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研究了急性盐度胁迫对斜带石斑鱼幼鱼Epinephelus coioides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应激指标的影响,将养殖于自然海水(盐度34%o)中,体重为(19.59±0.25)g的斜带石斑鱼幼鱼直接转移至盐度24‰、14‰、4‰和0‰的水体中,于转移后1、3、6、12和24h分别检测鳃丝Na+/K+-ATP酶活性和血清中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溶菌酶的变化.试验表明:试验组Na+/K+-ATP酶活性变化基本一致,均在1h时达到最高值,随后下降,至6h达到稳定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糖在24‰和14‰盐度组呈下降趋势,在4‰和0‰盐度组3h时出现最低值,在6h时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AST水平在24‰和14‰盐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4‰和0‰盐度组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于6和12h时达到各自峰值;溶菌酶含量在试验24h时,在24‰、14‰和4‰盐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在0‰盐度组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6h时达到峰值.试验显示,斜带石斑鱼幼鱼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24‰和14‰的水体后,其应激强度较弱;由盐度34‰的水体转移至盐度4‰和0‰的水体后,其应激反应较大,适应盐度变化需时也较长.根据本试验结果,在对斜带石斑鱼进行应激性淡化转运时,可将其直接从34‰高盐度自然海水中转移至14‰盐度的水体后,再缓慢降至预定盐度,从而减少淡化时间.  相似文献   

2.
作者提出了放置于水温为19~20℃及30℃,盐度为0,16‰和30‰的各水体中尼罗罗非鱼渗透压调节的时间过程。研究揭示出尼罗罗非鱼幼鱼具有极其灵活的渗透压调节能力力:当水体由于盐度的改变,其冰点下降值Δ°改变114~121.4%时,幼鱼在收容五天后,血液渗透压重新达到平衡,冰点下降值Δ°只增加1.6~4.7%,当水体的Δ°改变292~307.2%,幼鱼血液渗透压的Δ°值只增加4.7~6.2%。作者认为,该幼鱼渗透压的调节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一、失控期,Δ°值迅速增加 二,调节期,Δ°缓慢地随收容时间继续增加,直达到最大值,并开始下降;三、趋平期,幼鱼血液的Δ°值下降并达到平衡位置。尼罗罗非鱼渗透压调节的具体时间过程及特点取决于其内外渗透浓度变化的梯度(从淡水到海水或半海水)以及水温、饵料条件。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银鱼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大银鱼的繁殖、食性、生长、分布与洄游作了初步研究。长江河口大银鱼分布于盐度为0.01—30‰的水域。繁殖时期洄游到河口的淡水至12‰左右的咸淡水水域中产卵。大银鱼是在河口淡水和沿岸低盐度海水中繁殖的河口鱼类。湖泊中的大银鱼是被陆封在湖泊中的。  相似文献   

4.
在水温28.6—29.5℃、pH8.2条件下,研究了管角螺Hemifusus tuba稚贝[(壳高19.5±1.23)mm、体重(661.4±48.6)mg]在不同盐度下的生长和存活,并用二点法计算出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范围。结果表明,管角螺稚贝适宜存活盐度和最适存活盐度分别为17.7‰—40.8‰和25.1‰—35.9‰,适宜生长盐度和最适生长盐度分别为17.5‰—39.9‰和27.8‰—33.2‰。在最适生长盐度范围内,稚贝壳高日平均增长率为0.358—0.397mm.d 1,体重日平均增长率为44.64—49.09mg.d 1。超出上述范围,其存活率下降、生长率降低。稚贝在盐度17.0‰和41.3‰的海水中适应20d后再分别移至盐度14.0‰和45.0‰的海水中,72 h后存活率分别为84.0%和96.0%,而直接把生活在盐度为30.5‰中的稚贝放入到盐度为14.0‰和45.0‰的海水,72h后其存活率为8.0%和0,可见稚贝对盐度的适应能力与原生活海水盐度有关,经过驯化后的稚贝能够扩大对盐度的适应范围,提高对盐度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5.
