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片汪洋大海。大海于人类犹如心脏于人体,供给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水和氧气。在地球和海洋的发展历史中,人类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就是在这一瞬中,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利用和影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人类之初,人们对海洋的认识十分浮浅,对海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在广度和深度上的进展,各种经济科学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仅1986年重庆出版社《世界新学科总览》列入的形成和正在形成的经济学科就有90个。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人类开发海洋的活动同人类社会的历史同样悠久,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海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海洋世界》2015,(2):8-9
<正>延绵不断的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人,如果我们像"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那样来审视秦汉至宋元时期的世界历史的话,那么海上丝绸之路无疑是地球上少数几个最引人注目的人类活动之一。这条海上航线从公元前200年开始出现之后,不仅没有被无数个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所打断,而且日趋兴盛。在这一时期的地球上,很少能见到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4.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围绕太阳旋转了47亿年,生物圈的形成也有30多亿年的历史。人类为谋求生存发展,向地球索取了几百万年的物质资源。然而,几百万年后的今天,尽管高科技突飞猛进,经济迅速发展,人类作为万物之灵真正成为地球上的主宰力量,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界已今非昔比,环境也不再是本来意义的“自然环境”。于是,当人类历史即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一个严峻的挑战也随之而至:人口过快增长与自然资源有限、环境恶化的矛盾日益加剧。确切地说,人与自然之间失衡所引发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构成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威胁。人们忧虑着、呼唤着——救救地球!救救人类!令人欣慰的是,一种全球意识随之产生,并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那就是抑制人口数量的增长,保护环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这是全球性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ERB卫星观测的历史和现状 地球-大气系统(下简称地气系统)与宇宙空间的辐射能交换是影响地球气候演变和异常的决定因子,所以地球辐射收支(ERB)历来是气象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人类利用人造地球卫星观测地球环境的最初阶段,就考虑到了利用卫星上的传感器观测地球辐射收支的问题。人类第一颗用于气象观测目的人造卫星——探险者7号(Explorer-7)装载了用于ERB观测的仪器——威斯康星半球型黑白传感辐射计,用于观测直接太阳辐射通量、地球和大气反射的短波太阳辐射及地球和大气的放射长波辐射。在其后的实验气象卫星(TIROS系列卫星)、NOAA第一代极轨业务卫星(ESSA系列卫星),NOAA第二代极轨业务卫星(ITOS/NOAA系列卫星)、NOAA第三代极轨业务卫星(TIROS-N/NOAA系列卫星)、NOAA地球静止气象卫星(GOES系列卫星),以及 NASA(国家宇航局)的试验卫星——NIMBUS(雨云)系列卫星上先后装载了各式各样的专门用于或可用于ERB观测的仪器。  相似文献   

6.
许林之 《海洋信息》2001,(3):17-18,29
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在21世纪,海洋以其丰富的资源、宽阔的空间,将为人类社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沿海大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国的发展也必然越来越多地依赖海洋。 1 我国海域海洋环境变化活跃复杂海洋区域集中了地球各个圈层,又是地球水  相似文献   

7.
主编手记     
屠强 《海洋世界》2010,(5):11-11
<正>说来也怪,最近地球的表现似乎很是配合某部好莱坞影片的情节,真是让全球的百姓都有点哭笑不得。就好比电影诉说了一则甲鱼和水蛇的故事,而地球立马弄了件马甲穿脱不停。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生存发展的历史中,对未知事物的渴求和想象是贯穿其中的。而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洋,带着与生俱来的神秘感,无疑给了人类最大的想象空间。也正因此,人类不禁在想,在陆地上的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海洋这片未知的领域里是否还幸存着远古时期的遗  相似文献   

9.
说起"地球"号,就不能不联想到人类对地球深部特别是对大洋深处的探索过程。从19世纪的科幻小说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把想象的空间延展到无法触及的海洋深处。那一片最幽深的蓝色深处,究竟隐藏着哪些秘密?究竟会给人类带来希望还是灾难?这些都像谜团一般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10.
当地球上人类的数量急剧膨胀,地球资源越来越少,地球的视野越来越近,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探索欲望时,人类的未来学家、太空专家和哲学家、实践家们本世纪以来把寻找人类第二故乡的努力聚集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离人类移民外星球这个目标,几乎是遥遥无期。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另一些独辟蹊径的科  相似文献   

