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对长江与黄河口黏土粒级沉积物主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相对富集Al、K、Fe、Ti等常量元素以及Cr、V、Li、Zn、Ni和Rb等微量元素,黄河以高Ca、Sr和Ba为特征;长江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高于黄河沉积物,长江与黄河黏土粒级沉积物中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相同,均具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上陆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中稀土元素富集,黄河沉积物的Ce负异常和Eu正异常程度较长江沉积物偏弱。长江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化较大,而黄河沉积物中元素含量较为稳定。黏土粒级沉积物的稀土元素更接近其物源区,2μm的黏土粒级沉积物中的REE可以作为判识长江与黄河沉积物的地球化学指标。ΣREE、δCe可以作为长江、黄河入海沉积物的判别指标。长江与黄河黏土粒级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受源区岩石类型、化学风化、水动力分选等因素的控制。化学风化引起河流沉积物相对其源岩发生地球化学分异,水动力分选使矿物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富集,从而引起地球化学组成在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的分异。  相似文献   

2.
冲绳海槽北端表层沉积物过渡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原子吸收和等离子发射光谱等方法,对冲绳海槽北端184个表层沉积物中的Al和过渡元素(Ti、Cr、Mn、Fe、Co、Ni、Cu、Zn和Zr)进行了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生源碎屑稀释作用的影响,过渡元素在陆架砂质区含量较低,其分布呈北西-南东向舌状延伸;由于细粒组分的增加,在陆架细粒沉积区和海槽区过渡元素含量较高。Mn主要在海槽区富集,在陆架和陆坡区变化不大。除了Mn之外,Al和其他过渡元素均呈明显正相关。Al/Ti比值与陆壳平均值接近,说明二者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Mn/Fe比值与邻近海区沉积物类似,但在陆架区CaO含量大于20%的沉积物和海槽区沉积物中相对较高,这分别是生物富集作用和自生沉积的结果。过渡元素富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过渡元素部分来自于黄河、部分来自于长江物质。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岩芯中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重金属分布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滨海湿地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环境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大部分金属元素的分布模式类似,均在40cm左右出现明显的低值区,这主要是由黄河挟带而来的大量陆源物质的输入造成的。沉积物粒度组成及有机质含量对金属元素的分布影响显著。常量元素中,Na_2O与其他元素变化趋势相反,反映了潮汐对滨海湿地的侵蚀作用;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单个稀土元素含量的大小顺序与黄河沉积物和渤海沉积物基本一致,其稀土元素总量高于黄河沉积物而低于渤海沉积物,表明黄河口湿地沉积物具有河流泥沙和海水颗粒物双重来源,而轻重分异比的变化则反映了物质输入的改变;而在较高的有机质和黏土含量的影响下,黄河口新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发生了明显的富集。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苏北浅滩采集的27个站位重金属元素Cd、Hg、As、Se的含量变化,研究了4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富集因子、与Al203、SiO2的相关性以及采用地积累法评价了污染状况。研究发现,4种重金属元素主要分布在废黄河水下三角洲的砂质粉砂、粉砂等细粒沉积物中,粗颗粒沉积物中的SiO2起着显著的冲淡作用。Hg、Se元素的Igeo均为负值,污染级别为清洁,Cd、As元素造成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黄河尾闾及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了黄河河道和河口48个样品中Cr、Cu、Zn、Cd、Pb和As等6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对其分布和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尾闾及近岸重金属的总含量沿河道至河口方向呈现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至近岸B断面,As、Pb、Cd和Zn含量呈明显增加趋势,Cu和Cr含量增加幅度较小;黄河河口沉积物中重金属浓度明显高于河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浓度。与我国其他流域相比,研究区域重金属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黄河尾闾及近岸沉积物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CdAsPbZnCuCr,黄河尾闾及近岸沉积物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由Cd和As引起,两者的贡献率分别为55.90%和29.54%,研究区域生态风险低,污染轻。