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RS和GIS技术分析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并评价其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04年该区湿地总面积为2 929.76 km^2,与1992年相比,增加354.26 km^2,湿地斑块总数增加120个;滩涂和苇草地面积减少,但仍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优势景观类型;1992-2004年黄河三角洲区域非湿地与湿地之间面积转化剧烈,主要表现为非湿地转化为苇草地、水库,面积分别为324.90 km^2和189.16 km^2,而湿地类型之间面积转化相对较小。对该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定性评价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结构的剧烈变化会影响区域生态系统服务,特别是对其主要服务———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影响会加剧该区生物多样性丧失风险,使濒危物种的保护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2.
湿地生态系统是影响气候变化的活性气体的重要“源”或“汇”,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和气候变化的加剧,湿地生态系统活性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已开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和二甲基硫(DMS)等活性气体。本文综述了湿地生态系统CO2、CH4、N2O和DMS的交换通量、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然而,目前对湿地生态系统活性气体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和深入,对不同类型湿地的活性气体的源汇格局,碳氮硫的耦合作用机制、人类活动和环境压迫的影响等开展系统地研究,才能定量评价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并阐明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退化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乃至世界典型的滨海湿地分布区。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分五个区域进行评价,其中油田分布区退化严重,作为自然保护区范围的一千二区和黄河口区也明显退化。对整个现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而言,虽然总体退化程度不高,但已呈现出整体退化的趋势,且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不会停止。  相似文献   

4.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我国暖温带最广阔、最完整、最年轻的滨海湿地,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和科学研究价值。物种多样、生境复杂、变化剧烈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的重要特点,高光谱遥感是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光谱遥感在河口湿地开展植被、土壤和水质等基本要素监测方面的优势,之后重点综述了其在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开展植被遥感监测、土壤参数反演和水质参数反演的研究进展,最后基于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监测现状,提出了高光谱遥感的未来需求和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平  李艳  李万立  张萍萍 《海洋科学》2004,28(11):33-38
在研究黄河三角洲自然环境演变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及其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并针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旅游开发方式和途径以及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敏感性评价对于制定区域环境政策,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目前存在人为活动加剧、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利用生态敏感性相关理论,选取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重要生物栖息地、土壤质地、潜水埋藏深度、地下水矿化度6个生态敏感性因子进行研究。在GIS技术支持下,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及多因子综合评价,并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取各指标权重,综合指数法计算评价区域敏感度。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度以上敏感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72%,生态敏感性程度整体较高。敏感性程度的面积与空间分布规律为:不敏感区、轻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和极敏感区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9%、16.1%、25.8%、27.4%、18.8%,整体上从西到东,沿黄河入海方向敏感性等级逐渐增高。评价结果可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是在陆地和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黄河所携带的泥沙物质逐渐发育、演化形成的滨海湿地系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横向上的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沉积体叶瓣的形成和发育过程进行了划分.以HS908孔的粒度、有孔虫、孢粉、测年等数据为基础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在垂向上的演化序列进行划分,认为其在...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下游的黄河三角洲分布有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广阔、最完善、最年轻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该区域特殊的地质地貌决定了其生态多样性,需要进行重点研究和保护。文章立足于我国现有湿地保护政策和湿地面积缩小的现状,提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可着重围绕其岸线变化、冲淤速率、地形地貌等开展研究,并采用减压分洪扩充法等治理修复方法扩大湿地面积,为推动黄河流域及黄河三角洲湿地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分层分类和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黄河三角洲1986、1996、2009年3个时期Land-sat-TM数据进行了处理,提取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分析了三角洲湿地20年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湿地变化整体呈先增多后减少的趋势,其中人工湿地比重不断增加,面积增加最多的是盐田湿地,减少最多的是滩涂湿地,土地盐碱化加重;采用分层提取湿地信息的方法精度达到90%,结果优于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在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并运用受普遍认可的生态危害指数法、单因子及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黄河三角洲整体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指数从高到低为:CrPbZnAsCuCdHg;(2)浅海湿地的近海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上三角洲平原的表层土壤低,前者最大影响来源于As,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96%;后者的最大威胁是As和Cd,土壤样品一级标准率达到88.5%;(3)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近海沉积物的Eri值、RI值、单因子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均较小,远未达到轻微污染的标准,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状况较好,整体处于清洁水平。  相似文献   

