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人工杂交选育的坛紫菜新品系(Z-17)的F2、F3和对照组(YSX-3)的叶状体及丝状体为材料,进行高温、低氮磷实验,测定藻体的生长、4种色素含量及不同剪收次数后藻体厚度的变化等经济性状.结果表明:(1)在高温29℃下,F2和F3叶状体耐高温时间长,腐烂程度轻,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1.70%、11.55%;30℃时藻体开始腐烂;(2)在低氮磷条件下,F2 适应性较强,F3次之.F2培养到第15d颜色褪为浅黄色,移至含氮磷的培养液中培养3d后部分藻体颜色恢复,细胞正常;F3在培养到第12d颜色褪为黄绿色,移至正常培养液3d可恢复正常;(3)新品系F2和F3剪收2次后,藻体厚度增长不明显,实际厚度为26~31μm;(4)4种色素蛋白含量中,F2总藻胆蛋白含量最高为89.12mg/g,叶绿素含量高达6.29mg/g;(5)F2与F3的吸收光谱值相近;(6)在25、27、29℃培养温度下,对照组的丝状体生长发育较好,但新品系丝状体成熟晚,较耐高温.  相似文献   

2.
野生坛紫菜的选育及经济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福建平潭岛不同生境采集的野生坛紫菜,经过2~3 a的筛选和培育获得野生品系b,c和d,通过体细胞酶解和自繁,获得丝状体和叶状体。实验结果表明:(1)野生选育品系b,c,d生长较快,日生长达3.25~3.75 cm/d,未选育的品系a日生长为2.12 cm/d,传统的养殖品种生长速度慢,日生长仅有1.37 cm/d;(2)选育的品系b对高温具有明显的耐受性,在高温30℃培养10 d,日平均增重率达4.34%,而对照组在水温27℃时培养5 d以上,藻体就开始腐烂;(3)品系b耐低氮、磷能力较强,在低氮、磷培养条件下,第9天色泽变为浅黄色,但没有腐烂死亡,此时将藻体移至含有氮、磷的正常培养液下培养3 d,藻体就可恢复正常,对照组的藻体在相同条件下,第6天藻体中部就开始糜烂,第9天叶片就有2/3溃烂;(4)在品质方面,品系b的总藻胆蛋白含量高达98.89mg/g,对照组的总藻胆蛋白含量仅有50.04 mg/g;本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的遗传改良、野生品系选育及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野生型与红色型坛紫菜杂交嵌合体及选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的红色型为父本,野生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了不同色泽嵌合和不同嵌合方式的突变体;从中挑选出4株典型的嵌合体进行单株培养,并通过体细胞酶解,获得完整的单色突变体,然后对这些藻体进行生长发育和经济性状的比较,其结果如下:(1)杂交嵌合体的类型:红色和绿色嵌合、红色和褐黄色嵌合、翠绿色和野生色嵌合、红色和橘黄色嵌合;(2)嵌合的方式:斑点状嵌合、条状嵌合、线状嵌合、"V"字型嵌合和片状嵌合等;(3)各单色突变体的生长差异显著,红色突变体的藻体长度和鲜重增长较快,3~4 cm的幼苗在实验室培养11~15 d,日增长量为8.5~9.6 cm/d,日增重(鲜重)为0.120~0.128 g/d,明显高于其他突变体,具有较好的杂交优势和生产应用前景;(4)在高温26~31℃培养各单色突变体,耐高温能力较强的是红色突变体和绿色突变体,两者在29℃时培养10 d和30℃时培养6~7 d时,叶片出现点状腐烂,但整株藻体仍完整;褐绿色突变体和传统栽培对照组的藻体对高温的耐受能力较差,在26℃培养6 d以上就完全腐烂.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坛紫菜杂交嵌合体生物学研究以及杂交优势品系的选育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本实验室保存的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丝状体为材料,用包埋脱水法超低温保存萱藻丝状体,研究了蔗糖预培养浓度和时间、胶球含水量、化冻温度以及胶球恢复时间对萱藻丝状体存活率和冻存后生长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萱藻丝状体胶球在0.4mol/L的蔗糖溶液中预培养6h能获得最高的存活率;(2)萱藻丝状体胶球的最佳含水量较低,为15%左右,当含水量高于27%时,冻存后的存活率为0;(3)40°C为最适的化冻温度;(4)化冻后,将萱藻丝状体胶球在黑暗条件下恢复18h能显著提高存活率;(5)在最佳条件下,萱藻丝状体经冻存后的存活率最高可达54.79%,恢复后的丝状体与冻存前丝状体并无区别,且经诱导后能够产生正常的孢子囊,放散的孢子可以发育成叶状体。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系坛紫菜自由丝状体在异常条件下生长发育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坛紫菜的4个品系(A、B、C、D)的丝状体为材料,探讨和比较了各品系在异常条件下,即高温(30℃、32℃)、高盐(盐度35、38)、低盐(盐度10、15)、低氮磷含量(N:0.0252mg/dm3;P:0.0041mg/dm3)的生长发育状况,筛选出抗逆的品系实验结果表明:(1)在高温32℃下,品系C生长较好,其瞬时生长率为0.40,表现出较强的耐高温特性;(2)在盐度38的海水中,品系A较能适应,藻色正常,瞬时生长率高达3.66,较耐高盐;(3)在盐度10的海水中,品系D的瞬时生长率为0.46,且形成了大量的、正常的孢子囊枝;(4)在低氮、磷的环境下,品系D适应性较强,其瞬时生长率为2.27,部分藻丝颜色恢复,并形成较多的、正常的孢子囊枝.  相似文献   