11.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新领域和最广阔空间。在生物学家眼里,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在经济学家眼里,海洋是资源的宝库;在环境学家眼里,海洋是地球环境的调节器;在战略学家眼里,海洋是解决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的希望所在。可以预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经济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要大贡献。 海洋事关国家主权、经济和安全,牵系着民族的兴衰。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世界强国必须是海洋强国,最近几年国际形势的变化更充分地表明了这一点。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乃至于…  相似文献   

12.
4.非常事件(rare events)古海洋学的最重要贡献之一就是以充足的科学证据,详细地论证了地球历史上的重大非常事件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所谓非常事件或稀有事件是指其规模非常巨大,在地球历史上罕见,且发生得突然,几乎在一瞬间就使地球上广大地区的环境大大改变,引起生物界的灾难性的变化,使某些生物种类灭绝.这就是新灾变论.  相似文献   

13.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基本环境之一。规范人类海上行为的国际海洋法是国际法的一个分支,它和国际法的其他组成部分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国际法起源于欧洲,故欧洲有国际海洋法的摇篮之称。若将1493年教皇阿莱基圣德罗斯六世裁定西班牙和...  相似文献   

14.
“向海则兴,背海则衰”,早被人类的历史所印证。今天,随着地球人口的日益增多,陆地资源消耗的程度越来越大,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战略眼光就又一次聚焦到了海洋上。中国便再一次将面对机遇和更加严峻的挑战,因为海洋是地球能够供人类开发利用的最后一片空间,开发海洋...  相似文献   

15.
莫知 《海洋世界》2011,(4):20-23
自从人类发现资源的分布不均,以及产生了对资源的强烈依赖与渴求之后,世界就再也没有一天宁静可寻了。几乎在地球上每个人类可及之处,都留下了争抢和纷争的不堪回忆。好在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用武力解决纷争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世人唾弃,得以让地球在经受了无数次劫难之后稍作喘息。即便如此,这个世界仍旧几乎没有一天不见战火的。初时,陆地是人类唯一的战场,慢慢的,海洋也"被沦陷"。围绕在海域的周围,  相似文献   

16.
地球上的鲨鱼有近2亿年的历史了,可以说它是地球物种中的“老者”。鲨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负面的,认为鲨鱼会无缘无故地袭击人类和船只,实际上多数鲨鱼并不凶残。说到鲨鱼,人们都认为它是个庞然大物,其实鲨鱼的体型大小不一,有长有短。当今最大的鲨鱼是鲸鲨,体长可达20米,重逾5吨,口裂宽大。姥鲨体形仅次于鲸鲨,体长10~20米。  相似文献   

17.
南极与资源     
张立政 《海洋科学》1979,3(1):53-56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不停地围绕着太阳旋转,公转一周为时一年,产生了春夏秋冬的季节变化;地球还以地轴为中心,每天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周便产生了昼夜的交替。地球的两极几乎常年为冰雪所覆盖,巨大的冰川影响着世界的气候和人类的生活方式。因此,对地球两极地区的考察已成为科学史上最富有冒险性的行为。早在十八世纪,就有一些国家对南极进行了考察。同时,也有些国家对南极提出了领土要求。后来,提出领土要求的国家逐渐  相似文献   

18.
短暂的生命和漫长的地球演化历史相比,简直是件不可思议的事。科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一个时间表。假如把地球的历史看作是一个世纪,也就是100年。再按照这个假想设计一个时间表,把地球的演化历史和随地球演化的自然物,包括生命在内,都刻在这个时间表上,你一定觉得它十分有趣。我们知道地球是在46亿年前形成,以此为据去推演,最早的岩石是在开初的15年形成;生命的最原始形式——细菌、海藻,大约在第26年才在地球上出现;到了第80年,具体的生命体才演化  相似文献   

19.
全国中小学、青少年朋友们:海洋,地球生命的摇篮,人类未来的希望;海洋,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重返海洋”是21世纪的呼唤,是人类共同的心声。人类将进入一个共同开发和利用海洋的新纪元。1994年第49届联合国大会全票通过决议,将1998年定为“国际海洋年”,其主题是:强调海洋在造就地球生命中所起的作用,突出海洋环境的整体性,加强海洋开发的国际合作。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积约71%,以其博大的胸怀哺育着人类。然而,人们对海洋的了解远不如陆地。在我国,特别是青少  相似文献   

20.
地球上之所以有适合生物和人类生活的气候,极地系统功不可没。极地系统是地球整体系统的一部分,它直接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和气候变异,因而它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器和驱动器之一。也就是说,在人类活动对极地产生影响的同时,极地也反作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