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与海洋环境污染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文章基于代际交替模型和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数理模型,将健康人力资本纳入模型,系统分析了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影响海洋经济增长的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2007—2019年我国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市场激励型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弱于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强度;命令控制型海洋环境规制强度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特征;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的提升对健康人力资本积累有正向作用,两者联动作用进一步促进了海洋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采取动态化的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策略,完善健康保障制度,发挥健康人力资本效应;完善海洋环境治理体系,激发海洋环境规制市场活力,以保持海洋经济增长和海洋环境双赢。  相似文献   

2.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是大连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已成为大连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首次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定量探讨了近岸海域水环境与陆源社会经济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市人均GDP与废水排放量、生活用水量、石油类浓度、化学耗氧量和磷酸盐浓度显著相关,且石油类与人均GDP呈倒U型,不再随着经济增长而增长;化学耗氧量、磷酸盐浓度、生活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呈现出随着经济增长而继续增大趋势。最后提出了近岸海域水环境改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我国渤海沿岸地区经济发展与海洋环境污染的相关性,以渤海沿岸13个城市为调查区域,以1990至2014年的经济指标和入海排污量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工业废水入海量、城镇污水入海量以及废水入海总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统计年度中渤海沿岸地区人均GDP与工业废水入海量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与城镇污水入海量和废水入海总量均为正U型关系,说明该地区经济增长对海洋环境污染具有直接推动作用。为判断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对2015—2020年的增长状况进行了预测,在与历史数据集成后进行分析,发现人均GDP与工业废水入海量转变为倒N型曲线关系,与城镇污水入海量和废水入海总量之间转变为倒U型关系,其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前后,说明近年来渤海沿岸地区经济增长与入海排污量的关系已开始发生逆转,如得以继续坚持,可望步入良性互动阶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洋功能区划制度的颁布实施,我国海洋功能开发力度不断增大,资源和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文章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运用协调度模型分析沿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关系。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沿海区域海洋经济环境协调度基本符合“U”形曲线,部分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牺牲了海洋环境,以北部海域较为突出。海洋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曲线显示我国海洋功能开发仍处于工业化中期,海洋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高,海洋经济的快速扩张对协调度的影响程度比较大。沿海区域仍需要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理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经济与环境协调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推动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协调联动是提升沿海地区海洋承载力的必要途径,也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议题。基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极差非零标准化、熵值法、状态空间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函数模型,对2008—2018年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承载力时空耦合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广东沿海经济带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综合承载力指数在时序上呈波动下降态势。其中,海洋经济系统承载力水平较高且主导效应明显,相反,海洋资源系统、环境系统承载力水平相对较低,长期处于满载状态。各地市承载力水平空间差异较大,粤西沿海地区的湛江、阳江综合承载力水平最高,粤东沿海地区的潮州、揭阳综合承载力水平最低。从耦合协调度时序变化来看,耦合度、协调度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海洋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内部相互作用及各子系统间发展的同步性有所强化;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显著,以高耦合、高协调类型为主,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粤西沿海的阳江、湛江等地区,东莞、潮州等地区为低值区。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管理中市场型环境政策工具存在的一定问题,提出确立既科学合理又适合国情的市场型海洋环境政策工具,构建政府间协调机制督促海洋环境政策执行;转变企业环保动机,实现政企合作减排;提高公众海洋环保意识,加强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7.
海洋产业结构是海洋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文章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并引入增长率指数、区域结构效果指数和区域竞争力效果指数,对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2009—2018年海洋产业结构和竞争力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辽宁沿海经济带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产业结构整体较好,但在海洋产业内部,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综合竞争力较低;海洋新兴产业在海洋第二产业中占比重较小;海洋第三产业已成为辽宁沿海经济带主导产业,发展优势明显。辽宁沿海经济带还需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合理配置,力图能将各产业间发展形成协调互补的可持续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中国沿海11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将海洋环境规制划分为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两类,对比分析了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从沿海地区整体来看,命令控制型和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均显著为正;在试点城市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优于非试点城市;在环渤海地区,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显著为正,经济激励型不显著;在长三角地区,经济激励型环境规制对海洋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显著为正,命令控制型不显著。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环境规制、加大政府对研发资金的支持等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2006—2018年中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综合政府主导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利用熵权法得到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结合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在长江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沿海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可以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深化环境规制改革和强化技术创新两方面提出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要素投入-结构水平-功能绩效"的分析范式,构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沿海地区的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差异明显,广东、上海、山东的创新发展能力强,其他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相对较弱;(2)造成这种省际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海洋科技创新经费不足、人才稀缺和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3)通过对创新的功能绩效进行分析得出海洋经济的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实现的。最后针对我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提升海洋科研水平;加强海洋专业教育,培养高端海洋人才;推动海洋产业绿色转型升级,保护海洋环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影响下的海洋环境污染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近年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近岸海域污染的总体形势依然严峻,并可能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再次恶化,氮磷营养盐超标导致的海水富营养化是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问题。讨论了我国现行的污染物减排策略对海洋污染防治的局限性,并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沿海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综合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环境污染防治面临的压力和主要入海污染源的排污特征,建议应对农业非点源开展源头污染控制、对沿海地区点源加强末端治理,实施流域-河口-海域联动的入海污染物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2.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发展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宏  谷佃军 《海洋科学》2010,34(11):84-90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提出,山东半岛海洋经济发展进入全新的阶段。文章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贡献度分析以及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山东半岛主要海洋产业进行综合评价,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主导产业进行了界定,进而对滨海旅游业、海洋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修造船业、海洋油气化工业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3.
