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2008年7月15日下午,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会同有关单位在厦门市五缘湾海域,首次举办以“重构海洋生态、修复自然资源”为主题的人工鱼礁投放仪式,此举是为了改善和修复五缘湾海底资源生态环境,恢复海洋渔业资源,同时进一步提升厦门市海洋城市的良好形象,为市民提供一个娱乐垂钓的休闲场所。  相似文献   

2.
我国厦门和珠江口海域有一种珍贵动物,名叫中华白海豚,它是海洋世界中最聪明的哺乳动物。早在17世纪中叶,瑞典学者奥斯贝在我国珠江口海域首次观察到这种白海豚,并深深被其牛奶般的白色、温柔的举止、灵慧的生活习性所吸引,将其命名为“中华白海豚”。然而台湾海峡两岸的渔民则叫它“姑祖鱼”。每年农历3月23日妈祖诞辰日前后,  相似文献   

3.
厦门五缘湾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成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生态恢复成效评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环境质量、生物群落和景观格局三个方面选取相应指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评估滨海湿地生态恢复成效的指标体系,并对厦门五缘湾的生态恢复成效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恢复工程完成近5年后,五缘湾水体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降低了70%以上;沉积物质量有了显著改善,沉积物各项指标均达到了一类标准;底栖生物由57种增加到87种,多样性指数由0.72上升到2.53.总体来看,五缘湾生态恢复措施成效显著.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硬质岸线取代了原有的滩涂,水鸟的种类减少了近40%;开发活动等人为干扰使得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厦门至珠江口间沿岸海域中华白海豚分布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海域和珠江口海域是中华白海豚(Sousa chinensis)的2个重要分布区,但对这两地之间沿海白海豚的分布情况还缺乏了解.通过走访厦门至珠江口之间12个渔港码头或渔村的渔民,共获得有效问卷168份,探讨了厦门至珠江口之间沿海历史上和当今中华白海豚的分布情况.结果显示:年龄越大,渔民见过白海豚的比例越高;历史上(20~30a前),东山、汕头、甲子、汕尾和马宫等地沿海曾有较大的中华白海豚种群分布;如今,在东山湾和汕头海域还有中华白海豚的出没.通过进一步的截线抽样法调查,证实了汕头海域还有白海豚的分布,东山湾还有渔民观察到白海豚,但尚待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2015年以来,秦皇岛近岸海域暴发了绿潮,对北戴河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绿藻微观繁殖体在绿潮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主要包括孢子、配子、幼苗和营养片段。绿藻微观繁殖体作为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可以反映绿潮的“藻源”位置。本研究于2016年4-9月和2017年1月对秦皇岛近岸海域绿藻微观繁殖体的调查,探究了其分布规律以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绿藻微观繁殖体主要分布在近岸海域,由近岸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绿藻微观繁殖体的数量在7、8月份最高,在冬季最低。受绿潮影响严重的海域微观繁殖体数量高于其它海域。秦皇岛近岸海域的绿藻微观繁殖体为该海域绿潮的种源,其分布规律表明秦皇岛近岸海域绿潮起源于本地。  相似文献   

6.
2006年3月25~26日,由厦门市政府和农业部水生野生动植物办公室主办、厦门市海洋与渔业局承办的“中国厦门中华白海豚国际研讨会暨五缘湾中华白海豚救护基地论证会”在厦门召开,会议顺利圆满,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研讨会的主题为“人与海豚”,致力于为世界各地中华白海豚保护的科  相似文献   