罗氏沼虾仔虾及蚤状Ⅺ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中及0.98cm的仔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盈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盐度过渡区域水体中氮、磷的准确测定对陆海统筹及海岸带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探究盐度对氮、磷测定准确度的影响,进而明确河口海岸带淡水-咸水盐度过渡区不同形式氮、磷测定方法的选择依据,分别采用淡水和海水的相关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不同盐度下不同质量浓度氮、磷的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水样中氨氮、亚硝氮、总氮、活性磷酸盐和总磷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盐度对某些氮、磷的淡水法和海水法测定结果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对氨氮的测定,当S≤4.0时淡水法或海水法均可准确测定水体中的氨氮,S>4.0时应对水样进行pH 调整预处理后用海水法进行测定;对亚硝氮的测定,淡水法和海水法的测定结果无明显差异;对总氮的测定,当S≤5.0时应采用操作简单、测定准确的淡水法测定,S>5.0时应采用海水法。对水体中的活性磷酸盐的测定,在低盐低磷(S≤35.0且ρPO3-4 ≤0.2mg·L-1)的情况下盐度对淡水法和海水法测定结果的影响微乎其微,而对于高盐高磷(S>35.0且ρPO3-4 > 0.2mg·L-1)的水样选择灵敏度更高的海水法测定更准确;对总磷的测定,选取海水法测定准确度更高。研究结果为海岸带水体不同形式氮、磷质量浓度的准确测定与方法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海域范围为115°00′,—119°00′E,20°00′—24°00′N,笔者研究该区碎屑矿物,共分析表层样品60个。 海绿石发现于150多年前,多数人认为海绿石是一种海相自生矿物,形成于稍呈碱性(pH=7—8)的正常盐度海水中,曾一度被视作鉴别海相地层的标志。然而,也有人在非海相沉积中发现过海绿石,但有人认为是从海相地层中带入的。随着科学研究逐步深入,60年代就有人用K-Ar比确定它的年龄,至今已积累不少资料,证实近代海洋中有两种沉积海绿石,即陆源他生海绿石和自生海绿石。近几年来,我国不少学者研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盐度变化的影响是虹鳟(Oncorhynchusmykiss)海水驯化和养殖生产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探究温度和盐度对虹鳟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在3种温度(10、16和22°C)条件下均设置5种盐度梯度处理(盐度分别为0、8、16、24、32),分别以A1~A5表示10°C各盐度组,以B1~B5表示16°C各盐度组,以C1~C5表示22°C各盐度组,将温度16°C且盐度为0组(B1)作为淡水对照组,开展为期21 d的养殖实验。养殖实验结束后分析不同温度和盐度对虹鳟生长、肠道消化酶活性、鳃和肠组织中生长相关基因(gh和igf-1)、应激相关基因(hsp70)和渗透压调节相关基因(aqp3和nka)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除B2(16°C下盐度为8)盐度组的饵料转化率(FCE)、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较B1(淡水对照组)显著升高,肠道中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较B1(淡水对照组)显著升高约23%和8%外(P<0.05),其余实验组以上指标均较淡水对照组降低。此外,鳃和肠组织中, B2和B3组gh和igf-1的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5),而其余实验组g...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温度、盐度和饵料对米来西鱼苗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鱼苗在盐度分别为0、16‰和31‰,温度为17°~18℃的水体中呼吸代谢的试验结果表明,由于鱼苗从淡水体直接放进盐度为31%的水体,不能够适应盐度迅速剧烈的改变,呼吸代谢严重失调,鱼苗一天内全部死亡。在盐度为0和16‰的水体中,成活率很高(均在85%以上)。生长试验表明:盐度为0和16‰对生长的影响无论在20~25℃或35℃条件下,其差异并不显著。温度对生长的影响极大,35℃水温是鱼苗生长的最适温度,其生长比在20~25℃条件下快25~55%。食物类型对生长影响的试验表明,动物性饵料比颗粒性饵料提高生长40~70%。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验了罗氏沼虾仔虾及Z11期幼体对盐度突变的适应能力。试验结果表明,0.82cm的仔虾由盐度10.8‰放入淡水及0.98cm的卫虾由淡水直接放放20‰以下盐度水中培育,对虾仔的成活影响不明显;Z11期幼体由盐度17‰直接放入7-17‰盐度水中和由盐度10.8‰放入4-10.8%盐度水中以及淡化后第二天由淡水直接放入17‰ 盐度水中培育,对幼体的成活率无明显影响,幼体能正常蜕皮变态。  相似文献   

11.
