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商州黄土记录的最近六十万年来东秦岭古环境变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商州黄土剖面系东秦岭南侧的商—丹断陷盆地中丹江三级阶地上的黄土堆积,其形成年代不晚于0.6MaB.P.。在过去0.6Ma这个时段,商州黄土剖面地层结构、磁化率以及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反映的东秦岭6个湿热—干冷气候旋回与黄土高原黄土剖面的气候变化记录以及深海沉积氧同位素气候阶段是相吻合的。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垭口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昆仑山垭口地区有5个在时代上可以衔接的天然剖面,即垭口剖面(包括惊仙谷组、羌塘组、平台组和望昆冰碛层)、纳赤台沟组剖面、三岔河组剖面以及小南川和热水剖面,分别分布在垭口盆地、纳赤台后沟、野牛沟口、青藏公路原59道班和东大滩热水地区。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本区经历了以下演变阶段:3.4~2.5MaB.P.为温暖环境;2.5~1.1MaB.P.气候凉湿,高原海拔在1500m以内;1.1~0.6MaB.P.的昆仑-黄河运动将本区抬升至4500m以上,其中0.7~0.6MaB.P.期间经历了本区最大一次冰期——望昆冰期;0.6~0.3MaB.P.期间为间冰期,本区接受沉积;0.3~0.2MaB.P.发生垭口冰期;200~11kaB.P.为末次间冰期与末次冰期;全新世环境大暖期末本区有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3.
江汉平原肖寺地区在3098 a B.P.至1326 a B.P.间形成了约200 cm的河流及漫潍沼泽相沉积,在对该地区一个典型剖面沉积特征初步研究的基础上,以2.5 cm为间距,对剖面的12.5~197.5 cm段系统采集了79个样品,并进行了粒度和质量磁化率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磁化率值的大小与沉积相,尤其是与沉积物的粒度存在相关性.一般规律是河流相粉砂的磁化率值大,而湖沼相粉砂质粘土及泥炭的磁化率值偏低.粒度和磁化率值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指示了古水文事件,粗砂组分含量及磁化率的高峰可能指示了特大越岸洪水事件.粒度和磁化率值变化同时也揭示了江汉平原肖寺地区冷期洪水事件频率明显高于暖期,可能与西风带的范围与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2000年来的环境演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鄱阳湖中大汊湖DCH孔沉积物粒度、磁化率、孢粉、有机碳含量等指标的综合分析,恢复了鄱阳湖2000年来环境演化过程。研究表明,鄱阳湖经过多次扩张,形成如今的格局。约在1500aB.P.前后水面由北向南扩张至大汊湖附近。大汊湖由古赣江河流洼地(1500aB.P.前)发展为赣江三角洲分流间洼地。该地区气候的变化经历了多次波动,900aB.P.以前偏干,气温略高于后期;900aB.P.以后偏湿,在450aB.P.前后温度偏低。鄱阳湖人类活动出现较早,人类活动随自然环境的变化在湖泊沉积物中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5.
云贵高原晚新生代孢粉植物群与环境变迁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本文依据20多个剖面(钻孔)近700个样品的孢粉资料及古地磁极性年表建立了云贵高原4Ma以来的孢粉时间序列,并划分了四个区域孢粉组合带,17个孢粉组合亚带。依据孢粉混杂堆积的出现,认为云贵高原的上升始于2.8MaB.P.,加剧于0.8MaB.P.前后。前期地形相对高度<1000m,后期相对高度达1500m;地貌经历了开阔盆地-低洼盆地-山地湖盆-高山湖盆的演化。气候经历了古季风、现代季风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选取陆相湖盆泥河湾盆地的郝家台和东谷坨两剖面,共取样286块,研究喾物磁组构参数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沉积物磁组构参数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参数、磁化率的变化密切相关,蕴含着环境变化的信息。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磁线理(L)、沉积物磁化率的高值和细粒物质含量的低值指示湖水平面下降,气候较为干燥;相反,则说明湖水平面上升,气候较为湿润。据此,将泥河湾盆地沉积过程中湖水平面的变化过程划分为2个大的  相似文献   

7.
中太平洋CP25岩心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比值(M/I)、稀土元素含量、铈异常(δCe)、铕异常(δEu)及Sr、Nd同位素特征作为海底火山活动的证据,揭示了中太平洋海盆晚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和沉积的历史。其结果是,早中新世约20~17MaB.P.间,火山活动逐渐强烈,在17MaB.P.最强烈,使得沉积物具有高M/I和∈Nd、低δCe和87Sr/86Sr。17~1MaB.P.发生沉积间断。1MaB.P.至现代,火山活动较早中新世减弱  相似文献   

