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皱纹盘鲍对河流弧菌-Ⅱ苗免疫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于1993-1995年,用免疫法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河流弧菌-II分离自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患脓疱病的皱纹盘鲍;健康皱纹盘鲍,由大连水产养殖公司石庙苗种厂提供,鲍血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吞噬实验,取健康皱纹盘鲍的血淋巴与肝素和菌液铵一定比例混合后,置湿盒内37℃培养30min,取一滴涂片,吕氏液染色后观察,用该病原菌制做菌苗,大量扩增病原菌,用0.1%-1.0%的甲醛洗下菌苔,处理  相似文献   

2.
噬菌体防治皱纹盘鲍脓疱病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于1993年6月在大连太平洋海珍品养殖公司的12个采集点分离到河流弧菌的Ⅱ的噬菌体,依据过量噬菌体可以全部裂解其宿主菌河流弧菌Ⅱ的特性,用噬菌体对皱纹盘鲍脓疱病进行了生物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一定浓度的噬菌体可以有效地治疗或推迟脓疱病引起的鲍死亡,可将鲍的成活率提高50%以上。探讨了在噬菌生物防治中遇到的难题及解决办法、噬菌体分离规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皱纹盘鲍血细胞吞噬发光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峰  李光友 《海洋与湖沼》2000,31(4):386-391
于1998年7月从大连碧龙海珍品有限公司购得人工养殖的皱纹盘鲍,运用化学发光法研究在体外条件下利用6种活性氧清除剂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苯甲酸钢和DMF(二甲基呋喃)、NBT(硝基四唑蓝)及金属螯合济EDTA(乙二胺四乙酸)等试齐对皱纹盘鲍血细胸吞噬活动中化学发光的产生和影响。结果表明,活性氧清除剂对皱纹盘鲍血细胞的吞噬发光都有掏作用,说明皱纹盘鲍血细胞在吞噬活动中能够释  相似文献   

4.
皱纹盘鲍脓疱病的防治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 Ino)海水养殖在我国北方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在人工养鲍过程中也出现了多种疾病。已报道的有细菌病、真菌病、派金虫病、才女虫病、寄生虫病和气泡病等[1,2]。大连地区在室内槽式养殖皱纹盘鲍过程中,连续发生脓疱病暴发现象,死亡率高达50~60%;夏季连续高温季节发病频繁,持续时间长,死亡率更高,造成的经济损失极其严重。有关鲍的脓疱病,国内尚无报告。孙振兴等人曾报告近年来发现鲍的足部溃疡症[3],其症状与本文报告的脓疱病症状有些方…  相似文献   

5.
黄万红 《台湾海峡》2005,24(4):526-532
在福建沿海养殖的九孔鲍不论是成鲍还是幼鲍均经常发生脓疱病,死亡率可达 50%-60%,其症状与皱纹盘鲍脓疱病相似,但对药物的敏感性却不同.研究发现: 导致福建省的九孔鲍发生脓疱病的主要致病菌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而非 河流弧菌(V.fluvialis).其对多数药物不敏感,在43种抗菌药物中只对呋喃妥因、氯霉 素、痢特灵等中度敏感,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头孢类药物则完全不敏感.由于上述 药物已被列为禁用渔药而不宜使用,故生产中应以新研制的无公害防治药物替代.  相似文献   

6.
皱纹盘鲍经诱导后血淋巴中一些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于1995年11月在山东荣城大鱼岛鲍养养殖厂采集皱纹盘鲍,以大肠杆菌,弧菌为诱导物,将鲍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注射,在注射后的5,18,32,50h分别取鲍血淋巴,测定其抗菌,溶菌,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并研究注射组各项活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刺激可增加皱纹盘鲍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7.
鲍鱼作为‘海八珍’之冠,以其鲜美的味道和独特的医药疗效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食客,其市场价格高达每公斤500多元,鲍鱼养殖热潮也因此在沿海各地蓬勃兴起。今年以来,荣成市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针对当前皱纹盘鲍人工育苗成活率低,养成中易发病,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与山东寻山水产集团总公  相似文献   

8.
用孔石莼变异株Ulvapertusa、活性炭纤维(ACF)和二氯异氰尿酸钠(NaDDT)对养殖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aiIno产生的自污染水进行净化,并用于饲养幼鲍。结果表明,孔石莼变异株能有效地吸收对幼鲍生长产生影响的水化因子──氨氮、亚硝酸盐,而活性炭纤维对污水中的COD_Mn和细菌的吸附率分别达82%和99.98%,经孔石莼变异株处理后的养鲍污水与未处理的养鲍污水对幼鲍生长影响明显不同。文中同时提出了用活性炭纤维、孔石莼变异株和二氯异氰尿酸钠净化养鲍污水的循环反馈投饵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9.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我国原产贝类之一,自然分布于我国辽东和山东半岛等黄渤海海区,自古被誉为海珍之冠。我国皱纹盘鲍的资源调查、增养殖相关研究始于1958年,20世纪70年代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人工种苗的试验性底播及人工养殖。鲍野生资源随着过度采捕而急剧下降,我国开始通过底播增养殖工作以恢复皱纹盘鲍的生物资源,其中底播养殖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生物资源恢复与增殖未能取得理想效果。20世纪90年代皱纹盘鲍杂交技术获得突破并产业化应用,推动了我国鲍养殖产业南移,目前福建养殖鲍产量已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2.7%,而北方海区底播增养殖产业受养殖周期、成本和市场价格的冲击,以及底播越冬期间高死亡率等问题制约,已严重萎缩。自2009年起,在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支持下,相关研发及产业单位合作建立皱纹盘鲍底播型海洋牧场技术研发的产学研平台,进而于2013年提出并实施了“北鲍北养”产业计划。通过开展技术联合攻关及示范,部分地区的底播皱纹盘鲍已进入商业性收获等显著进展。本文针对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产业中亟需解决问题、发展目标、可实现途径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开展讨论,以期为我国皱纹盘鲍底播增养殖、原种保护、资源增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聂宗庆 《海洋科学》1995,19(5):32-32
福建省自然海区仅有杂色鲍分布,以东山县略多,其北至连江县海区少见。福州市水产科研所科技人员,先后于1986年12月从日本长崎引进盘鲍(日俗称黑鲍);1990年5月从大连引进皱纹盘鲍;1991年11月从台湾引进九孔鲍;再以本地的杂色鲍,在福州海区同时进行了4种鲍的生长、养殖与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1)当地的杂色鲍生长极为缓慢,经3a喂养平均体长仅为3.1cm,体重才2.9g。因而不宜作为养殖对象。(2)台湾的九孔鲍在福州市夏季生长很快,其他季节很少生长或完全停止,需2a才达到5cm以上的商品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