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给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受精机理提供细胞学依据,利用透射电镜对栉江珧精子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栉江珧成熟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包括头部、中段与尾部三部分。头部为卵圆形,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纵切面为倒“V”字形,顶体腔内电子密度不均匀,近顶体外膜有一电子密度较高的弧状带,其余部分电子密度较低。核内有高度浓缩的染色质,其中有不规则的电子密度较低的核泡存在。无核后窝,有核前窝和植入窝。中段由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及周围5个呈辐射状排列的线粒体组成。线粒体近卵圆形,由内外膜组成。尾部鞭毛由轴丝和质膜组成。结果表明栉江珧精子超微结构与典型的双壳贝类精子结构类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栉江珧的生殖进化及受精机理。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利用电镜研究栉孔扇贝精子的超微结构。精子包括头部、中段与末段三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锥形顶体位于细胞核的前端;亚顶体腔内包含疏松的低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致密,有不规则的囊泡位于其中。4个卵圆形的线粒体围绕着中心粒复合体形成了精子的中段。末段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  相似文献   

3.
长竹蛏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长竹蛏Solen strictus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其过程主要包括:生精细胞体积逐级减小,细胞核由椭圆形转变为圆形,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浓缩,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分泌的前顶体颗粒融合形成前顶体囊、前顶体囊最终形成顶体,线粒体逐渐融合与发达,以及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4个时期。成熟精子属原生型,全长约38—43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3部分组成。头部顶体较短,约为核径的五分之一,呈倒置的碗状,轴向纵切面为马鞍形,顶体物质为分布均匀的高电子密度物质;亚顶体腔几乎伸达顶体的顶端,内含均匀的较低电子密度物质。细胞核呈圆球形,无核前窝,但有一浅的核后窝。中段由4—5个椭圆形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为典型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技术,详细观察了帘文蛤(Meretrix lyrata)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研究发现,帘文蛤的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全长42.2±1.8μm,包括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头部为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4μm,由前端的顶体和其后的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形,前端电子密度较小,后端电子密度较大;核内含有高度浓缩的染色质,可见染色较浅的核泡存在,无核前窝,有明显核后窝和植入窝.中段由5个呈辐射状排列的线粒体和中央的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复合体构成,线粒体近球形,由内、外两层膜组成.尾部鞭毛长39.3±1.9μm,由波浪状质膜和包裹其中的轴丝组成.另外,将帘蛤科(Veneridae)尤其是文蛤属(Meretrix)贝类精子超微结构与其他贝类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文蛤属的种类鉴别提供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竹蛏(Solen grandis Dunker)精子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描述了从精原细胞发育到成熟精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大竹蛏精子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成熟精子属典型的原生型,全长52—57 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中段由4—5个椭圆形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细长,为典型的“9+2”型结构。大竹蛏与同属的长竹蛏精子发生和精子超微结构存在差异。大竹蛏精细胞前顶体囊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分布在周缘呈一个带缺口的弧形而不是圆形,而长竹蛏前顶体囊周缘的高电子密度物质呈一圆形分布;大竹蛏的前顶体囊是先内凹变形,然后一边变形一边移动,而长竹蛏的前顶体囊是在到达核前端后才开始变形。大竹蛏的顶体比长竹蛏的稍长;大竹蛏精子核形似子弹头而长竹蛏精子核形为圆球状;大竹蛏有卫星体结构而长竹蛏无卫星体结构;大竹蛏精子尾部鞭毛比长竹蛏的长。结果可以为竹蛏科相似种类的鉴定及亲缘关系的探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裸体方格星虫和可口革囊星虫精子的超微结构.这2种星虫成熟精子均由头部、中部和尾部组成,但其精子头部的超微结构不尽相同:裸体方格星虫精子的头部与可口革囊星虫精子的头部相比较小,由棒状"八"字形顶体与哑铃形细胞核及顶体下腔构成,而顶体下腔内没有明显的顶体棒结构.可口革囊格星虫精子的头部虽也由顶体、顶体下腔和核组成,其顶体呈圆弧形,精核为鸭梨形,核物质电子密度高,核内含空泡,顶体下腔中似有一顶体棒结构.这2种星虫精子的中部和尾部基本类似,仅中部的线粒体数目不同,裸体方格星虫精子的线粒体略少,有4~5个,而可口革囊星虫精子有5~7个.