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本文对筏式养鲍的海区条件、苗种饵料选择、病害防治、养殖技术及管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本实验共筏养10万头鲍鱼,经三年养成,成活率达80%以上,年亩纯益达四万元,明显高于其他海水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2.
污损生物附着对杂交鲍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4月,在福建平海湾海域开展了污损生物附着对杂交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鲍壳上污损生物种类主要是网纹藤壶Balanus reticulatus、三角藤壶B. trigonus、褶牡蛎Alectryonella plicatula和翡翠贻贝Perna viridis,具有明显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特点.对照组与去污处理组之间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去污作业短期内会对鲍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壳缘部位被生物附着污损的鲍类,其生长率有所降低,这可能与壳缘处附着的污损生物会堵塞鲍鱼呼吸孔有关,妨碍其呼吸和排泄等代谢活动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3.
新型养鲍网笼的结构及实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现有养鲍器材的优缺点及养殖工人在海上作业的习惯,采用目前扇贝养殖的物资而设计一种新型养鲍网笼。新型养鲍网笼在结构上的特点是:(1)采用具有鲍活动孔的塑料盘将网笼分隔成饵料区及鲍栖息区两个部分,改变了饵料与鲍在同一部位的格局;(2)采用顶端封口,比侧面缝合或拉链式封口更经济耐用。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在剥离后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稚鲍养殖系统中添加石莼(Ulva pertusa Kiellm),同时调整人工配合饲料的投喂量,研究石莼对稚鲍生长与存活及其养殖水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石莼对稚鲍生长及存活具有积极影响,养殖30 d后,处理组2(无性系石莼+80%人工配合饲料)中稚鲍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00%人工配合饲料)(P0.05),其壳长增长率和壳宽增长率分别提高17.91%和15.78%,同时稚鲍存活率提高10%(P0.05)。添加石莼对稚鲍养殖系统的水质也有明显改良作用,所有添加石莼组中氨氮(NH~+_4-N)、硝酸盐(NO~-_3-N)、亚硝酸盐(NO~-_2-N)、磷酸盐(PO■-P)以及弧菌等指标均低于未添加石莼组,表现出良好的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洋原生生物是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食物传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亚洲沙尘颗粒经长距离输运后沉降入黄海,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显著影响。本研究在黄海南部海域进行了现场模拟培养实验,分析了不同浓度沙尘和P添加对不同粒径、异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生长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早期,P和沙尘的添加都会促进各营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的生长,特别是对10~20μm自养型生长速率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在高、低浓度P和高、低浓度沙尘添加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1.39、0.96、0.69和0.47 d-1,分别是对照组的5.35、3.69倍和2.65、1.81倍(P<0.05),表明研究海区为P潜在限制海区,沙尘对原生生物的促进作用可能和P的溶出有关;沙尘对异养型和兼养型原生生物早期是抑制作用。在培养后期,沙尘添加对各类群原生生物的生长以促进作用为主,对2~5μm异养型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其在高、低浓度沙尘组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84和0.40 d-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46 d-1(P<0.05)。沙尘沉降早期对大粒径自养型原生生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会加速富营养海区赤潮的发生,但对异养型的抑制作用会削弱海区物质循环和食物传递的效率;沙沉降对不同粒径和营养类型浮游原生生物生长的影响会改变黄海南部海区微型食物网的结构,影响原生生物在该海区物质转化和食物产出中的生态功能,研究结果可为深入探讨沙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作用机制和生态效应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鲍藻混养模式的构建及其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福建省莆田市平海湾海区,利用现有海藻(海带)养殖设施,进行海藻与皱纹盘鲍和黑鲍混养。经150 d试验,皱纹盘鲍和黑鲍生长率分别为221.02%和187.70%,成活率都为94.00%,与室内单养、海区筏式单养无显著差异(P<0.05)。而3种模式鲍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1.84,1∶2.92,1∶1.41,即每万粒鲍鱼养殖可节约成本近万元。同时,鲍和海藻处在海洋生态系统的不同生态位,互利共生,促进海洋生态系统物质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东沙群岛西部海区污损生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污损生物系指海洋环境中附着或栖息在船舶和各种人工设施上、对人类经济活动产生不利影响的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影响海洋设施安全与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其形态结构上是否具备石灰质外壳或骨架,可分为硬性污损生物和软性污损生物两种,前者包括双壳类软体动物、无柄蔓足类和苔藓虫等生物,后者则为海藻和水螅等种类。海洋污损生物对大型海洋结构物的危害主要通过增大构件直径和表面粗糙度,增强对波浪和海流的阻力,从而造成结构物静力载荷和动力载荷增加。此外,导管架表面所附着的生物还会妨碍水下作业,甚至损坏潜水设备。 为适应我国海洋石油工业发展的需要,近十多年来科研人员对南海北部近海海区人工设施的污损生物状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陆续发表了有关研究成果(严涛等,1997,1998,1999,2000)。然而,在珠江口东南、东沙群岛以西远离大陆和岛屿的深水海区,有关污损生物资料至今未见报道。本文根据实海调查结果,详细论述了该海区人工设施上的污损生物状况,以期丰富人类的海洋生态学知识,并为该海区海洋结构物的设计、保养和维修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天津地区对2.2 cm左右规格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进行试养殖,比较了两种养殖模式(笼养与砖养)、两种养殖密度下鲍的存活与生长情况,以及不同换水频率和不同饲料形状对鲍的生理状态和养殖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养殖1个月后,笼养下的鲍存活率(74.4%)低于砖养(84.0%),且低密度养殖下鲍的存活率更高;随着换水频率的增加,鲍的摄食量逐渐增加,养殖水体中氨氮、亚硝酸氮、硝酸氮、化学需氧量的含量均呈减少的趋势;投喂不同形状饲料的组别间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氮含量差异显著。因此,砖养模式更适合于作为天津地区鲍养殖的模式,并且降低密度、提高换水频率有助于改善水质,改良鲍的摄食、存活状况。  相似文献   

9.
