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亚湾海域水质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9年夏季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港口高浓度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已被严重污染;(2)除溶解氧和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9年夏季三亚湾海域水质监测结果,在对各水质参数进行污染指数计算的基础上,应用水质综合评价模式,对该海域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1)受河口和港口高浓度测值的影响,三亚湾海域水质呈现轻度污染状态,河口水质巳被严熏污染;(2)除溶解氧和重金属Pb外,该海域其它水质参数均未超出一类海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沽河是胶州湾入海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对其入海口海水溶解氧含量进行分析可以衡量水质的好坏,为大沽河污染治理效果提供依据。本文基于2016年11月6日—2017年6月20日期间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温度和溶解氧浓度等数据,对其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大沽河口海水溶解氧浓度以季节变化为主,秋季至冬季升高,冬季至夏季降低,其中1月平均值最高,约为11.86 mg/L,6月份最低,约为6.17 mg/L。影响大沽河口海水溶解氧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海水温度,溶解氧浓度随着温度的季节性变化而变化。在大风天气的影响下,溶解氧浓度在秋季末至春季初期出现了过饱和的现象。大沽河口底层海水溶解氧浓度受到潮汐作用的影响存在半日周期和日周期的变化特征。在观测期间大沽河口不存在溶解氧浓度低于二类水质标准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海水中的溶解氧与水体中动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关系(陈国珍,1961)。溶解氧和氧饱和度的资料对估计水体生产力和评价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查海区位于30°20''-32°00′N,124°00′E以西至长江口及其沿岸,地貌和水动力学均较为复杂。长江等水系终年输人淡水,在丰水期几乎影响到整个调査海区;东海沿岸流和合湾暖流的侵入导致调查海区溶解氧的分布变化较为复杂。我们于1985年8,11月和1986年1,5月对该海区进行了包括溶解氧在内的综合调查。共设6个断面50个调查站(图1),分层采样,沿用 Winkler法进行溶解氧测定,结合同期水文、生物调查资料,研究了溶解氧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福建省闽西南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对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季节上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各河入海口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内湾附近海域污染最严重;调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和无机氮,且与盐度、pH和溶解氧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陆源径流对该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柘林湾水体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虹  黄长江  董巧香 《台湾海峡》2006,25(2):188-193
根据2001年7月~2002年7月间对柘林湾进行的溶解氧和营养盐含量的调查数据,探讨柘林湾海域溶解氧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与营养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柘林湾的溶解氧含量年均值为5.88mg/dm^3,呈河口、湾外高,湾内低的平面分布规律.回归分析表明,柘林湾溶解氧含量与NO3-N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O4-P、NH3-N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规模的养殖生产是影响柘林湾水体DO含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陈春华 《海洋学报》1997,19(5):69-75
本文对用半微分极谱阳极溶出技术与预平衡络合滴定的方法测定海水表现络合容量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数据处理改进的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对表观络合容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Cu、Pb、Cd表现络合容量的测定,分析确定铜作为测定表观络合容量时络合滴定参考金属的合理性。海口湾海域海水的表现铜络合容量变化范围为166.4~320.0nmol/dm3,平均值为240.9nmol/dm3,最高值出现在生活污水排污口,其他各站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条件形成常数变化范围为3.46×10 ̄7~4.76×10 ̄8,平均值为1.7×10 ̄8.