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我国重要入海河口河海界线划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海界线不明不仅带来执法难、管理难的问题,也使投资环境趋于恶化,对海洋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抑制.海河(江)界线划分涉及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领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要重视河海划界工作,成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和专家组,尽快明确重要河(江)口的河(江)海分界线,并建议全国人大尽快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及时将陆海划界和入海河(江)口河(江)海划界成果吸收进去,使我国沿海各地的海域使用管理更具可操作性,以利于我国沿海河口区域的行政管理,保护河口流域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钱塘江口管理和投资现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钱塘江口为例,依据钱塘江入海河口的类型及特点,既尊重历史,又着眼于未来,从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稳定性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与评价,服从和服务于海洋法制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的需要,以促进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最终目标,探讨了钱塘江口江海分界线的位置和划分的依据,认为以澉浦-西三连线作为钱塘江口江海分界线符合自然特性和历史习惯.钱塘江河海分界的划分依据和划分原则也基本适用于其它河口.  相似文献   

2.
陆海分界和河海分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相关部门在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时,存在对管辖权认识不一致的情况,对焦点所在的海岸线确定、滩涂归属问题以及河海划界进行讨论.通过对国外沿海各国确定的海岸线现状的考察以及对国内涉海管理工作实践经验的分析,认为海岸线应为平均大潮高潮线.对于滩涂归属问题,由于国内现有法律对潮间带滩涂性质的确定存在矛盾,从两方面对潮间带滩涂性质进行分析.从滩涂本身特点来说,潮间带滩涂受海洋动力影响较大且与海洋联系密切,将其从海域管理工作中割裂出来,易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损害.而从滩涂归属权国际实践来看,以平均高潮线为海岸线的国家大多将潮间带滩涂归属于海域.因此认为高潮线以下滩涂应属海域,并提出3点建议:(1) 基于国内滩涂使用与支配事实的历史成因,建议监督和管理功能分由两个部门负责,海洋部门起监督作用,仍由原来沿海各省主管滩涂开发的部门开发滩涂,这样也有利于滩涂开发管理的持续性和滩涂资源的保护;(2) 对于海域使用许可权,建议采用多项许可证制度,既避免主管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同时也使开发利用项目得到周密的审查,避免其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产生不利影响;(3) 在审批权限方面,考虑各省滩涂自然条件不一、经济发展重点不一的情况并借鉴国际实践,建议适当扩大地方政府和地方海洋管理部门对海域管理的权限.河海分界是海岸线确定的难点.对于河海分界问题,认为河海划界是社会行为,是对在河海交汇区域里的管理行为及其职责、义务的分类和界定,应满足遵守自然客观规律、有利于社会稳定团结和资源可持续发展以及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这3项原则.从3方面讨论了河口的归属问题.并建议主要江河的河海界线以河口口门和口外海滨段的内端为界,即河口的近口段和河口段应属河,河口的口外海滨段属海.在一些小的入海河流可以明显的标志物(如挡潮闸、桥等)作为河海分界线.  相似文献   

3.
根据河海划界的可操作性的要求,探讨了海岸地貌学指标在河口区划分中的作用,并通过对河口区与河流、海洋之间的动态联系的阐述,提出河口区管理方式的建议.河口是海岸带陆海相互作用的典型环境,具有物理、化学、地质、生物和环境等多种复杂动力学过程,每一个河口都是高度个性化的.在为数不多的体现河口共性的参数中,海岸地貌学指标可用来确定河口区的内、外边界.根据河流水力学特征和河口过程的可容空间范围特征,河口-河流的分界点可用B-L曲线(B为河岸宽度,L为距离原点沿河流轴线的累积长度)上的拐点位置来表示.而按照河口为"半封闭水域"的定义,河口-海洋分界线可采用围封河口水域的海岸线的包络线.河口水域受到河流和海洋的双重影响,且河口区的自然演化和人类开发活动也会影响河流和海洋.因此,在我国河口区管理上应建立海洋和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4.
河口区域划界是进行河口区域开发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我国重要河口区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及管理现状,科学合理的确定河口区陆海分界线已成为当务之急.通过对黄河三角洲的调查研究以及资料收集和处理分析,遵守河口划界的原则,并根据相关的法律和条例,参照国外的河口管理经验以及我国其他河口的划界建议,对现代黄河三角洲陆海划界提出了几种初步建议,并分析了这几种划界方法的优势和不足,推荐使用平均低潮线或黄河口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沿岸界线作为入海口区的陆海界线,海堤作为其他区域陆海界线.  相似文献   

