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本文根据台湾海峡南部海区夏季的海流调查资料,参考温、盐、密度等的历史资料和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论述了表层、中层和下层的海流结构。结果表明,南海暖流继续沿着海区中部向东北延伸,但在粤东、闽南近岸的表层这支海流还受到沿岸低盐海水的影响;而黑潮南海分支北段的边缘部分可以影响到本海区的南部海域,这一部分还可能有一支流分出并沿着台湾岛西岸北上。  相似文献   

2.
台湾海峡海流的季节性变化是明显的。一般说,这里的海流主要由三种不同的流系组成,如图1所示。夏季西南季风盛行,南海季风流在季风的帮助下流向东北,与通过台湾南端的黑潮支流汇合,经台湾海峡后,在东海与黑潮主干相会。在台湾海峡南部地区黑潮海况的变化对闽南——台湾浅滩的海况以及闽南渔场的影响是很重要的。由于这个缘故,人们对这个地区的海洋观测极为重视,其中主要的是沿着22°40′N的断面  相似文献   

3.
冬季南海暖流及其右侧的西南向海流   总被引:25,自引:8,他引:25  
黑潮源地是否有一分支进入南海,这是一个长期以来没有得到确证的重要问题。我国学者在1958—1960年的海洋调查研究中指出,南海东北部的外海水来源于太平洋,是太平洋水团进入南海后进一步变性形成的,并且在2—4,12月份都发现有黑潮分支到达粤东沿岸的迹象。朱祖佑进一步指出:在冬季,黑潮的一个分支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与盛行的东北季风产生的西南向表层流会合;而当夏季南海盛行西南季风时,这支黑潮支流与西南季风的表层流会合,向东北流入台湾海峡。这是迄今为止,有关黑潮分支进入南海的一个肯定性意见。最近,黄企洲指出,确有黑潮支流通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  相似文献   

4.
台湾海峡的底层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主要根据1984年2月—1988年9月在南起21°49′N,北至27°00′N的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投放“人工水母”的结果,并结合实测底层流资料,对台湾海峡底层流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台湾海峡区的底层流一年四季都向东北方向流动;在海峡西侧的福建沿岸一带,存在着底层流的向岸流动现象;海峡东侧,底层流主要顺台湾沿岸向东北方向流动;台湾海峡的底层流在北上进入东海后,其主体仍继续沿东北方向流动,在27°00′N,122°00′E附近与来自台湾东北侧的黑潮水(黑潮次表层水)相汇,并继续北上。  相似文献   

5.
基于ROMS (regional ocean modelling system)模式模拟出2019年春季东海以及临近海域的环流结构和温盐分布。利用拉格朗日方法定量地研究了2019年春季黑潮近岸分支流在台湾以东起源的深度在100—450 m范围内,平均深度约260 m。通过针对台湾海峡流和台湾以东黑潮强度的敏感性实验,进一步得出结论,增大(减小)的台湾以东黑潮流速会减小(增大)黑潮近岸分支流的强度。而增大(减小)的台湾海峡流流速会增大(减小)黑潮近岸分支流的强度。同时,增大(减小)的台湾以东黑潮流会减小(增大)黑潮近岸分支流起源的平均深度。增大(减小)的台湾海峡流流速也会减小(增大)黑潮近岸分支流起源的平均深度。相关结论可为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海表层流场的卫星跟踪浮标观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运用卫星跟踪漂移浮标资料分析南海表层海流 ,研究了有关海域的表层海流特征。结果表明 ,秋、冬季入侵南海的黑潮水有一小部分沿台湾南岸折回黑潮主干 ,并有时在台湾西南外海形成反气旋涡旋 ,其余大部分黑潮水西行进入南海内部。吕宋岛西部沿岸流始于 1 3°N以南 ,沿菲律宾西海岸北上抵达吕宋岛西北角 ,与黑潮水混合后西行  相似文献   

7.
台湾海峡毛颚动物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蒋玫  王云龙  徐兆礼 《台湾海峡》2003,22(2):150-154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毛颚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并就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与台湾海峡西部、东海等邻近海域相比,本区毛颚动物具种数少,数量小,季节变化幅度较小等特点.它的数量分布状况与闽斯沿岸流、南海西南季风漂流以及黑潮支流在本区运动消长有关。  相似文献   

