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多毛类(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吻沙蚕科GLYCERIDAE Grube,1850亚科的检索表1.体分2一3区1.体不分区··,…角吻沙蚕亚科Goniadinae二吻沙蚕亚科Glycerinae角吻沙蚕亚科Goniadinae角吻沙蚕属G。成ada的检索表 1.咽部V形齿窄;背刚毛少、粗,为足刺状······……角吻沙蚕Gon沁do emerfta Audouin et Milne Edwards 1.咽部V形齿宽;背刚毛多、细、为毛状··········································……2 2.咽部乳突圆锥形,V形齿12一13个;第32一33刚节开始为双叶型疵足···…… 环纹角吻沙蚕Go,‘adaa。。ulata Mo…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栖息在安徽省合肥市四里河附近淡水鱼苗培育池中的介甲目蚌壳虫科蚌壳虫属的一个新种—中华蚌壳虫Cyzicus sinensis Hu,1987 sp.nov.该新种是蚌壳虫属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列表比较了本新种与近似种尼泊尔蚌壳虫Cyzicus nepalensis Ueno,1967的主要形态区别特征:新种壳周缘具短毛;第1触角有感觉乳突15个(雄)及19个(雌);第2触角内、外胶有15—16节;雄性有19个体节具背棘刺,雌性则有17个体节;雄虫执握肢第4内叶内缘中部凹陷较浅,无突起;雌虫携卵肢鳃叶呈小椭圆形;雄虫尾节背缘生小齿29个,雌虫则有32个;雄虫尾爪具羽状刚毛17条,小齿38个,而雌虫则分别有9条及94个,尾爪背面中部有1个长棘。附新种与近似种的形态图20幅。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水产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根据在中国近海采集到的标本,描述多毛类环节动物一新种——中华竹节虫(Sabaco sinicus sp.nov.)。该物种标本在乌沙科夫等(1962)报道后一直被错误鉴定为钩齿短脊虫(Asychis gangeticus Fauvel,1932)。我们基于以下性状将该种描述为一新物种:项沟和前三个刚节具深棕色色素点;刚节4–6的腺体分布特征;肛前节无刚毛;肛漏斗喇叭状,背侧小叶呈扁盘状;具膝状的背刚毛、表面有或无螺旋刺毛带的细毛状背刚毛;腹刚毛为排成一列的鸟嘴状齿片刚毛。钩齿短脊虫和该新种的区别在于前者身体无色素点,肛板背侧小叶呈三角形。自1950s以来,该物种的分布区已经从长江口以南海区明显向北扩展。  相似文献   

4.
武青华  陆洋  孙静 《海洋与湖沼》2020,51(3):622-629
在对海南岛及渤海滨州贝壳堤岛的自由生活海洋线虫进行分类鉴定和多样性研究中,发现拟色矛线虫属2个新纪录种:微拟色矛线虫(Chromadorita minima (Kreis) Wieser, 1954)和异常拟色矛线虫(Chromadorita abnormis (Kreis) Gerlach, 1965),并进行了描述。其中,微拟色矛线虫(C. minima)具有以下特征:体型粗短,体表具横向均匀排列的斑点、无环纹;口腔具有大的稍弯曲的背齿、头刚毛5—6μm;交接刺均匀、弯曲、近端不膨大、长约为泄殖孔体径的1.5倍、引带突尾状、无肛前辅器。以上特征与原始描述一致,但交接刺稍短(30—35μm vs 41μm)(测量6个个体)。异常拟色矛线虫(C. abnormis)虫体细长,体表具横向均匀分布的环纹和斑点;头刚毛长0.4—0.5倍头径、化感器为横向的肾形、口腔具有一个稍大的背齿和两个较小的亚腹齿;交接刺细长、向腹面弯曲呈弧状、近端头状、远端渐尖、引带板状、无引带突、具5个杯状的肛前辅器。其特征与原始描述相似,特别是德曼值a、b、c一致,但该标本体型较大(818—1231μm vs 810—842μm),交接刺稍长(44—49μm vs 25—33μm)(测量9个个体)。  相似文献   

