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潮滩不同尺度的变化规律一直是地表过程研究的核心之一。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V)、温盐深(CTD)、光学后向散射浊度计(OBS)对三沙湾潮滩涨落潮和大小潮冲淤及动力变化进行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发现,潮周期内,潮滩冲淤呈现涨潮初期冲刷-落潮末期淤积-中间时段稳定的特征,涨潮初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冲刷4.05 mm,落潮末期水深<1 m的30 min内平均淤积3.72 mm,中间时段动态稳定;大小潮周期内,呈现中潮到小潮平均淤积3.4 mm,小潮到大潮平均冲刷8.2 mm的特征。通过流速、紊动能、水深、悬沙浓度等因子与冲淤的相关性分析发现,潮周期内,流速和紊动能的增减决定涨潮初期冲刷和落潮末期淤积的变化;大小潮周期内,涨潮冲刷大于落潮淤积的特性决定了大潮到小潮阶段的冲刷,涨潮冲刷小于落潮淤积决定了小潮到大潮阶段的淤积。涨落潮周期和大小潮潮周期的冲淤机制为潮滩动力地貌和动力沉积学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象山港潮滩坡度对潮动力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象山港属于狭长型半封闭港湾,湾内分布有大面积潮滩。多年以来象山港内实施了大量海岸工程及养殖工程,湾内潮滩坡度发生了显著变化。基于非结构网格和有限体积数值模式(FVCOM)建立象山港三维潮动力模型,研究湾内不同区域潮滩坡度变化对象山港潮动力过程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潮滩坡度下降将增大湾内纳潮量,进而增大M2分潮振幅和迟角,反之则反。铁港潮滩坡度的减小(增大),将改变底部耗散项,进而增大(减小)M4分潮振幅。由于M2和M4分潮的振幅在湾顶较大,所以湾顶(铁港)潮滩坡度对象山港潮动力过程的影响明显大于侧岸(西沪港)。西沪港潮滩坡度对象山港潮动力过程的影响是局部的。铁港、西沪港潮滩坡度对湾内潮汐不对称、余流及潮能影响显著。铁港潮滩坡度的改变均会减弱湾内落潮占优程度。西沪港区域潮滩坡度的减小将减弱湾内落潮占优趋势,反之则反。铁港和西沪港潮滩坡度的减小,将增大余流大小及潮能密度,进而潮能耗散增大,反之则反。研究结果对河口海岸潮滩区域的工程建设及生态修复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于2007年7月28日至8月14日期间对江苏大丰海岸中潮滩进行了连续半个月的大小潮周期沉积的现场观测与采样,对采集的沉积物样品在室内进行了粒度、沉积通量和质量磁化率等的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中潮滩沉积物颗粒的粗细、沉积通量等与潮汐的周期变化关系不明显,而与波浪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从中潮滩的上部到中部,再到下部,沉积物颗粒由细变粗,沉积通量由低变高,质量磁化率由小变大。此外,研究区的中潮滩沉积物质量磁化率与粒径组分中的细砂和极细砂关系密切。本项研究结果为微观尺度上潮滩沉积差异的分析以及潮汐韵律层作为高分辨率测年工具的适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江苏海岸带盐沼潮滩在小尺度下的沉积变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小尺度范围内,潮滩沉积的研究一般都是基于几个站位或断面进行短时日的调查和监测来获取数据,或多或少地存在数据的连续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潮滩地貌典型的江苏平原海岸选取了约160 000 m2的盐沼潮滩作为研究对象,在多年的野外连续观测下,分析了人类围垦活动对盐沼潮滩沉积过程及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人类围垦活动(如堤坝建设等)对潮滩沉积和盐沼植被覆盖的变化有重要影响。围垦堤坝修建之前,研究区向陆一侧为盐沼植物(现为养殖池),向海一侧为光滩,岸线形态比较平直。在2006年围垦堤坝修建后,研究区变为“凹岸”型的人工岸线,沉积环境变得更有利于泥沙的淤积。根据2007-2012年对滩面高程的野外观测,在风暴潮的影响下,潮滩最大淤积率高达23 cm/a。盐沼植被在泥沙快速淤积的基础上不断发育生长,盐沼植物覆盖面积不断扩张。同时外部的沙嘴也在不断增长,潮汐风浪侵蚀携带沙嘴外部泥沙进入盐沼滩地,盐沼植物在泥沙的覆盖下,出现萎缩退化,覆盖面积减少,但是对潮滩上的泥沙而言还是不断堆积增厚。柱状样岩芯的粒度垂向剖面特征也记录了盐沼潮滩沉积环境的变化。小尺度下盐沼潮滩沉积表现出的阶段性变化规律,揭示出合理的围垦活动有利于堤坝前的潮滩淤积和盐沼植被的扩张。  相似文献   