8.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分析了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温、盐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本海区温、盐度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冬季浙闽沿岸水南下,可影响到广东南澳,流经台湾岛北部的黑潮分支在东北风作用下,转向西南可影响到海潭岛东部远岸区,该季节温、盐度低,垂直分布均匀。夏季经由巴士海峡来的黑潮水进入本海区,温、盐度普遍升至最高,近岸区海水层化现象明显,海区中部水平分布均匀。南日岛至海潭岛北部近岸区和古雷头东部远岸区各有一个上升流区,南澳岛至台湾浅滩有一个宽约半个纬距的西北-东南向的高温低盐带。  相似文献   

9.
燕杰  侯一筠  刘泽 《海洋与湖沼》2021,52(4):813-822
通过对比2017年9月和2019年9月的温盐大面观测数据,发现东海陆架上黑潮近岸分支流的路径在两次观测中存在显著差异。2019年9月黑潮近岸分支流中上游的路径相较2017年9月明显的东向偏移,造成黑潮次表层水入侵东海近岸海域的强度较弱。为了探究黑潮近岸分支流的上述显著年际差异的原因,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再分析风场数据,通过分析大面观测同期的绝对海表动力高度、地转流场以及海表风场的差异,阐述了黑潮近岸分支流路径产生显著年际差异的动力机制。2019年8—9月东海海表较2017年8—9月盛行更强的西南向沿岸季风,强的西南向沿岸风通过埃克曼输运促使水体向岸堆积并在近岸区域沿岸西南向堆积。因此, 2019年8—9月东海近岸海域的跨岸方向压力梯度与2017年8—9月相比较小而沿岸压力梯度则较大。2019年8—9月,受压力梯度分布的影响,东海近岸海域产生西南向的沿岸地转流和离岸地转流。其中西南向的沿岸地转流会在底部生成离岸的底埃克曼流,离岸底埃克曼流和离岸地转流共同抑制了黑潮近岸分支流的向岸入侵。这导致2019年9月黑潮近岸分支流的路径向东偏移,黑潮次表层水入侵浙江近海及长江口区域的强度随之减弱。通过分析研究实际观测案例,阐述了风影响黑潮近岸分支流入侵东海近岸海域的动力机制,同时明确指出海表风场会从黑潮近岸分支流的中上游区域改变其路径,进而对黑潮入侵东海近岸海域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东北季风初期台湾北部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道台湾北部沿岸海域东北季风初期浮游动物的特点。台湾西北沿岸海的浮游动物生物量和密度高于台湾岸海域,但是浮游动物种类在东北沿岸海域却较丰富。台湾西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属于暖水近岸种类,来自在台湾海峡从南到北暖流。台湾东北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包含来自东海陆架水的种类例如中华哲水蚤、太平洋磷虾, 含有黑潮水的热带暖水近岸种。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南部已知有671种以上鱼类。尽管高产量的鱼种不多,但多数种类均具有经济价值,在渔业上占有一定比重。鱼类生态属性不同,其渔场、渔期和渔法各异。深入分析这些鱼类生态特点,采取相应渔法,综合经营,合理利用,促进渔业生产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一、台湾海峡南部海洋环境特点台湾海峡南部地处热带亚热带,冬季2月表层水温平均在15℃以上,表层20℃等温线位于海区的南侧。黑潮支流和南海暖流经过本海区北上。近海一带受沿岸水的影响,台湾浅滩东南侧有涌升流存在。随季节不同,这些水系势力的消长及影响范围有所变动。除海区东南部终年为这两支暖流所盘踞外,春夏季也控制了整个海区北部。秋季开始,以低温低盐为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台湾是我国第一大岛,其形略呈椭圆,长轴指向NNE,约长205海里(~380公里),短轴约80海里(~150公里)。台湾东临太平洋,海底地形峻陡,等深线大都与海岸平行,在离岸数十海里处,水深激增达4千米以上;西临台湾海峡,海底地形平坦,水深多在50-60米左右。 台湾东北角,在三貂角—苏澳以东,地形急变,等深线变成与海岸近乎正交而作ESE走向,水深从南北两侧的1000-2000米陡减为500米左右,最浅处尚不及200米。这就是本文中所提到的海脊。 台湾西南角,在高雄、恒春以西,等深线亦呈横斜状,水深自南向北锐减(图1)。 北赤道流在吕宋以北分为两支:东支即沿台湾东岸北上的黑潮主干,西支(黑潮分支)一部分进入南海,另一部分在夏季,又沿台湾西岸北上,后者在流出台湾海峡后,在台湾东北方与黑潮主干相会,“并肩地”流向东北(须田皖次,1948)。所以,可以认为,夏季,台湾是位于黑潮及其分支(以下或称东支及西支)的绕流之中。 北赤道流主轴在吕宋以东部分的流幅约45-90海里(85-170公里)(见Stommel及Yoshida,1972,第155页,图26a,b,c),故台湾东西向的幅度约为北赤道流流幅的1.8-0.9倍。这样尺度的一个大岛,屹立在黑潮所流经的区域中,其影响显然是可观的。 关于台湾及其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途径的影响,过去还很少予以注意。本文拟从下列两方面,(1)台湾岛本身对黑潮的影响;(2)台湾附近海底地形对黑潮的影响,试作一些探讨。这些都是黑潮动力学中的重要问题,是黑潮的姊妹流——湾流所没有遇到的,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旨在着重提出这一问题,以期引起同行的注意,并进而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所用资料均分别引自:(1)日本水产试验场,《海洋调查要报》,Nos. 44-69;(2)日本气象厅,《气象厅海洋气象观测资料》,Nos. 28-30,54。  相似文献   