5.
8 一o 南海沉积物中放射虫 1新屋12种………………………………………………·,…………··。……·陈木宏、谭智源(二)珠江磨刀门海区底质中有孔虫、介形虫的分布……·’…·‘…·’…………··’…‘………·二………·二…………华 袂(10)南海北部他生海绿名官集带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扬传球(19) 太平洋北部铁锰结核与细菌关系的初步研究………………………………………………………张桂芬、鲍根德(27) 大亚湾悬浮物和底质中主要矿物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对东海大陆架进行过多次综合调査,获得了一些钥孔?科的标本,经整理鉴定有凹缘?属Emarginula和天窗?属Puncturella下隶的六个种:其中串珠凹缘?Emarginula hosoyai Habe、脆凹缘?E. fragilis Yokoyama、整齐凹缘?E. concinna A. Adams、羚天窗?Puncturella dorcas Kira et Habe和帽天窗?P. pileolus (A.Adams)等五种为我国新记录。  相似文献   

7.
蒋燮治 《海洋与湖沼》1980,11(4):335-336
雌性特征 体长0.45—0.4毫米。体略呈长方形,外形与点滴尖额溞(A.guttatSars)相似。透明浅黄色。壳瓣背缘稍微拱起,中部最高;后缘略向外凸出,其高度约为最大壳高的4/5;腹缘较平直,中部微凹,全缘列生刚毛。后背角不明显;后腹角浑圆无刻齿。壳纹纵行。 头部不大。吻部钝,伸向前方。单、复眼形状一般。第一触角呈棒形,不超过吻尖,前侧具一根触毛,末端为一束长度相仿的嗅毛。第二触角游泳刚毛序式:0—0—3/4—1—3。  相似文献   

8.
鳍缨虫属Branchiomma物种隶属于缨鳃虫科(多毛纲、缨鳃虫目)。除斑鳍缨虫B.cingulatum(Grube,1870)和锯鳃鳍缨虫B.serratibranchis(Grube,1878)外,黑斑鳍缨虫B.nigromaculata(Baird,1865)和珠鳍缨虫B.pereraide Silva,1965为我国首次记录。鳍缨虫属Branchiomma K lliker,1858Type speciesAmphitrite bombyxDalyella,1853鳃冠两鳃叶的鳃丝呈螺旋状或半圆形排列。鳃丝近基部有鳃膜相连。鳃丝外侧具成对分布的外突起(external stylode),鳃丝上具成对的复眼。具背、腹唇,背唇锥状具背附属物和平行叶。领发达,领的背叶窄且背中央具宽的裂隙…  相似文献   

9.
锥头虫科环虫,虫体多细长,口前叶圆锥形、球形或平截形。围口节1-2节,皆无附肢和刚毛。吻可外翻但无附属器官。疣足双叶型,鳃有或无。刚毛简单型:毛状、钩状、叉状或矛状等。躯干部分为两部:扁平、疣足侧生的胸部和圆柱状,疣足背生的腹部,这是锥头虫类区别于其他多毛环虫的重要形态特征。 除口前叶圆钝或平截的居虫属Naineris 栖于岩岸海藻丛中外,锥头虫多建造临时性的栖管,穴居于泥沙滩。 目前,锥头虫计有两亚科14属130余种(Hartman, 1959; Fauchald, 1977)。在黄海、东海我们只记录到锥头虫亚科的种类。 本文是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采集、保存的标本进行整理的,共报道5属14种,其中9种为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0.
黄海原环虫的研究Ⅱ——好转虫科和原须虫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转虫科是典型的小型底栖生物,体长在1毫米以下。主要特征是无头触手和疣足,刚毛退化或无,体腹面具有一条纵走的腹纤毛带。好转虫科有3个属,我们在青岛潮间带采到了好转虫属Dinophilus的圆毛好转虫D.gyrociliatus O.Schmidt。  相似文献   