根据铜离子与海水中的有机络合剂的1:1络合模型及生物致毒游离态铜离子浓度的限制值,估算了海口湾海域海水对铜的自净容量,指出海口湾海水陆源排入铜浓度达7.43μg/dm3,仍对生物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海口市龙昆沟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状况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9年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邻近海域的水质监测结果,采用水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该海域的水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海口市龙昆沟入海口邻近海域受到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污染较为严重,化学耗氧量及生化耗氧量也出现轻度污染,排污口邻近海域海水水质环境有恶化的趋势。并且依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山东半岛沿岸海域陆海相互作用强烈,有着复杂水动力环境的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渔业资源区和水产养殖区,针对其DO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5—2017年期间的监测数据,研究了山东半岛东部近海海水溶解氧的时空变化特征,并结合实测的温度、盐度、pH数据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表、底层溶解氧的空间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水平上呈现出北高南低、外海高近岸低、湾内低于湾外的块状分布特点,垂向上表层高于底层。在监测期间内,溶解氧的季节变化规律为春季最高,夏季最低,具体表现为3月>5月>10月>8月,乳山湾等海湾处的季节波动较大;表底层溶解氧的年际变化略有不同,但均趋于稳定,靖海湾和五垒岛湾近海溶解氧的年际变化显著。表观耗氧量在整个研究阶段的均值为–0.33 mg/L,呈现出基本平衡状态,但乳山湾沿岸海域受到陆源输入有机物的显著影响,贫氧状况频发。监测期间,溶解氧与海水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5,其中成山头至石岛海域的溶解氧浓度高值区与当地的低温海水相对应;盐度对溶解氧的影响则相对较弱;有机污染物的聚集常造成乳山湾近岸海域的pH异常,其大量耗氧是导致当地为溶解氧浓度低值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海口湾东部是南渡江西北新三角洲受水受沙盆地,一直以来是典型的淤积海域。通过历史卫星影像分析海口湾东部浅滩的沉积过程,研究不同时间的湾内表层沉积物分布规律,采用遥感和实测悬浮颗粒物数据认知悬移质泥沙运动规律,借助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推移质泥沙运动规律,对海口湾东部海域淤积趋势以及机制进行宏观分析。结果表明:海口湾东部浅滩的多个沙坝生成于不同的围海填地阶段;人类活动建造的向湾内伸突的人工构筑物,减弱了海口湾东部浅滩的潮流和波浪作用,进而导致泥沙在“葫芦岛项目”东部和南部海域沉积。了解海口湾东部海域泥沙运动规律以及海域淤积机制,是解决该海域淤积问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文中利用黄海沿岸威海小石岛海洋牧场2016年6-11月份和荣成西霞口海洋牧场2016年6-10月份海洋牧场海底观测网实时高频温、盐、深、溶解氧、叶绿素浓度等水环境数据对牧场的海底环境进行季节变化分析和日变化分析,并利用自由水域假设建立溶解氧生态模型,对两个牧场的生态系统新陈代谢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得到其GPP,R和NEP的月变化趋势,并结合实测溶解氧数据和海底视频,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的西霞口海洋牧场进行合理建议。研究还发现对于这两个浅水动物养殖型海洋牧场,物理过程对溶解氧变化的贡献和生物过程相当。  相似文献   

12.
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存在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提出了定量表征其强度的方法,并依此法对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的特征、季节变化、区域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海水中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在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季节表现不同。南沙群岛海区四季均有明显的溶解氧最大值现象出现,就平均值而言,春、夏、冬季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较为明显,秋季相对较弱;春季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的高值出现在西南部海区和北部的珊瑚礁区,与季风过渡期海水溶解氧主要受生物作用相对应;冬、夏季较高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强度值分别出现在西北部和西部,对应于季风盛行时期的南沙西部沿岸流;夏季出现在东部和南部的低值区又与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时期出现的南沙逆流相对应。定量表征的结果与该海区调查研究的分析结果相符合,同时又较好地反映了该海域在季风作用下的物理和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13.
郑盛华  邱海源  王宪 《台湾海峡》2005,24(4):540-545
不同换水量、吸污后水中的溶解氧变化对工厂化养殖的成活率具有相当重要影响.本文对牙鲆工厂化养殖进行现场跟踪监测,在养殖水体换水率5~6倍/d,吸污次数在2次/d,养殖水体中溶解氧变化均在牙鲆生长正常范围内,其成活率高达80%以上,成功调控养殖水质,极大降低了工厂化养殖牙鲆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4.