5.
大小潮作用对潮滩沉积物层理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潮滩垂向沉积韵律层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周期性的潮汐条件,包括涨落潮、大小潮、季节性及更长时间尺度的潮汐特征,为探究大小潮周期对潮滩沉积物垂向层理形成机制的影响,应用一维潮流泥沙与底床分层数学模型,对周期性潮汐条件作用下潮滩垂向沉积韵律层形成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大小潮的周期性是模型中沉积层理表现韵律性的主要原因之一,韵律层中单个层理结构对应于1个大小潮周期过程,层理结构由形成于小潮期间的泥质层及形成于大潮期间的砂质层组成,层理的厚度也呈旋回性变化,大潮时层理较厚而小潮时层理较薄。水体边界含沙量是影响潮汐层理结构的重要因子,边界含沙量中粉砂占比增大会使潮汐韵律层整体粗化且砂质层厚度增大,当边界含沙量整体显著增大时,潮滩上的垂向潮汐韵律层会更加完整且厚度明显增大。潮汐层理的形成与特征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后续需进一步探究包括波浪、风暴潮、潮滩生物等其他因子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潮汐作用下潮滩干湿转换过程中的潮沟系统形成和地貌发育,使用黄河三角洲潮滩天然粉砂建立试验室物理模型,并首次将Argus系统引入试验,用于监测现场,模拟在一定坡度下潮滩干湿转换过程的地表变化,分析了天然粉砂孔隙内潴留空气对潮滩地形起伏的动力机制,研究了不均匀流对地貌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整平均匀、坡度均一的干潮滩,在正向潮流、潮汐作用下,粉砂孔隙内潴留空气排出滞后于潮流淹没,承压后沿水平和垂直方向随机运移,导致平坦的潮滩表面形成细微的地形起伏。这种初始起伏会进一步影响潮流运动和潮滩冲淤,从而形成各种潮滩地貌形态,并决定着潮滩地貌空间分布。高潮滩形成高密度和连通复杂的不规则潮沟-碗口状塌陷系统;中潮滩和低潮滩较为平坦,在微小陡坎和碗口状塌陷上方发育有沿岸线平行方向排列分布的树枝状细密潮沟,且有明显的溯源侵蚀现象。受不均匀水流影响,中心轴附近潮滩率先淹没,孔隙内潴留空气排赶到两侧,导致潮滩中间地表较为平坦,两侧地表变化大,且沙波偏移以中部为对称轴,两侧对称。  相似文献   

7.
近代黄河三角洲海岸潮滩地貌及其沉积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近代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潮滩地貌及其沉积。由于作用于潮滩上的水动力强度和潮滩被海水淹没时间的差异,潮滩地貌及其沉积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自陆向海依次为高、中、低潮滩,它们具有各自的微地貌,相应地,潮滩沉积为泥滩带、泥沙混合带和粉砂带。沉积物的粒度组分、粒度参数和沉积构造也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随着黄河入海口位置的移动,海洋动力和海域来沙条件的变化,在潮滩垂向上形成淤进层序和蚀退层序。  相似文献   

