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分辨率为1(°)×1(°)的NCEP全球格点再分析资料,基于WRF模式结合典型台风个例,研究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以及边界层方案的参数化方案组合对东海区14个台风的台风路径与强度模拟的敏感性,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参数化方案组合对大尺度环流场以及潜热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东海区台风路径模拟对于参数化方案组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个例依赖性",即不同台风个例的最佳参数化方案组合有所变化,但综合来看,依然能够较为清晰地揭示KF积云对流方案与MYJ边界层方案的参数化方案组合模拟台风路径效果最佳。东海区台风强度模拟对于参数化方案组合的选择没有"个例依赖性"的特点。研究发现,KF积云对流方案与YSU边界层方案的参数化方案组合模拟台风强度效果最佳。通过对台风典型个例的研究发现,KF积云对流方案与MYJ边界层方案的参数化方案组合模拟大尺度环流场效果最佳。对于强度"迅速加强"的台风,KF积云对流方案与YSU边界层方案组合模拟更加准确,KF积云对流方案与MYJ边界层方案组合敏感性稍差;对于强度"逐渐加强"的台风,KF积云对流方案与YSU边界层方案组合则敏感性过强,致使台风强度偏低,误差增大。此时,KF积云对流方案与MYJ边界层方案组合模拟敏感性较好,强度模拟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2.
基于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及其3Dvar(3-Dimentional Variational)资料同化系统,采用36、12、4 km嵌套网格进行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和不同的微物理及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比试验,对2011年5月8日鲁中一次局地大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快速更新循环同化地面观测资料是影响模式降水落区预报准确性的关键因素,不同的微物理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主要影响降水强度预报。采用不同的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进行降水预报对比试验表明,LIN方案和WSM6(WRF Single-Moment 6-class)微物理参数化方案对降水预报均较好,LIN方案降水预报较WSM6方案略强。4 km网格预报使用K-F (Kain-Fritsch)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或不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预报的降水均较好。4 km网格使用旧的K-F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预报的近地层大气风场偏弱,导致大气动力抬升作用偏弱,从而造成模式降水预报偏弱。  相似文献   

3.
利用MPAS-A模式,针对模式中的New-Tiedtke,Grell-Freitas和Kain-Fritsch 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选取2016—2017年期间的10个西北太平洋台风个例,研究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与强度模拟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其影响的物理机制。试验结果表明: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MPAS-A台风模拟效果存在一定差异,New-Tiedtke方案模拟的路径和强度总体效果与观测最接近。影响机制分析表明,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使得模拟西太副高的位置不同,即引导西北太平洋台风的环境气流不同是造成路径差异的原因;而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台风中心对流不稳定高度不同,即潜热输送和释放不同,是造成台风强度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模拟台风路径和强度,采用WRF模式比较不同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的影响,并基于集合预报方法考虑对台风预报系统误差进行优化。选用4种微物理过程方案和3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针对1213号台风“启德”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的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结果有明显影响,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相对于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更加敏感。基于不同参数化方案扰动成员的集合平均预报方法,对于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误差均有明显改善,台风路径误差随时间增幅较小,其结果优于全部12个单方案试验的模拟结果;从台风强度方面来看,基于集合预报方法模拟得到的台风强度变化趋势与实况结果一致,且误差较小,优于大多数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微物理过程和积云对流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组合构建的集合预报模型,对于台风路径和强度的模拟均有一定程度改善,减小了采用不同参数化方案产生的路径不确定性,使其在台风“启德”的路径模拟上与实况更为接近,可为提升台风预报能力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9711号北上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的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 971 1号台风登陆北上穿过山东造成山东特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的分析 ,并从湿位涡的角度研究了台风演变及山东特大暴雨的形成机制 ,揭示了冷空气在台风演变及暴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 :倾斜涡度发展是暴雨产生和台风加强的重要机制之一 ,暴雨产生在 θe线陡立密集区内 ;湿位涡在这次暴雨过程中对流层低层具有 MPV1 <0 ,MPV2 >0的特征 ,此次暴雨产生在负的MPV1等值线密集区中 ;对流层上部及平流层下部高位涡的下传使得低层斜压性增大 ,引起低层的对流稳定度减小 ,促使气旋性涡度发展 ,有利于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使得暴雨增幅 ,导致台风的加强并演变为温带气旋。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提供的FNL(Final Analyses)资料和WRF模式(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 Model)对2009年0920号超强台风LUPIT变性后再次爆发性发展的现象进行了研究,详细分析了潜热加热在热带气旋变性为温带爆发性气旋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潜热释放是气旋快速发展阶段的重要影响因素,潜热通过影响环流促使气旋的爆发性发展,较为深厚的对流系统使潜热释放的位置发生在对流层的中高层。热量释放之后,地面气旋上空高空槽前的西南气流向槽前高压脊内输送热量,造成高层等压面坡度增大,涡度平流随高度增加,涡度平流的增加又进一步促进了上升运动加强,有利于更多水汽凝结,释放潜热,使得气旋海平面中心气压快速降低。天气尺度低压系统与对流活动相伴随的潜热释放之间的相互促进的正反馈过程类似于热带气旋的CISK机制,这可能是热带气旋变性后爆发性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7.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WRF-ARW 3.7.1版本,选取6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尤特"进行了数值模拟敏感性试验,讨论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影响我国最大的西北太平洋登陆型台风的模拟情况。结果表明: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影响较为明显;模式对大尺度环流配置模拟的差异是造成台风路径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模拟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台风核心区对流层中下层的不稳定层结及较为强盛的上升运动使得台风强度偏强。  相似文献   