37°N断面营养盐和溶解氧的四季分布特征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间,4个季节的4个航次对37°N断面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并讨论了该断面四季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断面受黄海冷水团和陆源输入的影响,东西两侧的生源要素及温盐特征明显不同.夏季断面东倒由于受到冷水团的控制,底层出现明显的低温、高盐、高营养盐和高溶解氧的特征,并且跃层明显;西侧浅水区的温盐及生源要素的变化则相对均匀.冬季由于温跃层的消失,上下水体混合均匀,故而温盐及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趋于均匀,断面西侧由于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营养盐的浓度明显较东侧高.春季是增温降盐,营养盐逐渐消耗,东侧温跃层逐渐形成的过程;而秋季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5.
In the Ariake Sea, dike construction in Isahaya Bay in 1997 for reclamation and disaster prevention was thought to cause big anthropogenic impacts on the marine ecosystem. Currently, hypoxia or anoxia occurs every summer in Isahaya Bay and the inner Ariake Sea. However, the effects of the dike construction on the DO concentration are unclarified. The present study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the dike construction on the DO concentration by applying a numerical ecosystem model. The present calculation showed that the dike construction could affect the DO concentration in summer in a wider area than reported before in the steady state with a neap-spring tidal cycle. In Isahaya Bay, the dike construction caused a decrease of DO concentration greater than 2.0 mg l?1 , due to the decrease in DO supply from the  vertical diffusion process with reduction of tidal current and the intensification of the density stratification. The dike construction also affected the DO concentration in the inner Ariake Sea by decreasing the DO concentration of the water transported by the estuarine circulation and the reduction of the diffusive supply of oxygen vertically with stratification enhanced by the dike constru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this study showed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 that the dike construction could affect the DO concentration in a wide area of the Ariake Sea.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制作无氧水及溶解氧梯度水的装置,以研究溶解氧测定中溶解氧探头测定结果与经典滴定法测定结果的互校性、可靠性。结果表明,在从无氧水到18g/L(对一个大气压空气来说是过饱和)的氧含量范围内,这2种方法有很好的线性关系。但是,经典滴定法比溶解氧探头测定的值偏高,这是经典滴定法从采样固定到滴定整个非在线测定过程易于受各种干扰所体现的固有的缺点。特别是对于极度缺氧或无氧水样的测定,经典滴定法会得出偏高甚至错误的结论。因此作者推荐环境监测中溶解氧的测定采用溶解氧探头的测定数据.而滴定的方法可以采用无氧水对零点进行校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零点生态调查四个航次中(春、夏、秋、冬)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两要素的检测数据,着重描述溶解氧和化学耗氧量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其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期间,4个季节的4个航次对37°N断面的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并讨论了该断面四季生源要素的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断面受黄海冷水团和陆源输入的影响,东西两侧的生源要素及温盐特征明显不同。夏季断面东侧由于受到冷水团的控制,底层出现明显的低温、高盐、高营养盐和高溶解氧的特征,并且跃层明显;西侧浅水区的温盐及生源要素的变化则相对均匀。冬季由于温跃层的消失,上下水体混合均匀,故而温盐及生源要素的垂直分布趋于均匀,断面西侧由于受到陆源输入的影响营养盐的浓度明显较东侧高。春季是增温降盐,营养盐逐渐消耗,东侧温跃层逐渐形成的过程;而秋季则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综述了DO,BOD和COD的监测方法,指出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光纤传感器方法作为其新的发展方向。着重论述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实例证明这种相互关系依然存在于复杂的海洋环境中,有望通过集三者功能于一体的现场监测仪器来研究所存在的相互关系,建立起有机污染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20.
长江口水体溶解氧的季节变化及底层低氧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2006-2007年“908-ST04区块”任务单元在长江口开展的春、夏、秋、冬四季多学科综合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水体溶解氧的季节变化,探讨了其底层低氧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冬季,表层和底层水体溶解氧值总体上呈近岸高、外陆架低的分布趋势,水体上下混合均匀;春季,藻华开始出现,水体层化初成,外陆架入侵的低溶解氧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