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分辨率声学调查结果表明,黄河水下三角洲上存在大量的不稳定地貌.总结了关于黄河水下三角洲海底土体的塌陷与滑坡2种失稳破坏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对塌陷与滑坡机理研究的成果主要还是定性分析或推测,缺少理论计算分析和现场及室内的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2.
陈峰  张培辉 《台湾海峡》1999,18(2):140-146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注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的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制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占,也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印度东海岸现代彭内尔三角洲粘土矿物的研究J.Seatharamaiah等有关印度东海岸滨外现代三角洲和大陆架沉积物粘土矿物学的研究很少,而且其中多数研究仅具有局部意义。现代彭内尔三角洲没有粘土矿物产出和分布的资料。本文报道粘土矿物在彭内尔三角洲不同海...  相似文献   

4.
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架边缘三角洲主要发育于陆架和陆坡之间,由物源越过陆架坡折快速在陆坡堆积而形成,物源因素是其生长进积的主要因素。由于陆架边缘三角洲在陆架边缘附近具有最大的沉降速率因而使得其在平面主要呈弓形或新月形状,纵向剖面上向海和向陆各出现一个楔形斜坡体。加强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研究,对于寻找深海陆坡低位扇,进而寻找有利油层储集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孔、柱状样及浅地层剖面仪等对长江水下三角洲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三角洲全新统的发育可分为全新世早、中、晚期沉积;自河口向海有三角洲前缘相、前三角洲沉积相、三角洲-陆架过渡相三个相带;全新世长江水下三角洲的垂直相序,覆盖在下伏浅海相之上,向上依次为前三角洲相和三角洲前缘相。  相似文献   

6.
河口三角洲沉积地球化学是海洋沉积地球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分析测试实验手段的不断改善和河口三角洲研究的不断潭入,河口三角洲沉积物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沉积磷酸盐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一批突出的成果.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长江、珠江及滦河三角洲的沉积地球化学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三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8.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Ⅱ.水下三角洲平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9.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沉积地质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角洲已有的晚第四纪沉积地质学研究成果阐明了区域内晚第四纪沉积分区和沉积序列,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内部构型,对千年级和百年级事件沉积进行了初步探讨,总结出了长江三角洲发育模式和控制因素。但同时仍有一些涉及长江三角洲沉积和演化的重要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阐述。目前,对末次冰盛期的长江三角洲存在与否尚存在较大分歧,长江古河口湾向三角洲的转换机制与模式尚不清楚,三角洲系统“源到汇”的研究尚未开展,长江三角洲对人类活动的响应也刚受到重视。对这些问题的探讨,需要以沉积地质学的手段对海区三角洲进行精细解剖。目前,长江三角洲沉积地质学研究中存在着陆区三角洲研究程度高、海区三角洲研究程度低的现状,因此,进一步的研究需在海区三角洲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10.
陆架边缘三角洲自发现以来,因具有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储层发育等特点,在世界上已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通过研究国外典型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我国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阐述了陆架边缘三角洲的识别特征,分析其对深水陆坡及海盆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并指出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对于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现代黄河三角洲沉积物沉积年代的确定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三角洲前缘粉砂分布于河口外中部,三角洲侧缘或分流间湾黏土质粉砂分布于三角洲前缘粉砂体的两侧。分流改道时新的分流河口大多分布在老叶瓣三角洲侧缘或分流间湾位置。这样,年轻的三角洲前缘粉砂覆盖在老三角洲侧缘或分流间湾黏土质粉砂之上,与此同时,年轻的三角洲侧缘或分流间湾黏土质粉砂覆盖在老三角洲前缘粉砂之上,形成规律性的叠覆层序。在观察钻孔岩心时,正确判断某一层的沉积环境,追踪其物质来历,即判断是从哪一条分流河道搬运来的物质形成的,该分流河道的活动年代就是该层形成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全文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研究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二部分,主要探讨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平原的地貌特征及演变.  相似文献   

13.
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前人在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进行的大量的野外调查和研究结果,对黄河三角洲地面沉降与第四系沉积体系、构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现代黄河三角洲地区地面沉降除了因人类活动导致地面缓慢沉降外,新构造运动、第四系沉积相的分布也与三角洲沉降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研究区沉降区域的分布与主要断裂带相对应,软土的分布基本上控制了主沉降区的边界。研究结果可为以后三角洲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以及其他三角洲地面沉降或地质灾害的监测提供必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当今各国都对环境地质的研究十分重视.荷兰在该方面投入了较多的力量.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治上,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建立预测模型,使用了许多综合研究方法.在三角洲工程方面,也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因与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外,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本文为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的含意有二,一是自开封以下北到河北省的海河入渤海南到江苏的海州湾入黄海,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属于华北平原,或黄河口的大三角洲。二是自山东省利津县,北到套儿河,东到淄脉沟,总面积为10000平方公里,现称小三角洲,或河口三角洲,本文着重论述黄河口三角洲。  相似文献   

17.
闽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陈峰  张培辉 《台湾海峡》1998,17(4):396-401
从分析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发育的环境因素入手,探讨了间江口水下三角洲的地貌特征、成因及演变。结果表明,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属于构造潮控型三角洲,其地貌特征和成典型的潮成三角洲既有共同点,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此餐,其近期地貌的发育和演变亦受到人类工程活动的重大影响。这些结论可为闽江口航道综合整治工程提供科学理论的依据。本文为其第一部分,主要探讨控制或影响闽江口水下三角洲形成的环境因子与地貌发育。  相似文献   

18.
通过观察岩心,结合测井、录井资料,运用沉积学方法,分析研究了西江24-3油田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识别出研究区整体上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沉积,确定了8种沉积微相类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的沉积时期各沉积微相的组合特征和平面分布特征,指出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等砂体为...  相似文献   

19.
对珠江三角洲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形成模式的研究,在国内外沉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深入研究三角洲沉积,又可为油气勘探、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区域稳定性评价调查等,提供十分丰富而重要的资料和类比信息.我国近年来,对若干三角洲进行了不少有价值的专题研究或综合调查,初步查明了某些大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对珠江三角洲也发表了不少专著,但从现代沉积研究入手,通过地质、物探、钻探、测试分析等多种手段,对三角洲的水上、水下两部分,进行综合性、类比性、多学科的系统研究则显得不够.从1982年起地质矿产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与海洋地质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珠江三角洲沉积模式》的研究,就是这方面研究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吴超羽  韦惺 《海洋学报》2021,43(1):1-26
现代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溺谷湾到三角洲的形成演变,富有区域特色。本文提出百余年来珠江三角洲的研究可归纳为4种范式:历史描述、实地考察?学术推理、器测?学科理论和“动力?沉积?地貌”跨尺度范式,各以范例说明。基于笔者及其团队研究,对现有文献关于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若干重要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并从多视角作必要辨析,包括:海侵盛期以来千年尺度三角洲岸线位置变化,现代珠江三角洲形成演变的模式和三角洲干流河段形成过程与机理。最后对三角洲研究中的多学科、跨尺度和时空量化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