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东北部内潮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导出二维三层(准三维)潮流与起伏地形相互作用而产生内潮波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分别以M2分潮,K1分潮为策动潮波,数值求解南海东北部大陆斜坡对策动潮波的响应。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南面斜坡对M2分潮响应最为强烈,东沙群岛东面斜皮次之,其余海域无显著响应;对K1分潮的响应则以一统暗沙东南面斜坡最甚,其次为东沙群岛东南的斜坡,其余海域响应微弱。  相似文献   

2.
渤黄东海潮波数值模拟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利用考虑引潮力的非线性球面潮波方程,数值模拟渤黄东海的潮波运动,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作比较。依据所得结果绘制M2,S2,K1,O1和M4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并进行讨论。研究表明,K1和O1的同位相线在台湾附近先作顺时针方向旋转然后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该现象是由于大陆架和大陆坡水深分布和台湾存在的结果。同时也发现最大流速时刻比高潮时刻提前,是摩擦和旋转潮液系统中的驻波成份所引起的。对该海区的非线性潮波部分的模拟作了首次尝试。可以看出:M4有18个旋转潮波系统,其中6个作顺时针方向旋转,12个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在江苏南部海岸和杭州湾口的外海区域以及渤海湾和大部分的莱州湾,由M2引起的潮汐余水位为正,而在海区的其余部分这种余水位为负;由M2引起的潮汐余流总体上向南或向东南方向流动。  相似文献   

3.
导出二维三层(准三维)潮流与起伏地形相互作用而产生内潮波的非线性数学模型,并分别以M2分潮、K1分潮为策动期波,数值求解南海东北部大陆斜坡对策动潮波的响应。结果表明:台湾浅滩南面斜坡对M2分潮响应最为强烈,东沙群岛东面斜坡次之,其余海域无显著响应;对K1分潮的响应则以一统暗沙东南面斜坡最甚,其次为东沙群岛东南的斜坡,其余海域响应微弱。  相似文献   

4.
采用二维非线性或线性潮波微分方程和三种不同底摩擦形式,在考虑岛屿或忽略岛屿(线性平滑)两种情况下,分别对渤海单个M2、S2、K1、O1分潮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出了这4个分潮在不同情况下的同期时线和等振幅线图及在部分站位上的调和常数值。计算表明,对渤海M2、S2、K1、O1单个分潮进行数值计算时,非线性方程中浅水和对流非线性项存在或不存在,对计算结果几乎没有影响,亚网格尺度岛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不大。用实测资料检验并与已有研究结果比较得出:由于水深过浅,底摩擦形式取非线性比取线性好;忽略尺度比网格尺度小得多的岛屿所得结果更合理,计算也更方便。  相似文献   

5.
渤海潮汐和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采用交替方向隐式方法积分二维非线性潮汐方程组,在开边界给定潮汐调和常数,计算渤海域最有代表性的半日分潮M2和全日分潮K1,利用准调和分析方法给出了两个分潮的同潮图和潮流椭圆图,与实测结果比较,计算结果是令人满意,基本上反映了渤海半日潮和全日潮波运动。本文也计算和讨论了潮汐能量平衡和耗散及潮流分布。利用潮汐和风暴潮耦合模式模拟了潮汐和风暴潮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海面溢油轨迹的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虑主要分期(M2,S2,K1,O1,M4,MS4)的潮流以及M2分期的潮汐余流,建立预报潮流场,并考虑海面风力的作用以及油的蒸发和乳化,利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跟踪油膜的中心点,提出预报油膜的轨迹及其扩散范围。该模型适用于近岸事故溢油的快速预报.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天文潮主要分潮M2,S2,K1,O1对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水位的影响以及各种非线性项所作贡献。在天文潮和风暴潮都大的域,天文潮分潮的影响是显著的;非线性项中以浅水效应项,风-水位效应项,底摩擦项对浅海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中非线性效应水位项献比较明显,而平流项,气压梯度项的作用微。从数值研究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定量地证明一已有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讨论了天文潮主要分潮M_2、S_2、K_1、O_1对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所引起的非线性效应水位的影响以及各种非线性项所作贡献.在天文潮和风暴潮都大的海域,天文潮分潮的影响是显著的;非线性项中以浅水效应项、风-水位效应项、底摩擦项对浅海风暴潮和天文潮相互作用中非线性效应水位的贡献比较明显,而平流项、气压梯度项的作用甚微.从数值研究的角度给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和定量地证明一些已有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9.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振宏 《海洋科学》2000,24(10):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49676290,1997~1999)“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 地球化学记录” ,根据表层和柱状样品的成因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重建了冲绳海槽中部自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沉积物的TiO2 (TFe2O3 MgO),K2O/Na2O (TFe2O3 (TFe2O3 MgO),Al/(Al Mn Fe),La/Yb REE,LREE/HREE(平均8.69) ,δEu(平均0.60)和轻稀土型配分类型特征判明为活动大陆边缘 大陆岛弧型沉积环境 ,沉积物具有典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 M 2 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 M 2 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 M 2 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 M 2 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和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认为的范围;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到近底层又向左转;潮汐余流和余水位均较弱,仅在澎湖水道、台湾浅滩附近余流较大。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及南海东北部潮汐的解析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越  杜勇 《海洋科学》1994,18(3):56-61
将摩擦力项取为线性形式,联合考虑了科氏力,摩擦力以及非摩擦非线性效应,给出了等深海峡中源潮波及浅水潮波解析形式的解;探讨了各分潮波振幅的分布变化情况,并将本文的解析模式应用于台湾海峡及南海东北部海域;计算了M2,S2,M4和MS44个分潮的理论解。与实际观测比较表明,在台湾海峡内,半日潮和四分日潮解析解与实测符合较好;在南海东北部,半日潮波解析解与实差异较大。作者认为这是由于来自吕宋海峡传入的潮波  相似文献   