7.
关于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域使用管理法》已于2002年1月1日起生效。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作为海域法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海域法中专设一章给予规定,明确要求“单位和个人使用海域,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缴纳海域使用金。海域使用金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上缴财政”。今后海域使用金的征收和管理工作,应当以海域法为依据,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一、现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1992年,国务院根据当时国内外企业使用我国海域从事生产经营性活动的具体情况,决定实施海域有偿使用制度。1993年,财政部和国家海洋局颁布实施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合国家有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和澳门海域实际情况,分析海域对于澳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十四五”时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应对策略,包括:强化海洋空间管控,构建绿色发展格局;开展岸线整治修复,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维护滨海湿地功能,推动海湾综合治理;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发展海洋旅游市场;实施污染联防联控,有效推动公众参与。同时,结合澳门实际情况,提出中长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策略,助力澳门在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鹏湾平洲岛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1年8月和2002年1月2个航次调查的结果,分析了大鹏湾平洲岛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特征;并结合1991年11月、1993年8月和12月以及2001年7月等历史资料,揭示该海域生态环境的演变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平洲岛附近海域目前水质状况良好,除BOD5和石油类外,其它指标都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浮游植物数量为4.3×106—6.5×106m-3,多样性指数为1.69—2.91,均匀度为0.42—0.60;浮游动物的数量为678—706个·m-3,多样性指数为3.32—2.74,均匀度为0.60—0.70。近10a来,该海域水质变化不明显,基本保持良好的状况;浮游植物的种类有所减少,生物多样性亦减少,数量则有增加趋势;浮游动物的变化则不大。  相似文献   

10.
《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19(1):76-77
《中韩渔业协定》生效2001年6月30日,《中韩渔业协定》正式生效实施,《中韩渔业协定》是继《中日渔业协定》之后,我国与周边国家签订的基于专属经济区管理制度的第二个双边渔业协定。该协定的实施,有利于海洋渔业资源的养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有利于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但同时,由于我国渔船数量大,渔业产量和效益将受一定程度影响部分渔民将面临着转业、转产。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2001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正式颁布。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制定和实施,是推进我国海洋管理法制化建设的显著标志,同时…  相似文献   

11.
椒南化工区排污口附近海域的底栖生物状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02年6~7月椒南化工区排污口附近海域生态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生态群落多样性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1)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贫乏,多毛类Polychaeta、海地瓜Acaudinamolpadioidea及纵肋织纹螺Nassariusvari-ciferus等耐污种类为优势种;(2)该海域底栖生物生物量较低,且局部海域出现了无底栖生物现象;(3)该海域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低、丰富度低、优势度大,表明底栖生物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于2003年5月5日至6日对台湾北部近岸海域,具有地区特征的5个测站进行浮游动物数量、组成等调查研究.结果共发现22大类浮游动物,桡足类为此次调查的主要优势大类,约占总浮游动物个体数量的42.57%,其次为桡足幼体(copepodids)。占27.38%,两者在各测站的出现率皆高达100%.根据浮游动物丰度比较、群聚分析与水文状况,可将东北3个测站与西北2个测站分为两个不同的群落.其中,西北部测站可能因沿岸溪流大量有机物的注入,有利浮游动物增生,因此丰度较高,但5个测站的浮游动物多样性皆不高,与台湾其它沿岸海域研究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3.
真核微生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高且功能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因个体微小且形态特征不明显,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很难全面评估其多样性。环境DNA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为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然而采水量对于评估寡营养海域浮游真核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在吕宋海峡及菲律宾海盆中设置5个采样点,每个站点各取4个10 L表层海水样品用于真核微生物高通量测序分析。对各站每个重复所获得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并分析了采水量与真核微生物OTU数量、群落结构及优势种和稀有种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采水量和真核微生物OTU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10 L水所获得的平均OTU数量为40 L水的64%,20 L水可获得82%,30 L水为92%。10 L样品所获得的群落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30 L和40 L样品检获的群落,而20 L样品与30 L和40 L样品在多样性指数上无显著差异。随着采水量增加,更多的稀有OTUs被检获,而丰富OTUs数量变化不明显。但统计分析显示,10 L与40 L组样品检获的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因此,综合考虑样品的可得性和现场处理时间,最低20 L的采水量可用于评估这一寡营养海域的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国海洋大气局代表团访问海洋三所5月22日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日,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代表团于2006年5月15~17日访问海洋三所,共同探讨具有国际意义的中国南海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美国海洋大气局是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的合作伙伴之一。该项目自正式实施以来,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波流共同作用下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基于三角形网格剖分模式,对位于韩江河口附近海域的汕头市东海岸新城大型离岸人工岛群规划工程做潮流及泥沙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规划的人工岛群"白海豚"身体轴线布置方向与工程海域往复流主流向趋于一致,涨落潮流态平顺,该规划方案实施后对周围海域水动力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人工岛群附近海域,流速有增有减,但变化幅度较小。规划方案实施后海床冲淤变化规律:人工岛群波影区以淤为主,迎浪侧以冲为主,局部区域最大冲深可达2m以上,应注意采取护底措施。由于韩江河口属于强浪区,应关注大浪引起的坡底淘刷。  相似文献   

