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寒潮天气过程的风浪是渤海最危险的大浪之一。本文通过对1968年11月上旬一次寒潮天气过程风浪的连续资料分析,指出冬春季节,寒潮过境后偏北大风期间,渤海湾海域风浪频率谱的发展和消衰主要受制于风速。文章还讨论了风浪谱形状参数和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给出相应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2.
利用江苏省南黄海辐射沙洲两翼的实测波浪资料,研究南黄海辐射沙洲地区的波参数分布特征和波谱特性,得出了特征波要数、波谱参数及波要素之间的转换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辐射沙洲近岸海域的波浪特性受天气、水深和地形因素的多重影响。总体而言,江苏辐射沙洲海域波浪变化范围及其均值差异不大,特别是位于近岸的蛎蚜山测站由于受到水深的制约和沙脊的庇护,该区域波参数、谱参数的变化范围和均值均小于水深相对较深的大丰测站和冷加沙测站。在台风期和寒潮期内,除了波向以外,各个测站的波要素季节性差异均较小。波向在辐射沙洲北翼海域以偏北向为主,在南翼海域则以东南向和西北向为主。大浪过程主要与台风期和寒潮期的极端天气相关。波面特性及其波谱分析表明,波谱参数与水深、离岸距离相关性强。分析发现本海域南翼以单峰谱为主,北翼沿海海域波浪在寒潮期主要为涌浪和风浪组成的混合浪,在波谱形式上表现为双峰谱。  相似文献   

3.
台风波浪的波型及其与海岸工程设计波浪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型的演变,讨论了台风过程波浪的波陡与波型、风速与波型、波高与风速和波向与风向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在受台风直接影响的海区内,台风影响过程中出现较大波浪时的波型属于风浪,不同重现期台风波浪的波型也属于风浪的结论.本文以大亚湾海滨区的100年重现期设计波浪要素的计算为例,讨论了台风波浪的波型与设计波浪要素的取值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青岛沿海主要灾害性天气暴雨、大风和形成暴雨、大风的各种天气系统。青岛沿海暴雨强度的分布由南向北递减,该区暴雨多起于7月上旬止于8月下旬。暴雨中心在青岛以南,其特点是:暴雨开始早、结束晚、暴雨次数多,强度也大。影响本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旋、冷锋、台风、高压后部、静止锋和暖切变。大风是该区最常见的一种重要的灾害性天气,它对渔业、养殖、港工建筑及海上交通运输影响很大。本区大风的分布特点是:由海岛向陆地风力逐渐减小。全年以北向大风日数为多,尤以冬季最盛,南向大风主要出现在春季.引起本区域大风的天气系统主要有寒潮(冷锋)、蒙古(东北)低压、气旋、台风及雷雨。  相似文献   

5.
珠江口近岸区的台风波浪和不同重现期波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珠江口近岸区的台风天气和复杂的地理、水深条件(图1),本文采用多种方法对该区各个主要方向的台风波浪和不同重现期波高进行分析计算,为该区的近海和海岸工程的建设提供一定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6.
黄树生 《海洋通报》1995,14(6):19-23
以南麂海洋站1983-1989年实测台风波浪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台风影响过程中测点波型的演变,对台风浪的波陡与波型、风速与波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从而得出,台风影响过程中本区出现较大波浪的波型绝大部分属于风浪,6级以上风速作用时,本区台风浪均属于风浪波型,从而可以断定,不同重现期的台风波浪应属于风浪。  相似文献   

7.
利用高分辨率的大气和波浪数值模式,模拟了2016年苏北近海的风场和波浪场,并与卫星高度计资料、散射计风场、再分析资料以及实测浮标资料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模式的准确性。基于这套模式结果,系统地分析了江苏近海的风场和波浪场的多时间尺度变化:季节变化、日变化以及季节内变化(台风、寒潮)。分析结果表明:苏北近海海域的风速、有效波高和涌浪在冬季和秋季较大、春季和夏季较小;冬季盛行西北风,常浪向为西北向,夏季盛行东南风,常浪向为东南向。风场和波浪场还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且日变化存在季节变化规律,离岸越近海域日变化特征越明显。同时,江苏近海还会经历季节内尺度的强天气过程的影响,比如台风和寒潮。  相似文献   