8.
盛夏南海北部台风和热带低压登陆前、后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顾平  李训强 《海洋预报》1996,13(3):13-20
盛夏南海北部台风与热带低压登陆前、后对比诊断分析表明,影响这两类热带低值系统发展的物理因子和过程为:涡度平流作用对二者在海上发展都不利;有利的大尺度环境流场造成的气旋性辐合、气压场作功以及积云对流活动造成的涡度、扰动动能、热量的积累是台风,低压发展的基本因子;台风发展以斜压转换过程明显,热带低压发展以正压转换过程为主。  相似文献   

9.
朱锁凤  邢谦 《海洋预报》1995,12(1):31-36
本文根据MM4模式输出资料,利用平衡模式的ω-方程对1983年4月25-26日的模式气旋作了诊断分析,结果显示,气旋爆发性剧烈发展,与大尺度加热,积云对流加热,温度平流,涡度平流等物理因子密切相关,其中以温度平流和非绝热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979年1月和4月发生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应用位势涡度和E-P通量等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揭示,爆发性气旋发生与发展,不同于普通气旋的动力机制,它是由于平流层底的涡度异常增大南侵和下旋对对流层扰动、上层冷空气下传表成的上下偶合垂直结构的发展性气旋。其动力主要来自上层强和下层的水汽输送产生的大量而集中的凝结潜热。  相似文献   

11.
一、引 言 日本气象厅使用在业务上的台风移动预报模式是Ookochi于1978年研制的。这个模式有两个缺点,即移动性的多嵌套网格系统和规定的加热场。这样,多嵌套网格系统很难与积云参数化相配置,并且难以一次模拟较多的台风,规定的加热场不能真实地描述对流加热情 况。因此,我们研制了一个含有积云参数化的简单的系统模式。为了检验这个模式的性能,使之作为一个业务预报模式,我们进行了实时资料的试验,由新模式所作出的预报将详细地与以前使用的多嵌套网格系统所作出的预报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涡度收支平衡计算、卫星云图演变特征分析等手段,研究了8011、7614号近海台风的成因,指出在热带扰动近海发展成台风的过程中,散度项对台风形成有利,平流输送项对台风形成不利;积云对流输送项使气旋式环流向上发展,也是有利因素。同时指出,近岸这一因素可以构成近海台风发展的有利条件,特别是地理纬度较低、海拔不高、东西或南北跨度不大的半岛或岛屿,倒可以成为过境热带扰动系统内部积云对流迅速加强的有利地形。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并结合同时期现场深水潜标的流速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强台风泰利过境前后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流场、位势密度场、位势涡度场以及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泰利台风通过改变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的流场、位势密度场,显著地削弱(增强)了西段(东段)陆坡附近的位势涡度梯度,从而使得西段(东段)陆坡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强度显著增强(减弱)。此外,本文还区分了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表层的跨陆坡“上凸型”位势涡度分布与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并认为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也应作为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位势涡度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中的台风过程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过程及机制,相关结论可为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引 言 由于云的过程根本是非线性的,它们能够直接影响大尺度环流的维持和演变。在积云参数化问题上,人们采用网格尺度预极变量的方法试图对于亚网格积云的综合影响给出定量的公式。欲达到什么程度及如何作到,这仍然是不清楚的。尤其在积云参数化方面的严重困难,似乎是由于在云体组织中存在中间尺度,一般称之为“中尺度”。这样,便出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尺度谱的域从什么地方截止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一个明显的可能性是去分辨个别的云,从而它们不需要参数化。这种处理方法在一些热带气旋模式中已经用过,并还在被采用,得到了有希望的成果。但是,如果我们毫无例外地采用这种方法,在云的模式中,一个有代表性的水平分辨率终究是需要的,而且它将使得大尺度模式的计算量比现在要多花费许多数量级。因此,积云参数化问题,在可预见的将来,对于大尺度模式化工作仍然是重要的。于是,提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它对于参数化积云及其中尺度组织确实是可能的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Abby台风(8617)路径预报进行探讨。分析表明,8617台风前期路径预报失误,是由于过多地考虑静止流场的引导作用。并指出,Abby台风(8617)前期路径在流场似乎不利于向西北移的情况下向西北移动,其可能原因为:(1)中尺度-y系统,即积云对流引起涡度、散度场的局地变化,使台风外围约300—400km以外的爆花状或带状对流云减弱消失,台风北侧晴空区扩大,东风气流加强。(2) 台风东北侧500hPa出现正变高。(3)副高加强西伸。后期在近海转向的原因是由于:受冷空气影响,当台风进入福建近海时,14时气温低于24℃,使台风避开低温区而转向。此外,副高西脊点偏东(588线位于130°E附近),河套地区有西风槽迅速向东南方向发展,这些都有利台风在近海转向。  相似文献   