8.
乐清湾潮汐特征及对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对乐清湾潮汐特征的研究,结合流路的模拟结果,阐述了湾内泥沙输运的途径,从而说明了潮动力对湾内潮滩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寻找有效判别潮滩沉积微相的磁学指标,以便将环境磁学更好地应用于河口古环境演变及海平面重建,本研究在九龙江口浒茂洲东部潮滩4个亚带:高潮滩、中潮滩、低潮滩和潮下带,采集23个次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和磁性测量。结果显示,磁性参数χ、SIRM由陆向海增大且在低潮滩和潮下带呈现显著高值,反映潮滩亚铁磁性矿物的绝对含量由陆向海增加;参数组合χARMχARM/χ、χARM/SIRM在高、中潮滩呈现高值,低潮滩和潮下带呈现低值,反映细颗粒SP/SD亚铁磁性矿物富集于高、中潮滩,而粗颗粒PSD/MD铁磁性矿物富集于低潮滩和潮下带,揭示九龙江河口潮滩沉积动力对磁性矿物的分选作用。磁性参数组合χARM/χ、χARM/SIRM可作为九龙江口高潮滩和中潮滩的有效识别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浙江象山港潮汐汊道细颗粒物质的沉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抒  谢钦春  冯应俊 《海洋学报》1990,12(4):463-469
象山港属基岩海岸潮汐汊道,而其物质供应以细粒沉积物为主.本文探讨了象山港沉积物分布和悬沙搬运特征,并以潮交换过程、汊道地形、时间-流速不对称和悬沙沉降性质的综合作用解释其成因.虽然象山港落潮流占优势,但由于潮交换作用,净输沙方向仍指向湾内,导致纳潮海湾的缓慢淤积.另方面,随潮交换过程输向湾内的粉砂相对较少,从而造成湾内、外的沉积分异.  相似文献   

11.
潮滩是潮汐作用下形成的细颗粒沉积物堆积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碳汇和海岸防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河流输沙的减少,河口潮滩冲淤格局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潮滩功能发挥,亟需开展河口潮滩短周期的冲淤变化过程研究,为评估潮滩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在福建闽江口琅岐岛潮滩开展的不同季节沉积动力要素(水深、流速、波浪、悬沙浓度)和现场冲淤观测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在夏季主要以粉砂和黏土组成的细颗粒沉积物为主,冬季则主要以砂和粉砂组成的粗颗粒沉积物为主;潮间带上部的互花米草盐沼总体以持续淤积为主,潮间带中部和下部表现出周期性的冲淤特征,总体以夏季淤积、冬季侵蚀为总特征,并且潮间带中部的冲淤变化幅度较潮间带下部大;冬季潮流流速、波浪作用及悬沙浓度均大于夏季,冬季潮周期内近底部悬沙以净向海输运为主,而夏季则以净向岸输运为主。综上所述,闽江口潮滩冲淤变化主要受动力过程控制,冬季波浪作用导致表层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并被较强的潮流净向海输运,导致滩面发生侵蚀;夏季,波浪作用较弱,水体中的悬沙易发生沉降,较弱的潮流将泥沙净向岸输运,导致潮间带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12.
桐花树作为红树林种群的先锋植物,其发育扩展和立地潮滩地貌变化的耦合过程是红树林生物动力地貌及生态修复研究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基于2005?2019年高分辨率遥感影像、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的桐花树潮滩逐月沉沙量及其种群样方统计等资料,分析桐花树在南流江河口潮滩的变化特征及其与桐花树种群扩张的耦合机制。结果表明:(1)南流江河口堤外潮滩是桐花树种群的主要立地区,成年、幼年及胚胎桐花树呈带状依次出现在高潮滩、中潮滩及平均海平面附近。以平均海平面为基面,南流江河口高程为0.07 m的潮滩为桐花树一年生幼苗生长极限位置;(2)南流江河口桐花树自西北向东南快速向海扩张的格局与潮滩向海淤积前展维持一致,潮滩滩位升高成为宜林滩地是桐花树向海扩张的基础;(3)桐花树种群的消浪作用减缓水动力强度,促进泥沙在潮滩沉积,由此加速潮滩发育;低潮滩淤涨为中潮滩、高潮滩,为桐花树种群扩张提供立地条件,促进种群发育扩张。  相似文献   