8.
南海波浪场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东亚地面天气圈和北太平洋海浪实况分析图,讨论了南海波浪场在各类天气形势影响下的分布特征。获得了南海形成大浪区的主要天气形势是由冬季的冷空气(东北季风)和夏季的台风所致,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南海形成大浪的一些预报指标,在预报实践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利用浙江苍南近岸海域一年实测波浪资料,统计分析了波参数特征,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了波参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波浪平均持续时间和波高的关系,对波浪能进行估算,并分析了台风“利奇马”期间典型台风浪特征。结果表明:研究海域以谱峰周期5~9 s的轻浪为主,年平均有效波高为1.25 m,年最大波高为10.80 m,常浪向为E,强浪向为ENE。特征波高之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符合典型的瑞利分布。有效波高2.7 m以下的非台风、非寒潮期和4.1 m以上的台风期,波浪平均持续时间随波高的增大呈指数衰减,且有效波高在4.1 m以上的台风期的波浪衰减速率高于有效波高在2.7 m以下的非台风、非寒潮期。台风“利奇马”影响期间,最大波高、谱峰周期、谱峰密度呈现基本同步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最大谱峰密度为55.10 m2/Hz;台风影响前、后的波浪谱型均呈双峰谱,台风影响最显著期间的波浪谱型呈单峰谱。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1884-1986年的台风资料,分析和讨论了影响渤海台风的三条基本路径以及相应的不同环流特征。 指出影响渤海台风的严重程度应视其路径、强度和四周环境而定。 给出了不同路径下影响渤、黄海大风模式特点,同时还给出了波浪分布和台风灾情的实际情况。这对于这一地区的台风预报、工程设计以及制定防范措施都是非常有用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南麂海洋站1983~1989年实测风和浪的资料,分析了大风和大浪的关系。结果表明:大浪日、大风日各月出现次数不匀。风浪大浪日及涌浪大浪日出现比率分别占56%和44%。各向大浪波高均值变化幅度不大。各向大浪波高极值却有较大差异。风浪H1/10波高为1.5~2.0m、当风速为11~13m/s时,大浪出现频率最高。本文还给出了波龄较大的风浪大浪波高与大风风速的经验关系。基于不同类型的台风路径,得到了本区从H1/10波高为1.5m以上时台风中心的位置。利用此结果可以预报本区大浪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择了华南近岸区16个有代表性的计算点,从1949~1982年间共34年影响计算点附近海域的台风,推算了2000多个方位次的台风波浪,得到该区台风波浪基本特点和各种重现期波高随方位的分布。为今后华南近岸区的海洋工程和海岸带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现场的实测资料和44年间台风波浪后报结果为基础,考虑到各种重现期波浪出现时伴随着台风增水对计算点各种累积率波高的影响,通过对复合极值分布法,皮尔逊Ⅲ型曲线法和短期资料外推法的比较,给出进行波和破碎波条件下的各种重现期台风波浪要素。  相似文献   