16.
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MM5)在海面风场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9,他引:7  
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工作站上运行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系统的情况。该系统以MM5V3作为主要框架,选定了积云对流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准备了三种侧边界方案,以确保有限区域海面风场数值预报业务化的运行。半年多的准业务运行表明,系统运行稳定,海面风场预报效果较好,除能直接给有关业务单位参考外,还提供给有关海洋数值预报模式使用。  相似文献   

17.
对发生在北太平洋西部中高纬度海洋上的两个爆发性气旋和一个非爆发性气旋进行了非地转ω方程诊断分析。认为强的温度平流、涡度平流、位涡平流和凝结潜热释放是使气旋爆发性发展的主要因子,爆发性气旋发展过程中是一特殊的斜压过程、存在着某种自我激发的机制。非爆发性气旋不但其发展因子(如涡度平流、温度平流、位涡平流、潜热释放等)在量的方面较爆发性气旋要小,自我激发性机制表现得也不明显。爆发性气旋与非爆发性气旋的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一次入海气旋的次级环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俊  余志豪 《海洋学报》1991,13(1):43-50
本文利用Sawyer—Eliassen急流—锋面型非地转次级环流流函数方程,对中国东部一次入海气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诊断计算和分析。结果得出:(1)中纬度入海气旋发展过程中非地转次级环流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2)潜热释放是产生非地转次级环流的主要因子,对中纬度入海气旋的发展加深有重要作用。(3)积云混合强迫中,积云热量混合起主要作用。(4)海温异常不仅通过海洋感热通量,而且通过潜热释放和地转形变等因子影响气旋系统及其次级环流的发展。海温水平梯度及大范围的海温异常对气旋暖区的降水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引 言 在大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积云参数化的重要性是众所周知的。几位作者如Tiedtke1984,Mohanty等(1984)借助了大气环流模式已对积云参数化方案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然而,对于小尺度参数化方案的性能及其相对于大尺度模式的独立性几乎没有任何尝试性研究。Lord(1978)在几个较小的尺度上研究了Arakawa和Schubert(1974)积云参数化方案(以下简称A—S方案),这几个较小的尺度就是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大西洋热带实验(GATE),马绍尔群岛,委内瑞拉国际气象与水文实验(VIMHEX)以及气团变性实验 (AMTEX)等。 本文的目的是在季风的三个不同阶段中(即爆发前、季风爆发和季风中断)研究A—S方案。这一工作是Das等(1985)以前研究工作的延续,在Das等的工作中,A—S方案仅在季风低压的情况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利用NASA提供的热带测雨卫星(TRMM)资料和NCEP/AVN模式的实况分析场研究了热带气旋“威马逊”(2002)的演变过程、结构和降水特征.对要素场及倾斜对流有效位能诊断分析发现,降水的分布和强度对热带气旋的发展有很好的指示作用.针对MM5的几种积云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数值试验,初步研究了各方案在热带气旋定量降水预报(QPF)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