5.
宁波市陆海及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波市东临东海,杭州湾和三门湾分别从其北边和南边挟裹,象山港从中间嵌入陆域,与上海、舟山隔海相望,东西宽为175 km,南北长为192 km,海域面积为9 758 km2,大陆岸线全长为1 594 km, 辖区浅海面积为4 524.84 km2.宁波市海岸线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不断变化,其中自然的滩涂淤涨使岸线向海推进,人为接连岛工程使海岸线长度增加,而滩涂围垦往往把曲折海岸线变成直线岸线,使总体岸线缩短,这些海岸线变化给陆海管理分界线的确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宁波市主要入海河流有钱塘江和甬江,对于入海河流河海管理分界线和部门管理权限尚不清楚,区域管理同样存在多头管理和低效率现象.通过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对宁波市海岸线、海岸带和主要入海河流分布特征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根据国际海岸线、海岸带和河海分界理论与实践经验,针对宁波市海岸线和入海河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管理现状和宁波市经济发展的特殊需要,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我们对宁波市海塘或海堤为界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滩涂或淤涨型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稳定岸滩的陆海管理分界线、港口码头海域界线、其它海岸工程界址线的界定和大潮高潮痕迹线为围海(涂)内界线的界定以及对钱塘江入海口的河海管理分界线和甬江的河海管理分界线的界定提出了初步建议,旨在为贯彻实施海洋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宁波市海岸带区域开发管理和有效保障海洋管理职能的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口区河海划界的指标.水域性质是宏观上确定河海划界范围最基本的自然参数.潮汐特征的沿程分布和变化是河海划界的重要要素.盐水入侵是河口地区的普遍现象.悬沙浓度的沿程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可作为河海划界的参数之一.南支以上河段,河床纵断面变化显著,深槽浅滩起伏分布;南支河槽在浏河口以下,水深变化不大,一般在20 m之内,床面较平坦、起伏甚小,至口门一带水深均在10 m之内,明显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一带是河海过渡段的特点.河口沙岛是河海相互作用下的沉积地貌,其推进状况也是河海划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长江口沙岛的形成和推进,河海界线有不断下移的趋向.据此探讨性地提出河海划界的3种方案:方案Ⅰ位于河口段的中部,界线的中部走向基本上是长江口第一代沙岛(崇明岛)与第二代沙岛(长兴、横沙)的分界线;方案Ⅱ以浏河口-崇明岛上口-北支沪苏分界线;方案Ⅲ位于口门附近.推荐方案Ⅰ作为上海市(长江口)河海划界的界线,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了浙江省钱塘江(含曹娥江)、甬江等5条主要入海河流的基本情况与河口整治和开发利用的情况以及河口区域管理的主要相关法规和机构.由于海洋管理客体的特殊性,河口区域海洋管理中的涉海主体矛盾不断增多,指出并分析了河口管理中存在的3个方面的具体问题以及解决河口区域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若干思考.当前河口区域管理的不甚协调局面是由于历史短暂的海洋专门管理与传统大陆型管理存在脱节造成的.目前,政府对河口区域的管理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期,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理顺依据不一问题,二是做好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衔接.各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建立以协调为核心的科学化管理机制已成为当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河口区域中相对有效地解决河海划界的问题,本质上就是解决该区域的陆海分界问题,选择海岸线作为标准较为恰当.当前在河海划界问题上存在诸多误区,科学认识河海划界,正确把握海陆分界的实质,才能把河海划界的研究及其成果最大限度地应用到维护国家权益上,同时从法制型政府建设的角度,站在当地经济社会谋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全局高度,在法律的框架内更为理性地分析和处理河海划界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建立健全陆地与海洋管理的协调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河海、陆海分界的科学、法律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科学和法律的观点,讨论了河海、陆海的分界问题.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考虑,河、海间的过渡段是河口,陆、海间的过渡段是滩涂.否定这两个过渡段的客观存在及其自然属性是不现实的和不明智的.河口是河流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地段,潮流与径流是河口物质、能量输移的两个主要动力因素;而海洋的主要动力除潮流外,还有波浪、密度流、各类海洋环流,径流已微不足道.滩涂是随高、低潮位变化而时淹时露的一片陆地,而海洋则主要是指低潮位以下的水体,两者自然属性有明显的差异.但河口与海洋、滩涂与海洋在学术研究中难免存在交叉,相比之下,自然科学、法律条文对上述一些用语的定义、内涵则更加严格.目前法律上对海域论述最权威的应是1994年通过的、我国也签约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法对海岸基线、内水、河口、海域、海湾均有科学、严格的定义,将名词的科学性与法律的严肃性、可操作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全国人大于1996年5月批准执行此法,它应是我国海洋法系统的法律基础,其它的法律文件(包括名词定义与基本精神)不能与之相冲突.引用了国内外海洋法的条文、权威的学术专著及相关论文,从科学及法律条文上明确的定义看,领海基线即低潮位线是陆-海及河-海的分界线,也是量算领海距离、划分内水与海域的基准线,内水是领海基线向陆一侧的水域,包括河流、河口、海湾及滩涂的水体等.因此内水不限于海域,而2001年我国人大通过的<海域法>未明确河口及滩涂的法律地位,而且正是该法将内水表述为海域的组成部分,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将内水不包括在海域之内相矛盾,故执行中常发生争议.  相似文献   