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污损生物不仅附着在养殖网笼上,而且也大量附着在养殖生物的贝壳上。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竞争食物,氧气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死亡率提高。本实验以大亚湾养殖网笼里的珍珠贝及附着的污损生物为对象,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耗氧及排泄上的差异,同时对网笼上附着的污损生物优势种的滤食,呼吸及排泄也进行了测定,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滤食,耗氧和排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在滤食率,耗氧率和氮磷排泄率上存在明显差异,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的滤食率,NH4-N和PO4-P的排泄率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珍珠贝。同时在网笼上附着的优势污损生物的滤食,耗氧和排泄也不容忽视,他们对食物的滤食,溶氧的消耗及氮磷排泄的贡献也很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还是附着在网笼上的污损生物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及氧气的竞争,污损生物对水中氮、磷浓度的提高贡献也很大,因此在养殖中,污损生物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石岛海域进行了污损生物挂板实验,综合分析了该海域污损生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季节变化等特点,并与邻近海区污损生物群落进行了比较。本次调查共发现污损生物21种,分析结果表明,石岛海域污损生物群落结构和数量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夏季种类最多、丰度最大,秋、春季次之,冬季则很少有污损生物附着。根据CLUSTER分析结果,可将月板分为三个群落组,温度较凉爽的4月、5月和10月为一个群落组,温度最高的6月、7月、8月和9月为一个群落组,其余月份温度最低,为一个群落组,SIMPROF分析检验表明,各群落组间具有显著差异,且特征种各有不同。丰度/生物量比较曲线表明,在季板和年板中,只有夏季板的污损生物群落结构不稳定,这与小型节肢动物的爆发性增殖有关。和邻近海域相比,调查海域生物量偏低,但污损生物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1.
东山湾海水养殖布局变化的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andsat卫星序列遥感数据的监督分类方法,识别与分析了东山湾网箱养殖和延绳式养殖两种海水养殖类型的时空变化。1999—2012年间东山湾海水养殖面积扩大了10倍,大型海藻养殖为主的延绳式养殖面积约为以鱼类与贝类养殖为主的网箱养殖面积的5.6倍。东山湾的养殖布局为适应海湾水质特点而逐年调整,网箱养殖区主要集中在水交换能力较强的湾口,延绳式养殖主要集中在营养盐高、水交换能力略弱的湾内。以大型海藻养殖为主的海水养殖大规模扩展,对海湾富营养化趋势起到缓解作用,但规模过大的海水养殖介入可能诱发主要表现在氮循环上的海湾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沿海水产设施污损生物特点及防除途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严涛  刘姗姗  曹文浩 《海洋通报》2008,27(1):102-110
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会影响养殖设施与外部环境的水体交换、增加外载荷和缩短网箱使用寿命,并与养殖贝类和藻类争夺附着基和饵料,甚至直接附着在养殖对象上影响其生长发育.综述了中国沿海水产养殖设施污损生物的特点及常用防除方法,从海洋生物天然防污作用机制、污损生物附着机理、优势种发育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新型防污途径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鲍类疱疹病毒(Abalone herpesvirus,Ab HV)悬液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注射刺激,研究其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性的变化,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腹足中血蓝蛋白(Hemocyanin,Hc)基因Hc1、Hc2相对表达量的变化以及感染后杂色鲍无细胞血浆的抑菌性。结果显示:(1)杂色鲍血淋巴中可溶性总蛋白浓度变化显著,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无细胞血浆中的SOD、ACP、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变化显著,哈维弧菌注射组的SOD活性在感染后第6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SOD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在注射后的各个时相均呈下降趋势,从注射后6 h各个时相的SOD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显著(P0.05)。哈维弧菌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48小时显著升高;Ab HV注射组ACP活性在注射后的第12小时显著升高。哈维弧菌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48 h显著升高;AbHV注射组AKP活性在注射后第12小时显著升高。(3)杂色鲍外套膜、鳃、肝胰腺以及腹足中血蓝蛋白两个基因Hc1、Hc2的相对表达量均在注射后的不同时间点出现升高。(4)杂色鲍无细胞血淋巴对哈维弧菌、创伤弧菌和溶珊瑚弧菌这三种贝类病原均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菌性增强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细菌和病毒的刺激引起了杂色鲍免疫相关因子的变化,使得血淋巴的抑菌性增强。