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张文义 《海洋预报》1996,13(4):71-75
本文利用在南极长城站考察期间,从接收到的地面气象传真图资料和利用气象自动观测站观测到的气象要素实产史资料,对1994年7月25日南极长城站一次强降温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姜德中  钱平 《海洋预报》1993,10(2):33-39
在南极中山站进行首次气象考察,主要开展了地面气象观测,日常气象预报,海冰分布及海冰厚度测量等工作。 地面气象观测的项目有气温、气压、空气湿度、云量、风向风速等。我们将地面观测的各种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并与邻近的外国站多年平均气象要素进行了对比,得出了1989年中山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的特点 利用中山站当时现有的仪器设备,逐日接收了由苏联青年站播发的地面传真天气图,高空500hPa天气图,卫星云图分析等资料。首次开展了中山站地区夏、冬两季天气预报。并总结分析了西风带中极地气旋影响中山站时的路径特点,初步探讨了东南极下降风的发生及其强度变化的基本规律。这些资料对从事南极考察的气象专业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第四次南极考察长城站越冬队极地海洋气象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张文义 《海洋预报》1993,10(2):24-32
本文介绍了中国第四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进行气象考察期间,从获得的每日四次现场气象观测资料经统计分析,得出了1988年长城站地区气象要素分布特点。 利用长城站现场气象观测资料及接收到的地面天气图和卫星云图,开展了对长城站地区天气预报工作。并总结了影响长城站地区天气系统和出现的天气及影响长城站地区的气旋路径。对今后有关人员作好站区天气预报和科学考察工作顺利进行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第七次南极考察极地号船穿越西风带航线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90年至1991年第七次南极考察极地号船接收的地面天气图,传真图及卫星云图资料,对本航次往返穿越南半球西风带中遇到的强气旋过程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探讨,该文对南极考察的气象工作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是继1999年和2003年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两次北极考察后,在国际极地年,中国对北极地区进行的又一次更加深入、全面的综合性科学考察。本文对2008年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收集的现场气象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和介绍了整个航次气象状况和预报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统计了1995-2000年发生在南黄海和东海海域舟山渔业海损事故资料和该区域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渔业海损事故发生的季节、地域分布特点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针对目前目前预报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的实际情况,对海洋渔业气象服务提出一些建议和预防对策,希望引起有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海损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海洋气象中的客观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爱军 《海洋通报》1997,16(3):64-68
目前,海洋气象资料分析工作已逐渐由计算机取代了人工操作,资料的客观分析和四维资料同化已广泛被应用。本文综述了气象、海洋资料客观分析所需信息,客观分析的基本思路和实施方案,给出了几咱常用的客观分析垢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8.
张林 《海洋预报》1993,10(2):40-50
本文以中国第六次南极考察队在长城站观测到的气象资料与历史资料对照分析,介绍了长城站的天气特征,如气旋的来源、移动规律,海雾的特点,降水情况,特别是夏季的降水情况。较详细地介绍了1990年长城站的天气状况。 总结了长城站气压、风、气温、云、日照、降水及蒸发等项目的观测工作。对关城站的天气预报工作也作了总结,特别是极地气旋的预报和各天气要素的预报方法。并以1990年1月16日营救遇暴风雪的考察队员预报为实例,介绍了一次成功的预报。  相似文献   

9.
