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分析了冰后期以来北黄海淤泥质海岸变迁及海岸地貌的形成和滩涂的自然分带,讨论了北黄海淤泥质海岸滩涂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的模式。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省位于我国沿海中部,海岸线长954千米,海域面积3.75万平方千米,以淤泥质海岸为主,沿海滩涂和浅海面积居全国之首.  相似文献   

3.
由河海大学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合作开展的淤泥质海岸研究,历时五个寒暑,取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初步了解到淤泥质岸滩在海岸动力因素作用下的岸线演变、泥沙运动规律等。这对于开发我国海岸带及滩涂资源,开展河口整治、港口建设,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我国大陆特有的西高东低的自然地理特点,大大小小的江河汇入大海,每年约有20亿吨泥沙随之进入沿海,首先淤积在河口,形成淤积型海岸。因淤泥质海岸的泥沙颗粒  相似文献   

4.
江苏海岸潮滩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潮滩环境江苏海岸北起赣榆绣针河口,南至长江口北,全长了37.5公里,其中约667.5公里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历史上长江曾在今河口以北入海,黄河多次在苏北入黄海,给江苏海岸带来大量沉积物。江苏沿岸潮差较大(2—4米),潮汐作用强。潮滩发育完善,潮滩平均宽10—13公里,最宽36公里(弶港),平均坡度仅0.2%。潮滩呈明显的分带性,自  相似文献   

5.
一、盐城沿海概况 盐城海域位于江苏沿海中部,东濒黄海。全市海岸线长582km,是江苏省海岸线长的60%,滩涂及其辐射沙洲面积46.8hm^2,占江苏省滩涂面积的70%,盐城市境内的海岸均为粉砂淤泥质海岸,射阳河口以北为侵蚀型海岸,潮间带海滩较窄,一般宽0.5-1km;射阳河口以南为堆积型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目前该岸段仍处于淤长趋势,平均速率新洋港至王港一带约50m/a左右,港附近约100m/a左右,盐城管辖的海域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  相似文献   

6.
规范养殖用海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海域总面积约1.7万km2,其中内水面积约1.1万km2,连陆滩涂及辐射沙洲约45.3万hm2。境内海岸线长582km,占江苏全省的60%。海岸大体分两种类型:一类是射阳河以北为侵蚀性粉砂淤泥质海岸,近几年的人工达标海堤建设,海岸侵蚀得到了遏制;一类是射阳河以南为堆积型粉砂淤泥质海岸,沿岸潮间带浅滩宽10~13km,岸外为巨大的辐射状沙脊群,本岸段是江苏海岸淤积作用最大、潮间带最宽的地带。  相似文献   

7.
海州湾岸滩演变过程和泥沙流动向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海岸是海与陆这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在滨海地带呈现出来的海岸地貌,是地质构造和海平面变化、波浪潮流等海水动力以及河流诸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这些因素的运动和变化,促使了岸滩的演变.海州湾是濒临黄海的一个开敞海湾,海州湾海岸是基沿--砂质海岸与淤泥质海岸的交汇地带.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论述了促淤工程在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的不同淤积形态,然后根据淤泥质海岸细颗粒泥沙的悬移、沉降特性,提出了淤泥质海岸促淤工程的淤积计算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在定性上可以解释很多自然现象,而且在定量上也得到了实际工程的初步检验,本方法对淤泥质海岸的海涂围垦和保滩促淤工程设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子丹 《海洋科学》1986,10(6):50-54
海岸按其组成物质的不同,可分为岩质海岸、沙质海岸和淤泥质海岸。淤泥质海岸多位于平原河流及大河河口附近,我国很多海岸是淤泥质海岸。这种海岸的基本特征是滩面宽广,坡度平缓、滩面的组成物质很细,且粘性颗粒所占比重很大。从淤泥质海岸波浪运动的动力特性来看,一是波浪在传播过程中的沿程衰减较快,这在我们六十年代进行水槽试验时就发现过。根据美国  相似文献   

10.
海州湾岸线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州湾位于黄海南部,除北端岚山头,南端连云港一带为基岩海岸外,其余为淤泥质平原海岸。 因区域构造差异,南北岸线变化表现不一,湾顶临洪口是过渡地段。本文着重探讨海州湾全新世特别是近一千年来海面变化特征及  相似文献   