13.
瓯江口南岸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冬、夏两季的潮滩沉积地貌现场观测,大小潮的悬沙含量、悬沙沉降量、沉积物活动层等测定,以及以往的海岸带调查资料,本文着重讨论了自岸向海高潮滩砂质、高潮滩砂泥混合质、中潮滩砂质、中潮滩砂泥混合质和低潮滩泥质5个沉积带的沉积动力作用,从而说明了十余年来潮滩沉积物以砂和粗粉砂级组分向岸、极细粉砂和粘土级组分向海为主的搬运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弶港潮滩为典型研究区,基于2007—2012年在潮滩及条子泥匡围工程实施期间采集的9条潮滩断面高程数据,建立潮滩剖面形态的二次函数统计模型,并结合同步采集的表层沉积物粒度数据,对围垦影响下的潮滩剖面演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受围垦工程影响较小的北部潮间带上部的淤积强度要大于潮间带中下部淤积强度,潮滩剖面呈上凹型;正在实施的围垦工程加剧了垦区内潮滩的淤积,尤其在下部呈现高强度淤积而造成垦区内潮滩剖面的上凸趋势减缓,剖面曲率减小。此外,由于垦区内逐渐失去潮汐水动力作用,与附近非垦区类似潮滩带相比,垦区内滩面沉积物呈细化趋势。围垦工程在潮间带中下部筑堤坝,对涨潮水体有阻滞作用,使得外海带来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围堤外侧快速堆积,造成原潮间带下部快速淤高,形成垦区外向海侧微下凹的潮滩剖面形态。  相似文献   

15.
古长江河口湾充填潮流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玉荣 《海洋学报》1999,21(3):73-82
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是以古长江河日湾的充填来实现的.研究潮汐、潮流在古长江河口湾充填中所起的作用,可深入了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发育过程.建立了渤海、黄海、东海的二维潮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冰后期最大海侵,即现今长江三角洲地区为巨大河口湾时的M2潮汐、潮流.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古长江河口湾及其周围海域8种粒径泥沙的潮平均悬移与推移输沙率,并根据输沙率散度的正负,划分了海底冲刷区与淤积区.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冰后期最大海侵时,存在大致以古长江河口湾湾口中点为腹点、波腹线向海凸起的独特驻潮波波腹区.在其控制下,外海潮流大致以古长江河口湾湾口中点为顶点作辐聚、辐散运动.在古潮流场作用下,经历每一个潮周期后,古长江河口湾周围海域的泥沙均向河口湾内净输运,并在河口湾内淤积.古长江河口湾的充填是在长江带来大量泥沙,外海的潮汐、潮流又有利于泥沙向河口湾内净输运,且在河口湾内沉积的情况下实现的.外海的潮汐、潮流为古长江河口湾的充填、长江三角洲的发育提供了必要而又有利的水动力环境.  相似文献   

16.
厦门附近潮滩表层沉积剖面硅藻组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厦门附近二个潮滩表层沉积剖面进行系统的硅藻研究,共发现硅藻107种和变种,分属于37属。获得潮间带和潮下带硅藻组合,其组合均以海水种、半咸水种、淡水种三者兼有为特征,但海水种自潮间带向潮下带比例增多,而淡水种含量则相反,自潮间带向潮下带减少,半咸水种亦呈现从潮间带向潮下带减少的趋势。潮滩表层沉积的硅藻组合研究为利用化石硅藻恢复古环境、岸线变迁、古海面变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海湾内外的潮波变形及其不对称性影响海湾内外动力输送和水体交换。利用乐清湾内外共9个测站连续潮位进行调和分析,得到该海湾内外各分潮变化规律,利用潮不对称性偏度计算方法确定湾内外潮汐不对称性时空变化特征,比较了主要分潮组合对潮汐不对称性的贡献度,通过数值研究探讨了湾内偏度比湾外偏度值更小的主要成因,分析了湾内外围垦工程对潮不对称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乐清湾内潮汐不对称偏度值为负,表现为落潮占优,同期湾外洞头站偏度值为正,与邻近瓯江、飞云江河口的潮不对称偏度变大、表现涨潮占优的变化规律相反;湾外沿岸各站偏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由落潮占优向涨潮占优变化;潮汐不对称性偏度呈周期性变化,分析确定M2-M4、M2-S2-MS4分潮组合对潮不对称贡献大,该海域潮汐不对称的强度主要由浅水分潮振幅控制,而相对相位则决定潮汐不对称的方向;数值研究探讨表明,湾内大范围的浅滩地形是其潮汐不对称落潮占优的主要原因,围垦将削弱湾内的落潮占优。  相似文献   