研究结果将为黄河尾闾及近岸生态保护、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提供一定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3和2006年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粒度组成和元素铬、铜、镍、铅、锌、铝、钙和锶的含量,分析了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探讨了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响应。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完成到2006年6月,长江输沙量逐年减少,长江口海域沉积物中黏土的百分含量明显增加,但是沉积物分布的总体格局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重金属元素大多在泥质区沉积物中富集,高值区沿岸线呈带状分布,在最大浑浊带和口外羽状锋处达到峰值。在长江大量物质输入的背景下,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相对其他类似河口较低。河流的陆源颗粒输入、水动力条件、细颗粒物质的吸附以及絮凝作用是控制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氧化还原条件也对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人类活动(重大工程的建设和人为污染)对长江口外泥质区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重要影响,尤其对铅和锌的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显著。自2003年三峡工程一期蓄水以来,长江口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沉积机制未有明显的变化,但是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闽江下游及河口区表层沉积物中元素组成、分布规律,用X射线荧光法分析了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简要讨论了其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元素Ba含量最高,平均为515 mg/kg,元素Ga最低,平均为7.54 mg/kg,11种元素按含量由高到低排列是Ba、Rb、Zr、Sr、Cr、V、Zn、Nb、Y、Cu、Ga;元素变异系数介于0.17~1.05之间,最大为Zr,最小为Ba.被测元素含量均呈现出沿河道向河口递增的趋势,部分元素表现出南、北港下游含量高于上游的分布特征,显示人类活动的影响.元素含量高值与Si/Al比值所反映出的沉积物细颗粒区域相对应.沉积物微量元素含量与花岗岩成分相近,与石英砂岩存在较大差别.研究区域沉积物与长江、黄河和珠江沉积物相比,Ba、Rb两种元素含量差异相对较小,4条河流Ba约500mg/kg、Rb约100 mg/kg,其余元素在闽江沉积物中的含量相对较低,元素Zn、Cu差异最大.Cu、Zn和Cr 3种重金属元素相对以往分析结果较低.被测元素中V、Y、Zr、Nb 4种元素彼此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均在0.8以上.被测元素均与Si/Al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其中Rb、Ba、Sr关系相对密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 2,-0.886 5和-0.885 8.通过沉积物微量元素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探讨的分析表明,元素分布反应出在该区域物源和气候等特征条件影响下物理、化学风化的结果,同时受到沉积物粒度、人为活动和潮汐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长江口外海域Y16站岩心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和粒度组成进行了分析,并通过137Cs测定了年龄。结果表明,该岩心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在垂向上的变化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变化密切相关,根据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可将其分为3段:1966年之前、1967—1989年和1990—2006年。R型因子分析表明,影响该岩心沉积物中元素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为陆源物质供给。另外,生物沉积作用和人为污染对部分元素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元素含量的变化特征在前两个阶段主要与流域自然过程相联系,在后一阶段(1990—2006年)人为污染对沉积物中Pb和Zn元素含量的变化有所影响,但这种影响在长江大量输沙的背景下被明显减少。目前,由于长江输沙量的大幅下降(2006年长江输沙量仅为0.85亿t)以及人为污染影响程度的增强(煤、石油燃料消耗的持续增加以及工业的持续发展),未来长江口海域重金属元素的污染情况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取自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的某些表层沉积物主要元素的含量.根据主要元素的丰度、概率分布及其共生组合得到下列结果: 1.Al、Fe、Mg、Na、K的高含量分布地区与粘土沉积物相一致.Si的高含量区与砂质沉积相一致.Ca的高含量区与生物碎屑沉积物相一致; 2.Al与K、Mg、Na、Fe呈正相关.Mg与Fe之间,Si、P和Al之间也是正相关,Ca和Mn与Al没有明显的关系; 3.沉积物中Al、Fe、Mn、Mg、Na、K和P的含量随着远离海岸和海水深度增加趋于降低,Ca的变化没有规律。相反,在东海北部随着水深Ca含量增加,而Si与水深没有明显关系; 4.黄海沉积物来源于黄河,东海北部沉积物来自长江。  相似文献   