本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杂色鲍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在生产实践中应用免疫技术防治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温胁迫下皱纹盘鲍不同养殖群体心率变化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温是海水贝类度夏死亡的环境诱因之一。本研究应用一种非损伤性的心率检测方法,检测两个皱纹盘鲍养殖群体在高温胁迫条件下心率等生理指标的变化,尝试以心率变化指标比较这两个群体高温耐受能力。由于高温胁迫下皱纹盘鲍的心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符合阿伦尼乌斯(Arrhenius)公式,且心率随温度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该研究通过计算两者直线拟合拐点即阿伦尼乌斯拐点温度(ABT,Arrhenius break temperatures)指标,用以指示皱纹盘鲍温度耐受程度。以此法对皱纹盘鲍两个群体(高温耐性,对照)各17个个体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群体间的ABT存在显著差异,高温耐性组的皱纹盘鲍的AB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个体ABT指标的高低与测定个体的壳高呈正相关(P0.05)。本研究首次将探讨了高温胁迫下皱纹盘鲍心率变化规律,并以ABT为指标分析比较了两个皱纹盘鲍养殖群体间高温耐受能力,结果对研究皱纹盘鲍和其它贝类温度胁迫下生理响应及抗逆选育具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秋,福建和广东地区养殖的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相继暴发死亡。同年12月,我们从广东汕头病区取样分离得到2株弧菌,其中bb3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 bb4为哈氏弧菌(V. harveyi)。本研究以bb3、bb4作为供试菌株对1龄皱纹盘鲍进行侵染实验,获得如下结果:20℃条件下,供试菌及其胞外产物粗提液注射处理均可致受试鲍死亡,浓度2.5×107 cfu/mL 的 bb3与2.0×107cfu/mL的bb4悬液注射可分别引发43.33%和78.02%的受试鲍死亡;供试菌株的致死毒性与注射弧菌的总量正相关,与受试幼鲍的壳长、全湿重负相关;注射或浸泡-创伤两种处理方式均可导致受试鲍死亡,并且因注射供试弧菌而死亡的幼鲍软体部组织被健康鲍取食后也可引发取食者死亡;从侵染实验死亡的受试鲍软体部组织中可重新分离得到这2种供试弧菌。上述结果表明,溶藻弧菌 bb3和哈氏弧菌bb4是皱纹盘鲍的病原菌。药敏试验表明, bb3、bb4均已对抗生素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在测试的20种抗生素中,仅有头孢曲松和丁胺卡那霉素是这2株弧菌同时高度敏感的抗生素,但bb3和bb4却对8种抗生素同时表现出抗性。  相似文献   

16.
对养殖和野生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 )不同个体间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组成进行了研究, 并采用PCR-DGGE 指纹技术对比分析了二者肠道优势菌群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 养殖和野生皱纹盘鲍肠道好氧及兼性厌氧菌总数分别为(3.50±0.85)×106个/g, (3.03±1.10)×106个/g; 两组鲍鱼肠道优势菌基本相同, 均为弧菌属(Vibrio), 次优势菌均为玫瑰杆菌属(Roseobacter) 和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 在养殖组中检测到芽孢杆菌属(Bacillus), 表明皱纹盘鲍对肠道细菌具有特异选择性。此外, PCR-DGGE 指纹图谱结果表明, 从养殖和野生皱纹盘鲍肠道样品分别获得14 条和12 条扩增条带,其中人工组中有2 条特异性条带; 二者相似性系数(戴斯系数)为92.31%。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养殖池塘中的9个2 m3保苗网箱(2 m×1 m×1 m)进行现场实验,比较研究了波形网(CU)、地笼(地笼网CN+地笼板CP)、尼龙网片(NM)等3种类型附着基(共4种附着基材料)在投苗状态下表面附着生物的发生与演替,及其在刺参苗种中间培育过程中对刺参生长、存活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附着基表面的附着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演替过程。地笼板(CP)上附着生物的干质量、无灰分干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附着基材料(P0.05),而CU、CN和N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4种附着基材料表面附着生物的叶绿素a含量表现为CUCPNMCN,且相互间差异显著(P0.05);参苗培育12周时,采用波形网附着基的网箱苗种产量显著高于地笼(P0.05),波形网成活率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2种附着基(P0.05)。参苗培育17周后,采用波形网附着基的网箱,苗种产量显著高于地笼和尼龙网片(P0.05),波形网的苗种成活率和特定增长率显著高于尼龙网片(P0.05),地笼与其他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显示,附着基类型对刺参中间培育过程中苗种产量、成活率、增长率有显著影响。通过对刺参保苗效果的综合分析,推荐采用波形网作为刺参室外池塘保苗的附着基。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way of abalone breeding, the technological process of industrial abalone breeding suitable for the coastal areas of southern China has been developed. The process is simple and easy to handle, and results in a high yield of young abalones after being appl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