6.
条斑紫菜杂交重组品系(A-18)的筛选与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灏  丁洪昌  严兴洪 《海洋学报》2018,40(2):95-103
为筛选出藻体生长快且颜色与野生型色泽相近的条斑紫菜新品系,本研究从条斑紫菜绿色突变体和红色突变体种内杂交产生的后代中,分离出了优良品系A-18。日龄60 d时的叶状体平均长度、长宽比和单株湿质量,A-18品系分别为84.95 cm、49.46和0.52 g,分别是条斑紫菜野生型品系(WT)的3.12、7.01和1.36倍。日龄60 d时叶状体的叶绿素a和总藻胆蛋白含量,A-18品系分别为8.37和53.81 mg/g,均与WT品系较接近。日龄60 d时的叶状体平均厚度,A-18品系仅为20.22 μm,比WT品系降低了29%。另外,A-18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总量为916.01万个/贝壳,是WT品系的1.55倍。综上所述,A-18品系具有生长快、长宽比值大、藻体薄、壳孢子放散量大等优良特性,且藻体颜色与野生型色泽相近,有望在生产中运用。  相似文献   

7.
光温与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生长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于1993年3月-1994年4月,在实验室内可控条件下,用坛紫菜自由丝状体为材料,研究温度(13-33℃)、光强[5-40μmol/(m2·s)]和光周期(8-24h)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17-21℃,丝状体生长快速健康;25-29℃,适于孢子囊枝的形成,27℃较佳;丝状体在温度高于29℃时开始死亡,丝状藻丝对高温的耐受力比孢子囊枝差;17-21℃,适于壳孢子的形成。(2)丝状体的生长随着光强的增加和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加快。(3)实验光强下,光周期≤12h,孢子囊枝的形成量随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光周期长于12h,孢子囊枝基本不形成。(4)藻丝的色泽随光强的增加由红色趋于黄色,不同温度下,形态和色泽与生长速度和发育程度有关。(5)在实验光强下,壳孢子的形成量与光强关系不大。认为坛紫菜自由丝状体的生长发育与光温条件密切相关,据此,可以调控丝状体的生长发育进程,获得理想的生长发育阶段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发育条件,提高孢子囊比例,研究以萱藻丝状体为材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对丝状体单室孢子囊的发育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诱导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发育的最佳条件为:温度17.67°C,光照强度30.32μmol/(m2·s),外加氮浓度37.37 mg/L,外加磷浓度10.63 mg/L。在该条件下诱导培养20 d,丝状体孢子囊比例为48.92%±5.58%,约为对照组的1.41倍。试验结果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模型可靠。为评价优化培养后萱藻丝状体孢子囊的发育情况,对丝状体进行了阴干刺激(17°C,2h),结果显示,优化培养后的丝状体游孢子放散量(3.33×106 ind./g FW)约为对照组(1.67×106 ind./g FW)的1.99倍。研究表明,在萱藻丝状体单室孢子囊诱导过程中,对诱导环境条件进行有目的性的调控,不仅可以提高孢子囊比例,还可以促进孢子囊发育和游孢子放散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9.
李淑平  严兴洪 《海洋学报》2015,37(10):69-79
长紫菜野生型品系(PD-WT)的叶状体经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后再培养4周,出现了枣红、浅桔红、黄绿、浅桔黄等颜色的色素变异细胞块,其百分率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同时,从基部到梢部,其变异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利用酶解法获得的单个色素变异细胞经离体培养后再生成叶状体,从再生体中筛选出具有明显生长优势的新品系(PD-5)。培养30~70d,PD-5品系的叶状体最大绝对生长率和平均绝对生长率分别为3.76cm/d和2.71cm/d,分别是PD-WT品系的3.60倍和4.22倍。