帆船比赛是与气象关系最密切的比赛项目。以青岛8,9月份的天气为分析、预报的对象,在深入分析及参照悉尼2000年奥运气象服务的预报技术组成、实施方法与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青岛奥运帆船比赛气象服务体系中关键性环节的技术要求与技术构成。主要研究问题包括:(1)GIS青岛气象资料预报服务系统;(2)青岛地区站点的布设及资料观测系统;(3)青岛夏秋Nowcasting集成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保障县市局气象资料的正常接收,提升气象监测、公共气象服务和气象资源利用能力,使县级气象部门在气象资料的信息量、时效性和可靠性方面有大的提高。文章介绍了县局CMACast系统结构,县级CMACast系统应用,资料推送以及软硬件工作环境,并对系统的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资料处理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流程。该软件可以统计当年周、旬、月、季、年等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湿度等气象资料,可以与对应时段的常年值和去年值进行比较,同时将比较结果生成固定格式的文本文档,为气象服务和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的编写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西沙岛缘水文气象远程实时监测系统的组成,并对部分监测资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该监测系统由水文监测单元和气象监测单元构成,监测数据实时发送,远方用户可同步接收、显示和保存.文章对0801号台风过程的风速、风向进行了分析,还对2008年9月23日至10月4日期间受其他3个台风影响的波浪、风和气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西沙岛缘水文气象远程实时监测系统可用于海洋环境监测,特别是灾害性海洋环境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1969年3月中旬,奉命去接“向阳红01”船的同志迫不及待地看到了躺在江南造船厂船台上等着他们接收的“海洋气象调查船”时不禁吓了一跳,这哪里是什么新造的海洋调查船,整个船身全是厚厚的黄锈,看不到一块新的钢板,看上去就是一艘报废的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l廖蜘 蝴翻廖戳骡一_蹦酿憾缀缀翰-_、业 回回回回回陨圈回回回回 懈瞩瞩 回回回太平洋海啸警报系统协作组第二二次会议 在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召开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通过国家验收S卜OsH模式在风暴潮预报中的 应用试验传真接收南极中山站气象人员进行定时观狈发展中的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的南沙海洋气象自动遥测系统是一个小型的自动气象观测网,它由三个无人自动气象观测站和一个中心数据接收站组成。自动气象观测站上的ZQA4-1遥测终端机和中心站的数据读出——打印装置系采用80C31单片机开发设计而成,全部采用CMOS器件,现场的数据除实时向中心站发送外还存放在电改写的E~2PROM芯片中,每半年收取更换一次,取代了常用的磁带记录方式,使之更适合于恶劣的海洋环境条件下使用.控制器件全部采用SSR固态继电器,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数据传输采用单频时分制、ARQ传输方式,大大提高了短波通讯数据传输的接收效率.文中就该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各主要部件设备设计作了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每年都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就全国和全省范围来说,很少有真正风调雨顺的年份。本文根据1951~1988年38年的气象历史资料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材料、简报、报道,统计出台风、洪涝、海上大风和强对流等几种主要气象灾害对浙江经济造成损失和伤亡人数。文中对主要气象灾害的特点、一般规律和灾情作了概述,并列出一些典型实例,提出了预防气象灾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沈汉红 《海岸工程》2008,27(4):11-22
气象海况是组织海上油田生产的重要依据,通过查询海区历史气象资料,分析研究埕岛油田海域的气象规律和特点,紧密结合油田区城地理、海上施工及平台、船舶等设施及装备的基本情况,针对油田生产、海上施工等受气象水文因素制约、影响的不同特点,提出科学的组织生产措施,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8.
根据本地区夏季气温、太阳辐射强度等气象参数,提出建筑空调瞬时负荷控制模型。对本地区气象参数归纳为两个地区气象专用值:地区气象常数Ck和地区气象专用温度t0。应用该模型与我国常用的分析计算方法进行比较,两者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可提供在我国不同地区利用当地气象参数,计算、控制建筑空调的瞬时负荷。  相似文献   

19.
姜斌  厉运周  陈永华 《海洋科学》2021,45(7):95-102
为了获取海洋连续稳定的气象和水文数据,作者设计了基于Linux的气象水文浮标采集系统,多线程同时测量海面的气象参数(温度、湿度、气压和风速、风向)和海下的水文参数(不同深度的水温和盐度),监控浮标的电压、漏水和开舱状态,测量和监控原始数据自动备份到系统的数据库,通过CDMA/GPRS或卫星与岸站接收系统通信,实现采集数据实时回传、自动备份和数据补发功能。目前已经在近海和远海各布放2套,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采集与接收正常。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解决了近海和远海的海洋气象数据和水文数据的同时采集与传输,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获取的海洋气象和水文数据连续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0.
孙洪亮 《海洋学报》1992,14(4):112-123
文献[1]介绍了在南极长城站进行的潮汐观测,文献[2]统计和计算了潮汐特征值,文献[3]利用1987年夏季观测资料对潮汐特征做了初步分析.本文使用新获得的1987年3月至1988年2月连续观测资料,对这里的潮波传播、潮汐性质、日潮不等、潮差和水位等潮汐现象进行分析,并就水文、气象因素对平均水位的影响初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