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填海造地的需求日益旺盛,海域空间资源利用步入大规模填海开发阶段,填海造地活动引起广泛的关注,为了科学地引导填海造地开发活动,避免盲目的填海活动破坏重要的海洋生态敏感区和生态安全区。文章收集并分析大连市社会经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灾害等方面的现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大连市海域空间资源的填海开发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最后,文章指出填海造地活动不宜在海洋资源环境敏感区进行,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应维护海洋本底资源环境的生产和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2.
准确评估填海工程中海洋生态服务功能损失,建立合理的补偿制度,因地制宜采取适合的海洋生态修复措施来缓解经济发展与海洋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是落实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某填海造地工程为例,采用价值量评估方法,估算填海工程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损失。经过评估,本次填海造成的海洋服务功能总的价值损失为1 451.23万元,其中供给功能、气候调节功能、文化服务功能、支持功能、污染物处理功能等各项功能价值损失分别占总价值损失的27.5%、32.8%、2.2%、12.3%、25.2%。研究提出建议采取"修复补偿为主"的制度,开展海洋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3.
简谈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填海作为开发利用海洋空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基础方式,近些年在我国沿海各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造地热潮,而且规模越来越大。填海造地工程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利益,但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海洋环境质量下降、渔业资源衰减、滨海湿地环境退化、海洋生态系统受损等一系列的问题。文章从当下围填海工程建设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入手,结合笔者从事围填海项目海域使用论证和海洋环境动态监视监测的经验,给出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南省海洋强省建设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稳步推进,海南省用海需求持续增长,用海规模不断扩大,海岸带、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逐步增加,海南省填海造地活动逐年活跃,这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了土地与空间资源保障,然而填海造地用海活动也产生了很多环境影响。文章通过对海南省填海造地现状的介绍,分析了填海造地对海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从控制填海总量、严格填海造地计划、提高填海成本、完善填海监管和细化填海审批5个方面,对海南省填海造地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填海工程用海属于永久性改变所使用海域自然属性的一种用海方式,它对海洋生态环境的损害十分严重.文章根据生态补偿机制的发展趋势,在对我国填海造地的态势及生态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初步论述了我国填海造地用海管理中亟须引入生态补偿这一重要的新型环境管理模式,用以弥补填海造地对海洋生态损害的价值,以期迫使用海行为主体节约用海.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论述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实际调研案例相关工作,提出围填海工程生态化建设的原则,以及生态化过程中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落地的重点路径,包括尽量保留原有水系与原始海岸、进行生态化海堤建设、填海前沿生境修复和公众亲海空间打造等四种主要措施。为保障生态化建设措施落实到位和生态建设预期效果,给出了两个建议,一是应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工程全过程;二是尽快建立生态建设技术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唐山市沿海地区1991—2015年土地利用和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核算分析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1991—2015年唐山市海岸带主要地物类型涉及耕地、公路用地、河流水面、建设用地、坑塘水面、盐田、填海用地和裸地,其中坑塘水面占地最多,海岸带开发利用总面积不断增大,用地类型有所转化且向海域扩张,新增用地主要来自围填海且以填海造地为主;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逐年下降的趋势,以2006—2010年变化最为明显,主要原因为海水面积减少。在充分认识填海造地活动双面性的基础上,建议慎重开展填海造地,集约节约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合理科学规划填海区域,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红线制度、围填海管控等制度框架体系下,如何合理高效可持续地利用围填海存量资源、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当前一项紧迫而重要的课题。文章以围填海存量资源优化利用为出发点,立足淤涨型滩涂演变的自然规律和海域的多功能性,借鉴梯度开发理论,提出围填海存量资源梯度开发模式,分析了该模式的生态环境适宜性、技术经济可行性及面临的海洋功能区划符合性、配套管理制度不足等制约因素,并从统一管理主体、探索多规合一、严格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方面提出了围填海存量资源梯度开发实施保障措施,为提高围填海集约节约利用度、创新基于陆海统筹的围填海配套管理制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文章依据大型围填海工程的主要生态问题,从生境和海洋生物生态两个方面考虑,分析了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的重点。以福建省宁德市三屿工业区为例,探讨了三屿工业区生态修复的目标、构建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分析了湿地公园建设、自然保护区养殖清退、红树林异地补植、生态海堤建设等具体的生态修复方案和实施效果。可为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问题的识别与生态修复重点的确定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减轻大型围填海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型围填海工程海洋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促进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广东海岸线漫长而曲折,围填海已成为沿海地区缓解工业及城市建设用地紧张的最有效途径。文章在分析广东沿海应因地制宜选择围填海适宜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规范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改进围填海总体布局与平面设计的必要性,总结在围填海占用滨海湿地、导致近海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背景下,围填海应充分关注公众利益,避免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矛盾与冲突,并从构建围填海生态补偿评估标准、多渠道筹备围填海生态补偿资金、公众积极参与围填海生态补偿等方面,探讨广东沿海围填海过程中引入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性,为依法、规范开展围填海活动提供相关决策参考,实现广东沿海大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