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大亚湾为研究对象,采用3S(GIS、RS和GPS)技术划分了汇水区范围并处理获得土地利用、土壤水文单元及降水等下垫面信息,运用L-THIA模型(Long-term Hydrologic Impact and Non Point Source Pollutant Model)构建了总氮(TN)这一指标的大亚湾汇水区非点源污染模型,并通过径流量与负荷量模拟结果与不同方法计算结果的比对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年均负荷量为2 559 t;土地利用类型中耕地、建设用地和园地的负荷量和单位面积流失强度均较高,是TN流失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汇水区涉及的11个镇(街)中惠州市稔山镇、平海镇对TN负荷量的贡献合计超过50. 0%,占据了77. 7%的TN流失关键源区,是非点源污染防治需重点关注的区域。来源贡献的定量识别和关键源区的空间识别为大亚湾陆域非点源TN污染的有效控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大沽河流域农田径流污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对大沽河流域的农田径流污染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定典型区域进行农田径流实验研究,计算出农田径流源强系数,为农田径流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计算参数;引用承担的<大沽河流域水环境承载力与污染防治对策研究>课题中对其他污染源的计算结果,对农田径流污染在整个流域中的分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计算的水环境容量,确定大沽河流域污染物消减指标,制定污染防治对策,为"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蒋孟珍  陈本清  杨燕明 《台湾海峡》2012,31(3):429-436,448
以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和部分航空图像为数据源,综合运用3S技术分析河口区土地利用总量及其变化量、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换和土地利用程度等动态变化信息.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区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以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水田、养殖水面、园地、荒草地以及有林地为主;2003~2008年间,河口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城乡工矿及居民用地、开发用地、园地面积分别增加了19.32、20.61、18.82 km2,水田、养殖水面、荒草地面积分别减少了15.29、4.23、17.03 km2,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为2.6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较快;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增加了10.27,土地利用程度增强.九龙江河口区城市化、开发建设和农业结构的调整增加了河口海域受非点源污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考虑"陆源产生-河流输移-入海输出"的整体过程,根据土地利用、农业人口和畜禽养殖等数据,利用输出系数模型(ECM)模拟估算胶州湾海岸带2000—2013年氮、磷非点源污染负荷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对比河流入海实测值与模型模拟结果,获取氮、磷非点源污染入海系数。结果表明:胶州湾海岸带各入海河沿岸氮、磷负荷年际下降趋势明显,空间上则呈现出"北高南低",耕地和农业人口是主要污染源;氮、磷入海通量与陆源污染负荷分布规律一致,氮、磷污染的入海系数均在0.6以上。河流及其流经区的空间异质性导致入海系数的差异化,其自然净化过程会对氮、磷污染物造成损失。因此为有效地缓解胶州湾海岸带非点源污染现状,应将源头控制、过程修复与末端治理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DEM(SRTM Data,90m分辨率)数据模型,借助美国ESRI公司的ARC/INFO软件中的ArcHydro模型,采用溯源追踪的方法,基于陆海统筹的理念,对北部湾入海河流进行水文分析,根据汇流能力通过设定阈值提取河网,利用河网和流域出水口划分汇水区和子流域,在此基础上进行叠加分析,计算汇水区和各子流域的面积,并对精度进行检验与评定,为进一步开展基于流域单元的北部湾非点源入海污染总量估算与调控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近海生态系统的人为营养盐输入及其控制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为活动每年新增大量的活性氮、磷,导致全球氮、磷循环失衡,新增活性氮、磷主要来源于合成氮肥的生产和施用、畜肥的施用、具固氮能力的农作物如豆科植物等的大规模种植,以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等,而农作物生产与畜禽养殖是改变全球氮、磷循环的主要原因。随着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化肥施用量的激增,大量氮、磷进入近海,导致营养盐污染和富营养化,这已成为全球性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通过河流径流和大气沉降进入近海生态环境中的新增氮和磷一半以上与人为活动有关。本文以波罗的海和东海为例,分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海的富营养化问题,研究表明从源头缓解富营养化的对策应同时聚焦氮与磷负荷的削减,具体措施包括降低农业生产活动中化肥的土壤渗漏、合理施肥、种植多年生植物和种植休耕季覆被作物等。  相似文献   

7.
