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择平均体质量34.5 g±5.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225尾,平均分为5组(A~E),每组3重复。分别喂以蛋白质水平为450,48%,50%,52%和54%的5种膨化颗粒饲料,探寻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大菱鲆幼鱼生长性能和水生态因子的影响,试验期88d。结果表明:不同蛋白质水平膨化饲料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净增质量、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饲料系数随蛋白水平增加而降低;水生态因子中除pH外, 对其它指标都有显著影响(P<0.05),化学耗氧量(COD)、氨氮(NH3-N)、亚硝氮(NO2—N)、磷酸盐(PO4-P)的浓度都随饲料蛋白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其中,C组质量增长率比A,B组显著提高21.6%和14.6%(P<0.05),而比D,E组低1.6%和5.1%;C组饲料系数比A,B 组低0.22和0.16(P<0.05),而仅比D,E组高0.02和0.03;C组NH3—N比A,B组提高13.0%和4.0%,而比D,E组降低达23.1%和48.1%(P<0.05)。本试验从幼鱼生长性能和水生态因子两方面表明,大菱鲆幼鱼膨化饲料中蛋白质的生态营养需要量为50%。  相似文献   

2.
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正交设计,设定不同浓度的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氮,研究在三者交互作用下大菱鲆幼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得到其数值模型。结果表明,提高溶解氧的浓度能显著降低氨氮和亚硝酸氮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改善其生长环境,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摄食、生长和饵料利用水平。研究表明,在循环水养殖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溶解氧的浓度来降低有毒物质对大菱鲆的毒性,以此减小生物处理的压力,从而减少生物过滤装置的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旨在研究新型复合动植物蛋白源在大菱鲆饲料中替代部分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和肌肉质地的影响。实验设计了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以含鱼粉60%的处理组为对照饲料(FM),以小麦粉、豆粕等作为植物蛋白与酶解动物软骨蛋白粉复合分别替代其中40%、50%和60%鱼粉,设置了40I、50I和60I3个试验组。选用初始体质量(8.63±0.03)g的大菱鲆幼鱼(Scophthalmus maximus L.),分别用上述4种饲料饲养8周。试验表明:与鱼粉组相比,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大菱鲆幼鱼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50I和60I鱼粉替代处理组饲料效率显著低于FM组和40I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大菱鲆幼鱼水分、粗蛋白、脂肪和灰分无显著差异(P0.05),肥满度、肝体比和脏体比无显著差异(P0.05)。饲料干物质和蛋白的消化率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以酶解动物软骨蛋白粉和植物蛋白复合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肌肉硬度、咀嚼性和弹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酶解动物软骨蛋白粉与植物蛋白复合后可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40%鱼粉而不影响其生长、摄食、存活和体组成,并能保持其肉质。  相似文献   

4.
