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金希 《海洋世界》2012,(7):12-13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2011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加强了海洋环境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与风险防范。各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共完成了全海域约8000个站位  相似文献   

2.
根据象山港海域2011年专项研究项目监测站,结合赤潮监控区站、趋势性监测站等50个测站,运用普通克立金方差分析法,对研究区现有海洋环境监测站位进行分析,优化后获得38个测站。再采用统计学中的T检验方法,对站位优化前后象山港海域环境监测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经统计检验,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38个监测站位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50个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可作为今后的常规监测站位。  相似文献   

3.
以2000年-2010年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化学需氧量这三个主要污染因子趋势性监测数据为基础,采用水质空间稳定性评价、监测站位时空重要性评价以及站位网络优化设计等技术方法,对渤海2010年原有的海洋环境趋势性水质监测站位进行优化调整,为渤海海域水质的时空变化趋势评价,提供更为有效、客观的支撑。  相似文献   

4.
根据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空间特性,提出了监测数据的空间离群点挖掘方法。利用监测站位经、纬度确定空间邻域并建立空间索引,应用空间局部离群系数SLOF(Spatial Local Outlier Factor)的度量方法,利用监测参数值确定空间站位的离群程度,找出与其空间邻域中其它站位的监测参数值存在明显差异的空间站位。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利用多维监测数据快速有效地挖掘空间局部离群点,为进一步检查出监测数据中的噪声,以及发现其它潜在有用的知识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5.
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布设方法研究——以象山港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水质污染物扩散模拟的基础上结合港湾生物、水质、水团、水动力等分区特征,确定港湾监测代表单元,结合质心点计算方法,建立港湾海洋环境监测站位优化布局方法,并在象山港进行示范。结果表明:(1)象山港作为典型半封闭港湾,水交换能力较差,水团分布相对均匀,根据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水质模拟结果及港湾生态分布特征,象山港分成9个区,各区内主要水质指标及生物生态特征基本一致。(2)采用质心点计算方法,在象山港9个区及区间(分界线)共设置16个代表性站位,各站位可作为象山港落潮时无机氮、活性磷酸盐、温、盐、生物等指标的监测站位;(3)站位优化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前后2组数据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优化后的16个监测站位能较好地代表象山港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其所表征的监测信息量与现有监测站位的信息量等效。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10青岛海洋倾倒区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质量指数法对该倾倒区的水质进行评价。通过海上倾倒试验,了解倾倒疏浚物在该倾倒区周边海域的悬浮物扩散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位于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部分监测站位无机氮、磷酸盐、铜、铅、镉超过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一类水质标准,其他站位各监测因子符合GB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中第二类水质标准;在落潮流时,倾倒疏浚物造成倾倒区周边海域悬浮物含量暂时升高,持续时间约30~50min。疏浚物倾倒后形成的云团在海流作用下向东北方向漂移,主要对青岛文昌鱼水生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西北部海域产生暂时影响,疏浚物倾倒造成水体悬浮物含量增高的影响距离为顺流方向2.9km。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基于不同海洋功能区环境监测的需要,充分考虑各海域环境要素,构建了由13个浮标组成的较为合理的海洋浮标监测网。文章重点介绍分布在大亚湾、大鹏湾、深圳湾和珠江口海域的13个浮标站位的具体设计情况,主要包括所在(邻近)海洋功能区、基础(选配)观测参数、数据应用方向以及监测参数和监测频率等。此外,提出海洋浮标监测系统可为海洋功能区环境评价和重要赛事提供环境数据支撑、实现重点功能区的长期在线监测以及对海洋环境灾害信息进行全过程记录,数据应用前景广阔,亟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海洋环境监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当前海洋环境监测中,采用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开展现场自动化监测的实际需求,以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主研发的四参数水质仪、浊度传感器和营养盐自动分析仪为基础,开发岸基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按照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工作顺序,将工作流程划分为多个状态进行管理。应用LabVIEW编程语言,采用队列状态机,对各状态进行合理安排,最终实现了岸基海洋水质集成在线监测系统工作流程的有序调度以及可靠控制。  相似文献   

9.
简要阐述了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监测及其对台风预测预报的重要意义,以及利用卫星跟踪的自动剖面浮标实时监测海洋环境要素的必要性和迫切性。2010–2016 年期间,中国 Argo 在该海域布放了 36 个铱卫星剖面浮标,利用其双向通讯功能,实现在台风天气条件下对上层海洋进行加密观测,从而获取到台风源地及其经过前后上层海洋的现场环境要素资料;开发研制了台风海域实时海洋环境智能服务平台, 实现了对台风路径附近 Argo 剖面浮标位置的实时监控、漂移轨迹的可视化追踪、观测参数的快速调整以及观测资料的高效检索和统计分析等智能管理目标。最后,展望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 Argo 实时海洋监测网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设想在西北太平洋台风海域建设并维持一个由 30~45 个浮标组成的 Argo 实时海洋监测网,从而为台风预测预报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0.
南通海岸线长206千米,海域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近年来,南通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环保优先融入沿海开发的全过程,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建设了江苏第一个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建设了省内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蛎岈山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全国沿海地级市海洋环境监测示范站,在全国第一个启动了渔用废旧电池回收工作。南通市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连续3年评为全省先进。南通市在海洋环境保护上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