三门湾海域4、7月营养盐分布及其稀释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5年4、7月三门湾海域26个站位的两次水化学要素调查资料,描述了表层盐度和营养盐平面分布特征,对营养盐和盐度进行相关分析,并探讨了24 h连续站的营养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表层硝酸盐、硅酸盐浓度基本呈东低西高分布,磷酸盐的分布规律不明显。(2)7月硝酸盐、磷酸盐平均浓度比4月低,而硅酸盐、亚硝酸盐平均浓度比4月高,氨平均浓度在4、7月无显著变化。(3)4、7月表、底层的硝酸盐、硅酸盐、亚硝酸盐浓度均为湾内高湾口低,且与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在调查时间内受强潮汐作用的三门湾海域呈现出硝酸盐、硅酸盐的保守稀释效应,磷酸盐稀释效应则表现不明显。(4)7月25-26日连续站(29°06′33″N、121°39′03″E,三门湾中部猫头山嘴附近,水深为27-34 m)24 h盐度变化与潮汐变化几乎一致,硝酸盐、硅酸盐浓度与盐度变化呈显著负相关。硝酸盐、硅酸盐的浓度变化可以指示海水与淡水的稀释与混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曹欣中 《海洋科学》1983,7(2):36-38
本文根据1980年7月浙江近海(27°30′29°30′N,123°30′E)的调查资料,初步分析了影响营养盐分布的主要水动力因子。 一、浙江近海营养盐分布 图1表示表层活性硅酸盐(虚线,单位μg.atomsi/L)分布。由图可见,其分布近似一舌状,与表层盐度分布(实线,单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于一九八四年九月上旬,在我国黄海南部海域,即北纬33°14′18″,东经122°12′0″布放了HFB1—1A型海洋浮标站。该浮标站于一九八四年九月十三日起开始按固定程序,每日四次自动向岸站发送这个海区的风力、风向、气温、气压、湿度、海水表层温度、盐度;自记海水的流速、流向等适时实况气象、水文数据资料。岸站将上述数据资料又及时地转发给北京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一九八五年八月四日,海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降雨和洋流运动常常使沿岸海水盐度呈现波动状态。环境盐度的改变往往导致鱼类更易受到病原的侵害而患病死亡。因此, 探究盐度对金钱鱼(Sscatophagus argus)免疫功能的影响在渔业养殖业具有相当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比较各盐度组金钱鱼经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后96h(96hpi)内血清和肾脏抗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浓度以及免疫相关参数Complement 4(C4)、Interleukin-6(IL-6)和Immunoglobulin M(IgM)的变化, 来分析盐度的改变对其血清和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 除96hpi外, 血液和肾脏组织中淡水组和低盐组中金钱鱼体内SOD浓度总体均比25‰盐度组高, 且最大差异可达150ng·mL-1左右, 其中血清结果差异极显著(P<0.01); 淡水组与低盐组中金钱鱼经嗜水气单胞菌感染后96h内血清和肾脏组织C4浓度总体均比25‰盐度组高100~600μg·mL-1 (P<0.01)左右; 虽然三个盐度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组肾脏组织IL-6浓度(14.2±0.1、17.9±0.0和17.9±0.0pg·mL-1) 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25‰盐度组肾脏组织IL-6水平仍显著高于淡水组和低盐组(P<0.01), 而淡水组的血清IL-6浓度在96hpi内显著增加至56.9±1.0pg·mL-1 (P<0.01); 25‰盐度组金钱鱼血清和肾脏组织IgM浓度(71.8±2.9和6.3±0.4μg·mL-1)比淡水组和低盐组高约1~20μg·mL-1, 且差异显著(P<0.05)。同时, 25‰盐度组血清和肾脏组织大量产生抗体IgM时间(12hpi)早于淡水组和低盐组(24hpi)。综上所述, 25‰盐度组在细菌感染后受到的损伤较小, 肾脏及血清免疫状态优于淡水组与低盐组, 且免疫应答反应更迅速。因此推测, 盐度的降低将会导致金钱鱼血清和肾脏免疫状态下降。本研究可为调节金钱鱼的养殖盐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用8种保存方法对淡水和海水水样中四个氮磷营养盐(NH3-N、NO3—N、NO3-N、PO4—P)参数及总氮的稳定性进行了7d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淡水与海水氮磷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方法与效果各不相同,但淡水和海水的总氮值在各种方法保存下均十分恒定。综合考虑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后提出了5d内的短期保存技术:(1)海水水样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NO2—N和N03-N三个营养盐的测定,用5‰甲醛4℃条件下保存供PO4-P测定;(2)淡水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测定,5‰甲醛4℃条件保存供NO2-N、NO3-N和PO4-P测定。  相似文献   

16.
