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9 年冬季南海北部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威  孙军  田伟 《海洋科学》2011,35(9):8-13
根据2010年1月6~30日对南海北部的调查取样,作者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52属155种(包括变形及变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和广布性种为主,其中硅藻有38属94种,占总种数的60.6%;甲藻有12属58种,占总种数的37.4%;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36.46×10^4个/m^3,硅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77×10^4个/m^3,甲藻平均细胞丰度为1.39×10^4个/m^3,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平均细胞丰度为21.30×10^4个/m^3。粤东近岸区域是浮游植物高密集区,珠江口及其西南沿岸其次,而浮游植物稀疏区主要在调查区的中部海域,呈现出沿远岸区域逐渐降低的平面分布格局。除铁氏束毛藻为绝对优势种外,主要优势种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短刺角毛藻(Chaetoceros messanensis)、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p.)、粗根管藻(Rhizosolenia robusta)及角毛藻(Chaetoceros spp.)等。浮游植物群落香农.威纳物种多样性指数(H’)平均值为4.50,Peilou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为0.81。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较高,与细胞丰度平面分布基本呈相嵌分布,仅在近岸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2010年冬季胶州湾23个大面站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4属6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222.8 cells/mL,其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ldii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调查期内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为北部高于南部,垂直分布则为各水层之间细胞丰度相差不大。表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显示胶州湾东南至湾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更加均匀稳定。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2004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   总被引:19,自引:7,他引:19  
根据2004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陆架区的采样调查,对南海北部Uterm hl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106属198种(不包括20种未定种).调查期内,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甲藻次之,以颗石藻为主要组份的金藻和固氮蓝藻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仅在珠江口个别站位被检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Grunow)、佛氏海线藻(Thalassionema frauen feldii(Grunow) Hallegraeff)、贺胥黎艾氏颗石藻(Emiliania huxleyi(Lohmann) Hay et Mohler)、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ma Heiden)、长海毛藻(Thalassiothrix longissima Cleve et Grunow)、海洋桥球石藻(Gephyrocapsa oceanica Kamptner)、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 Stein)、具槽帕拉藻[Paraliasulcata(Ehrenberg) Cleve]和旋沟藻(Gyrodiniumspirale Bergh)为群落的优势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以广温、广布型为主,其次是暖水性种,热带、亚热带和冷水性种都较少.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3.8~2 810.3个/cm3,平均值为206.4个/cm3;浮游植物垂直分布总体特点是密集区位于水体表层,由水体表层到底层,细胞丰度逐渐减少;表层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高值区位于调查区珠江口南部和南部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显示调查海域中部的多样性较高,近岸和外海区则较低.应用典范对应分析(CCA)发现盐度和光照的梯度分布是影响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物种分布格局最重要的因素,磷酸盐和温度的梯度分布也起一定的作用.根据CCA的分析结果,将海区浮游植物物种划分为5个组,分别为:Ⅰ.高温度、高盐度、高光照和低营养盐组;Ⅱ.高温度和高光照组;Ⅲ.高磷酸盐和硅酸盐组;Ⅳ.低光强高盐度荫生物种组;Ⅴ.高硝酸盐组.  相似文献   

4.
2010年冬季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2010年冬季胶州湾23个大面站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5门44属69种,平均细胞丰度为222.8cell/m L,其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柔弱几内亚藻Guinardia delicatula、扭链角毛藻Chaetoceros tortissimus、诺氏海链藻Thalassiosira nordenskildii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调查期内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趋势为北部高于南部低,而垂直分布则为上各水层之间细胞丰度相差别不大。表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较大,分布显示胶州湾深水区东南至湾口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更加均匀稳定,而近岸区可能受海冰影响情况较复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硅酸盐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2007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丰度分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8月10-29日对南海北部4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80属216种(包括变种、变形、未定种),调查期间南海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占所有物种数的64.81%,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89.11%:甲藻次之,占所有物种数的30.56%,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10.62%;蓝藻门的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在许多站位也占有相当的比例.绿藻和一些淡水的蓝藻只在珠江口附近的站位才被检出.主要优势种为海链藻Thal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和裸甲藻Gymnodinium sp..从平面分布来看,南海北部在珠江口外围和台湾浅滩海域存在2个浮游植物丰度高值区.表层和次表层浮游植物的平面分布格局差异很大,表层浮游植物的丰度平均为25.21×10<'3>个·L<'-1>,高值区在珠江口附近海域;次表层浮游植物丰度平均为9×10<'3>个·L<'-1>,高值区在台湾浅滩海域.调查区域的浅水站位(<200m)的浮游植物丰度远高于深水站位(>200m).从垂直分布来看,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基本上自上而下随水深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最大丰度在10m水层.深水站位与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垂直分布结构有很大的差异.硅藻类在浅水站位中基本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在10m处出现最大值;而在深水站位则存在次表层(75m)最大值的现象.甲藻类在浅水站位中随深度增加显著减少,而在深水站位的75m以上其分布比较均匀.越靠近外海,浮游植物中硅藻所占的比例越小,硅甲藻比率大的海区一般具有高的生产力和较高的浮游植物丰度.调查海区表层和次表层的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分别为2.8和3.0,生物多样性高的区域分别位于珠江口、粤东近海和海南的东部近海,浅水站位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远高于深水站位.  相似文献   