11.
潮汐沉积率与沉积间断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在浙北奥陶系文昌组和长江三角洲开敞型淤泥质海岸非潮道潮汐纹层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与国外同类研究相近的沉积率。现代海岸进积速度和潮坪沉积的观察及测试证明,上述沉积率是难以置信的。现代潮坪观测表明,潮汐纹层在形成过程中即包含着改造,所保留的纹层占应形成数的不到10%,其余90%以上被侵蚀。小型层序是风暴和平静天气的产物,为风暴层序,与大小潮周期无关。其地层中保留的数量不到应生成数的10%,其余90%被改造。小型层序被侵蚀,其中的纹层随之消失。致使潮坪层序中保存的纹层数仅为应形成数的0.2%。被改造的纹层和单层留下的仅是侵蚀面,即小间断。在进行潮汐沉积高分辨率的研究时应充分重视沉积间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陆架表层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取自中国东部陆架海的20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及沉积物类型划分,探讨细颗粒沉积区分布格局与物源和环流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底质类型主要有砂、粉砂质砂、泥质砂、砂质粉砂、砂质泥、粉砂和泥,个别站位含砾石。表层沉积物以粗颗粒砂质沉积为主,其主要分布在东海中北部、苏北浅滩、北黄海北部,其粒度特征主要为:平均粒径2~4Φ,分选差(分选系数>2),偏态极正偏(2~2.80),峰态很宽至宽(1.60~3.50);细颗粒泥质沉积主要分布在浙江沿岸至长江口外、苏北老黄河口外、南黄海中部、北黄海西南部及黄河口外的渤海海域,其粒度特征主要为:平均粒径6~7Φ,分选差至较差(分选系数1~2.5),偏态负偏(-1.50~-0.33)至近于对称(-0.33~+0.33),峰态很宽(>2.75)。从环流的流向与路径及邻近的河流物源角度,初步探讨了河流输入物质及环流体系对细颗粒沉积物沉积分布格局的影响,并初步推断了细颗粒沉积物的物源及基本输移路径。  相似文献   

13.
Multi-annual sediment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tidal-flat sediments were carried out in Hampyong Bay, southeastern Yellow Sea, to infer the budget of modern muddy sediments in the bay. Sedimentation rates over a four-year period show contrasting types of seasonal sedimentary cycles occurring in the tidal flats within the elongated bay. Both sides of the bay are largely sheltered from winter waves, resulting in surface mud deposition during winter and erosion during summer. In contrast, tidal flats along the head of the bay are influenced by winter waves, resulting in a reversed trend where erosion occurs during winter and deposition during summer. Tidal flats near the bay-mouth, however, show a sedimentary cycle disrup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sea walls undergoing consistent erosion throughout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The shoreline artificially straightened seems to cause tidal currents to bypass the tidal flat and hence to be much stronger. These differences in sedimentary cycles suggest the critical importance of the orientation of tidal flats relative to the propagating direction (from N–NW) of the monsoon winter-storm waves on the tidal-flat sedimentation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of the Yellow Sea. The preliminary budget estimation for the tidal-flat mud suggests that the tidal flats in Hampyong Bay are subject to the slight but consistent erosion as a whole.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滩涂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黄河三角洲各岸段滩涂资源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滩涂的定义出发,结合黄河口三角洲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情况,对三角洲各岸段的滩涂范围进行了界定,给出了三角洲地区滩涂资源数量及其分布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Cheniers on the east coastal plain of China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Three to four cheniers are found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the Bohai Sea and west Yellow Sea. They are formed in the sheltered low tidal flat coast with low to medium wave energy, large quantity of fine sediment supply and shells, and a coastal slope of 0.9–3.0 ‰. The Huanghe River played a major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chenier development by either providing sediment supply or cutting off the supply through shifting of its course. Cheniers may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astal development and dynamic processes.  相似文献   