9.
入海河口河海分界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是河海之间从陆地因素为主向海洋因素为主转化的过渡地区.关于入海河口的河海分界问题,国际上已有法律先例.在法律方面,相关部门对有关法律、法规的理解不同,对河海界限存在不同认识.在自然科学方面,存在着不同的专业强调不同的划界方法的问题;在管理方面,存在着根据各自认为的管理权限提出的河海界限问题.世界各国的海洋管理实践证明,河口属于海岸带综合管理的重要区域.研究河海划分的科学问题,目的是为了管理,但管理不仅依赖于自然科学,同样也依赖于社会科学.河口属于"国家所有",无论哪个政府部门都是代表国家行使管理权利.不管哪个部门,在河口区管理过程中,都必须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从严管理,为可持续发展服务.河口管理应该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保全,坚持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海岸线作为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是海域管理的重要界限和基础地理数据,也是地图编绘、海洋调查和海岸带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准确掌握其位置、长度等信息,是提高海域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文章结合广东省海岸线修测实际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对围海养殖区海岸线界定方法进行探讨。针对养殖区已进行土地确权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以自然属性为主要依据判定海岸线位置;承认土地权利人的权利在先;围海养殖区的海岸线统一以靠陆一侧的外边缘线进行界定等解决方案。期望可以为海岸线修测和海域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河口只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一小部分水域,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物的进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生物种群繁殖、育幼和栖息的场所,而且是溯河和降海鱼类洄游的必经之路,因此,河口对生物种群的繁衍延续和资源补充,以及保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河口又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水域,同时也是受人类干扰最为严重的区域。因此,河口的生态环境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包括长江三峡水库的兴建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对位于河口两侧的我国著名两大渔场——舟山渔场和吕四渔场的影响问题。影响渔业资源的因子是多方面而且错综复杂的。本文主要通过长江径流的变化与环境因子变量的相关分析,并根据三峡水库不同蓄水方案,对河口近海渔业的影响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区营养盐的分布特征及三峡工程对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长江口海区,长江冲淡水、台湾暖流、黄海冷水等多种水系混合、交汇,错综复杂。对河口营养盐分布变化规律的研究,将为河口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可靠的依据,营养盐作为长江口这一世界著名渔场的化学物质基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长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周年观察,讨论了各种营养盐(包括磷、硅和氮)的时空变化规律和它们在河口的转移过程,估算了营养盐的年输出量,并提出了长江流量和营养盐输出量之间的关系,初步预报了三峡工程对长江口营养盐可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88-1991年河口锋面现场调查、上海市海岸带调查及历次标准断面调查资料对长江盐度场及盐度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由口门至外海纵向上存在着三级锋面现象:内侧锋面即长江河口锋为长江河口水与长江冲淡水的界面;羽状锋是长江口羽状流水与口外混合水的界面,它是长江口最主要的盐度锋面,也是长江口一个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带,对河口沉积过程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外侧锋面即海洋锋,是长江冲淡水的最外边缘。  相似文献   

