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套子湾的自然资源,本研究对套子湾的海水交换率和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为实施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采用人工处理与合理利用海域自净能力相结合的技术路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陈春华 《海洋学报》1997,19(5):69-75
本文对用半微分极谱阳极溶出技术与预平衡络合滴定的方法测定海水表现络合容量出现的异常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数据处理改进的方法。在理论和实验上对表观络合容量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论证。通过对Cu、Pb、Cd表现络合容量的测定,分析确定铜作为测定表观络合容量时络合滴定参考金属的合理性。海口湾海域海水的表现铜络合容量变化范围为166.4~320.0nmol/dm3,平均值为240.9nmol/dm3,最高值出现在生活污水排污口,其他各站平面分布较为均匀;条件形成常数变化范围为3.46×10 ̄7~4.76×10 ̄8,平均值为1.7×10 ̄8.根据铜离子与海水中的有机络合剂的1:1络合模型及生物致毒游离态铜离子浓度的限制值,估算了海口湾海域海水对铜的自净容量,指出海口湾海水陆源排入铜浓度达7.43μg/dm3,仍对生物生长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3.
将改进的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POM模型中,通过坐标变换,合理安排计算区域,对流沙湾海域的三维潮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较好.模拟结果表明:流沙湾海域属正规日潮,潮流运动是带有旋转流的往复流运动;涨潮历时大于落潮历时;落潮流速大于涨潮流速;余流较强,基本指向外港.采用垂向平均的水平二维对流扩散方程来模拟流沙湾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在Ⅱ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的要求下,流沙湾COD的环境容量约为906吨/年,交换率为78%;无机氮约为105吨/年,交换率为97%;活性磷酸盐约为11吨/年,交换率为97%.整个流沙湾海域水环境质量很好,海水自净能力强,对各种污染物的交换能力强.结合水质、水动力和容量计算结果,可以认为流沙湾海域水质属较贫营养类型,虽然较大的剩余环境容量是我们所希望的,然而结合具体养殖对象看,流沙湾海域低含量的氮、磷营养盐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流沙湾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环境管理不仅要考虑环境容量,还应结合具体海域使用特点进行合理规划,以促进海域生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建立三门湾附近海域的水动力和水质模型,研究核电站取排水工程对海湾水交换的影响。计算得到取排水工程建立后三门湾海域40 d的海水交换率由51.60%变为51.06%,降低了0.54%。将三门湾海域分区分析,结果发现靠近排水工程的汊道水交换率降低最多,降低了5.36%,其余区域水交换率也都有所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大。结果表明:取排水工程的建立使得湾内水流状况发生变化,不同区域的水交换率变化相差较大;排水工程切断了附近汊道水流与外海的交换,导致排水口附近海域水交换率降低最多。  相似文献   

5.
厦门湾海水中224Ra的深度分布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MnO2-纤维富集、220Rn的连续射气闪烁法测定厦门湾海水中的224Ra,利用其垂直分布求出该海域的垂直涡动扩散系数(Kz),为该海域可溶性污染物扩散、迁移和海域自净能力的估算提供理论依据.该海域224Ra的垂直分布及由此得出的Kz使我们能够洞悉研究海域水体的垂直扩散特征及其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6.
天津海域围填海工程对渤海湾水交换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海洋数值模型FVCOM,进行渤海湾三维水动力和水交换数值模拟,经实测潮汐和潮流资料验证,模型模拟结果较好。然后采用该模型对渤海湾内的水体水交换能力进行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天津海域进行围填海工程之前渤海湾水体的半交换周期为300 d左右,围填海之后,水体半交换周期延长25 d,渤海湾西部水体的水交换率下降可达10%,半交换周期延长92 d。尤其是天津沿海南部海域的水交换能力下降严重,围填海之后其水体半交换周期延长可达200 d。渤海湾北部也有部分海域水交换周期延长达200 d。建议在进行围填海工程建设时,应将工程对水体交换能力的影响纳入考虑,避免因围填海工程因素造成的恶劣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7.
