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南通幅海洋重力编图为例,论述了如何应用海洋重力与陆地重力以及卫星重力数据等不同来源的重力数据进行海洋重力编图。讨论了编图中关键问题,如各种数据的统一改算问题,包括统一的重力基准网、统一的正常重力公式、统一的投影方式;不同来源数据间的拼接调平问题;卫星重力数据使用范围问题等,并对最新的南通幅编图结果与以往相同范围内的编图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重力异常值的换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的问题是在使用不同重力值系统和正常值公式的重力测量资料,图件时所必须解决的技术性处置,并提供10°—40°N范围内不同的正常重力值公式间的换算数据表。  相似文献   

3.
重力垂直梯度在解决和解释地球表层地质和地球物理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因而获得其模型和分布是非常必要的。利用测高卫星可以得到空间大范围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垂线偏差、重力异常以及大地水准面数据,利用测高重力资料和地球重力场模型,采用不同方法分别计算了南海海域重力垂直梯度,并对它们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在动态重力测量中,测量结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载体的动态运动会引起重力测量结果的波动。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经验模分解的方法在动态重力测量中的应用,并利用捷联式重力仪SGA-WZ02的实测数据对经验模分解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经验模分解能够消除载体运动对重力测量的影响,重复测线的数据表明了通过经验模分解处理之后重力异常的重复性从0.881m Gal提高到了0.611m Gal。  相似文献   

5.
针对海洋重力测量成果规范化整理与重力异常计算软件开发问题,重点讨论了重力掉格校正与测线文件获取的可视化方法;引入贝塞尔方法计算船速和航向,并进行厄特渥斯校正.在此基础上,依据海洋重力调查规范,基于图形可视化技术开发了一套具有人机交互功能的海洋重力资料整理软件.  相似文献   

6.
弹子式活塞     
活塞是重力活塞取样管的重要部件。重力取样管已有100多年历史,其结构和形式都有很大的改进,其中根本性的改进是装配上活塞和抗衡装置,成为重力活塞取样管。重力活塞取样管在合理调整刀口的内摩阻系数的情况下,加上活塞的抽吸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沉积物与内管壁之间的摩阻力,减少管柱效应,可以尽可能保持样品的完整性,提高取样率。然而,使用过程中发现最初的普通活塞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沉积物没有贯满样管时,  相似文献   

7.
在海上复杂的环境下进行重力测量,重力仪及技术人员的操作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测量的成果精度降低,甚至不符合规范要求。目前检查海洋重力测量成果质量的主要方法是内符合法,主要采用主测线、检测线交叉点的差值,或重复测线相邻点的差值来评估测量成果的质量。介绍了内符合法存在的弊端,比较了DTU重力数据与重力仪实测数据的精度,叙述了基于DTU重力数据检查海洋重力测量成果较大系统差的可行性,以模型数据为外符合数据源来检查实测成果的质量,作为内符合法的补充,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扁球水准面方程和重力公式的级数表示方法。论证了它们和重力位函数的级数展开精度的关系,指出水准面方程和重力公式应取决于重力位的级数展开精度,推导重力公式时必须与重力位保持精度一致.否则将出现矛盾和错误。 文章还讨论了扁球水准面形状与正常位系数的关系,指出水准面的中纬度隆起与J_4有关(见文中(17)式),因此Bruns扁球不存在=45°处隆起的问题,Bruns正常重力公式中也不应出现β_1sin~2项,从而对一类正常重力公式的正确性提出了疑问。  相似文献   

