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海洋附着生物按其大小可分为两类,即大型附着生物(藤壶、海鞘、盘管虫、浒苔、水云等)和微型附着生物(附植性细菌、霉菌、放线菌、硅藻、原生动物以及微型线虫等)。附着微生物群落由于微生物之间以及微生物与被附着物体表面的相互作用,往往在表面形成膜状物,称为初级微生物粘膜(Primary microbial slime film)。它普遍存在于早期浸入海中的物体表面上,然后幼虫或孢子附着,从而局部或全部代替粘膜使大型附着生物成为优势种群。因此,在海洋中人为物体表面附着生物群落的演替中,微型生物群落先于大型生物附着,被认为是大型生物附着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金属/海水界面两个主要过程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浸入海水中的金属构筑物,不久便有生物在其表面附着,这些生物包括细菌、微型藻类、原生动物等微型生物,以及藤壶、牡蛎、海鞘、贻贝、草台虫、海藻等大型生物。这些生物均依一定的附着机制附着在海中的物体上。并且大部分时间以附着为生,  相似文献   

3.
防污漆表面微型污损性附着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防污漆浸入海中以后,早期都有微型污损性附着生物首先附着。主要是细菌和硅藻等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和油漆中的成分相互作用,在海水和防污漆之间形成微生物粘膜。这层粘膜构成一种特殊的生态系,对大型生物幼虫的附着和油漆中毒物的渗出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厦门港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年2月至2008年10月在厦门港进行4个季度和周年逐月的挂板试验数据研究污损生物物种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共记录污损生物86种,隶属于11个生物门类,主要优势种是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es)和长鳃麦杆虫(Capprella equilibra)等;全年都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附着湿重周年变化呈双周期性,最高峰出现于6~7月,次高峰出现于3~4月;季板附着高峰期在夏季。不同试验点的附着生物量差异极大,位于港湾的试板污损生物附着量远大于码头,3个测站附着湿重依序为:港湾浮筏桥墩。  相似文献   