6.
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浮游植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丹  孙军  周锋  吴莹 《海洋与湖沼》2008,39(6):619-627
根据2006年6月2-11日在长江12低氧区及邻近水域(26°-34°N,121°-126°E)27个站位的调查,对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关研究.经Utermohl方法初步分析,共发现浮游植物130种,隶属4门57属.甲藻和硅藻是2006年6月长江口低氧区及邻近水域的主要浮游植物门类,其优势物种是:具齿原甲藻Prorocentrum dentatum(=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调查区浮游植物物种以广温、广布型为主.本次调查海域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026×105-37.37×105个/dm3.平均值为1.47×105个/dm3;甲藻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比例最大,细胞丰度介于0.0002×105-32.01×105个/dm3,平均值为1.39×105个/dm3;其次为硅藻,细胞丰度介于0.0001×105-18.72×105个/dm3,平均值为0.52×105个/dm3.具齿原甲藻和米氏凯伦藻所占丰度比例分别达到45.81%和26.44%,优势度分别为0.30和0.18.具齿原甲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北部3号站-20m水层,为3.19×106个/dm3;米氏凯伦藻细胞丰度最高值出现在调查海域西南部29号站表层,为1.71×106个/dm3.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水体中的垂直分布为表层最大,随着水深增加而逐渐降低.根据浮游植物的表层分布和断面分布可以发现,细胞丰度高值主要集中在调查区的西南部和北部.东南部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低.同时调查海域东南部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近岸低氧区和中部区域则较低.调查区水体层化现象明显,表层水和底层水之间氧的交换变弱,有机碎屑和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沉降分解可能导致了底层低氧区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2010年秋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10月26日-11月24日在南海北部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共鉴定浮游植物4门70属204种(包括未定种12种),浮游植物以硅藻为主,其物种数为146种,其细胞丰度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93.17%;甲藻次之,其物种数为51种,占总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0.63%;金藻门3属4种及蓝藻门2属3种;蓝藻门中以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为主。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06×103~107.50×103 cells/L之间,平均值为5.00×103 cells/L。海南岛东北部和粤东近岸表层浮游植物丰度较高。垂直分布上,表层和25 m层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优势种类有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舟形藻(Navicula spp.)、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斯氏几内亚藻(Guinardia stolterforthii)、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等。调查区表层和5 m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4和2.83,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73和0.77;两种指数在表层和5 m层均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环境分析表明除硅酸盐外,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与其他环境因子均呈极显著性的相关性,主要受到氮元素及磷酸盐的共同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黄海典型水域春夏季浮游植物的昼夜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海西北部2006年夏季3个连续站和2007年春季1个连续站垂直分层拖网的调查资料,研究了黄海西北部典型海区浮游植物的昼夜垂直变化.夏季共检出浮游植物79种,主要优势种为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梭角藻Ceratium fusus、三角角藻Ceratium tripos和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春季检出51种,主要优势种为浮动弯角藻Eucampia zodiacus、具槽帕拉藻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夏季L01站受潮汐的影响各水层低潮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高于高潮期,垂直分布趋势为表层细胞丰度最高,底层最低.而由于底栖硅藻的细胞再悬浮作用夏季L02、L03站和春季L02站底层细胞丰度高于表层,但各水层细胞丰度的昼夜变化相对较平缓.  相似文献   

9.
2014年夏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冰  孙军  李婷婷 《海洋学报》2016,38(4):54-65
2014年8月20日-9月6日对南海北部(18°~22°N,114°~116°E)的11个站位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调查,其中2个站位为时间连续站。共鉴定出浮游植物4门68属229种(包括变种、变型及未定种),其中硅藻门43属147种,甲藻门20属75种。浮游植物平均细胞丰度为16.318×103 cells/L,硅藻的平均细胞丰度为14.653×103 cells/L,占总丰度的89.80%,硅藻的分布决定了浮游植物的分布。近岸冲淡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因此近岸海域的细胞丰度高于大洋海域,垂直分布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本次调查的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拟脆杆藻(Fragilariopsis sp.)、短孢角毛藻(Chaetoceros brevis)、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柔弱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delicatissima)、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以及海洋角毛藻(Chaetoceros pelagicus),各优势种的分布趋势相似,呈现出近岸高于外海的趋势。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2.37和0.56。浮游植物昼夜垂直变化明显。典范对应分析结果显示浮游植物空间分布主要受总氮盐、硅酸盐、微型浮游动物与盐度的影响。根据细胞丰度进行的站位的聚类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群落明显可划分为近岸群聚与大洋群聚。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夏季福建罗源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005年夏季罗源湾13个大面站(包括3个连续站)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43属77种,平均细胞丰度为1633.91×104/m3,其中硅藻在物种数量和细胞丰度上占绝对优势。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其中中肋骨条藻是罗源湾浮游植物的关键种。调查区浮游植物表层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呈现南高北低的趋势,浮游植物的垂直分布呈现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减少的趋势。表层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分布显示罗源湾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更均匀稳定。  相似文献   

