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Ⅰ.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近岸海洋环境中的4株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海洋丝状真菌与海洋细菌相比,其降解速率高;适应油种、油量和油组分的范围广;并且在降解石油烃时不需要增加溶解氧和氮、磷营养盐等附加条件。这些证明,应用海洋丝状真菌清除海上油污更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1引言现有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出的降解石油烃细菌和酵母不仅对不同油种降解差异较大、降解率较低,而且它们大都在小油滴中生长,那里的营养盐和氧含量往往限制其生长繁殖和降解石油烃能力,所以,要应用海洋细菌和酵母清除海上油污,就...  相似文献   

3.
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美丽 《海洋科学》1978,2(2):48-52
目前,在海洋污染中,石油烃的污染最为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的石油烃类大约有六百万吨。 石油入海后,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变化。其中,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有许多能够降解石油烃类的细菌存在,这些细菌对石油烃类的氧化能力相当强。此如,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细菌与异养细菌比值的高低与该海区受油类物质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本海区所分离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相似文献   

5.
对实验室所获得的一株海洋细菌LU1进行原油的降解特性分析和降解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温度、pH、盐度、油质量浓度、接种量等均对石油的降解率有影响,在25℃,初始pH8.0,舍油量为0.5%的低盐条件下,其对原油的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达61%.将其与实验室分离得到的一株降解率为67%的原油降解微生物DYL-1混合后,其对...  相似文献   

6.
生物修复是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技术之一;然而,具有强疏水性的油污染物在土壤基质上的吸附,导致在修复过程中传质速率低,以及石油降解菌的缺乏,可能是油污染场地修复效率低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户外修复实验,在选育混合石油烃降解菌的基础上,考察了土著微生物、接种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和同时添加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含油污泥的油污降解作用,结合同步监测温度、pH、异养菌总数等参数,探讨槐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和接种石油烃降解菌强化含油污泥修复作用的机制。以原油为唯一碳源,从活性污泥中所选育的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对原油的降解率显著高于从其中分离出的单菌株,可作为外接菌剂以强化油污场地的修复。在24d的修复周期内,仅有土著微生物修复体系原油降解率达到29.7%;而接种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可有效提高修复体系的初始菌密度,并与土著微生物协同降解油污染物,该体系的油污染物降解率较土著微生物修复体系提高18.5%;而添加槐糖脂可以加快油污染物从土壤基质上解吸附速率,并与同时接种的混合石油烃降解菌协同增效油污场地的修复效率,该体系油污染物降解率较土著微生物修复体系提高35.0%。这表明,同时添加槐糖脂和接种混合石油烃降解菌是强化含油污泥修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通过在天津油田区进行的生物修复石油污染盐碱土壤的现场实验,研究了添加肥料和接种菌剂,添加缓释肥料和种植碱蓬,及同时添加肥料、接种菌剂和种植碱蓬对石油烃的强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月的生物修复期内,同时添加菌剂、肥料并种植碱蓬的体系中石油烃的降解率最高,达到47.3%,为油对照体系的3.1倍,该体系中土壤养分和石油烃降解菌总数的平均值也是最高的,表明植物-微生物共生体系能够利用混合肥料释放出来的营养元素而快速生长,加快石油烃的降解;其次为添加菌剂和肥料的体系,石油烃的降解率为38.6%,为油对照体系的2.6倍;然后为种植碱蓬并添加肥料的体系,石油烃的降解率为36.1%,是油对照体系的2.4倍。上述结果表明,所接种石油烃降解菌和碱蓬与所添加的肥料可协同提高盐碱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的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8.
河口港湾海水中石油烃的自然风化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石油污染中,最为普遍的并对海洋生态系产生直接危害作用的形式是溶解的或分散于水体中的石油烃.Lee和Gardner[1](1978)研究了在受控生态系中几种芳烃的归宿;Wakeham等[2](1983)和Hinga等[3](1980)研究了在海洋小宇宙中几种烃类的风化途径;Makay和Leinonen[4](1975)利用模拟实验研究了水体中烃类的挥发作用;永田进一[5](1983)和倪纯治等[6](1983)分别研究了盐度和温度及油含量等因素对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宁波近海水域石油降解菌的生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石油降解细菌在海洋石油污染的自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外,自40年代以来就从各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来也非常重视海洋石油污染问题,特别是在厦门港、渤海湾等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浙江沿岸尚未开展这方面的研究。随着宁波深水港工程的发展,运输量不断增加,石油污染也日趋严重。为此我们于1987年7~8月份在宁波近海水域进行了石油降解细菌的生态调查,得出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0.
从385株南极海洋细菌中筛选出2株石油烃降解菌,并对其降解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柴油为唯一碳源进行降解实验的结果表明,南极嗜冷菌NJ276和NJ341在5℃、20d内对柴油的降解率分别达到23.47%和32.15%,在15℃、20d内降解率分别达到43.95%和62.47%,其降解能力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石油烃降解残油组分的GC~MS分析表明,柴油经过NJ276降解后的残油组分中能检测到C15~C21七种烷烃,柴油经过NJ341降解后的残油组分只能检测到少量C16,C17和C18三种烷烃。对它们进行16S rD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NJ276属于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NJ341属于科尔韦尔氏属(Colwel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