渤海作为我国唯一的内海,自然资源极其丰富,渤海沿海地区有着浑厚的工业基础以及绝佳的地理优势,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态环境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海洋资源开发强度高、利用方式粗放,陆源污染物排放总量久居不下,重点海湾环境质量未见根本好转,环境风险压力有增无减,生态环境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文章介绍了渤海地区的发展现状,分析渤海与濑户内海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以便于借鉴日本濑户内海的治理措施以及立法经验,深刻剖析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立法的不足,并提出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管理体制、调整渔业发展、提升海洋生态预警能力监测等建议,以期总结出适合我国渤海环境治理的海洋规划方案,从而挽救渤海的生态环境,恢复渤海往日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Marine and coastal policy in the UK has faced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most notably the passing of the Marine and Coastal Access Act in 2009. These changes have brought significant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ll those involved in the management and use of the UK's m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This new era of marine policy inspired the UK's first Marine and Coastal Policy forum held in June 2011. In this introductory paper the global context of marine policy changes and the themes which emerged from the forum, forming the basis of the articles in this special issue, are outline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engagement, capacity and willingness of key stakeholders to work collaboratively to address the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economic complexities of managing the marine and coastal environment. It is both evident and encouraging that progress is being made and the many challenges faced in this new era give rise to a number of opportunities to develop new ideas and effective mechanisms for finding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我国海洋科技产出,促进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6—2015年我国五大经济区域海洋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各有区域特色;通过计算各指标与海洋科技产出的综合灰色关联度,长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的关联度较低,海西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科研经费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科研人才指标的关联度较低;各经济区域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再投资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和完善海洋科技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海洋生产要素配置效率以及实现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推动我国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基于门槛效应机制分析和检验,从非线性效应角度分析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海洋资源要素对海洋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海洋资源的扩张消费具有一定的经济代价,在不同的门槛区间,海洋资源要素消费的经济代价程度不一;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海洋领域、提高海洋科技水平以及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都将显著降低海洋资源消耗的经济代价;亟须通过政企合作、培育优势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以及促进海洋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等方式,突破海洋资源约束"瓶颈",提高海洋资源要素的投入报酬率,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  相似文献   

17.
In many coastal regions, oil spills can be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certainly the most noticeable forms of marine pollution. Efficient contingency management responding to oil spills on waters, which aims at minimizing pollution effects on coastal resources, turns out to be critically important. Such a decision making highly depends on the importance attributed to different coastal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Economic uses can, in principal, be addressed by standard measures such as value added. However, there is a missing of market in the real world for natural goods. Coastal resources such as waters and beach cannot be directly measured in money terms,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of being neglected in a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se natural goods of coastal environment in a hypothetical market by employing stated choice experiments. Oil spill management practice in German North Sea is used as an example. Results from a pilot survey show that during a combat process, beach and eider ducks are of key concerns for households. An environmental friendly combat option has to be a minor cost for households. Moreover, households with less children, higher monthly income and a membership of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 are more likely to state that they are willing to pay for combat option to prevent coastal resources from an oil pollution. Despite that choice experiments require knowledge of designing questionnaire and statistical skills to deal with discrete choices and conducting a survey is time consumed, the result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oil spill contingency management. Overall, such a stated preference method can offer useful information for decision makers to consider coastal resources into a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and can further contribute to finding a cost-effective oil preventive measure, also has a wide application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