8.
湖滨岩心沉积相及磁学特性能够记录水动力、沉积环境和古气候等信息。选取博斯腾湖湖滨岩心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应用环境磁学方法,并结合X衍射、粒度及有机质含量分析沉积环境变化过程。结果显示,湖滨沉积物以低矫顽力的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导,颗粒较粗,磁铁矿是主要载磁矿物。在不同沉积相中,磁化率表现出不同,上部磁化率值较高,中部深色粉砂质泥层呈高值,富含有机质的泥炭土层磁性较弱,下部磁化率值降低,最下部沉积物颜色加深,磁化率值有所增加。X衍射显示沉积物以石英、长石等外源碎屑矿物为主,粒度以粉砂、砂为主,上部粗而下部细,中间波动变化。有机质含量在中部呈高值且波动明显,表明沉积环境的交替变化。通过不同深度岩性样品的磁性差异,以及粒度、有机质、岩心颜色对沉积动力的响应,指示湖滨岩心经历了滨浅湖相—湖沼浅水相—浅湖相的水文交替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亚洲季风控制区,黄土-古土壤序列中的磁化率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成壤强度和区域沉积环境变化,但在风成砂-古土壤序列中磁化率的古气候意义仍有待研究。选取青海湖湖东沙地典型风成砂-古土壤序列,基于AMS14 C和光释光测年结果,结合土壤学中传统的土壤发育指标,对沉积物的磁化率特征及环境意义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古土壤序列里,磁化率与成壤强度密切相关:(1)剖面磁化率总体表现为古土壤层最高、弱发育古土壤层次之和风成砂层最低的规律。相较低频磁化率χlf,频率磁化率χfd%能够更好、更细致地反映沉积环境的变化;(2)剖面中磁化率与成壤强度有关(正相关),因成壤作用对两剖面原始物源各粒级组分的改造程度不同,磁化率与黏粒和粉砂正相关;(3)基于剖面磁化率以及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将青海湖湖东沙地全新世以来气候环境划分为3个阶段:10kaBP以前气候冷干,成壤作用微弱;10~4kaBP气候暖湿,成壤作用显著;4kaBP至今,气候逐渐趋于冷干,成壤作用渐弱。  相似文献   

10.
程海近代气候变化的化学记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能动对程海沉积物化学组分及其比值变化剖面的精细剖析,辨识了程海沉积物碳酸盐含量、Cao/(MgO.Al2O3) (CaO+K2O+Na2O)/Al2O3比值的环境指示意义,初步探讨了程海区域的气候短尺度波动。研究结果表明,程海区域主要表现为暖干与冷湿相交替的气候演替类型,且存在约50a时间尺度的气候准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
泥河湾盆地东部的洞沟剖面出露一套以湖相为主的地层,其顶部覆盖了末次间冰期古土壤与末次冰期黄土。测量了该剖面的光谱光度和磁化率,结果显示,亮度(L*)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与色度a*、色度b*相反,即低亮度值对应高色度值。砂层的亮度值相对低,而质量磁化率高。亮度记录可以与洛川黄土剖面的磁化率记录对比,即亮度低值段可与磁化率高值段对比,这可能源于两者都受东亚季风的控制。对比后获得了30个时间控制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洞沟剖面测量参数的时间序列。谱分析表明,各参数的时间序列显示了主要的米兰科维奇周期,这显示泥河湾古湖沉积物对古气候的周期性变化敏感。  相似文献   