环境容量是评估海域污染物最高容纳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指标的合理性取决于项目所在海域的环境容量的正确估算。本文首先根据近年来对防城港湾海水环境质量的现场调查资料,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防城港湾的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和分析,然后,通过模型和模拟对城港湾的水交换周期进行了计算,最后选取水质评价中出现超标的石油烃作为分析因子,采用改进的标准浓度法估算了防城港湾石油烃的环境容量。结果表明,防城港湾的水环境质量状况良好,石油烃环境容量在一、三、四类水质标准下分别为2023t/a、51334t/a、92896t/a。  相似文献   

8.
海口湾的台风及其对海水水质的影响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海口湾受台风影响全年以7~10月为盛行时期,尤以8~10月最盛.我们于1996年台风季节前、后在海口湾海域布设了10个监测站,进行了pH,DO,COD,PO4-P,NO2-N,NO3-N和SiO3-Si的监测,分析了它们在台风前后的变化,结合台风暴流的数值计算,初步探讨了因台风引起水质变化的机制,结果表明,台风、大浪和风暴流掀起海底沉降物或促使底层高营养盐的水体与表层强烈地混合,尤其是风暴流在湾顶辐聚,强烈的流速悬浮湾顶主要由生活污水排污口附近海域受污染的沉积物,一些污染物溶解于水体,伴随着台风而来的暴雨也将陆源污染物通过南渡江搬运到海口湾,使COD,PO4-P,NO2-N,NO3-N和SiO3-Si的含量台风后高于台风前.台风大浪和风暴流强烈的水交换作用使外海高DO的海水与湾内海水进行充分的交换,又使空气中的氧充分溶解于水体,使DO在该次台风后反而比台风前高,风暴流的水交换作用也使pH值在该次台风前后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莱州湾水交换对胶莱运河修建工程的响应,以及为海洋污染治理问题提供参考,以莱州湾为重点模拟区域建立了二维平面潮流和对流扩散模型,利用渤海、黄海、莱州湾地形及海洋环境资料,结合2018年莱州湾海水水质监测结果,初步分析了胶莱运河的修建对莱州湾海洋环境现状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胶莱运河建成后年径流总量约为7.2×109 m3,净流方向由胶州湾流向莱州湾;工程后整个莱州湾水交换能力略有增强,东部强于西部,半交换周期缩短14 d;黄海海水经由胶州湾进入胶莱运河输送至莱州湾,冲淡莱州湾内非优良水体,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莱州湾东部河口入海处小范围海域海水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10.
钦州湾海水中石油烃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9年1月至11月对广西钦州典型养殖海湾-钦州湾海域表层海水石油烃进行了4次采样调查,分析该海域石油烃污染状况,探讨石油烃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石油烃的质量浓度在0.001~0.095 mg/L之间,平均值为0.022 mg/L;季节变化呈现夏季最高,秋、冬季次之,春季最低的特点,夏、冬季海水受到不同程度石油污染,春、秋季均达到国家《海水水质标准》二类标准。水平分布上总体呈现春、秋季节外湾大于内湾,夏、冬季节内湾大于外湾的特征。钦州湾水产养殖活动及陆地径流输入是影响石油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春季石油烃的质量浓度与温度和溶解氧等环境因子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夏季石油烃和溶解无机磷存在显著正相关。总体上钦州湾海域目前受石油烃污染程度较轻,仍有一定接纳自净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大亚湾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铜等9种重金属为指标,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分别调查大亚湾内、外海域的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质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对比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具有创新性;同时,以表层沉积物为代表,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大亚湾海域的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大亚湾海域海水、表层沉积物和生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大部分符合相关一类或推荐的标准;海水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铅,综合污染指数湾外低于湾内,可能与人类活动和海水交换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的主要重金属为钒,综合污染指数湾内低于湾外,可能与钒的最大值超标有关;生物体内重金属的综合污染指数,甲壳类和头足类湾外低于湾内,而鱼类和贝类湾内低于湾外,但差距均不明显;大亚湾海域多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等级为很高,其中汞为首要潜在生态风险因子,须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泉州湾2010年4个航次的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泉州湾表层海水中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应用海湾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对泉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状态进行评价,得出秋季和冬季富营养化指数(17.85和18.32)相对较高,夏季和春季富营养化指数(3.02和5.89)相对较低,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相似.根据近20 a泉州湾海域历史监测数据得出富营养化指数年际变化特征呈现先缓慢升高,后下降,最后又升高的趋势,与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年均含量变化特征基本相似,近几年来富营养化指数(14.57)急剧增大,表明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程度非常严重.泉州湾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面分布特征总体上呈现由湾口向晋江入海口、后渚附近海域逐渐递增的趋势,与无机氮含量平面分布特征一致,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平面分布特征相似.  相似文献   

13.