11.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典型的滨海河口湿地,重要的鸟类栖息地、繁殖地和中转站,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脆弱性,稀有性等特征,其生物资源丰富,有各种野生动物1 543种,种子植物393种,鸟类28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9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有41种.该湿地的研究和保护,可以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鸟类保护提供巨大支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平台.近年来的调查发现,三角洲区域油田开发对湿地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少,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后实施的一系列工程,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区内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黄河三角洲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在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物类型在光谱曲线上差异较小,且在空间上分布零散,呈破碎化特性。现有的分类方法受限于局部感受野难以捕捉到图像的长距离依赖关系,导致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高光谱影像中分类精度不理想,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光谱-空间联合Transformer模型。光谱和空间支路分别以光谱向量和空间邻域为输入,基于自注意力机制提取全局光谱和空间特征,在两个支路引入多阶特征交互层,实现浅层边缘信息和深层语义信息的融合,最后采用自适应相加的方式将两路特征融合,送入分类器实现最终分类。本文在黄河三角洲湿地高分五号GF-5和CHRIS两幅高光谱影像上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显著提高了湿地分类的精度,在选用3%的样本训练条件下总体精度分别达到了90.90%和94.17%,优于其他分类方法。研究结果可实现黄河三角洲湿地地物类型的高精度分类,为湿地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1996-1998年对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连续进行了3年观察和调查,共观察到和鉴定出湿地鸟类199种,隶属于16目38科。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长期以来,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相应的科技支撑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健康和高质量发展两个方面综述了面临的挑战情况,并进一步总结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弱”、“散”、“偏”、“缺”四个方面;基于此,提出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主要是建议成立一个能够提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相关问题全套解决方案的研究平台,更有效地为黄河三角洲应用服务单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主要针对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及沉积物的重金属分布调查,2006—2008年间采集表层土壤样品219个(其中浅海湿地25个),运用先进的现代分析测试手段进行测试,得到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为:CrPbZnAsCuCdHg,浅海湿地中近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较低,并根据研究区重金属的分布,将三角洲划为三个区域,北部油气开采影响区,中部黄河河流影响区,南部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排放联合影响区,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中虽然具有较高的有机质,但是其对上三角洲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仅具有中等以下的富集作用,而对浅海湿地近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有中等以上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3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原理,通过对景观类型面积、斑块数目、斑块百分比、最大斑块所占景观面积的比例、分维数、破碎度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蔓延度指数的计算,对黄河三角洲湿地2004—2009年生态景观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景观的基质类型是养殖池,研究期内异质性降低,破碎度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三角洲湿地地物精确分类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湿地分类算法大多存在着全局信息利用不足,地物类型边界不易区分等问题,导致分类精度不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双路图卷积的黄河三角洲湿地地物分类算法,包括图结构数据构建模块、特征提取与融合模块两部分。图结构数据构建模块,设计欧式图表示光谱值之间的绝对差异,衡量不同地物类型,设计余弦图表达不同像素光谱波形之间的差异,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物边界;特征提取与融合模块,利用图卷积聚合全局信息,对欧式图利用双层图卷积进行特征提取,对余弦图使用图U-Net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之后将两个特征融合,得到同时具有光谱值绝对差异和光谱波形差异的融合特征,最后进行分类。在CHRIS和GF5两个数据集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算法在黄河三角洲湿地地物分类中取得了具有竞争力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损失和退化的自然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损失和功能退化是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黄河入海水沙是形成滨海湿地的物质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水沙减少,新生湿地的形成速率变小;波浪、潮汐、风暴潮、地面下沉和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导致了滨海湿地的损失,湿地的面积呈减小趋势.由于淡水资源的短缺导致滨海湿地土壤严重的盐碱化和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湿地信息提取中存在的“同物异谱”、“同谱异物”问题,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实验区,采用在信息提取方面具有优势的典型相关森林算法,将Sentinel-1A雷达影像和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作为基础数据,考察分别应用多光谱影像、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和多光谱二者综合、SAR纹理特征以及植被指数对湿地信息提取的效果和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在分类方法上,典型相关森林(canonical correlation forest,CCF)的总体精度最高,达到94.32%,与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算法相比分别提高了6.55%和5.47%;(2)基于Sentinel-2A多光谱影像和Sentinel-1A后向散射系数的CCF总体精度达到了94.89%,与只利用多光谱影像相比,3种算法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得到了提升;(3)在SAR和光学联合的基础上加入SAR纹理特征后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均略有下降,分别为94.72%和0.935 3;(4)在SAR和光学联合的基础上加入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比值植被指数(RVI)、差值植被指数(DVI)、归一化差分红外指数(NDII)和差分红外指数(DII)5种植被指数后,总体精度达到了最高为95.35%,7种地物的生产者精度有所提高,有效提高了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信息的提取能力。实验结果可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提供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20.
互花米草作为黄河三角洲外来入侵物种, 2010年开始爆发式蔓延, 2020年面积最大时可超6 000 hm2,对潮间带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影响。自2020年起,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开始大规模的互花米草整治与盐地碱蓬生态修复工作。互花米草具有较强的消浪、缓流、促淤、固滩能力,短期内、大范围的植被去除,可能导致波流和沉积动力环境的突变。基于现场观测数据和考虑植被作用的浪、流、沙耦合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互花米草整治和盐地碱蓬修复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动力过程的影响,重点关注风暴作用下黄河三角洲潮滩湿地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沉积效应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可有效抵御极端风暴潮,最大风暴潮位衰减率可达15 cm/km。互花米草整治将导致湿地防灾减灾能力显著下降,堤前风暴潮峰值可抬升10~30 cm,同时潮间带的泥沙捕集能力大幅下降。受限于植被密度、高度,盐地碱蓬完全修复后湿地衰减风暴潮、捕集泥沙的能力显著低于原互花米草湿地。研究建议,互花米草整治工程应考虑短期内植被去除导致的近岸风暴潮抬升、侵蚀加剧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