12.
首次用新研制的高精密磁力浮沉子密度计测定NaHCO3,KBr,KNO3和Ca(NO3)2在盐度为30.0和34.7温度为298、10K时的偏摩尔体积(即pmv)。重新测定了NaCl,KCl.Na2SO4和MgSO4在海水中的pmv,并用实验精密验证了海水中主要电解质的pmv的加和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研究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本区第一“暗绿色硬粘土层”的硅铝率在2.80~3.37之间,说明该层已经发生了较强的土壤化作用,可以确定为古土壤。古土壤层土体样品与胶体样品的化学全量分析结果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只能用胶体样品来研究古土壤特征。在古土壤中,SiO2、Al2O3、MgO、TiO2、K2O相对积聚,而Fe2O3、CaO、MnO、Na2O、P2O5相对淋溶。在剖面上,SiO2/(MgO+CaO)的分子比值变化规律表明气候逐渐湿润  相似文献   

14.
对广东南雄盆地大凤一河南街剖面和古城一坪岭剖面上白垩统南雄组(K2n)25个采点、古新统上湖组(E1s)2个采点的古地磁研究,经系统热退磁及倒转检验,分析出南雄组的特征剩磁方向为D=32.7°,I=27.4°,K=16.1,α95=8.4°,N=20;显示晚白垩世时期华南大陆位于14.5°N的位置,同时晚白垩世以后华南大陆可能曾发生较大规模的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15.
台湾海峡M2分潮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普林斯顿海洋模式对台湾海峡M2分潮作了分辨率较高的三维数值模拟,在较准确地模拟了潮汐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M2分潮流椭圆分析,最大流同时线分布,潮流场的水平及垂直结构,最后还给出了M2分潮余流,余水位的分布。结果表明,M2分潮最大流同时线在海峡中部同时形成密集区的一个圆流点;构成海峡潮波系统的两股潮波中,南支潮波的影响似超出了以往所构成;最大潮流仅在近海底处急剧减小,最大流方向随深度增加右转  相似文献   

16.
约翰斯顿岛附近海域铁锰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铁锰结壳存在两种不同的产状,一种是铁锰氧化和的围绕“核心”生长形成的球状结壳,另一种是铁锰氧化物在基底岩石上生长形成的被状结壳。本文对R/V,Kaimikai-O-Kanaloa船1993年11月在约翰期顿岛附近海域取得铁锰结壳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该区铁锰结壳主要组成矿物为δ-MnO2,Mn/Fe比值为2.02,富Co(0.881%),盆Cu(0.1%),稀土总量(∑REE)1918.27  相似文献   

17.
海洋光学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光学浮标(MarineOpticalBuoy-MOBY)1前言1994年2月21日在夏威夷Lanal海岸以外投放了海洋光学浮标(MOBY)。该浮标是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SA(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联合赞助下,由MODIS...  相似文献   

18.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潮汐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显示:⑴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⑵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峽中部汇合,而全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峽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⑶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潮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⑷N2、K2和O1、P1、Q1分潮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9.
长方形浅水海湾的一种潮波模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考虑入射波、反射波、地转和底摩擦效应,探讨了长方形浅海旋转潮波的运动。导出无潮点的计算公式和等振幅线方程,指出旋转潮波兼有驻波和前进波的某些特点。根据本文求得的有关表达式,计算了辽东湾半日潮潮波模式,并且与其他作者用边值方法或等值线法得到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分析了杭州湾、长江口冬季余流和物质输运作用的观测特征,提出了几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然后,利用杭州湾、长江口三维联合模型,综合考虑径流、风应力、密度流、中国东部海域背景环流和M2,S2,K1,O1四个分潮的综合作用,模拟出了冬季的余流结构及其对物质的输运作用。在此基础上,针对所总结的几个问题,进一步作数值模拟,讨论余流和特技输运作用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