11.
我国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 ,种类组成繁杂、数量大、分布广 ,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研究意义[1]。过去 ,这类动物的生物多样性研究重点主要在物种多样性的丰度和数量表达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方面 ,积累了大量资料 ,但是在遗传多样性研究方面的资料则十分匮乏。我国海洋南北地理跨度较大 ,各海域地理环境、生态条件不尽相同 ,不仅有着各自的浮游动物群落面貌和特征 ,其共有种在各自栖息的环境条件中经自然选择以及在遗传漂移过程中常出现遗传趋异 ,有的种群可能已完全适应其生态环境 ,产生了独特的基因型和遗传结…  相似文献   

12.
鱼类作为水产养殖业的一大支柱品种 ,其良种培育对提高鱼类产量至关重要。我国是鱼类养殖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向来重视应用生物技术对养殖品种进行改良 ,其中最好的例子之一就是利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创造鱼类优良品种。即使在生物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 ,这一细胞核移植技术在鱼类新品种培育方面仍是一项很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技术。特别是把细胞核移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 ,有望创造出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鱼类新品种。1我国鱼类细胞核移植的成果细胞核移植是一种应用精细的显微操作 ,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移植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  相似文献   

13.
生物地貌学研究生物过程和地貌过程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早期的生物地貌学关注陆地生态系统,近期海岸带成为生物地貌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尤其是滨海湿地(如盐沼、红树林)成为研究生物地貌学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区域。本文回顾了生物地貌学研究的概念、历史发展和方法,选取滨海湿地作为生物地貌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并就其研究方向、重要因素以及核心机制展开综述。最后对生物地貌学在海岸带生态系统修复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了生物地貌学在红树林修复、滨海盐沼湿地修复和互花米草入侵防控上的应用展望。  相似文献   

14.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一次春季黄海海雾和东海层云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苏平  刘飞  孔扬 《海洋与湖沼》2014,45(2):341-352
结合多种观测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2011年3月12—13日的一次黄海海雾过程进行分析。观测数据分析表明:此次黄海海雾过程与东海层云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地面高低压位置为水汽从层云区向北输送提供了有利的环流条件;黄海上空天气尺度下沉运动,加强了海洋大气边界层(MABL)层结的稳定性,MABL顶自南向北高度降低,有利于水汽在向北输送过程中不断向海面聚集;下沉导致的干层以及逆温层对海雾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模式结果进一步证明天气尺度下沉运动与MABL内的下沉在29°—30°N附近同位相叠加,使得该海区上空的下沉运动明显增强,边界层高度迅速下降。下沉可能会导致气块温度升高,云滴蒸发,来自层云区的水汽随流场向北向下输送逐渐接近冷海面凝结成雾,近海面水汽的平流输送使海雾进一步向北发展。本研究为海雾预报提供新的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6.
海岸带沉积物中脱氮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脱氮作用是硝酸盐的反硝化过程之一 ,它是海岸带沉积物中氮循环的一个关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异氧菌在呼吸中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接受者 ,将硝酸盐还原为气体。由于脱氮作用的气体产物 (N2 或N2O)最终扩散进入大气层中 ,从而减小了海岸带水体中初级生产者可利用氮的数量。另一方面 ,脱氮作用也可转移人类活动向海岸带输送的过量氮 ,这有助于缓解这些环境中的富营养化趋势 ,对氮浓度升高起到重要的缓冲作用。自1976年Nixon发现美国Narragansett湾存在微生物脱氮作用以来 ,海岸带沉积物中活跃的脱氮作用已成为海洋…  相似文献   

17.
舟山冬季暴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海洋预报》2004,21(3):70-75
文章分析了冬季暴雨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冬季暴雨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一定的相关。同时,分析了单站要素的变化,为以后的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滨海高速公路径流作为沿海城市金属污染源之一受到国内外关注。青岛市青银高速公路路面径流金属Cr、Cu、Zn、Hg及Pb分析表明,青岛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较好,基本符合国家V类水质标准。初期径流水质中污染物浓度较高,随着降雨冲刷强度突然增大,出现"二次冲刷"现象。结合主成分分析推知径流中Cr、Cu、Zn及Cd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而Hg与Pb主要来源于大气的道路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19.
山东小清河的浮游植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山东小清河全程13个测点,在春、夏、秋、冬季分析进行了4次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45种,隶属于7门32科62属。  相似文献   

20.
山东半岛黄土堆积中的火山玻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山东半岛蓬菜附近林格庄和下朱潘两地黄土堆积中发现了火山玻璃,这些火山玻璃可能来源于邻近地区第四纪的火山活动和当地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期火山灰物质的“海洋沉积-风力改造再沉积”,也可能是在气候转换时期当地处于山顶位置的火山灰物质的再搬运(经风力作用或坡面流水作用)沉积。若是第一种来源,则这些火山玻璃具有重要的地层 学和年代意义;若是第三种来源,则这些火山玻璃是气候环境转换时期气候环境剧烈动荡的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