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近海带鱼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及其鉴别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用淀粉胶和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中国近海带鱼9个取样群体472尾鱼的11种同工酶,并对它们进行了生化遗传分析,共记录出24个基因座位。各取样群体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的计算表明,中国近海的带鱼不是过去认为的一个种,3-5个种群,而是存在3个不同的种8个种群。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海带鱼分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76~1992年,主要用生化遗传方法并辅之以形态学资料,共分析了中国近海的1 400余尾带鱼的样品.生化遗传资料分析了11种同工酶,共记录出24个基因座位,其中4种酶9个基因座位具有种的特异性.结果表明中国近海带鱼存在3个种,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2230~0.3822之间.形态学资料与生化资料的结果是一致的,也表明中国近海带鱼存在3个种,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连续的差异.3种带鱼中有2个新种,分别命名为南海带鱼Trichiurus nanhaiensis Wanget Xusp. nov.和短带鱼Trichiurus brevis Wanget You sp.nov.  相似文献   

3.
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是广泛分布于东亚大陆架海域的暖温性近底层经济鱼类,也是东海区最重要的海洋渔业捕捞对象。然而,目前的研究报道对东海近岸带鱼群体遗传变异特性认识不足,不利于其种群的遗传资源保护和管理。本研究利用线粒体控制区序列对东海近岸带鱼6个群体191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和历史动态进行分析。在577 bp长的控制区序列中共检测到70个多态位点,定义了121个单倍型。群体总的单倍型多样性较高(0.9911),但总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低(0.0092),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异较小。单倍型遗传学关系、Fst值和分子方差分析结果均表明群体间的遗传分化不显著,存在广泛的基因交流。历史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东海近岸带鱼群体在更新世中晚期可能经历了瓶颈效应和随后的群体快速扩张,这是导致群体遗传多样性较低的主要原因。带鱼较强的扩散能力、洄游行为、海洋环流以及近期的群体扩张可能是造成东海近岸带鱼缺乏显著的系统地理种群结构的原因。研究结果提示,在线粒体DNA水平上,东海近岸带鱼群体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遗传资源管理上可作为一个单元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4.
带鱼[Triciurus haumela(Forsk?l)]是我国海洋鱼类首要的捕捞对象,因而受到了我国和邻国渔业生物学研究者的极大重视。近20年来,已发表了相当一批论文报告。尽管如此,至今对中国近海带鱼的分类仍众说纷纭。以往从形态和生态角度进行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带鱼在同一种内有不同的种群;且分别认为存在三、四和五个种群。  相似文献   

5.
鲈鱼群体生化遗传研究Ⅱ.种群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995年6月-1996年5月分别在汕头及青岛收集共100尾鲈鱼生化样品,采用淀粉胶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鲈鱼17种同工酶,记录了31个基因座位,统计卫基因频率,结果表明,2群体间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0.9920和0.0080,作者初步认为中国近海鲈鱼为1个种,分南,北2个种群,汕头种群多态座位比例为22.6%,青岛种群为25.8%,x^2检测表明,2个群体多态座位等位基因频率除汕头的Est-4外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汕头与青岛种群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079和0.099,表明目前鲈鱼种质资源状况尚好,但当前捕捞鲈鱼苗的压力过大,应严格控制鲈鱼苗的捕捞,以免因滥捕仔稚幼鱼而导致资源衰竭。  相似文献   

6.
竹荚鱼(Trachurus japonicus)是中国近海主捕鱼种之一, 在海洋食物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环境污染和过度捕捞导致其出现种群数量衰退以及个体趋于小型化等现象。为了解中国近海竹荚鱼的种群遗传格局, 文章以线粒体DNA控制区为遗传标记研究了东海大陆架、福建近海和南海北部湾竹荚鱼群体的遗传结构以及种群历史动态。结果表明, 中国近海竹荚鱼整体呈现高单倍型多态性(Hd=0.998±0.001)和高核苷酸多态性(π=0.01259±0.00041)的遗传多样性特征。单倍型网络图呈现为星形辐射状的单一谱系, 利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的系统进化树也未发现谱系分化。不同海区地理群体的分子方差分析显示东海群体和南海北部湾群体间无遗传分化, 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部(99.39%)。中性检验和核苷酸歧点分布分析结果暗示各海区竹荚鱼群体(东海、南海北部湾)以及整个群体均经历过近期的种群扩张。中国近海竹荚鱼群体呈现为遗传均匀的种群结构, 可以作为一个单一的种群加以管理, 人类高强度捕捞压力尚未影响其种群恢复潜力。  相似文献   

7.
评“HAIRTAIL FISHES FROM CHINESE COASTAL WATERS (TRICHIURIDA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可玲  尤锋 《海洋与湖沼》1995,26(2):215-222
李春生先生在“Marine sciences”1992年第4卷第3期第212-219页上发表题为“GairtailfishesfromChineseCoastalWaters(Trichiuridae)”(《中国近海带鱼类》)一文,把中国近海带鱼分成3个种并定名两个新种。本文作者对该文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该文从基本概念到原始数据的测量,和资料的分析整理等方面,存在第列的错误,某些形态描述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8.
王可玲  尹青 《海洋科学》1982,6(2):44-45
作为中国近海带鱼种群生化鉴别研究的一个前题,本文探讨了几个生化指标在种内的变化和相近种之间的差异幅度。带鱼个体变化的材料是1980年5月在浙江舟山近海收集的;其他材料是1976—1981年分别在河北北塘,山东长山岛、青岛,上海南汇,福建三沙以及海南岛等地收集的。共分析了720个带鱼生化样品,170个小带鱼样品。样品取自活鱼或刚死后数小时以至捕后一天的冰藏鱼。样品匀浆后,以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海带鱼肌浆蛋白电泳图谱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可玲  尹青 《海洋科学》1983,7(3):43-43
带鱼是我国海洋渔业近二十年来首要的捕捞对象,产量约占世界带鱼总产量的3/4。种群是鱼类数量变动的基本单元。以往从形态和生态学等方面,对带鱼种群进行过一些研究,结果不甚一致,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了中国近海带鱼存在不同的种或亚种的报道。因而,进一步探讨带鱼的种群和分种的问题,仍然是渔业生产和鱼类分类上  相似文献   

10.
南海带鱼遗传变异及其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带鱼是我国海洋鱼类中最重要的经济鱼类,过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多认为中国近海的带鱼为一个种,而不同的学者分别认为存在3,4和5个种群。从1976年开始,我们试图主要用生化方法并结合形态学资料研究带鱼的分类。1983和1988年报道了我们通过带鱼肌浆蛋白和形态学部分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近海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