精子的尾部由远端中心粒延伸而出,均为细长鞭状,由轴丝及包绕轴丝的质膜组成,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精子的超微结构可以作为鉴别这2种星虫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沟纹巴非蛤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Philippi)精子的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成精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其过程主要包括核逐步拉长、染色质浓缩、顶体形成、线粒体逐渐融合、胞质减少以及中心粒演变为轴丝等。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五个时期。成熟精子属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顶体呈圆锥状,其中的顶体物质分布不均匀,基部密度较其他区域高;亚顶体腔呈倒V字型,内含均匀的低密度物质。细胞核卵圆形。中段由4~5个椭圆形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为典型的“9 2”型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精子的超微结构,作者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其精子外部形态与各部位的横切结构。结果表明:绿鳍马面鲀精子由头部和尾部两部分组成。精子头部呈卵圆形,无顶体,头部主要结构是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核内存在少量染色质空隙,无液泡;核后端正中有凹入核内的植入窝,呈棒状,植入窝较深,最深处占细胞核纵长的5/6,最宽处在细胞核末端,约占头部宽度的1/3。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植入窝内,由近端中心粒、中心粒间体和基体组成,近端中心粒的长轴与基体的纵轴垂直,排列方式为"T"型;头部末端为袖套,内含5个或6个均匀分布的线粒体球和少量随机分布的囊泡。尾部细长,自基体向后伸出,尾部无侧鳍结构,其核心结构是轴丝,轴丝为典型的"9+2"微管复合体结构。揭示其精子的形态结构,以期丰富硬骨鱼类繁殖生理学内容,同时为鱼种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文蛤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文蛤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全长45—50μm。头部呈狭茧形,长约3.0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字形,前端有短柱状的凸起;细胞核为稍弯曲的圆柱形,内含高度浓缩的染色质,无核前窝,有核后窝。中段较短,仅0.6—0.7μm,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圆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内部为双层膜折叠成的片层状结构;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而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鞭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长约42—45μm,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文蛤精子的入卵过程,大致将其分为顶体反应期、穿卵期和卵膜修复期。受精后2min,精子发生顶体反应,顶体泡破裂释放溶解酶使卵膜变得疏松,亚顶体腔中伸出的顶体丝先穿透卵膜;受精后4—6min,在精、卵的共同作用下,精子头部和中段逐渐穿过卵膜进入卵内,在卵膜上形成一个直径约1.5μm的孔道,而精子尾部则留于卵外;受精后8—10min,精子尾部脱落,受精形成的孔道被卵膜的微绒毛修复。另外对多种双壳贝类精子超微结构和线粒体入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利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金乌贼成熟精子的超微结构,以及超低温冷冻对精子超微结构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金乌贼精子为鞭毛型精子,外部附有光滑的裙边状被膜,分为头部、中部和尾部三部分。头部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位于细胞核前端,呈"囊"状。细胞核为长纺锤状。中部是由线粒体和垂直的中心粒构成,线粒体大小不一,多层分布。尾部细长,轴丝为典型的"9+2"结构。经超低温冷冻的精子被膜上出现很多凹陷;头部顶体破裂,大量的内容物流出,细胞核膜分离;线粒体解离,嵴变形;尾部缠绕在一起,少数鞭毛出现脱落。  相似文献   

11.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彩虹明樱蛤的人工育苗试验。幼虫适宜生活环境是:pH:6.00—9.11;海水比重1.020—1.030;面盘幼虫期最适培养密度每毫升30—50个;壳顶期幼虫培养每毫升2—5个。附着后稚贝的生存适宜范围更大。本文还就亲贝的育肥、催产技术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彩虹明樱蛤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扩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浙江温岭的彩虹明樱(Moerella iridescens)养殖群体的DNA提取和RAPD扩增条件进行了研究.从38种随机引物中筛选到重复性好的6种引物分别对11个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共产生247个DNA条带(300~1 600 bp),总共检测到43个位点,其中多态位点32个,多态位点比例为74.42%.11个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53~0.884之间,平均为0.691,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309.表明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种质资源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13.