日龄70d时,PD-5品系的叶状体平均体长为117.42cm,是PD-WT品系的4.32倍。日龄45d的叶状体,PD-5品系的叶绿素a和总藻胆蛋白含量分别为8.41mg/g和97.07mg/g,分别比PD-WT品系增加了25.71%和104.44%;PD-5品系的叶状体平均厚度为26.79μm,比PD-WT品系降低了35.04%。PD-5品系的壳孢子放散总量高达421.16万个/贝壳,是PD-WT品系的2.19倍。综上所述,与PD-WT品系相比,PD-5品系在叶状体的生长、3种主要光合色素和色素蛋白含量以及壳孢子放散量等方面,均表现出很明显的优势,有望被培养成可大规模栽培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10.
60Co-γ射线辐照坛紫菜叶状体及单克隆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报道了坛紫菜叶状体经60Coγ射线辐照后,用酶解方法获得离体细胞,观察了体细胞的分裂分化及进行单克隆培养叶状体.结果显示:体细胞发育和分化的趋势分为正常叶状体、畸形叶状体、细胞团、丝状体和根丝细胞5种方式;通过单克隆的培养,初步筛选出1个抗逆性较强、生长速度较快的新品系D,该品系1m以上长度的叶状体平均生长速度为9.4cm/d,快的可达11.5cm/d.对新品系的子一代叶状体再度酶解和观察,获得纯系的丝状体.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银鲳(Pampus argenteus)应对高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相关基因表达研究,本研究设置4个温度组:对照组26℃和实验组28、30、32℃。并对银鲳的肝、肾和鳃的组织结构、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相对活性变化和丙二醛含量变化以及hsp7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随温度的上升,3种组织的组织结构损伤程度逐步加深,且肝、鳃组织表现更为明显且复杂;(2)高温显著影响了银鲳抗氧化酶活性,短期热胁迫时,银鲳对28℃能逐步适应,而在30℃和32℃高温胁迫下,则会对银鲳机体产生不可逆的损伤;(3)随应激时间的延长,不同温度下hsp70基因的表达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均在0.5天时显著升高并达到峰值,之后迅速回落。研究表明:短期热胁迫时,银鲳对28℃能逐步适应,而在30℃下,胁迫将对其产生严重损伤;32℃高温胁迫下,银鲳表现出强烈的应激响应,胁迫对其造成致命损伤。  相似文献   

12.
在工厂化条件下,通过控制养殖用水的不同温度、盐度,对绿鳍马面鲀幼鱼的存活及生长情况进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平均全长(42.66±5.23)mm的幼鱼存活的适宜温度为21~30℃,高于30℃时会引起大量死亡;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1~24℃,高于24℃则生长速度减慢。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为10~45,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最适盐度为25~35,超出此范围生长速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3.
犬齿牙鲆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朴贤 《海洋科学》2012,36(6):64-71
犬齿牙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卵为端黄卵,受精卵浮性,卵径950~1100μm,油球径200~225μm.在水温20.5~22.0℃,盐度33条件下培育,受精后1 h 20 min 进入卵裂期,6 h 10 min 进入囊胚期,11 h 20 min 进入原肠胚期,19 h 10 min 发育到胚孔封闭期,胚体形成,26 h 50 min 尾芽出现,33 h 35 min心跳开始,48 h 10 min 开始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平均全长2.59 mm±0.02 mm,在培育水温为17.0~21.0℃,盐度24~34条件下,胚后发育时序为:1日龄~9日龄为仔鱼前期,10日龄平均全长5.52 mm±0.05 mm,卵黄囊和油球完全吸收进入仔鱼后期;40日龄平均全长20.82 mm±0.67 mm,各鳍鳍条发育形成进入稚鱼期;65日龄平均全长41.13 mm±0.88 mm,全身鳞被完整进入幼鱼早期  相似文献   