琼州海峡的海流和水交换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琼州海峡是粤西海区与北部湾海区进行水交换的通道。它位于110°—110°40'E,20°—20°20'N的狭长地带,其轴线约为255°—75°。北接雷州半岛,南连海南岛。虽有南渡江淡水流入,但流量小,海水混合强烈,海水密度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都较均  相似文献   

17.
长江口邻近海域的氮循环过程一直是近海富营养化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 然而目前较少有针对短周期的调查研究。本文调查了该区域氮、磷、硅等主要营养盐及多种形态的氮稳定同位素的在潮周期周日变化特征。结果显示, NO_3~-、NH_4~+、PO_4~(3-)和SiO_3~(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 14.09—55.85、0.21—2.26、0.82—1.08 和 16.80—33.85μmol/L, 而δ~(15)N-NO_3~-、δ~(18)O-NO_3~-、δ~(15)N_P和δ~(13)C_P 等的分布范围分别为 4.7‰—11.1‰、-2.0‰—7.8‰、-1.2‰—7.9‰和-22.9‰— -14.7‰。NO_3~-、PO_4~(3-)和SiO_2~(3-)均与盐度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特征, 说明三者的主要来源为长江冲淡水; 4NH(10)则随盐度升高而浓度增加, 且在底层高浓度出现时刻与高盐水团输入时刻一致, 说明外海输入是该区域铵盐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 氮稳定同位素(δ~(15)N-NO_2~-和δ~(15)N_P)未表现出随盐度的变化规律, 而δ~(18)3O-NO_3~-和δ~(13)C_P 则随盐度升高而增加, 说明淡水输入的同位素值低于海洋水平。通过对比中、高浓度叶绿素水体中NO_3~-、δ~(15)N-NO_3~-、δ~(18)O-NO_3~-的变化特征可以看出, 随NO_3~-浓度降低, δ~(15)N-NO_3~-值升高, 且呈现 6.2‰的分馏系数, 且氧同位素也随之增大, 指示水体中浮游植物对硝酸盐的同化吸收作用。而另一方面, 两种同位素的增加差值表现出△δ~(18)O︰△δ~(15)N1 , 说明硝酸盐在被消耗的同时还发生着补充作用。在较高盐度的水体中, 发现4NH(10)呈现出向硝酸盐的转化趋势并引起δ~(15)N-NO_3~-降低, 指示了底部明显的硝化过程, 与此前的研究结果一致。本文结果以期丰富对河口区氮循环和迁移转化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一.概要1979年6—7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实验”号在南海北部进行了一次海洋科学考察,其中在台湾海峡南面117°30′—120°00′E、21°00′—23°00′N布设7个大面站和1个连续站(见图1)的观测。海水化学要素的调查项目包括盐度、溶解氧、PH、可溶性无机磷酸盐和活性硅酸盐等,并以现场采水测定。海水中盐度的测定采用HD_2型实验室盐度计; 海水中溶解氧(下称氧)的测定采用Winker碘量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黄茅海底质沉积样品中的介形类生态类型进行研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出现的介形类可划分为4种生态类型,总体表现为以近岸广盐型分子占主导地位,优势度极高;浅海多盐 真盐型分子次之;而广海真盐型和淡水 微盐型分子丰度很低。根据黄茅海河口湾的水体条件,可大致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亚环境区,各区内的介形类生态类型组成也存在较大差别,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介形类分布受海水盐度控制最大,其次为水动力条件。在水体盐度小、水动力条件强的河流入海口及其影响区域,介形类丰度小,且生态类型单一;而在黄茅海河口湾南部海域,由于海水底层盐度全年在15‰以上,水动力条件适宜,介形类丰度总体较高,生态类型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