彩虹明樱蛤同工酶组织特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聚丙烯凝胶垂直电泳技术和同工酶特异性染色方法,对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的斧足、肝胰腺和外套膜3种组织的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3种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3种酶在上述3种组织中均得到了表达,不同的酶既存在一定的组织特异性又有相似性的特点,EST在3种组织中分别产生7-8条酶带,分为4个带区,其中EST-3和EST-6在3种组织中均为保守存在的强带,而斧足中缺失EST-1、EST-8和EST-9,肝胰腺中缺失EST-1和EST-2,外套膜中缺失EST-2和EST-8;MDH在3种组织中有4~5条酶带,MDH-2在斧足中缺失,MDH-3在外套膜中缺失,而处于s-MDH的MDH-4和MDH-5在3种组织中保守存在.SOD在3种组织中共表现为4条酶带,酶谱无明显变化,组织间无明显差异,这一特殊性可以用其作为生化遗传标记对彩虹明樱蛤进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东营河口浅海贝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中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于2019年对保护区内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春、夏、秋、冬4个季度的详细调查,研究结果为:共采集大型底栖动物73种,优势种类为:彩虹明樱蛤(Moerellairidescens)、四角蛤蜊(Mactraveneriformis)、寡节甘吻沙蚕(Glycindegurjanovae)、三叶针尾涟虫(Diastylistricinc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极地蚤钩虾(Pontocrates altamarimus)和马丁海稚虫(Spio martinensis)。大型底栖动物的年平均丰度为166 ind/m2,年平均生物量为14.30 g/m2,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2.14。聚类分析结果为调查区域的大型底栖动物分为两组群落(近岸区和远岸区),近岸区域形成以光滑河篮蛤和四角蛤蜊为主的群落,远岸区域形成以彩虹明樱蛤-寡节甘吻沙蚕为优势种类的群落,两者表现出不同的群落特征。ABC曲线分析表明,保护区内的生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从生态容量上来看,贝类资源目前仍还有一定的增殖及保护空间。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现状,于2019年5月分别对建国后黄河入海口4个流路区域20个潮间带站位进行了采样调查。调查共采集到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5纲16目37科60种,主要优势种有托氏?螺(Umbonium costatum)、泥螺(Bullacta exarata)、光滑河篮蛤(Potamocorbula laevis)、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和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等;平均密度和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58.34个/m2和398.3 g/m2;各流路区域的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0.786~1.409,均匀度指数(J)的变化范围为0.332~0.462,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范围为1.216~1.692。平均密度在不同地点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余指数则差异不显著(P>0.05)。聚类分析结果说明各采样站位物种相似度较高。黄河入海改道、防潮坝建设工程以及黄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物种组成、分布及群落结构产生一定影响。本研究对黄河三角洲潮间带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的资源状况进行分析,为底栖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本底数据,以促进黄河三角洲湿地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以光镜和电镜观察了日本蟳精子的形态结构,对雄体贮精囊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结构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pH,盐度对日本蟳精子存活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日本蟳精子为非鞭毛型,主要由顶体、核杯、膜复合体和辐射臂等组成,其中顶体呈球形或近球形,可分成头帽、顶体管和顶体囊三部分。核杯包裹整个顶体外围,染色质呈细丝状或颗粒状。辐射臂向精子四周发出,内含核质,没有运动能力。雄体贮精囊中的精子包裹在椭球形精荚中,而雌体纳精囊中的精子呈弥散状,精子顶体管中有囊泡状结构、中心体位置前移、胞质透明区扩大,而且有些精子已崩解。精巢表面pH为6.5±0.2,精液pH为7.0±0.2,精子密度平均为(3.47×109±0.42×109)个/cm3。精子的适宜pH为7~9,最适pH为8;适宜盐度为20~30,最适盐度为25。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域耳鲍(Haliotis asinisne)精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我国海域耳鲍精子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耳鲍精原细胞呈近椭圆形,染色质分布较均匀,线粒体较少;初级精母细胞较大,染色质凝聚成小块状,线粒体增多;次级精母细胞较初级精母细胞小,线粒体较多,部分线粒体发生融合,呈扁囊状。分化早期精细胞染色质凝聚成团块状,多数贴附于核膜内面,胞质中出现前顶体颗粒。分化中期精细胞染色质继续凝聚成较大的团块,线粒体在核的一端融合,形成数量少、体积大的线粒体,前顶体颗粒形成圆形外膜明显的前顶体。分化后期精核由近圆形变成长桶状,核内染色质凝聚并均质化,前顶体泡化发育成顶体,鞭毛形成,精细胞分化成精子。成熟精子为鞭毛型精子,由头部、中段和尾部(鞭毛)3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