16.
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7~2008年间在厦门海域开展的游泳生物周年季节调查数据,分析了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游泳生物种类236种,其中鱼类153种(软骨鱼类11种,硬骨鱼类142种),隶属于16目61科108属;甲壳类71种,隶属于3目21科35属;头足类12种,隶属于3目4科5属12种.游泳生物平均密度指数为1 337ind/(网.h),平均生物量指数为19.560 kg/(网.h).生物量优势种为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密度优势种为鹿斑鲾(Leiognathus ruconius).游泳生物生物量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冬季〉秋季〉春季,密度指数的季节变化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同时对厦门海域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海域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多样性指数(H')由东向西逐步递减,即大嶝海域〉东部海域〉九龙江口及厦门港海域〉同安海域〉厦门西港海域.并讨论了多样性特征和主要优势种的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受河口区复杂环境条件的影响,该海域游泳生物季节群聚优势种较为明显.游泳生物多样性特征的变化是由于各季节主要种类的优势度不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4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1号颁布,将于200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是我国政府为全面强化国家海洋权益、彻底解决海域使用及其资源开发中,长期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状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的关键举措,开创了海域使用管理的新时期,是海洋综合管理真正走向法制化管理时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破除传统用海观念,建立海域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一场深刻革命。它必将对21世纪我国乃至世界海洋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海洋的可持续利用产生…  相似文献   

18.
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生物多样性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物多样性维素着占地球表面71%面积海洋的生态平衡,是“必不可少的生命支持系统”,南海有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近200万km^2。具有独特丰富的热带海洋生物资源,是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支持因素和丰富的财富,探讨了我国南海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特点,分析了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提出了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于2011-2013年5月和10月在厦门五缘湾海域设置7个站位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并结合2005年的历史数据,运用AMBI和M-AMBI指数法评价该海域海底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状况。2011-2013年共鉴定大型底栖动物9门106科193种,多毛类(83种)、甲壳类(53种)和软体动物(25种)是该海域的主要优势类群,平均总密度和湿质量生物量分别为(518±292)ind/m2和(54.8±88.9)g/m2。多毛类的短鳃树蛰虫(Pista brevibranchia)为该海域的绝对优势种,其平均密度可达(170±179)ind/m2,其他优势种还有似蛰虫(Amaeana trilobata)、西方似蛰虫(Amaeana occidentalis)、丝鳃稚齿虫(Prionospio malmgreni)、梳鳃虫(Terebellides stroemii)、独毛虫属一种(Tharyxsp.)、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长指马尔他钩虾(Melita longidactyla)和伍氏蝼蛄虾(Austinogebia wuhsienweni)等。评价结果显示,该海域底栖生态系统受轻度干扰,生态环境质量介于一般—优良之间,与2005年的调查相比,2011-2013年该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好转,这可能与五缘湾及周边海域近年来进行的海堤开口改造、海洋环境整治,以及海湾纳潮量及水交换能力的改善有关。  相似文献   

20.
收集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224 次赤潮事件资料,通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8 年福建近岸海域赤潮发现数量和面积分别占全国的17.3%和6.1%。2015—2018 年相对于2000—2004、2005—2009、2010—2014 年赤潮年均发现数量和面积有明显下降。赤潮发现月份和空间特征明显,5—6 月为高发期;宁德、福州、平潭、厦门、泉州海域是赤潮高发区;4 个时间段比较宁德和厦门海域年均发现赤潮数量下降明显,平潭海域略微下降,泉州海域增加。由甲藻门生物引发的赤潮数量、面积和损失均最高,诱发赤潮的生物类群存在南北差异,有毒赤潮占总赤潮数量的14.3%。根据提出的赤潮等级划分标准,福建近岸海域以小型赤潮为主。建议在宁德至平潭近岸海域、泉州近岸海域加强赤潮立体化监测系统的建设,5—6 月为监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