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罗源湾远期油轮的发展预测,运用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计算出罗源湾海域未来 S 年中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概率基础值为 0.361×10-4/S,进而对罗源湾船舶溢油风险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域船舶溢油概率约为每 10 a 一次,每次产生的溢油量约为 57.3 t 原油,经过一个潮周期,油膜面积理论估算值为 0.64 km2.针对罗源湾海域的实际情况,还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福建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暴露程度-敏感性-适应能力"为框架,构建了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在1986~1990、2004~2006、2010~2012年三个阶段的脆弱性状况开展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在三个阶段均处于"中度脆弱"水平,综合评价得分逐年上升,呈现渐脆弱趋势.三个子系统的模糊评价结果表明,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面临的暴露程度不断增大,其主要人为胁迫因子为滩涂围垦面积、临港工业发展和海水养殖密度;其次,罗源湾海湾生态系统的敏感性也越来越强,主要的敏感因子有海洋生物质量综合指数、浮游动物和潮间带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和鱼卵仔稚鱼种类与密度;与此同时,适应能力则呈较好态势.研究结果可为相似区域海湾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三角形网格的分布杂交法,以变边界模型建立起威海及烟台南部近岸海域纯潮作用下的COD浓度平流——扩散模型。计算出烟台、威海南部近岸海域COD浓度分布现状并绐出各污染源的最大允许排放量,并对未来状况浓度分布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为衡量经济发达地区的生态资产价值,文章以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的江苏沿海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统计资料,获取典型年份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信息,结合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开展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的核算和评价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江苏沿海地区的湿地和光滩面积呈减少趋势,建设用地、林地和养殖水域面积呈增加趋势;江苏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均在110亿元以上,从存量来看贡献排在前两位的生态系统类型依次是农田和养殖水域,从流量来看贡献排在前两位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依次是废弃物吸纳和水源涵养,体现巨大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潜力。研究结果可为有关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海洋环境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岸海域污染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并可能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再次恶化,氮磷营养盐超标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问题。讨论了我国现行的污染物减排策略对海洋污染防治的局限性,并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压力和主要入海污染源的排污特征,建议应对农业非点源开展源头污染控制、对沿海地区点源加强末端治理,实施流域-河口-海域联动的入海污染物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2.
钦州湾海域COD 时空分布及对富营养化贡献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10年4月(春季)和9月(秋季)钦州湾海域现场调查资料,对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评价其污染水平,分析COD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并探讨了COD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钦州湾海域表层COD的平均浓度为(1.21±0.55)mg/L,浓度范围为0.57~2.38 mg/L,水平分布呈现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递减的趋势;秋季研究海域COD污染水平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42.1%~64.7%,平均贡献为(50.3±6.7)%,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COD与盐度、pH存在显著负相关,而与DIN、SiO-23Si存在显著正相关。COD时空分布主要受陆地径流、陆源输入和水动力过程的影响,COD是影响钦州湾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决定性因子,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时来自营养盐的贡献表现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工农业和城市生活产生的污染物日益增多。如何处理这些污染物成了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将污染物化有毒为无毒,当然是最彻底的办法,但这样做花费巨大,我们目前尚难做到。目前最常用的办法是将污染物排放人海。但过多的排放,超过了海洋的自净能力,就会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进而影响人民的健康。所以,须要对污染物排放人海的方式、地点等加以选择,并对其排放人海的数量、速率等加以控制。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海区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和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下海区对污染物的最大容量。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特定海区对污染物的稀释扩散起重要作用的海水运动情况。1984年5, 8, 10三个月,我们在渤海湾海河口区进行了海上调查,并结合历史资料,以COD 为指示因子,进行了渤海湾有机污染物在潮流作用下稀释扩散的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4.