13.
福建海岸线,北起沙埕,南至洋林,全长约3000km,岸线曲折,港、湾、澳众多,岛屿棋布,海底地形复杂。主要河流有浙南瓯江、闽江、晋江、九龙江及粤东的韩江等,沿岸流有闽浙沿岸流及邻近的粤东沿岸流,它们给本海区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由于强轨季风的影响,使本海区的表层流,冬季流向西南,而夏季流向东北;穿过巴士海峡向北流向台湾海峡的黑潮支流,它对福建海区的主要影响是在春夏两季。所以,福建海区是寒、暖流的交汇区,浮游植物繁殖生长旺盛,各种鱼类都回浮到此觅食,形成良好的渔场。  相似文献   

14.
用水文化学要素聚类分析台湾海峡西部水团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Helland-Hansen创立的浓度混合理论[1,2],在稀释混合过程中,把盐度作为保守性要素,通过相关分析,选出与盐度之间存在显着相关的水文水化要素,采用Q型多维聚类分析。聚合归类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部水团主要有闽浙沿岸水,粤东沿岸水,闽江、九龙江、韩江冲淡水,台湾海峡混合水,内斜上升冷暖水,粤东上升流。春、夏季台湾海峡混合水是由黑潮分支、南海表层水、闽浙沿岸水、粤东沿岸水交错混合所成。秋、冬季台湾海峡混合水是由黑潮分支、东海陆架水、闽浙沿岸水、粤东沿岸水交错混合所组成。各水团明显表现出季节性的消长变化。  相似文献   

15.
南海东北部及台湾海峡环流机制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1个正压的数值模式研究风应力、黑潮对南海东北及台湾海峡环流的影响。结果为:(1)以风应力为驱动机制时其流态特别是在台湾海峡的流动具有季节性,但未反映南海黑潮分支的存在,在冬季也未见有南海暖流出现,但在东沙群岛附近海域终年存在着1个气旋涡;(2)以黑潮为驱同制时,黑潮通过巴士海峡侵入南海海域,并导致东沙群岛附近气旋性涡旋的形成,另外,模式体现黑潮东海分支,南海暖流及台湾暖流的存在,并表明广东沿岸  相似文献   