12.
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量值特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干旱区终闾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进行了研究,表明干旱区湖泊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基本介于水动力,风动力沉积物的量值之间。在湖相,湖沼相,泥炭层及受人类影响的洪泛沉积段,沉积物磁组构参数值有明显的区别,同时在同一沉积相中其参烤值也存在较大的变化,指示了沉积动力强度和沉积环境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南黄海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黄海盆地经历了多年油气勘探,无论是在中生界还是新生界,至今未获得油气突破。新生界储层具有优越的储集条件,故重点分析了古近系阜宁组和三朵—戴南组的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演化特征。以钻井和测井资料为基础,将阜宁组和三朵—戴南组划分为4种沉积相类型,即河流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和湖相,其中河流相在研究区可划分为辫状河流相和曲流河流相;并且分析了各沉积相、沉积亚相和沉积微型的岩电性特征。仔细解剖地震反射特征,进行阜宁组和三朵—戴南组地震相分析,以单井相分析为基础,解析各地震相沉积意义。根据瓦尔特定律,将单井沉积相分析与地震相分析充分结合,分析各层段沉积相分布特征。阜宁组主要发育曲流河流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湖相和半深湖相;三朵—戴南组主要发育辫状河流相、扇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根据区域构造演化特征,结合沉积相分析,深入分析了研究区古近系阜宁组至三朵—戴南组的沉积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中国海域及邻区主要含油气盆地与成藏地质条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中国海域及邻区分布有近50个沉积盆地,其中大部分发育在大陆边缘,而主要含油气盆地则分布在大陆架部位。盆地的起源,发生,发展受控于大地构造不同时期的构造运动,形成诸如裂谷型断陷盆地,走滑盆地以及非典型前陆盆地等多类型沉积盆地。从区域广度阐述了盆地沉积的有利相带对油气成藏的重要性,尤其是陆架盆地的成藏地质条件所形成的富集油气藏包括已发现的一大批大中型油气田,更具有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The Sergi Formation (Upper Jurassic) represents the main hydrocarbon reservoir of the Recôncavo Basin, Brazil. The basal vertical facies succession of the Sergi Formation comprises reservoirs formed by a complex fluvio–aeolian–lacustrine interaction. Facies architecture and detailed petrophysical analysis of these reservoirs have enhanced the understanding of heterogeneity at a variety of scales and has allowed the development of predictive models that describes the range of styles of mixed fluvial–aeolian reservoirs. At megascopic scale, the reservoirs are predominantly composed of sand bodies deposited by fluvial channel and aeolian facies associations. Regional flooding surfaces and sequence boundaries are their main flow barriers. The regional flooding surfaces are composed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deposited by lacustrine facies associations and the sequence boundaries act as flow barriers due to mechanically infiltrated clays. Based on its geometrical relations, reservoirs linked to fluvial–aeolian–lacustrine interaction formed two types of reservoirs at macroscopic scale: (i) with good lateral continuity of aeolian packages and relatively simple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ii) of highly compartmentalized aeolian packages with complex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and truncation by fluvial deposits. Mesoscopic heterogeneity reflects lithofacies,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lamina-scale variability within aeolian and fluvial facies associations.  相似文献   

16.
长江南京段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河谷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末次冰期盛冰期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长江发育古深槽。根据沉积物的颗粒状况,南京段古河谷的充填可以分为3期明显的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末次盛冰期深切古河谷,河床窄陡,沉积物颗粒粗,为卵砾石到中砂、粗砂;冰后期河床较宽,沉积物为砾石、粗砂到中砂、细砂;全新世,河流进一步展宽,沉积物为粗砂、中砂到细砂、粉砂,细砂沉积厚度很大。全新世中期河床有数次左右摆动,两侧形成了细砂—砂质黏土互层的沉积。根据不同时期沉积物的颗粒级配情况,推算出各时期河流的起动流速和平均流速,验证不同时期的沉积环境,认为剖面的深切河槽是局部深切的结果。各期河床形态和沉积物的特征,反映了末次盛冰期、冰后期、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岩石薄片、分析化验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东区块山西组山1、山2段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苏东气田东北地区山西组山1、山2段发育了洪泛曲流河沉积体系,主要沉积微相有曲流河道、边滩、河漫滩、河道间等微相类型。在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区内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认为区内山2沉积期:发育曲流流河道砂体,储层以褐色含砾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细砾岩为主,并且沉积期为近物源区的冲积平原河流相沉积,受潮湿气候及弱水动力沉积环境的影响,大面积发育河漫沼泽沉积,为煤层提供了温床,纵向上形成了3~5套煤层,物源供给相对充沛,形成了一定厚度的曲流河道块状砂体沉积;山西组山1沉积期:受潮湿气候的影响,广泛发育湿地河漫湖泊、河漫滩沉积。  相似文献   

18.
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沉积物地球化学元素特征与季风演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临夏盆地王家山剖面(上新统以上段)的沉积物地化元素含量波动特征表明,上新世气候频繁、剧烈和大幅度波动体现了上新世气候演化的过渡性特征,与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湖相沉积地球化学元素的波动明显不同。这种差异的产生具有深刻的环境及构造背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亚洲季风从上新世开始不稳定过渡到第四纪早期相对稳定的动态过程,与青藏高原隆升有密切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以频率、连续性、振幅、几何形态为划分依据,将海中凹陷流三段划分为6类地震相。通过区域沉积背景研究,分析其可能发育的沉积相类型,并根据其自身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浅层有井层段沉积相分析,进行了地震相到沉积相的转化。海中凹陷流三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主要有辫状河-冲积平原、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半深湖。研究的意义在于证实了海中凹陷流三段储集层发育,同时推测凹陷深处发育的半深湖和大面积分布的浅湖可能发育大套湖相烃源岩。  相似文献   

20.
对于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是衡量沉积介质能量,判别沉积地理环境和水动力条件的最基本方法之一。对杭州湾地区河姆渡钻孔的末次冰盛期第一硬质黏土层样品进行系统的粒度分析,并与典型黄土、古土壤、下蜀土及河流相、湖相样品进行对比后发现,该层位样品所显示的粒度分布特征与湖相沉积物极为相似,而与下蜀土及河流相沉积物有所差别。从粒度分布的角度推断,该区第一硬质黏土层的沉积环境为河湖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