在10%和18%两个脂肪水平下,分别添加0%、1.5%的胆汁酸,配制成四种等氮饲料,投喂初始平均体重为(45.78±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8周,研究两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组成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升高或添加胆汁酸均能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降低饵料系数(P0.05);相同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显著提高了实验鱼的生长,降低了肝体比(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组织中粗脂肪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而添加胆汁酸降低了组织中脂肪的蓄积,但全鱼与肌肉中水分、粗蛋白含量主要受饲料中胆汁酸水平的影响(P0.05)。胆汁酸能显著降低大菱鲆幼鱼肌肉PUFA含量(P0.05),增加SFA、MUFA含量。饲料添加胆汁酸能降低实验鱼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但饲料脂肪水平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呈相反趋势。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或添加胆汁酸均能提高实验鱼肝脏脂蛋白脂酶、肝脂酶、总脂酶和肠道脂肪酶活性(P0.05),且胆汁酸和脂肪二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脂肪代谢有显著影响(P0.05)。综上所述,在2个脂肪水平下添加胆汁酸均能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状况,促进脂肪消化吸收,降低组织中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及脂肪来源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的生长、体组成及脂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包括6组等氮实验饲料,分别以鱼油和豆油为主要脂肪源,设计3个脂肪水平(8%、12%和16%)的实验饲料(分别为F8组、F12组、F16组和S8组、S12组和S16组)。选取初始体质量为(13.01±0.01) g的大菱鲆幼鱼,随机分到18个养殖桶中,每桶30尾,采用定量投喂方式进行投喂,养殖周期56 d。研究显示:随着饲料中脂肪含量上升,饲喂鱼油饲料的鱼体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有增高趋势,F16组鱼体生长性能显著优于F8组;而饲料中添加过高剂量豆油(S16组)对鱼体生长有明显抑制现象。饲料中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菱鲆肝体比和脏体比指数,而鱼体肥满度则受脂肪源影响显著。实验饲料组成对大菱鲆鱼体水分含量和粗蛋白含量无影响,但显著影响鱼体粗脂肪含量,鱼体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脂肪水平升高而上升。饲料脂肪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豆油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且豆油组大菱鲆肝脏脂肪含量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而显著提高。进一步检测大菱鲆脂代谢相关基因发现,饲料脂肪水平及来源显著影响大菱鲆肝脏脂肪合成、氧化等基因表达。综上所述,大菱鲆幼鱼饲料中脂肪水平在12%~16%时鱼体呈现最佳生长性能,饲料中添加过多豆油显著影响鱼体生长及肝脏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6.
以初始体重(9.19±0.01)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玉米蛋白粉部分替代饲料中的鱼粉蛋白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组织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氨基酸分解关键酶基因表达的影响。设计2种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组:鱼粉对照组(FM)和玉米蛋白粉替代45%鱼粉蛋白组(CGM),分别饱食投喂大菱鲆幼鱼30天。研究表明:与FM组相比,CGM组大菱鲆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以及蛋白质和脂肪沉积率显著降低,且全鱼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也显著降低(P0.01),但CGM组的全鱼水分和灰分含量显著高于FM组(P0.01)。CGM组血浆总蛋白、葡萄糖、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较FM组显著降低(P0.05)。大菱鲆摄食CGM组饲料后,其血浆和肌肉游离氨基酸含量均较FM组显著降低,且肌肉氨基酸降幅度更大(P0.05)。CGM组肠道支链α-酮酸脱氢酶二氢硫辛酸转乙酰基酶(BCKD-E2)mRNA表达量较FM组显著升高。结果表明:玉米蛋白粉替代45%鱼粉蛋白显著抑制了大菱鲆幼鱼的生长,降低了饲料效率,影响了鱼体营养物质的组成和代谢,加快了肠中氨基酸的分解代谢,降低了组织游离氨基酸的平衡性和总量。  相似文献   

7.
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长、消化和免疫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封闭循环水养殖条件下, 选用体质量为(145.08±0.56)g 大菱鲆(Scophthatmus maximus L.)幼鱼,进行4 种蛋白质梯度水平(41%、46%、50%、55%, 即I、II、III、IV 组)的单因素试验74 d, 研究蛋白质营养对工业化养殖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免疫机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 试验鱼增质量率随日粮蛋白质含量升高而提高, 中高蛋白水平(III、IV 组)增质量率分别极显著或显著高于I、II 组18.46%~65.75%,III、IV 组间无显著差异; 饲料系数则相应下降, III、IV 组分别极显著低于I 组21.15%~27.73%(P<0.01),II、III、IV 组间无显著差异;(2)大菱鲆胃肠、肝胰脏的蛋白酶活力随蛋白水平升高而显著增强, 其中IV组胃蛋白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其他组15.28%~31.96% (P<0.01), 肝胰脏胰蛋白酶活力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组9.74%~26.29%; 胃肠淀粉酶、肝胰脏淀粉酶及脂肪酶活性受饲料蛋白水平影响不显著;(3)随日粮蛋白含量提高, 各试组鱼成活率与主要免疫器官溶菌酶活力呈先上升后缓降的趋势, III 组最优, 其成活率高于低、高蛋白水平组2.86%~9.34%, 但4 组间差异不显著; 肝脏溶菌酶活力分别极显著高于I 组80.07%(P< 0.01), 显著高于II 组43.56%(P< 0.05); 头肾溶菌酶活力极显著高于I、II 组67.78%和35.76%(P< 0.01); 与IV 组差异不显著;(4)血清ACP 及LYZ 活力随日粮蛋白水平提高先升后降, III组LYZ 活力极显著高于I 组31.92%(P< 0.01), 显著高于II 组18.72%(P< 0.05); 血MDA 随蛋白水平提高显著降低, IV 组分别极显著低于I、II、III 组13.26%~31.61%; 血清SOD 活力及C3 补体含量随日粮蛋白含量增加而提高,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 日粮中、高蛋白质含量显著促进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和蛋白质消化酶活力, 而中等蛋白水平更加有利于幼鱼重要免疫机能的发挥和成活率的提高。因而, 日粮中等蛋白质含量更适宜于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菱鲆幼鱼的蛋白质营养和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8.
