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论海域使用权抵押的成立和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域是海洋资源一定范围内的载体,是重要的资源性国有资产和生产要素。根据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海域属于国家所有。海域所有权派生出来的海域使用权具有用益物权属性,海域使用权的抵押权体现了物权属性,既可为海域使用权人增加一种新的融资方式,也体现了海域资源稀缺性的经济价值。文章拟就现行国家海域使用权抵押权的立法尚属空白的情况下,结合《担保法》,参照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有关规定,研究分析了海域使用权抵押的成立和实现。  相似文献   

2.
海域使用权的效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权法>确立了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因此海域使用权具有一般物权的效力.同时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其效力又有特殊之处.从物权角度来说,海域使用权的效力基础是海域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而其效力内容包括海域使用权的优先效力、排他效力和妨害排除效力.通过对海域使用权效力的理解和分析,海域使用法律制度可以从突出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建立海域区分使用制度和加强海域使用权宏观保护等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海域使用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被明确为一种用益物权,赋予了海域使用权与土地等同的抵押权利,也已在实践中推进。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的逐渐减少,为海域使用权抵押活动探索科学、合理的发展途径,是完善我国海域使用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础任务。文章从海域使用权抵押管理制度、区域演变、经济影响3方面开展分析,客观反映海域使用权抵押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行政法的视角分析了海域使用权的性质和特征,揭示了海域使用权的公法意义和价值,探讨了海域使用权实现过程中对行政法律制度的依赖,凸现出作为物权的海域使用权的公法限制性.  相似文献   

5.
朱瑞  王滨 《海洋信息》2020,35(1):57-62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将海域登记与房屋、林地、草原、土地登记一并纳入不动产的统一登记范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中明确,国家实行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将海域使用权登记纳入不动产的统一登记,主要问题是解决不同业务平台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本文阐述了江苏省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的数据共享交换设计与实现.在对江苏省海洋综合管控平台接口改造后,实现与江苏省级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系统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6.
海域使用权抵押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域使用权抵押是不动产权利的抵押,是债的一种担保形式。海域使用权抵押使资金融通更为便利,为经营者提供重要的筹资渠道,活跃海域开发利用活动的作用显而易见。目前在实践中,已经出现海域使用权抵押的案例。而调整海域使用权抵押的法律规定仅在《海域使用权登记办法》中出现,海域使用权抵押的法律研究与立法都存在着严重的滞后现象。为此,笔者对以下五个有关海域使用权抵押的法律问题做一探讨,与相关人士共同切磋与交流。一、海域抵押权概念、设定1. 海域抵押权的概念在我国,海域抵押是指海域使用权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在不转移海域占有…  相似文献   

7.
以海域物权视角探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评估中,因对海域使用权与采矿权权利边界认识模糊,不同评估人员对采矿权价款采取不同的计算处理,导致评估结果相差甚大。文章从海域物权的视角分析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的法律属性,研究两者权利标的物的不同法律性质,从而明确海域使用权的海域是由三维空间(水面、水体、海床和底土)、地貌、水深地形、地质条件、潮流、波浪、生态环境、景观等不可分割的固有自然条件要素组成的立体空间,本质上为海域空间资源,是海砂等其他海洋自然资源的载体;海域使用权和采矿权之间的相互独立性,决定了海域使用权价格与采矿权价款间的非包含关系;因此,采用收益法评估海砂开采海域使用权价格时,采矿权价款宜以成本列入计算。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海域使用权为用益物权,为完善海域使用权物权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是从制度上落实海域使用权物权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和《物权法》确立了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质,因此海域使用权具有一般物权的效力。同时海域使用权作为一种新型的用益物权.其效力又有特殊之处。从物权角度来说.海域使用权的效力基础是海域使用权的用益物权性质.而其效力内容包括海域使用权的优先效力、排他效力和妨害排除效力。通过对海域使用权效力的理解和分析,海域使用法律制度可以从突出海域使用权的物权性、建立海域区分使用制度和加强海域使用权宏观保护等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法学理论角度分别阐述海域使用权的物权,他物权及用益物枳属性,通过与土地使用权,渔业权、矿业权的比较,并结合用海实践,考察海域物投的用监特权性质对于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合理配置的积极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海域使用统计工作在全国沿海各地刚刚开展,实践中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土地统计工作的成熟经验基础E。结合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针对海域使用统计的特点和管理需要。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就海域使用统计的工作内容、调查、整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步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波浪能利用的发展与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首先介绍了波浪能的定义、成因和我国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指出波浪能的主要利用方式是发电,并分析了国内外利用波浪能发电的发展进程。从波浪能的发电原理、转换装置及技术上的突破等方面,论述了波浪能发电的研究开发情况。最后,指出波浪能利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如东县已抵押的海域使用权为例,对深层次的海域使用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给出了可行性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桂静 《海洋信息》2003,(4):23-25
《海域使用权证书管理办法》对海域使用权证书的管理所作的规定,都是有其深层次的法理基础的。本文从《办法》的有关条文规定出发,首先对海域使用权证书的票据法和行政区法内涵作一分析,进而阐述其法律性质,从而阐明海域使用权证书与相关证书如养殖证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利用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海洋经济产业构成中,海洋油气开发是新兴海洋产业。在渤海海洋经济构成中,海洋油气占渤海海洋经济比重的8.5%,占渤海新兴海洋产业构成的19.4%。渤海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能缓解我国油气安全问题,同时也为经济快速增长的渤海经济区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一、渤海丰富的油气资源1. 油气资源总量渤海沉积盆地的生油凹陷面积大,有效勘探面积为5.3万km2,其中仅新生界生油岩层就厚达3 200 m,生油岩体约2.4万km3。2000年提出的预测资源量是97亿t。2. 已形成了油田产业群渤海在200万年以前,形成了蕴藏丰富油气资源的渤海沉积盆地。在渤海海…  相似文献   

16.
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对海域开发利用的变化以及对海域开发利用程度的提高,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将成为海域使用管理的重要内容。论文通过对海域使用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的模式,在原有海域使用信息的基础上增加时间信息和水深信息的管理,将海域使用数据的空间分类体系和相互影响关系与时空数据的动态管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空间层次上对海域使用进行重新的归类和补充,建立海域使用空间相互影响关系表,分析了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的组成,设计了宗海时空数据库结构。按照海域使用时空数据管理模式,采用ESRI MapObjects的GIS图形软件包进行了开发试验,实现了海域使用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空间层次数据的动态管理和时空分析。  相似文献   

17.
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海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与现状,提出了建立海域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根据数据量和共享需求,可建立两种海域管理系统:基于单机的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系统。对两种系统进行了比较,利用GIS、关系型数据库和编程工具实现了该方案。  相似文献   

18.
一种用于短基线水声定位的改进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水下声速确定的不准确,用传统的短基线定位系统(SBL)来确定水下信标的位置通常是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声速受环境的影响。本文给出了一个改进的SBL系统模型。这种模型用欧氏几何的原理来更有效、收敛更快地解算信标的位置函数,获得准确的水下信标的位置。最后用担负钻探任务的船只进行模拟验证SBL系统改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江苏海盐产区位于连云港市与盐城市境内,主要包括连云港市赣榆县境内的青口盐场,新浦区境内的台北盐场,连云区境内的台南、徐圩盐场,灌云县境内的灌西盐场.以及盐城市射阳县境内的射阳盐场.滨海县境内的新滩盐场,响水县境内的灌东盐场等8个制盐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