9.
重力测量系统中测量的重力,即重力加速度,是一种特殊的加速度,因而重力传感器是一种特殊的加速度计。在动态场合,现代重力仪一般采用基于陀螺仪构建的各种平台为重力传感器提供姿态基准。因此采用加速度计和陀螺仪这些惯性元件的动态重力测量系统可以看做是惯性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从惯性技术的角度对动态重力测量的理论和现状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在地球表面附近进行重力测量时涉及的参考坐标系。然后详细推导了动态重力测量的基本理论,即比力测量理论,指出比力方程是动态重力测量和惯性导航的共同基础。最后对不同载体对动态重力测量系统的影响与要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严密的向上延拓公式将地面重力数据上延至空中不同高度,而后与相应的地面重力数据比较从而得到不同高度的代表误差。通过两个不同地形区域的实际算例表明,对于地形平坦区域,在1km高度以下,5'空中重力数据直接代表地面重力数据的误差小于1mGal,在满足测量规范要求下,空中重力数据可以不用向下延拓而直接使用。对于地形复杂区域,当空中测量高度大于1km时,空中重力数据的代表误差大于3.3mGal,因此必须考虑向下延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基于重力梯度的潜艇探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力梯度探测潜艇的新方法。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计算了模拟潜艇在不同位置产生的重力垂直梯度,分析了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如果现有的重力梯度仪精度为10-4E,即使下潜深度达300m,在海面上100m范围内也能够探测到;当重力梯度仪的精度达到或超过10-6E时,可在海面上1000m范围内实现探测。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利用重力异常计算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度,视中央区为矩形域,将重力异常表示成双三次多项式插值形式,引入非奇异变换,推导出了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密计算公式。以低纬度区域分辨率为2'×2'的重力异常数据为背景场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解算计算点所在的1个网格的中央区效应时,传统公式与本文导出公式计算结果差值的最大值达数E。该导出公式可为重力异常垂直梯度中央区效应的精密计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程芦颖 《海洋测绘》2013,33(3):13-16
利用卫星测高技术确定海洋重力场,垂线偏差数据作为导出观测量在实际工作中被普遍采用。利用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的定义以及扰动位在球面边界条件下的解,给出了由垂线偏差计算大地水准面高、重力异常和扰动重力的公式。分析了不同积分计算公式在重力场阶谱表达形式下对垂线偏差误差的抑制作用,也分析了不同积分核函数的变化特性,得出基本结论:在利用卫星测高数据求解海洋重力场时,当以格网化海面垂线偏差数据计算重力场参数时,求解的大地水准面高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优于重力异常和扰动重力。  相似文献   

14.
考虑观测仪器系统参数以及异常观测数据对参数估值的影响,讨论了平差中系统参数、重力基准的选择,并采用抗差剔除或削弱异常观测数据的影响,采用实际观测数据进行了试算。  相似文献   

15.
EGM96与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精度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给出了由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重力异常和垂线偏差的公式,利用36阶、360阶EGM96、EGM2008地球重力场模型计算了国内某地区格网点重力异常和地面垂线偏差,并将其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对这两种模型的精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表示国内某地区格网点重力异常时,EGM2008模型精度较高;在表示地面垂线偏差时,两种模型的精度相当。  相似文献   

16.
海空重力测量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分析了现有三类重力测量技术手段整体发展状况及其特点,全面阐述了国际、国内海空重力测量技术的起步、发展与现状,综述了国内外主要海空重力仪的性能技术指标,介绍了国内海空重力测量系统研制与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7.
程芦颖 《海洋测绘》2012,32(6):63-67
从地球重力场测量要素出发,按照局部重力场模型、区域重力场模型、全球重力场模型求解的发展思路,分析了对地球重力场测量技术手段的要求。根据高-低卫星跟踪卫星的距离和距离变率开展定轨研究的概念,梳理了卫星跟踪卫星重力测量系统的发展。针对卫星跟踪卫星重力测量技术的内涵,分析了高-低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模式(SST-hl)和高-低低卫星跟踪卫星测量模式(SST—hll)的地球重力场测量本质。  相似文献   

18.
《Marine Geodesy》2012,35(1):63-85
Abstract

We introduce an iterative inversion metho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high-order seafloor topography inversion using gravity data (gravity anomaly and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y), such as the difficulty in computing the equation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area. Considering the coherence and admittance function of gravity topography and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topography, the inversion band of the gravity anomaly and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y in the study area is 30?km–120?km.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s of different orders are constructed using an iterative metho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 is analyzed against ETOPO1 and other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inversion order increases, the clarity and richness of seafloor topographic express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seafloor topography inversion does not improv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inversion order exceeds a certain valu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order seafloor topography to gravity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BGT4 (invers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gravity anomaly) is slightly poorer than that of BVGGT4 (invers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y) in areas with complex topography, such as multi-seamounts and trenches, and the results are generally better in areas with flat seafloor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