16.
用有限差分法结合新sine-σ坐标变换和三次样条函数性质,建立了适用于台湾海峡上升流计算的三维数值模型.为考察海峡内潮、风、北上的海峡暖流和地形等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结果表明,潮的非线性效应对海峡内上升流的形成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潮流和海峡暖流的存在是台湾浅滩上升流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非季风期福建沿岸上升流形成之主因.西南季风盛行期,福建沿岸上升流得以加强,范围扩大,台湾浅滩上升流中心位置南移;东北季风期,福建沿岸上升流在上、中层基本消失,但海坛岛和东山岛近岸下层仍有上升运动存在,台湾浅滩上升流出现范围向北扩展.由于东北风的连续吹刮,台湾西岸亦出现了范围较窄的上升流迹象.计算还表明,海峡内各上升流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差异.风对海峡内上升流的中、上层结构起主导作用,而潮和海峡暖流则对中、下层上升流的形成起支配作用,因而导致上升流垂向结构的上下异性.  相似文献   

17.
黄海和东海的经济海藻区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海和东海是我国东部两个互相连接的广阔的海,在我国的国防和国民经济上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黄海在北面西连我国内海渤海,以渤海海峡与渤海分界,在南面与东海连接,分界线大约是西从我国的江苏省佘山,东至朝鲜的济州岛和朝鲜半岛的西南角。东海(中国东海)在北面与黄海连接,东北面通过对马海峡与日本海连接,东面琉球群岛的外面是世界最大的太平洋,南面通过台湾海峡与南海(中国南海)连接。因此,本文所提到的黄海和东海的范围是西部的我国大陆沿岸,自鸭绿江口至福建厦门附近的镇海角;东面包括朝鲜西岸及西南岸,日本九州西岸和琉球群岛;南面为我国的台湾北岸及西北岸,即自台湾海峡的台中附近经淡水、基隆到三貂角间的水域。  相似文献   

18.
夏季闽浙沿岸上升流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闽浙沿岸作为研究海区,采用σ坐标下三维斜压非线性的浅海陆架数值模式研究风、边界流(台湾暖流、黑潮、长江冲淡水)、潮及地形等动力因子对上升流形成的影响。结果得出:西南季风是影响夏季闽浙沿岸近海岸区域上升流形成的重要因子;台湾暖流对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形成起主要作用:黑潮对台湾岛以东海域上升流的形成影响较大;长江冲淡水不利于夏季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形成,尤其是浙江沿岸;地形对闽浙沿岸上升流的形成作用较显著;M^2分潮对闽浙近海岸区域及台湾澎佳屿附近海域上升流的形成影响较大;本文在对夏季闽浙沿岸海区水文结构的模拟中,同样得出夏季沿岸的低温高盐区与本文所计算出的三个较强的上升中心一致。  相似文献   

19.
渤、黄、东海夏季环流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在POM的基础上 ,建立一个σ坐标系下的三维斜压预报模式 ,考虑了海底地形、外来流、长江径流、海面风应力、海面热交换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较好地模拟了夏季东中国海环流的情况。其结果表明 ,黑潮在流经东海时沿东海陆坡流动 ,其途径随陆坡等深线走向而变 ,在其两侧出现一些涡旋。夏季台湾暖流上层水主要来自台湾海峡 ,底层水主要由台湾东面黑潮的次表层水入侵陆架生成。夏季进入朝鲜海峡的对马暖流的来源是多方面的 ,其中有 :台湾暖流、黑潮分支、长江冲淡水与西朝鲜沿岸流的混合水。长江冲淡水在出长江口后 ,很快转向北流动 ,到34°N附近转向东南方向。在长江口东北面存在两个中尺度的涡旋。夏季黄海冷水环流由南北两部分组成 ,表层流速大 ,底层流速小。在青岛 石岛附近还存在一个中尺度的反气旋型涡旋  相似文献   

20.
春季东海不同水域的表层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4年春季在东海及台湾海峡首次获得的表层水中绿素含量大面走航连续观测资料,结合温盐分布及以往的有关东海及台湾海峡的海流和上升流的结论,分析了春季东海表层叶绿素含量在不同水域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分布与水文结构关系密切。叶绿素含量值随不同海流流域而变,但在各海流流域内基本不变,黑潮表层水的叶绿素含量最低,其次是台湾暖流表层水,长江冲淡水与江浙沿岸流域的叶绿素含量较高;黑潮西侧弱流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