10.
对长江口外海域18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分析,研究了稀土总量分布特征及与Fe2 O3 TiO2、Cr、Co等元素含量和沉积物粒径的相关性,对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稀土元素总量(CREE)平均含量为186.5 μg/g,最大值为307.2 μg/g,最小值为126.7μg/g,标准差系数为0.15,反映不同站位CREE差异较小;稀土富集与重矿物有密切关系;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配分模式均呈现Eu负异常,模式具负斜率,表明表层沉积物物质主要来源于大陆地壳.相关分析表明,CREE与CFe203、CTiO2、CCr和CCo有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CREE与CTiO2的线性相关较好(r=0.90).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区域变化来看,长江口外海域中北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黄河物质;西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长江及浙江沿岸物质输入,局部有黄河物质存在;中部区域沉积物主要与长江及黄河物质东南、西南方向扩散有关;南部区域主要为长江物质输入.  相似文献   

11.
长江、黄河悬移载荷粒度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沉积物粒度参数对入海泥沙通量、物源和沉积动力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对2000~2001年期间长江、黄河下游不同季节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江下游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以粉砂、粘土为主,几乎不含砂,分选较差,泥沙来源比较复杂。黄河下游悬移载荷的粒度组成以粉砂为主,粘土次之,并含少量砂,分选较差,泥沙绝大部分来自黄土高原。长江下游不同季节悬移载荷粒度组成差别较小,而黄河下游悬移载荷组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黄河与长江悬浮沉积物的粒度组成有显著的差异.沉积物物源、河道形态和纵比降以及水量变化可能是造成这一区别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长江、黄河河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该文对长江口、黄河口以及废黄河口现代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长江与黄河沉积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有较大的差别 ,长江沉积物中具明显奇偶优势的高碳数正构烷烃以及 C2 9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大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明显 ;黄河低碳数正构烷烃和 C2 7甾烷的相对含量较高 ,Pr/Ph值较小 ,受陆生高等植物的影响较弱。甾烷、萜烷的成熟度指数显示长江高于黄河、现代黄河高于废黄河。这些差异主要受流域环境背景和流域内人文过程两大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河、长江和珠江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蓝先洪 《台湾海峡》1995,14(1):44-50
黄河、长江和珠江是我国直接入海的三条最大河流,流域面积之和占我国直接入海主要河流流域面积的90%。三大河三角洲近代沉积物的沉积化学特点是:黄河三角洲CaO含量高,而A12O3、TiO2和有机质含量均较低;长江三角洲的MgO、MnO含量略高;珠江三角洲的Fe2O3、TiO3含量高,CaO含量低。这种沉积化学特征的差别,是由于沉积化学成分受地带性的生物气候及河口地球化学环境制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长江与黄河河口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及其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采自长江现行主河道和黄河入海口处的表层沉积样品进行了环境磁学参数的测量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磁性载体主要是亚铁磁性物质,亚铁磁性矿物晶粒以假单畴-多畴为主,同时亦有超顺磁晶粒的存在;长江河口沉积物的磁性明显强于黄河河口沉积物,特别是质量磁化率、非磁滞剩磁及饱和等温剩磁,两者相对偏差在40%以上;在粗粒级沉积物(>0.063 mm)中,长江河口沉积物的磁化率与全样磁化率平均值差别较小,在4%左右;黄河河口沉积物差别很大,可达34%.两者的差别反映了长江和黄河沉积物中磁性矿物赋存方式的差异;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磁性特征的差异与两者粒度特征对比明显.长江和黄河河口沉积物的这些磁学方面的差别是源岩特征和气候环境差异上的反映,可以作为判别两者物源的有效示踪剂.  相似文献   

15.
对冲绳海槽中段DGKS9603孔134个样品(孔深0~481cm),测试了18种常、微量元素,对该柱样的29个样品(孔深0~488cm)进行了REE测试。对采自长江三角洲的CYm柱样和黄河三角洲的S3柱样中的晚更新统的5个样品进行了常、微量元素和REE测试。分析表明,冲绳海槽中段在全新世、末次盛冰期和末次间冰期的沉积物均以陆源物质为主,生物沉积为次。末次盛冰期以陆源硅质碎屑沉积的大量增加为特征;全新世生物沉积量有较大的增加;末次间冰期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但较全新世更富陆源物质。冲绳海槽的物源演化受末次冰期的影响,具有阶段性。对比冲绳海槽与长江和黄河物源的地球化学参数,包括REE、稀有元素、惰性常、微量元素,判识出末次盛冰期冲绳海槽的陆源物质,具有长江源的物质属性,沉积物可能主要来自古长江。  相似文献   

16.
晚更新世末至公元前7世纪的黄河流向和黄河三角洲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大约距今9600~8500a黄河在苏北北部入黄海.黄河口与其南侧的长江口相距100多千米.两条大河巨大数量的入海泥砂形成了黄河-长江复合三角洲.根据南黄海西部全新世海相沉积物厚度变化、苏北响水县陈家巷QCA孔沉积序列、阜宁以南、泰州以北里下河洼地早全新世沉积序列及苏北沿岸砂脊的物质组成判断,距今8500a左右黄河向北流注入渤海,距今8500~7000 a海面上升过程中没有形成黄河水下三角洲,距今7 000 a黄河三角洲又开始形成.  相似文献   

17.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百年来黏土矿物组成变化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是东海现代沉积的"汇",其中黏土组分是泥质区沉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合是反映沉积区物质来源和搬运动力状况的良好指标。本文利用XRD方法分析了东海内陆架泥质区两根沉积物岩心中黏土矿物组成和含量变化,结合放射性年代标定,揭示了近百年来黏土矿物组成的演变特征,探讨了黏土矿物的来源及其含量变化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东海内陆架泥质区沉积物以长江来源物质为主,受黄河及瓯江等河流物质的影响;近百年来内陆架泥质区黏土矿物组合发生显著阶段性变化,它们是东亚季风强弱波动和长江入海悬沙减少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渤海、黄海、东海沉积物中矿物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黄海、渤海、东海以及长江、黄河、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的轻、重矿物进行了研究。分析资料表明,调查区内共有三种类型的矿物:陆源矿物、自生矿物和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型矿物。根据轻、重矿物组合的差异,可把调查区分成8个矿物区。其物质来源主要为黄河与长江。黄河物质主要沉积在黄海、渤海;长江物质沉积在东海陆架区,而冲绳海槽则发现有海底火山喷发物质与浊流沉积。  相似文献   

19.
CarbonisotopiccompositionandfluxofparticulateorganicmatterintheChangjingRiverCaiDeling,HanYibing(ReceivedJune5,1996;acceptedJ...  相似文献   

20.
欧洲罗纳河和中国几条主要河流悬浮物的矿物学组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文正  张经 《海洋与湖沼》1994,25(3):319-327
于1989年5月-1990年4月间在罗纳下游按月采集悬浮物样品,并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其中的矿物学组成,结果表明,石英,长石,方解石是碎屑矿物的主要成分,在粘土中伊利石,绿石及高岭石是常见的矿物,这种矿物学组成特点与流域盆地中占主体的花岗岩与碳酸盐岩风化相适应;同中国的黄河,长江及大辽河相比较,发现它在矿物组合方面比较相似,尽管河流之在矿物绝对含量上会有显著的差别。这种情况表明,流域盆地的风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