李磊  王云龙  蒋玫  袁骐  沈新强 《海洋通报》2012,31(3):329-335
根据2009年春季(5月)和夏季(8月)对长江口海域的调查监测资料,研究了海水中COD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对其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同时分析了COD对海域富营养化的贡献,探讨了化学耗氧有机物的主要来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春夏季表层、春夏季底层之间COD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春季表层与底层、夏季表层与底层之间COD则无显著差异,春季表、底层COD的平均浓度、最高浓度均小于夏季,平面分布呈由近岸向远海逐渐递减的趋势;夏季研究海域COD污染高于春季;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范围为39.69%~63.58%,平均贡献为(46.53±4.49)%,贡献随着富营养化指数的增加而减小;陆地径流输入以及陆源排放是COD的主要来源;COD与环境因子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COD时空分布主要受制于长江冲淡水,对富营养化的贡献主要受营养盐影响,与海底沉积物再悬浮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连云港西大堤海域水环境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  刘付程  吴建新 《海洋科学》2014,38(11):84-89
连云港拦海西大堤建成已20余年,为得到近几年来本海域水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作者于2011年6月对海州湾西大堤海域进行现场调查,根据海洋监测规范对采集水样的DO、COD、石油、重金属(Cu、Zn、Pb、Cd)、活性磷酸盐、无机氮9个化学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同时,本研究测定了连云港海州湾西大堤近岸表层沉积物中多种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含量,利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海州湾西大堤海域海水中重金属Cu、Zn、Pb、Cd的平均质量浓度皆未超出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石油类和无机氮类污染物为本海域海水中的首要污染物,有机物污染呈现加重的趋势。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Zn、Cd、As的富集指数大于3,属于重污染级别。根据数理统计,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44.09%、27.61%、13.44%,表明沉积物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港口煤渣倾倒、海陆交通排污。  相似文献   

16.
黄全佳 《海洋学报》2021,43(6):62-70
入海污染物在线监测是实现海洋污染总量控制和测管协同的关键手段之一。本文基于布设在福建省九龙江口的多参数浮标,获取2014?2018年浮标盐度和荧光溶解有机质(FDOM)数据,结合人工采样测定化学需氧量(COD)浓度,建立了河口区COD浓度的快速反演模型。使用有效浓度法外推得到河端COD浓度,结合流量数据估算了高频率的COD入海通量,利用通量分解模型定量分析了COD入海通量的调控因素。结果表明:(1) COD河端有效浓度的拟合值与实测值的偏差为(10.4±8.8)%,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演九龙江口河端的COD浓度;(2)在季节尺度上,受2015?2016年超强El Ni?o事件影响,2016年旱季的异常降雨降低了河流COD浓度,但是径流量的增加仍然显著提高了该季节COD的入海通量;(3)在年际尺度上,2015?2016年El Ni?o事件所引起的异常降雨事件导致2016年九龙江COD入海通量为(4.4 ± 0.9)×104 t/a,显著高于2014年、2015年及2017年的3.0×104~3.2×104 t/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FDOM水质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有助于实现对陆源COD入海通量及其调控因素的长期连续高频监测,可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在2004–2019年间,人类通过大规模围填海以及陆源排污等活动对钦州湾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深远影响。本文基于卫星遥感影像和海图资料,利用非结构网格有限体积海洋模型建立的高精度钦州湾水动力–水质模型,分析了十几年来人类活动的累积效应对钦州湾水质的影响。受围填海和陆源排污两者的影响,钦州湾内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略有下降(0.976 mg/L下降到0.909 mg/L),但湾内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浓度分别从0.146 mg/L和0.023 mg/L增加到0.230 mg/L和0.027 mg/L,无机氮的浓度增加较为显著;统计结果表明,湾内超四类水质海域面积和重度富营养化水域面积大幅度增加,水质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此外根据钦州湾内排污的特点,利用分担率法计算了不同时期下钦州湾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湾内排污量远超最大允许排污量,茅岭江、钦江两条河流的排污量亟需削减;由于围填海导致的海湾面积减小和水交换能力降低,钦州湾环境容量较2008年有明显下降。对茅尾海局部采用排海通量最优法的计算表明,茅岭江应当分担比钦江更多的排污量,才能有利于茅尾海内的水质改善。通过估算发现双重人为压力共...  相似文献   

18.
福建罗源湾网箱养殖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2004年的调查资料与历史资料,分析了罗源湾海区多年水质、水域的养殖力(营养盐、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以及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变化,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现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罗源湾水体中的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质量浓度超过第二类水质标准,沉积物中除Hg、Cd污染较为严重外,其它重金属的生态危害很小。此外,罗源湾表层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属正常范围。目前,罗源湾网箱养鱼已超负荷,但养殖面积还有扩大趋势,故必须调整网箱养殖面积和数量,优化养殖种类结构,实现生态养殖,才能达到持续健康、高质、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