16.
江苏中部淤泥质海岸岸线变化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玮彤  张东  施顺杰  周静  康敏 《海洋学报》2017,39(5):138-148
海岸线监测是了解海岸冲淤变化的基础。针对淤泥质海岸潮间带坡度平缓的特点,考虑到潮汐对遥感海岸线监测的影响,基于多潮位站插值校正的水边线离散点潮位赋值及坡度计算对水边线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潮间带实测坡度资料校正,推算遥感海岸线。选择江苏中部冲淤变化频繁、自然岸线保有率较高的扁担河口至川东港岸段开展海岸线变迁遥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坡度主要在0.001~0.002之间,潮间带宽度由北向南越来越宽。北部扁担河口至射阳河口岸段处于冲刷环境中,大量以养殖塘围堤为主的人工岸线不断被侵蚀后退;射阳河口至四卯酉河口岸段以海岸线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变化为主,2010-2015年平均冲淤速率小于10 m/a,变化幅度较小;南部四卯酉河口至川东港岸段,自然岸线淤长明显,同时人工围垦导致岸线不断向海推进。根据监测结果,认为新洋港至斗龙港岸段应为研究区由北部侵蚀转向南部淤长的过渡带。  相似文献   

17.
本文第一作者早在1985年就提出,潮混合效应控制着夏季黄海冷水团的边界及海面冷水分布(赵保仁,1985)。1987年又进一步通过水文调査资料和卫星图片给出了黄海周围的浅水陆架锋(或称潮汐锋)的分布及强锋区的跨锋断面中的温度、盐度和坏流结构特征,并指出夏季的黄海沿岸流在性质上属沿锋面运动的强流(赵保仁,1987a,b),而后又对黄海西部的陆架锋进行了一次专门调査(赵保仁等,1991)。此外,他还指出黄海的强温跃层的形成和转移现象也与潮混合现象密切相关(赵保仁,1989)。因此,研究潮混合现象对阐明发生在黄海的多水文物理现象都是至关重要的。 为深入了解黄海的潮混合特征,作者把渤海、黄海和东海作为一个整体完成了一次精度较高的潮汐、溯流数值计算,在潮汐、潮流的分布方面,揭示了前人尚未阐明的一些特征。本文根据这些数值结果,计算了近最大潮流流速和层化参数,阐明了渤海、黄海和东海的潮混合特征及其对降温期黄海冷水团分布变化的影响。此外,还用 Sim pson等人(1981)的能量模式计算了南黄海西部的风、潮混合效率。  相似文献   

18.
依据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准同步断面实测地形点数据,进行地貌趋势面的多种技术方法处理。多项式回归方法能把握潮滩海岸三维形态的总趋势,忽略全部次一级形态特征;NearestNeighbor方法、Kriging方法和Triangulation W/线性插值方法均可以显示总趋势面上次一级形态——潮滩海岸沟盆体系。其中Triangulation W/线性插值法计算出的局部特征十分明显,但边界会产生很大误差。Kriging方法和NearestNeighbor方法在边界上处理得较好,Kriging方法图象过渡得非常自然,而Nearest Neighbor方法相对保留了矩形的处理特征。趋势面分析表明,潮沟—潮盆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表征黄河三角洲潮滩海岸时空谱系发育进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江苏Jing港潮滩地处北温带,是典型的淤涨型淤泥质潮滩。通过对2001年冬季Jing港潮滩的野外观测和样品的室内处理,在分析江苏淤泥质潮滩海冰形成机理的基础上,探讨了温带潮滩上海冰的分带性;阐析海冰作用下潮滩微地貌类型——擦痕、冲刷坑和泥斑的形成机制:最后对浮冰带的稳定性、潮沟和盐沼植被对浮冰形成的影响,海冰对潮间上带淤积过程的作用和浮冰作用形成的侵蚀型微地貌在地层中保存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特大潮差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辐射沙脊群中部条子泥两翼沿海自建的4座潮位遥测站的实测记录,2012年10月17日新条鱼港站观测到了9.39m的特大潮差,不仅证实了20世纪80年代小洋口海域9.28m的潮差记录的可信性,而且刷新了此海域最大潮差记录。基于移动驻潮波和动力地貌理论,本文采用潮位实测分析、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和潮滩地貌遥感解译等方法,阐述了特大潮差的动力成因及其地貌响应机理,提出了条子泥二分水同步潮位跳绳效应,从理论上分析了该海域实测特大潮差的合理性。如若改变最大潮差统计方法,该海域最大潮位差可达9.62m,关于辐射沙脊群对重新认识辐射沙脊群及中国沿海极值潮汐特征更具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