18.
苏北潮滩不同生态带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2004年1月3日在江苏盐城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新洋港采集到的表层和柱状沉积物样品,采用矩值法对该潮滩沉积物粒度和粒度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对潮滩沉积物的水平和垂向分布特征以及不同植被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自海向陆,光滩、互花米草滩、互花米草盐蒿混合滩、盐蒿滩和芦苇地5个亚带中,光滩沉积物的粒径明显较其它4个亚带处的粒径大,在接近互花米草滩时沉积物的粒径迅速变小,而互花米草滩等其它4个亚带处的沉积物粒径则变化不大。较低部位光滩沉积物的频率分布曲线呈不明显双峰分布,而较高部位的光滩及其它生态带内的沉积物频率分布曲线均为单峰,显示出物源较为单一的特点。(2)沉积物自海向陆粒度特征的变化规律反映了潮滩水动力条件对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尤其是反映了盐沼植物在潮滩的发育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3)周期性变化的潮动力作用、潮流不对称作用、植被以及潮滩不同部位淤积演化差异的影响造成了潮滩不同部位沉积物敏感组分粒度垂向变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江苏大丰潮滩潮流边界层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3年7月中小潮期间使用MIDAS-400用户化数据采集系统在江苏大丰潮滩上进行了垂向多层位同步的流速和悬沙浓度观测。根据观测资料研究了潮流作用下的潮滩底部边界层过程,结果表明,观测地点的潮汐不对称现象十分明显,落潮流速、历时和输水输沙量皆明显大于涨潮;在潮周期内的多数时间里流速剖面符合对数分布,但在风力较强、水流快速增加和流速缓慢的情况下,流速剖面常偏离对数分布;悬沙颗粒垂向混合均匀,悬沙浓度剖面符合Rouse公式;落潮时的底部切应力和摩阻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摩阻流速与各水层流速通常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滩面糙度主要与沙纹形态和推移质运动强度有关,它与摩阻流速存在密切关系;悬沙浓度具有明显的减阻效应,受其影响,摩阻流速和底部切应力分别减小了28%~41%和40%~62%。  相似文献   

20.
互花米草对江苏潮滩沉积和地貌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江苏潮滩面积大,岸滩冲淤动态变化复杂.人工引种互花米草对江苏海岸潮滩沉积地貌演化有较大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潮滩沉积速率、物质分布及潮水沟地貌系统的发育等方面.根据定点站位不同年代的高程数据,分析Pethick-Allen模型在江苏潮滩盐沼的适用性;在现场采集柱状样并在室内进行137Cs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利用P-A模型分析计算江苏潮滩不同时期的沉积速率,结果表明互花米草的引种加快了潮滩沉积速率,它使潮滩沉积地貌演化脱离了原来的渐进函数关系.在选择的典型断面上采集表层底质样,在激光粒度仪上进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易使细颗粒沉积物沉积,大米草滩和盐蒿滩表层沉积物主要来自潮水沟输送.根据野外调查并结合遥感分析,互花米草滩内潮水沟宽深比小,密度大,水道稳定,有别于光滩或大米草滩的潮水沟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