对青岛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排海口位置进行了水动力条件、混合区域海水交换率及更新周期、污染物扩散系数及浓度分布、水质点迁移轨迹的比较,确定了其最佳排海口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将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模型中,利用模型的外模式(二维)对深圳湾海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属不正规半日潮,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西南—东北走向;落潮流速略大于涨潮流速;受地形及陆地河流径流的影响,湾中到湾口及航道附近流速较大,湾顶和靠近香港的滩涂部分流速较小;深圳湾余流场较弱,余流流向指向湾外;整个深圳湾水交换较弱,海域自净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5.
海口湾的溶解氧及海水水质指标限制值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春华 《海洋学报》2006,28(2):146-150
海水溶解氧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生长和发育相当重要,与生物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含量变化是反映生物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污染监测的重要指标.海口湾是海南省的重点海域,1989年以来,陈春华等对海口湾的环境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6],本论文就海口湾的溶解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发现了溶解氧水质标准限制值存在的问题.每年在该湾布设10余个站点进行污染监测,有必要对海口湾近7年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6.
海口湾海水重金属的行为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对海口湾溶解态铜、铅、锌、镉进行了测定.铜的变化范围为:0.47~1.16μg/dm3,平均值为0.78μg/dm3;铅的变化范围为:0.94~2.36μg/dm3,平均值为1.36μg/dm3;锌的变化范围为:1.28~4.83μg/dm3,平均值为3.14μg/dm3;镉的变化范围为:0.005~0.072μg/dm3,平均值为0.030μg/dm3,Cu、Zn的溶解态含量在龙昆路生活污水排污沟口、秀英工业排污沟口及海甸溪口的测站相对较高,Pb、Cd溶解态含量较低,湾内各站平面分布较为均匀.它们的溶解态含量垂直变化趋势为:Cu、Pb、Zn底层大于表层,而Cd表层大于底层.对Cu、Pb、Zn、Cd的颗粒态含量也进行了测定,指出海口湾海水中的颗粒物对重金属的净化起一定作用.对铜的溶解态中的强络合态和不稳态铜也进行了研究,强络合态占总溶解态的比例均在85%以上,对生物起毒性作用有关的不稳态铜含量很低,均小于5nmol/dm3,表明目前海口湾海水中的重金属铜不会对生物生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天津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评价及其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13年7月对天津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水质因子进行采样调查,运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海水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80.95%站位的无机氮以及61.90%站位的活性磷酸盐为劣四类海水水质;营养状态质量指数法评价与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在北塘入海口周围近岸海域指数最高,其次为子牙新河入海口周围近岸海域,远岸海域的指数较低;影响调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驱动因子为总氮和总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POM(Princeton Ocean Model)模型,将干湿网格技术引入到模型中,利用模型的外模式(二维)对深圳湾海域的潮汐、潮流和余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计算结果表明:深圳湾海域属不正规半日潮,水平潮流具有明显的往复流性质,主要呈西南—东北走向;落潮流速略大于涨潮流速;受地形及陆地河流径流的影响,湾中到湾口及航道附近流速较大,湾顶和靠近香港的滩涂部分流速较小;深圳湾余流场较弱,余流流向指向湾外;整个深圳湾水交换较弱,海域自净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于2019年春、夏、秋季对福建省闽西南近岸海域海水营养盐和叶绿素a等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样,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同时应用有机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2种评价方法对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对比,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探讨环境因子对该海域富营养化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有机污染指数和富营养化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季节上表现为春季>秋季>夏季;空间上呈各河入海口向远岸海域逐渐降低的趋势,内湾附近海域污染最严重;调查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总氮和无机氮,且与盐度、pH和溶解氧呈显著的负相关,说明陆源径流对该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水平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一个三维水动力模型模拟了渤海湾潮汐潮流的主要特征,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采用保守物质为示踪物估算了渤海湾的水交换特性,结果显示:渤海湾一年的水交换率大约为62%.最后以海水的二类水质为标准,估算了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三种主要污染物在渤海湾的静态容量,分别为3.999× 105 t,3.99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