5.
烟台市龙口港污损生物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03月22日至2008年03月21日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港附近海域,进行了为期1年的挂板试验,本次调查共记录该海域污损生物32种,优势种为内枝多管藻(Polysiphonia morrowii)、软丝藻(Ulothrix flacca.)、肠浒苔(Entermorpha intestinalis)、中胚花筒螅(Tubularia mesembryanthemum)等.该海域全年均有污损生物附着,月板平均生物量为525.18 g/m2,5-11月的生物附着量较高,最高值出现在7月;季板平均生物量为1569.39 g/m2,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变化明显,其中秋季板生物量最高,龙口海域污损生物的附着种类受季节性水温变化的影响比较明显,藻类开始附着的温度低于动物.4个季度污损生物的种群多样性指数(H忆)春季最高,均匀度指数(J)和种群丰富度指数(M)则夏季最高.统计分析表明,龙口港海域污损生物群落可大致划分为 4个组群,秋季附着的污损生物代表了试验海域的主要特征,同时揭示出污损生物附着季节、演替时间长短等是影响群落种类组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材质人工鱼礁的附着效果,本研究选用玄武岩纤维(BF)、普通硅酸盐水泥(PC)、40%贝壳粉硅酸盐水泥(PF)和80%贝壳粉硅酸盐水泥(PE)4种礁体材料进行了海上挂板试验。挂板117 d后,在礁体上共鉴定出附着生物35种,其中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为绝对优势种。在附着的生物种类方面PFPEPCBF(分别为27、26、15和11种);在附着的总生物量方面PEPFPCBF。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表现为PEPFPCBF;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表现为PFPEPCBF;Pielou均匀度指数(J)表现为PFPCPEBF。添加贝壳粉的硅酸盐水泥挂板生物附着效果较好,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适宜作为芙蓉岛海域海洋牧场人工鱼礁的礁体材料;而表面光滑的玄武岩纤维挂板生物附着效果较差,礁体表面制作工艺有待进一步研发。本研究中盘管虫属(Hydroides)与生物数量、附着厚度以及附着生物的物种数、多样性指数、总生物量都呈显著正相关(P0.05),盘管虫属生物的率先附着增加了鱼礁表面的空间异质性,这对于其他物种附着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发挥了积极的生态作用。本研究结果为莱州湾海域附着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和人工鱼礁适宜材料的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在平潭岛东北部近岸海域开展污损生物生态研究,探讨了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的群落结构特点及演替趋势。周年模拟挂板试验结果显示,该海域大型污损生物隶属13门92种,以广分布暖水种为主,其中主要优势种为营固着生活的网纹藤壶(Amphibalanus reticulatus)、大室别藻苔虫(Biflustra grandicella)、三角藤壶(Balanus trigonus)和中胚花筒螅(Ectopleura crocea),以及自由生活的廉形叶钩虾(Jassa falcata)和齿掌细身钩虾(Maeropsis serratipalma)等。虽然该海域全年均有生物附着,但附着强度的季节性差异显著,附着盛期为6月至8月(生物量介于7 326.0~12 970.0 g/m2之间,以湿质量计),12月至次年2月(生物量介于39.5~1 580.5 g/m2之间)为附着淡季,而且污损生物摄食类型以悬浮物食者为主。温度和盐度是影响污损生物附着和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水体透明度、水动力条件、地表径流和养殖等人类活动对污损生物的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应用固定化硫杆菌防除海洋污着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海洋污着生物附着生长在船底、海上工程设施的表面,给人类在海上的经济活动造成巨大损失。长期以来,防除海洋污着生物的主要措施是涂覆含毒物的防污漆。毒物主要是铜、汞、砷和锡的化合物,通过漆膜的慢性渗出,毒杀污着生物的幼虫或孢子。有毒防污漆虽然有效,但却日益污染海洋生态环境。70年代初有人报导了无毒防污漆的设想与研究,即防污漆未必杀死污着生物的幼虫或孢子,却能阻止其附着。当物体浸没入海水以后,细菌首先附着在物体的表面上并生长繁殖,然后硅藻、真菌、原生动物及其他微型藻类相继附着,形成一层微生物粘膜。微生物粘膜在大型生物附着过程  相似文献   

9.
通过设置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中的9个2 m3保苗网箱(2 m×1 m×1 m)进行现场实验,比较研究了波形网(CU)、地笼(地笼网CN+地笼板CP)、尼龙网片(NM)等3种类型附着基(共4种附着基材料)在投苗状态下表面附着生物的发生与演替,及其在刺参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对刺参生长、存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附着基表面的附着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演替过程。地笼板(CP)上附着生物的干质量、无灰分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附着基材料(P0.05),而CU、CN和N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种附着基材料表面附着生物的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CUCPNMCN,且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参苗培育12周时,采用波形网附着基的网箱苗种产量显著高于地笼(P0.05),波形网成活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附着基(P0.05)。参苗培育17周后,采用波形网附着基的网箱,苗种产量显著高于地笼和尼龙网片(P0.05),波形网的苗种成活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尼龙网片(P0.05),地笼与其他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显示,附着基类型对刺参中间培育过程中苗种产量、成活率、增长率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刺参保苗效果的综合分析,推荐采用波形网作为刺参室外池塘保苗的附着基。  相似文献   

10.
渤海湾附着生物生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渤海湾是我国北方最主要的经济活动海区之一,船只、平台及各种海洋开发设施都会受到附着生物的影响。自1974年8月至1977年8月,对塘沽新港及其邻近船只、码头、闸门的附着生物进行调查,并于1975年9月至1977年8月,分别在渤海湾的4号平台及塘沽新港等(图1)进行二周年系统挂板。根据以上资料,初步研究了渤海湾附着生物的种类、数量及附着季节,对渤海湾近岸与远岸附着生物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