在高密度养殖条件下,进行单因素随机设计动物试验.用5种饲料(蛋白质水平31%、35%、39%、43%、47%,以A~E组表示)分别投喂平均体质量6.2 g+0.2 g、平均养殖密度3.1 kg/m3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探寻蛋白质营养对虾生长、免疫、水质、抗胁迫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中高蛋白质水平具有显著促进对虾生长的效果,随着蛋白水平的提高,特定生长率先增加后降低,饲料系数正好相反,D组两指标最佳,分另q为110.98%和2.54;C、D、E组差异不显著.(2)中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多数免疫指标的活力,血淋巴中血细胞浓度、T-AOC活力、POD活力、总蛋白含量、白蛋白、血蓝蛋白含量,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先增加后降低,前5指标含量均以D组最高,比A组显著提高16.8%~33.9%;而血蓝蛋白含量C组最高,比A组提高15.0%.(3)高蛋白质水平有利于提高对虾SOD活力,也显著增强抗低盐胁迫的能力,但同时极显著加大了水环境中氨氮和亚硝氮的污染.(4)在我国北方集约化高密度养殖条件下,凡纳滨对虾中后期生长阶段适宜的饲料蛋白质营养水平为39%~43%.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水解鱼蛋白(FPH)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幼鱼生长的影响,本实验以60%的鱼粉(FM)组为正对照组,以复合植物蛋白源替代40%的FM作为负对照组(含36%的FM),在负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3个梯度水平(3%、6%、9%)的FPH作为实验组,分别喂养大菱鲆幼鱼74 d。研究表明,与负对照组相比,添加6%和9%的FPH可显著提高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并达到与正对照组相似的效果。添加不同含量的FPH会改善大菱鲆幼鱼的后肠形态,且改善状况随添加量的增加而愈加明显,当FPH添加水平达到9%时,可显著增加大菱鲆幼鱼后肠的肠绒毛直径比、肠上皮细胞高度和微绒毛高度。与负对照组相比,9%FPH组显著提高了血浆和肌肉中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浓度。此外,饲料中添加6%和9%的FPH显著促进了PepT1的基因表达量。研究结果表明,水解鱼蛋白是一种潜在的替代鱼粉的有效蛋白源,可起到改善大菱鲆幼鱼生长指标、提高机体游离氨基酸含量和促进肠道吸收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代谢及免疫反应的影响,在饲料中蛋白质含量为45%的基础上,配制4组等氮等能的饲料(D1、D2、D3和D4),饲料中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1.93%、5.80%、15.98%和28.27%,脂肪含量分别为16.48%、12.82%、10.78%和6.64%,其中糊精为糖源,鱼油和大豆卵磷脂为脂肪源。在室内流水系统中养殖大菱鲆幼鱼((8.32±0.06)g),检测大菱鲆幼鱼的血液和肝脏中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及抗氧化指标,试验周期为9周。研究表明:随着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大菱鲆的血糖含量、血浆胰岛素含量、血浆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显著升高。其中,D4组AS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D1组ALT活性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水平的升高对血浆中总氨基酸、总胆固醇(CL)和甘油三酯(TGs)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糊精含量的不断上升,血浆中溶菌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呈下降趋势。肝脏中碱性磷酸酶(AKP)和CAT活性以及T-AOC也有一定程度下降(P0.05),但肝脏溶菌酶活性显著上升(P0.05)。当饲料可溶性糖含量为15.98%时,肝脏SOD活性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糊精替代鱼油既影响大菱鲆幼鱼的糖和脂类代谢,又影响其免疫力。