11.
钩刺尾刺虫无性生殖期的皮膜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微波 《海洋学报》1995,17(6):105-110
借助蛋白银技术对海洋纤毛虫钩刺尾刺虫无性二分裂期间的形态发生进了观察(1991年7月10日),结果表明:(1)前仔虫也有一口原基出现并由其对老的口围带进行部分重建,另一部分未被更新的小膜将保留并为前仔虫所继承;(2)额棘毛分别来自第1、2棘毛原基及口侧膜原基;(3)形式上的右缘棘毛实为腹棘毛,来自第5列棘毛原基;(4)尾棘毛十分独特地由两组原基演化而成;(5)背触毛的发生为分步式进行.文中另对本属的演化模式及在游仆虫科中所体现的独特性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唇口目、无囊亚目的枝室类苔虫(Division Cellularina)通常包括5科:小隔苔虫科(Farciminariidae)、粗胞苔虫科(Scrupocellariidae)、双胞苔虫科(Bicellariellidae)、戎胞苔虫科(Euoplozoidae)和端口苔虫科(Epistomidae)。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来从底栖拖网和潮间带搜集的标本中,已发现小隔苔虫科1属1种,粗胞苔虫科5属31种,双胞苔虫科8属41种,端口苔虫科1属1种;戎胞苔虫科至今尚未获得标本。Mawatari[1973:Studies on Japanese Anascan Bryozoa.2.Division Scruparina. Bull. Nat. Sci. Mus. Tokyo,16(4):605-624.] 提出把 Brettia 属和 Eucratea 属从微室类的Scrupariidae中分出,归于枝室类。根据这两属的出芽类型及群体的一般特征。它们与 Scruparia 属区别显著,而与枝室类的 Bugulella 属、Beania属近似。因此我们认为, Mawatari的意见是可取的。由于我们至今尚未获得 Brettia 和 Eucratea 两属的标本,故本文不予论述。 粗胞苔虫科是枝室类苔虫的两个大科之一;种类十分丰富。其主要特征是:群体直立或稍松散葡匐,通常在分枝分歧处有关节。个虫多列或双列。前、侧鸟头体通常存在。除三胞苔虫属 Tricellaria Fleming,1828外,背面都有振鞭体或鸟头体,刺通常存在。口上卵胞。本科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前膜上面覆盖一根盖刺(scutum),它是刺的变形,其形状多种多样。 在研究枝室类苔虫时,首先要弄清它们分枝的分歧方式,亦即弄清个虫在分枝分歧处的排列方式。所有枝室类苔虫在分枝分歧处群体结构大致相同,但个虫排列方式各异。一支双列分枝的分岐是通过个虫数目的一分为二来完成的。分岐进行的方式,一般是母节间部(parent internode)相对应的两个连续交替的个虫各自接续两个末位后生个虫(distal successor zooids)。为叙述方便,可用字母统一标注与分歧有关的个虫。A是准备分歧的两个交替排列的始位个虫(proximal zooid),B是与A连续交替、位于分枝另一侧的末位个虫(distal zooid)。E是与分枝中轴密切相关的后续个虫(successor zooids),称为轴个虫(axillary zooid)。C和D是“Y”状分枝的一枝(子分枝daughter branch)的外列个虫,分別是A和B的直接后续个虫,在形状上它们与A和B一致。与A和B的区别在于它们彼此分岐,以便让其他两个后续个虫E和F嵌在它们中间。E来自A,位于A的内侧,F来自B,位于B的内侧,也就是说,群体分枝分歧后的两支子分枝的内列个虫来自不同的个虫:F来自B,G来自E。这是双胞苔虫科的分岐模式(图1:2)。 粗胞苔虫科的分岐模式与双胞苔虫科不同。在祖胞苔虫科,末位个虫B发育成为单列,从始位个虫A分出两个子个虫C和E,因此与A接续的不是B而是C和E。C是A的末位后续个虫,在A的外侧分出,发育成为单列。E是A的始位后续个虫,在A的内侧分出。E分出个虫F和G,因此从A长出完整的分枝。此分枝与群体分枝具有相同的外列和内列,分别称为B列、C列,而G和F分别形成A侧枝的内列和B侧枝的内列。因此,粗胞苔虫科在群体分枝分岐时产生的两支子分枝的内列来白同一个虫,轴个虫E产生F和G(图1:1)。 不同种类分岐方式不同。分岐方式在区別种属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里就本文涉及的种类,将粗胞苔虫科的分歧类型概述如下。 粗胞苔虫科有9属,在我国已发现5属。  相似文献   

13.
利用活体观察和蛋白银染色技术对鬃异源棘尾虫(Tetmemena pustulata(Müller,1786)Eigner,1999)漠河种群的形态学及细胞发生学进行了详尽的研究。研究表明:本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活体形态和纤毛图式特征方面十分吻合。无性生殖期间细胞发生学表现出的主要特征如下:1)老口围带为前仔虫所继承,老波动膜仅在前部发生更新;2)后仔虫口原基为表层独立发生;3)老棘毛II/2、III/2与IV/3、IV/2、V/4分别参与前、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的构建;4)前、后仔虫额-腹-横棘毛原基I-VI以“1∶3∶3∶3∶4∶4”的方式分化形成棘毛;5)前、后仔虫的缘棘毛原基分别由老结构反分化形成;6)背触毛发生为尖毛虫模式,但2列背缘触毛原基源于右缘棘毛原基前端断裂。本研究为该种背缘触毛原基起源的首次揭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依据冲绳海槽17个采样站位336个样品分析结果,认为介形虫分布具有如下特征:1.在粉砂质浊积层中介形虫化石非常丰富,富集的尸积群化石堆积成层;2.浊积层中介形虫积层富集的数量是与海槽升降速度和频率相关;3.尸积层中介形虫大部分是属滨海和浅海类型,完全不同于深海介形虫.  相似文献   