14.
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对大通枯季径流量变化的响应时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应用河口海岸三维数值模式, 计算区域包括大通至长江河口及其邻近海域, 设计高分辨率网格, 数值模拟和分析不同潮型下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对大通径流量变化的响应时间。计算结果表明, 不同潮型期间大通径流量的增加, 河口盐度响应的时间在4.0~6.2 d之间, 但小潮期的响应时间明显长于其他潮型期的响应时间。本文给出了长江河口盐水入侵对大通枯季径流量变化的响应时间, 可为河口水文、泥沙和环境等研究中取何时径流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受流域来水来沙条件变化及河口大型工程建设的综合影响,长江口呈现新的冲淤格局,为预测未来演变趋势,本研究基于前期研究中建立的长江口年代际冲淤演变预测模型(Delft3D),未来情景考虑不同来沙量条件和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预测结果表明,到2035年长江口整体以冲刷为主,口内河段主槽和浅滩边缘冲刷较明显,仅高滩局部淤积;到2050年口内河段保持净冲刷状态,拦门沙地区在现状来沙量条件下略有淤积,但在极端低来沙量条件下转变为净冲刷状态,海平面上升对拦门沙地区冲刷具有一定抵消作用,但不会使冲淤状态产生本质改变。本研究分析认为,长江口局部区域未来冲淤趋势可能对河口综合治理与保护产生不利影响,针对新格局条件下的滩槽河势稳定、重要洲滩保护、重大工程安全评估、冲刷致灾研判以及海堤防护标准再评估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新时期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Distributions and source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in seabed sediment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hydrodynamics are analyzed, in the turbidity maximum of the Changjiang Estuary. Ecology ecoenvironmental effects of estuary water on the continuously increasing terrigenous organic carbon from the Changjiang River are also explored through variations of organic carbon content and water quality indicators. Results show that, hydrodynamics exert important influences on distributions of organic carbon in the tur- bidity maximum of Changjiang Estuary. For their redistribution effect of terrigenous organic carbon within the moving layer in the whole region, variations from land to sea are not indicated by surficial and vertical average values of TOC and total nitrogen (TN) contents in core sediment, as well as organic stable carbon isotopes in surface sediments. However, on the long-time scale, the trend of terrigenous organic carbon decreasing from land to sea is still displayed by variations of stable carbon isotopic average values becoming heavier from land to sea.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igh content of Chl a cannot appear in the Changjiang Estuary in despite of adequate nourishment supply, because photosynthesis of phytoplankton is constrained by high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SSC). However, an area with a high content of Chl a occurs, which may be caused by resuspended benthic algae with bottom fine grain-size sediments. Tremendous pressures are imposed on the environment of Changjiang Estuary, because of uhrophication trends and special hydrodynamics. Phytoplankton bloom area tends to extend from the outer sea to the mouth of Changjiang River.  相似文献   

17.
长江分汊河口涨、落潮悬沙不对称特征及季节性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入海河口由于径流的存在以及河口地貌形态的影响,存在涨、落潮水动力、悬沙以及盐度分布等不对称现象,同时这一不对称现象还存在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差异。根据2013年7月和2014年1月洪、枯季长江口定点准同步水文泥沙调查结果,发现长江口分汊型河槽悬沙浓度在时间上存在洪枯季、大小潮不对称特征,在空间上存在东西向沿程分布、南北向横向分布以及垂向上表底层分布不对称特征。河势演变形成南、北支河口涨、落潮悬沙浓度不对称分布的整体格局;洪、枯季变化影响河口涨、落潮悬沙分布的再分配过程;大潮涨、落潮过程对悬沙分布不对称影响显著大于小潮;季节性风浪作用影响河口最大浑浊带涨、落潮悬沙不对称南北差异;底部高含沙浓度对口门段涨、落潮悬沙不对称性贡献显著。  相似文献   

18.
长江河口海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叶属峰  刘星  丁德文 《海洋学报》2007,29(4):128-136
基于结构功能指标体系评价法,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2002年至2004年8月生态调查数据对其进行初步的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物理化学指标、生态学指标和社会经济学指标三大类30个指标来建立长江河口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2002年至2004年8月长江河口生态系统的整合健康指数(IHIYRE)分别为3.09,3.17和4.36,均低于系统健康指数值(5),河口生态系统总体上处于健康与不健康之间(3≤IHIYRE≤5).而且,从目前河口海域的污染现状来看,这一海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且状态比较稳定,使其恢复到健康状态需要投入巨大的物质和能量.  相似文献   

19.
王亚  何青  沈健 《海洋学报》2014,36(1):48-55
利用水龄理论的新方法,借助环境水动力学模型定量讨论了多年平均径流条件下长江河口径流和潮汐作用对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影响。研究给出了长江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时空格局:多年平均流量条件下,水流从徐六泾输出至河口(122.5°E)大约需要24d,南、北槽分流口以上河段水流输运时间主要由径流控制,水流输运时间为8d,向下至拦门沙滩顶水域由径流和潮汐共同控制,水龄为16d,说明最大浑浊带区域的水流输运速度较上下游为慢,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最大浑浊带区域水动力的特征;长江河口水流输运时间存在明显的层化现象,表底层相差最大值可达6d。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长江河口的潮汐作用是影响河口水流输运时间的关键要素,河口巨大的进潮量增强河口水流交换能力并减小水流输运时间,从而显著影响随水体运动的物质输运格局。水流输运时间研究,不仅可以成功应用于河口水动力环境的量化研究,而且可以为泥沙输运及污染物输运等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动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