14.
以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为实验材料,采用盐酸水解法和浸提法,以日立L-8900型高速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为测定仪器,分别研究了坛紫菜总氨基酸(TAA)和游离氨基酸(FAA)在提取过程中各条件的不同水平对提取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利用正交设计L9(34)对影响TAA提取的4个条件(藻体质量、稀释倍数、干燥温度、空白值)在3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藻体质量、稀释倍数对测定结果影响显著,干燥温度影响不显著;通过实验筛选出各条件的最佳水平为:藻体质量为0.050 0g,稀释3倍,干燥温度为60℃.(2)利用正交设计L16(45)对影响FAA测定的5个条件(藻体质量、提取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空白值)在4个水平上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藻体质量、提取液、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的不同水平对测定结果均有显著影响,其中藻体质量对结果的影响最大;通过实验筛选出各条件的最佳水平为:藻体质量为0.010 0 g,提取液为去离子水,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4 h.  相似文献   

15.
丝状藻体是紫菜生活史中的重要阶段,其生长增殖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考察了与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增殖相关的多个影响因子,探讨了可促进坛紫菜丝状藻体生长、达到生长速率快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具体操作实施过程为:初始丝状藻体来自成熟紫菜叶状体的果孢子释放,基于8因子3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方案[采用正交表L27(313)],确定了丝状藻体生长对多个环境因子的响应以及优化的调控培养条件.结果表明,除开pH、复合维生素浓度和NaHCO3浓度外,其他因子对丝状藻体生长均有显著的影响(p≤0.043 8).获得的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为:温度18℃、光强27μmol/m2·s-1、盐度25、pH值8.5、复合维生素浓度15μg/dm3、NaHCO3浓度2 mg/dm3、每天光照时数18 h、营养液浓度为f培养介质.优化调控培养条件下的丝状藻体生长速率高达12.07%,平均值±标准偏差SD为(10.70±0.88)%/d.  相似文献   

16.
温度对条石鲷幼鱼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分别测定了13,18,23,28和33℃5个水温梯度下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由13℃升高至28℃时,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之升高;当水温为28℃时,其代谢率和排泄率达最大值,分别为(16.33±0.45)J/(g·h)和(1.03±0.04)J/(g·h),是13℃实验组的6.69倍和5.15倍;与28℃实验组相比,33℃实验组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分别降低了19.04%和15.53%,33℃已超出了条石鲷幼鱼生长的最高适温。(2)实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的蛋白质供能比值为37.94%~72.24%,蛋白质是其主要能源物质。(3)条石鲷幼鱼的窒息点为(3.17~3.64)mg/L,并随水温升高而升高。(4)Q10值和蛋白质供能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18~28℃是条石鲷幼鱼的适宜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7.
条斑紫菜外生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藻际微生物多样性与紫菜健康养殖的关系,从江苏南通(养殖)、山东青岛(野生)、浙江温州(养殖)三地的条斑紫菜叶状体和江苏东台条斑紫菜贝壳丝状体及其周围的海水样品中分离了条斑紫菜外生细菌。根据菌落特征和菌体形态将获得的63株细菌分为21种表型。16SrDNA-V3片段DGGE分析结合序列测序比对结果表明:这些菌株与假交替单孢菌(Pseudoalteromonas)、嗜冷单胞菌(Psychrobacter)和芽孢杆菌(Bacillus)等10属相应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通过对条斑紫菜外生细菌区系多样性分析得出:条斑紫菜藻体外生细菌组成与生活环境相关,但不同于周围海水细菌群落;不同来源(地点)、不同生理状况(健康与病烂)和不同生长阶段(叶状体和丝状体)的条斑紫菜外生菌种群组成差异较大。许多外生细菌对常见测试菌、海水养殖动物致病菌和人致病菌具有抑菌活性,其抑菌特点与紫菜生理性状相关。从健康条斑紫菜样品分离的外生菌中假交替单孢菌占优势,病烂紫菜未分离到假交替单孢菌,提示假交替单孢菌可能与紫菜健康生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温度和pH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Reeve)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4种主要消化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和pH范围内,杂色鲍各消化酶的活力均随着温度或pH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其中,肝胰腺和消化道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均为50℃,适宜pH分别为2.6~3.0、2.6~3.4;类胰蛋白酶在肝胰腺中的最适温度为40℃、适宜pH为8.6~9.0,在消化道中的最适温度为50℃,适宜pH为8.2;肝胰腺和消化道中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0℃,最适pH分别为6.8、7.2;纤维素酶在肝胰腺中的适宜温度为40~50℃,最适pH为5.2,在消化道中的最适温度为40℃,适宜pH为4.8。在最适温度和pH范围内,肝胰腺中纤维素酶、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高于消化道中,具有器官特异性,而胃蛋白酶和类胰蛋白酶活力在肝胰腺和消化道中差异不显著,无器官特异性。同种消化器官内,各消化酶的活力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