大,谱峰周期大于平均周期,谱峰波向较平均波向向右偏转了15°~20°。通过与未耦合海浪模式的控制试验对比发现,通过拖曳作用,海浪调节了海面风速的大小,使得台风后部风速减小约3~5 m/s;同时,由于海面粗糙度的增加,台风内核区域潜热通量有所增加,最大达到了15%。另外,海浪的加入加剧了海洋混合,导致了更大程度的降温,模拟值更接近实况值,同时也改变了海流的方向,影响了SST等海洋热动力状态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海浪波高场熵及其在西北太平洋的年际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佩芳  孙孚 《海洋学报》1996,18(6):18-25
在给定的时间域和空间域上,由波高的统计分布定义了一种海浪的波高场熵,并使用GEOSAT高度计1986年11月至1989年2月的波高资料,计算了西北太平洋上的波高熵值.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的波高熵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规律,它在冬季取得最大值,在夏季取得最小值,其下降速率大于上升速率.在考虑到波高与海洋表面的风应力、海面粗糙度的联系,期望这个结果将会对大尺度大气与海洋动力学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中利用广海湾内长达49个月的实测海浪资料,对湾内海浪基本要素以及大浪过程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并选取一个典型台风过程的波浪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海湾内波浪多以0~2级波高为主,出现频率达67%,3级波高次之,出现频率为32%,偶有4级波高出现;平均波高年变化幅度不大,但季节变化特征明显,最大波高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均较大;大浪多出现在夏、秋季,与热带气旋活动密切相关;2008年9月强台风"黑格比"活动期间,测点观测到最大浪高达3.55m,形成5级以上大浪,台风浪波型经历了涌浪(有成熟的,也有未成熟的)-风浪-涌浪(未成熟的)的过程,符合一般台风浪波型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选取我国沿岸18个海洋观测站,对SBF3-1、SBF3-2、LPB1-2、SZF型自动测波仪器与目测、岸用测波仪两种非自动测波方式的海浪观测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与非自动测波方式相比,SBF3-1型浮标观测波高无明显变化,观测周期具有显著变大的特点;SBF3-2型浮标观测波高多数情况下具有变小的特点,观测周期保持不变或趋于变大;LPB1-2型声学测波仪观测波高有微弱变大的特点,观测周期无明显变化或微弱变大;SZF型浮标观测波高和观测周期既存在明显变大的情况,也存在明显变小或变化不明显的情况,无明显共性观测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扬  李宏  丁扬  余为  许建平 《海洋学报》2019,41(5):12-22
本文应用一个经验证的全球尺度FVCOM海浪模型,模拟了2012年全球海洋海浪场的分布和演变,分析了海表面风场、海浪场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及相关性。综合观测资料和模型结果显示,海表面10 m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的全球尺度分布随季节发生显著的变化,并且其分布态势存在明显的相似性。从相关系数的全球分布来看,海表面10 m风速在印度洋低纬度海区(纬度0°~20°)与混合层深度间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大于0.5;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相关系数大于0.5的网格分布在北半球高纬度海区和印度洋北部。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在部分海区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些网格主要分布在低纬度海区(纬度0°~30°)。统计结果显示,有效波高、海表面10 m风速和谱峰周期与混合层深度间的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31、0.25和0.12。综合以上结果表明,有效波高较谱峰周期能更有效地表征波浪能对海洋上层混合的影响;相比于海表面风速,有效波高与混合层深度间存在更强的相关关系,其变化对海洋上层混合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影响海洋结构物设计的海洋环境动力因素如风、海浪、海流和海冰等中,通常海浪是最重要的。在考虑海浪对建筑物作用时,人们往往强调波高而对周期重视不够。本文通过模拟实验或理论计算进一步显示了波高和周期对于海洋建筑物设计具有同等重要性,只不过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