14.
应用大气与海洋再分析资料和FVCOM-SWAVE区域海洋耦合模式,对2004—2009年长江口杭州湾冷季(11—3月)海洋热动能—主要为海流能和温差能进行特征分析,以及对北路及西路入海寒潮过程影响下的海洋热动能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该海域海流能主要受沿岸流和黑潮流系影响,此两流系强弱变化与南北季风的强弱变化,以及入海径流丰枯期的变化相关。2月海面温度SST低,且南北向水平温度梯度大,显示北方高纬冷海温的势力强盛。北路偏北寒潮大风在大陆近岸造成向南余流增强和余水位向岸增高。西路寒潮的偏西大风造成离岸向东的余流,在外海受地转力作用转为偏南流动,造成湾内负值余水位。海水表层温度的降低往往滞后于寒潮降温1—2 d。近海SST低于底层,其降温幅度大于底层,此种特征可持续3—5 d。外海站点寒潮影响造成的上下层海温迅速混合所需时间大约1—2 d,温度降幅小于近岸。增加波浪模式的耦合,增强了水位对寒潮的响应强度,显著改善模式产品质量。对3个SST海温槽脊系统的海流能与温差能比较显示,寒潮剧烈天气过程的影响,驱动自北向南的冷水团质量输送,造成海区热动能表现为短期迅速地显著增长。  相似文献   

15.
我们对冬半年(10月至翌年3月)影响我国近海航区8级或8级以上大风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我国近海航区大风天气主要系统有以下几种类型:强冷空气影响时产生的大风天气过程;气旋造成的海上大风天气过程;台风大风天气过程。本文着重分析讨论了强冷空气影响我国近海区时的天气势以及它们的移动路径和强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辛宝恒 《海洋预报》1989,6(2):16-21
本文介绍了近20年来黄、渤海大风预报诊断研究的进展。着重概述了冬半年产生黄、渤海偏北大风的环流分型,偏北大风的各种预报方法,由陆地风推算海上风场模式和黄、渤海气旋的诊断研究以及影响黄、渤海台风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7.
江吉喜 《海洋预报》1989,6(4):41-49
运用卫星云图和常规资料,对8807号台风的近海发生发展、稳定快速地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以及登陆后的长生命史和造成的大范围强雨大风等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从而加强了对此类台风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台风往往会带来强风、大浪、风暴潮。强潮大浪给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的维护带来挑战。构建了覆盖中国海的台风浪—风暴潮耦合数学模型,模拟了台风“烟花”作用下长江口北槽水域波浪的发展过程,分析了长江口北槽水域波浪分布特点和台风强度。研究表明:叠加风场和潮汐模式共同驱动的台风浪―风暴潮耦合模型,可以准确模拟台风期间长江口水域波浪的生成和发展过程;“烟花”台风期间,外海大浪以东方向浪为主,长江口北槽南挡沙堤沿线有效波高最大值介于1.61~5.22 m之间,自东向西逐渐衰减;台风过程中,长江口北槽水域有效波高在台风二次登录时刻达到最大,口门处有5. 0 m以上大浪;依据台风过程中长江口风速及外海波高、周期与参考规范值对比分析得出,“烟花”台风过程波浪强度约为5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9.
渤海波浪和潮汐风暴潮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基于依赖波浪成长状态波令的表面风应力,提出了一个波浪和风暴潮潮汐运动相互作用的联合数值模式,实现了第三代波浪模式和三维风暴潮潮汐模式联合作用的数值研究,并结合渤海典型天气个例的研究,给出了渤海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机制和大小量级的定量估计。研究表明,对不同天气过程,波浪和风暴潮潮汐相互作用对波浪影响的性质和大小不同;对强寒潮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风暴潮所支配波高调制可达1m,在黄河口区一般达0.5m;对弱天气过程,对波浪影响主要由潮所控制,波高调制约在0.2m,联合作用模式给出的结果与实测更吻合。  相似文献   

20.
再论台风波浪的波型及其与海岸工程设计波浪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实测台风波浪资料对台风影响过程中固定点波浪能量集中度的变化和有效波陡的变化进行分析,得出华南近岸浅水区台风波浪的波型与台风中心位置的统计关系,并进一步阐明了台风过程中固定点出现较大台风波浪的波型是风浪以及用于海岸工程设计的台风波浪亦为风浪的结论。文中还讨论了台风波浪波型对海岸工程建设中的设计波高、周期等要素取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