15.
单毛尖头水蚤Arietell usunisetosus n.sp.(桡足亚纲,哲水蚤目,尖头水蚤科,尖头水蚤属)模式标本(2♀)系采自太平洋中部热带水域.它有若干明显不同于本属其他已知种的形态特征,如雌性尾叉不对称,左叉外缘隆起呈瘤状;第5对胸足瘤状内肢顶端各具1长刚毛,宽舌状的外肢末端不具末刺等.  相似文献   

16.
)3 海洋地质地。海洋地球科学最近发展概况………二………………………………………··任美锣1(11)研究古潮汐的一种新途径……………………………………………………汪品先 1(18)东海沉积物粒度概率曲线的成因类型划分…··、……………………………李粹中等1(30)东海重磁场特征及构造格架………………………··,………………………吴声迪等 2(1)东侮及琉球岛弧地区岩石圈层下地慢流应力场……………………………蒋家锁等2(11)冲绳侮槽火1.I.10A发矿物及其地质意义、…·,…………………………………陈建林等2(1_9)东海四万年来海平而…  相似文献   

17.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海异齿线虫Parodontophora marina n.sp.(嘴刺目、轴线虫科)和异毛联体线虫Paracomesoma heterosetosum n.sp.(色矛目、联体线虫科);前者来自渤海莱州湾的DA_2和DA_4站,水深分别为20和16m;后者来自大连夏家河子砂质滩中潮带。新种海异齿线虫与日本海齿线虫(P.marisjaponici Platonova,1971)十分相似,但新种有规则排列的颈刚毛(雄性和雌性的颈刚毛排列式均为(3D—2V)2,排泄细胞大且排泄孔开口于口腔中部的腹部表面。新种异毛联体线虫的雄性交接器为本属相对最长者,为肛径的7倍,化感器之后成对的颈刚毛以及de Man比值明显地高于本属所有的种。本文提供了包括这两个新种在内的两个属双歧式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绒螯蟹线粒体DNA序列研究Ⅱ.16S rRNA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参考果蝇、卤虫与锯缘青蟹的线粒体 DNA16 S r RNA基因序列进行了日本绒螯蟹相同基因片段的引物设计、PCR扩增及序列测定 ,得到 56 7bp的碱基序列 ,其 A、T、G、C含量分别为194 bp(34.2 2 % )、2 16 bp(38.10 % )、98bp(17.2 8% )、59bp(10 .4 1% ) ,与果蝇、卤虫及锯缘青蟹类的 16 S r RNA基因片段序列含量相似。  相似文献   

19.
东海北部陆架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及其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北部陆架区D-46C和D-74C柱样底栖有孔虫分析结果表明,D-46C柱样自下而上为压扁卷转虫(Am-moniacompressiuscula)组合,并可以进一步划分出压扁卷转虫—花朵虫(A.compressiuscula-Florilusspp.)亚组合、压扁卷转虫—叶状串珠虫(A.compressiuscula-Textularia foliacea)亚组合和压扁卷转虫—强壮箭头虫(A.compressiuscula-Bolivina robusta)亚组合;D-74C柱样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三个组合:叶状串珠虫—压扁卷转虫(Textularia foliacea-Ammonia compressiuscula)组合、大西洋花朵虫—异地希望虫(Florilus atlanticus-Elphidium advenum)组合和大西洋花朵虫—结缘寺卷转虫(Florilus atlanticus-Ammonia ketienziensis)组合。两个柱样中底栖有孔虫组合垂向变化明显,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初步认为两个柱样均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其中,D-74C柱样为全新世中期(相当于亚北方期)以来的沉积,在全新世晚期一直受到陆地冲淡水的强烈影响;D-46C柱样为全新世早期(相当于前北方期和北方期)以来的沉积,受到陆地冲淡水流的影响较D-74C柱样小。  相似文献   

20.
1982年(第 1卷) S 一0发刊词纪念海洋生物学家张苦所长…………………………………………………………齐钟彦、谢玉坎(1)有关中国断块构造的几个问题………………,………………………………………………··张文佑(5)中国珊瑚礁的溶岩特征…………………………………………………………………………黄金森(二2)华南沿海第四纪地层划分及海岸升降………………………………………………··,·。……·杨树康(21)海南岛鹿回头软珊瑚骨针灰岩的初步研究………………………………朱袁智、钟晋梁、聂宝符(35)南海东北部海区介形虫的分布………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