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关注饲料中糖对鱼体生长的影响,还应关注糖对鱼体代谢及免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6种维生素E(VE)含量为26、52、66、132、191、339 mg/kg饲料干质量的等氮等能实验饲料,研究饲料中维生素E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肝脏和肌肉中的硫代巴必妥酸反应底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总抗氧化力(T-AOC)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菱鲆的生长和体成分受饲料中VE含量的影响产生的差异不显著,然而肝脏和血清中的VE含量以及肝脏和肌肉中的硫代巴必妥酸底物(TBAR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肝脏总抗氧化力(T-AOC)则受其影响显著(P<0.05)。结果显示大菱鲆幼鱼摄取不适宜量的VE时在表现出各种缺乏症之前会先发生脂肪过氧化现象,同时饲料中的VE能够有效提高大菱鲆幼鱼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水深对工厂化流水养殖水环境的影响,本实验将9 000尾初始体质量为141.62±24.47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按照低水深(20 cm)、中水深(40 cm)、高水深(60 cm)条件分为3个不同养殖水深组,实验周期为80 d。实验期间,跟踪检测长期和特定时期(投喂后8 h内)不同养殖水深水体中总氨氮(TAN)、亚硝酸盐(NO2--N)、固体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等参数,并在实验结束时对大菱鲆成活率、体质量、饲料系数水平进行测量。研究表明,水池内水流速度与水深呈负相关,但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高水深组的固体悬浮物含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两组,低水深组的化学需氧量显著(P<0.05)低于其他两组,各水深组中氨氮、亚硝酸盐都在大菱鲆幼鱼安全浓度范围内,且无显著性差异。在投喂后,固体悬浮物含量在各水深组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低水深组波动最大。氨氮含量在投喂后3 h开始上升,其中低水深组涨幅最大。各水深组中化学需氧量随着投喂时间延长而逐渐积累,而亚硝酸盐含量基本保持不变。实验结束,低水深组中大菱鲆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体质量变异系数均显著(P<0.05)高于高水深组,而存活率、肥满度、饲料系数在各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增加水深有利于提高养殖水环境水质恶化的缓冲能力。在保证养殖系统水质指标安全的前提下,低水深在大菱鲆工厂化流水养殖中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有机污染提高对虾对病原菌易感性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95年5~11月,以人工合成饵料作为有机污染源,取体长8、10和12cm以上中国对虾,在0.9m3水族箱中,分批进行有机污染提高对虾对病原体易感性试验.对虾在上述环境中培育2~3周后,测定其对付溶血性孤菌易感性及体内与抗病有关一些酶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虾对病原菌易感性提高1~3倍;体内SOD、PO及溶菌酶活性分别下降约22%、50%和28%~86%.血细胞数量减少50%左右.这与人工合成饵料在水环境中经分解后,产生一些对对虾有害物质,其中以氨氮产生和DO减少尤为显着有关.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条石鲷幼鱼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静水密闭式呼吸仪,分别测定了13,18,23,28和33℃5个水温梯度下条石鲷Oplegnat-hus fasciatus幼鱼的代谢率、排泄率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不同温度条件下,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差异显著(p<0.05);当温度由13℃升高至28℃时,条石鲷幼鱼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均随之升高;当水温为28℃时,其代谢率和排泄率达最大值,分别为(16.33±0.45)J/(g·h)和(1.03±0.04)J/(g·h),是13℃实验组的6.69倍和5.15倍;与28℃实验组相比,33℃实验组的代谢率和排泄率分别降低了19.04%和15.53%,33℃已超出了条石鲷幼鱼生长的最高适温。(2)实验温度下,条石鲷幼鱼的蛋白质供能比值为37.94%~72.24%,蛋白质是其主要能源物质。(3)条石鲷幼鱼的窒息点为(3.17~3.64)mg/L,并随水温升高而升高。(4)Q10值和蛋白质供能比值的变化特征表明,18~28℃是条石鲷幼鱼的适宜生长温度。