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认识上层海洋中混合层和障碍层的时空变化特征。本文基于Argo (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海洋观测网2007—2018年的温盐数据,使用差值法计算了全球海洋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 MLD)和障碍层厚度(Barrier layer thickness, BLT),讨论了二者的月均值、季节均值和年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全球海洋的混合层普遍在夏季浅、在冬季深,随季节变化的特征显著。北半球混合层变化幅度较大,大西洋混合层比同纬度的太平洋深;赤道海区混合层较浅;南半球混合层呈纬向带状分布,60°S附近大洋海域存在显著的深混合层带,南极大陆与该深混合层带之间的海域混合层常年较浅。全球障碍层呈"哑铃状"分布,两半球的高纬度海区是障碍层高发区,障碍层不仅厚且持续时间长,以半年为周期变化,南大洋60°S附近海域显著的厚障碍层带随季节变化;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长期存在障碍层,障碍层冬厚夏薄,且厚度大部分不超过40 m。  相似文献   

2.
南海北部海区上层水体平均声速场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所收集到的南海北部海区的温度、盐度和深度历史资料进行了声速的计算、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区上层水体的平均声速场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表层声速的平面分布显示出沿岸水与外海水强弱交替变化的特征,声速等值线的走向几乎与岸线平行,等声速线的值自近岸向外海增加,大陆架外缘海区声速的水平梯度较大;下层声速的分布以环流和水体共同作用的形式出现,50m层声速平面分布的趋势除冬季与表层稍为相似外,其余季节与表层有明显的差别,春、夏季节50m层声速自西向东增加,而秋季与其表层分布相反,自近岸向外海减小;声速的垂直分布受海水升温与降温的影响显著,春、夏季表层海水升温,海表声速最大,声速自海表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秋、冬季表层附近水层降温,声速稍偏低,普遍出现正梯度现象,最大声速移至表层以下的水层,这个深度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随海区的不同而不同.该海区的平均声速有年波动现象,表层波幅最大,随深度的增加波幅变小,至100m水层其波动的位相几乎与表层相反.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济州岛邻近海域声速随深度、季节、时间及地理位置的变化,计算了跃层的强度、厚度和深度,讨论了声道的类型及其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声速的时空变化较大:跃层和声道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特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了长江口及济州岛邻近海域声速随深度、季节、时问及地理位置的变化.计算了跃层的强度、厚度和深度、讨论了声道的类型及其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声速的时空变化较大;跃层和声道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区域特性.  相似文献   

5.
根据某年12月和某年9月在南海深海区采集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实测资料,按国家调查规范的声速换算经验公式失算得出相应调查海区的海水声速。给出了声速平面、垂直和断面分布及声速跃层强度和厚度的平面分布与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对1994年9月南沙群岛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调查海区温、盐及密度3种跃居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讨论了调查海区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的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同时存在着3种跃层现象,多跃层现象较普遍,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所在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7.
1994年9月南沙群岛调查海区的跃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邱章  徐锡祯 《热带海洋》1996,15(2):61-67
对1994年9月南沙群岛海区综合考察的标准层资料,运用垂向梯度法,计算了调查海区温、盐及密度3种跃层所处的深度及各自的厚度和强度,并进行了相应的分析。文章还讨论了调查海区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的分布。分析表明,调查海区同时存在着3种跃层现象,多跃层现象较普遍,温、盐和密度的垂向最大梯度所在深度较小。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分布特征及成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陈希  沙文钰  李妍 《海洋预报》2001,18(4):9-17
利用二十一层海温再分析资料,详细分析了我国南海北部海区温跃层的强度、深度及厚度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南海陆架浅水区域内,存在着随季节变化明显的辐射型温跃层;3-5月是温跃层的成长期:6-8月是该海域温跃层的强盛期;而9-11月温跃层开始减弱,到了冬季(12月到次年2月)温跃层变得最终,趋于消亡。结合本海区温跃层的这种变化特征,分析了该海域净辐射通量的分布状况及随季节的变化特征,证明了净辐射通量是影响该海域温跃层季节性分布特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的强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八五”、“九五”国家科技专项南沙群岛海域综合科学考察的现场调查资料,对南沙群岛海域次表层存在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提出了定量表征其强度的方法,并依此法对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的特征、季节变化、区域分布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群岛海域海水中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在不同的海区、不同的季节表现不同。南沙群岛海区四季均有明显的溶解氧最大值现象出现,就平均值而言,春、夏、冬季次表层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现象较为明显,秋季相对较弱;春季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值强度的高值出现在西南部海区和北部的珊瑚礁区,与季风过渡期海水溶解氧主要受生物作用相对应;冬、夏季较高的溶解氧垂直分布最大强度值分别出现在西北部和西部,对应于季风盛行时期的南沙西部沿岸流;夏季出现在东部和南部的低值区又与南沙群岛海区西南季风时期出现的南沙逆流相对应。定量表征的结果与该海区调查研究的分析结果相符合,同时又较好地反映了该海域在季风作用下的物理和生物过程。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温、盐度跃层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根据1984—1985年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海洋综合调查的实测资料,描述和分析了本海区温、盐度跃层的强度、深度和厚度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温、盐跃层具有明显季节变化,其强度分布为海区南部大,北部小;夏季大,冬季小。温跃层最大强度可达1.5℃/m,盐跃层为0.8左右。在几个强跃层区内,温跃层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海水上、下层水系的性质,盐跃层的强度,主要取决于江河入海流量的大小,同时与沿岸流亦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