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初体质量为(4.80±0.11)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为研究对象,在循环水水族箱中进行60 d饲喂实验,研究饲料中添加单一益生菌和复合益生菌对大菱鲆肠道菌群及部分血液免疫指标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1:1)、嗜酸乳酸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opinatum)、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酸乳酸菌+双歧杆菌(1:1:1:1),每克饲料约含菌3.0×109个/g干质量,共配制7种实验饲料。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对肠道中总菌数无显著影响,但显著降低了肠道弧菌数(P<0.05),显著提高了大菱鲆酚氧化酶活力、溶菌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添加不同的益生菌对血细胞数、血清蛋白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不同,例如添加的益生菌中含有乳酸菌能显著提高大菱鲆血清蛋白浓度(P<0.05),而添加芽孢杆菌无此效果。上述实验结果表明,与添加单一益生菌相比,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益生菌对降低大菱鲆肠道弧菌总数,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摄食水平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28  
于 1 995年 6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桥繁殖场采集异育银鲫自繁鱼种(体重为 1 .2 6± 0 .0 5g) ,采用生长实验的方法 ,在 30℃水温下 ,测定其从饥饿到饱食 6个摄食水平下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 ,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 ,鱼体干物质和能量含量、表观消化率呈上升趋势 ;湿重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上升 ,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对数增加 ;饲料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增加而增加 ,达到最大值后维持不变。排泄能和总代谢耗能占摄入食物能的比例不受摄食水平的影响。最大摄食水平下的能量收支式为 :1 0 0C =1 2 .32F 3.2 1U 63.74R 2 0 .72G ,式中 ,C为食物能 ,F为粪便能 ,U为排泄能 ,R为代谢能 ,G为生长能。  相似文献   

17.
以新型蛋白源(大豆浓缩蛋白、脱酚棉籽蛋白、喷雾血球蛋白粉)分别替代基础饲料(D0)中17% (D17)、35% (D35)、52% (D52)和 69% (D69)的鱼粉, 配制 5 种等氮等能的饲料, 饲喂星斑川鲽幼鱼[初始体重(75.6±0.18)g] 60d, 以考察鱼粉替代对星斑川鲽幼鱼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试验组肌肉 Arg 和 His 含量显著增大(P<0.05), Thr 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 其它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 试验组全鱼 EAA 总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D69 组肝脏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 血清 AST及AST/ALT随鱼粉替代量的增加显著增大(P<0.05)。 本试验条件下, 当替代饲料中35%的鱼粉时, 饲料 EAA 消化率及试验鱼肌肉和全鱼氨基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差异, 替代比例进一步加大, 会对试验鱼肝脏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春季黄河口附近海域营养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5月在黄河口附近海域获得的水化学参数,研究了该海域营养要素的分布特征与富营养化水平.NO3-N、NO2-N与SiO3-Si表层浓度在河口处均存在高值区,随淡成水混合逐渐降低,表明主要来源于黄河冲淡水;NH4-N与PO4-P在河口处则低于调查海区平均水平,说明黄河冲淡水不是其主要来源.黄河口南部浅滩区域(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