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钢材在潮差区和全浸区的腐蚀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是一种含有大量盐类的强电解质溶液,它对海洋环境中的钢铁腐蚀极为严重。人们一般把海洋腐蚀环境划分为五个区带:1.海洋大气区;2.浪花飞溅区;3.潮差区;4.海水全浸区;5.海底泥土区等。从而针对不同的腐蚀环境选择具有不同耐蚀性能的材料;根据腐蚀严重性的不同,分别采取适合于各区带的防腐蚀措施以延长海洋钢铁设施的使用寿命。当前国内在筛选耐蚀性海洋用钢材时,有的采用分别挂片的方法,即把试验钢种的小试片分别悬挂于大气区、潮差区和全浸区。实验结果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海上用钢日益增多,检定钢材在海水中的耐蚀性,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四种碳钢和低合金钢在青岛港全浸腐蚀的耐蚀性,并作了有关讨论。  相似文献   

3.
海洋钢结构浪溅区、潮差区防腐蚀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研究腐蚀角度来看,钢桩式构筑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一般被划分为五个区带,即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海水全浸区和海底泥土区。为减轻其腐蚀,必须对不同部位采取相应的防腐蚀措施。在海洋大气区和海水全浸区目前所采用的保护方法,可得到满意的保护效果。潮差区平均中潮位以下的部位,可以得到同全浸区基本相同的阴极保护效果,不须采取其他特殊的防腐蚀措施。而浪花飞溅区和潮差区平均中潮位以上部位腐蚀最为严重,采取防腐蚀措施也比较困难。为此,不少学者特别对浪溅区、潮差区的防腐蚀方法  相似文献   

4.
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钢铁在海洋环境中的耐蚀性很早就有人研究,但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关系的报道则较少。1951年,美国首先研制了Ni-Cu-P系耐海水钢,结果表明,海洋用钢的耐腐蚀性能与合金元素之间的关系随海洋环境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侯保荣、张经磊,1980);相同的合金元素对钢铁在浪花飞溅区和海水全浸区耐腐蚀性能的效果亦明显不同;对于从海底泥土中开始,穿过海水全浸区、潮差区、浪花飞溅区一直到海洋大气区的垂直海洋构造物(例如海上采油平台,钢柱码头等)来说,其合金元素的影响效果也完全不同(門智、渡辺常安,1976;侯保荣,1981)。有人还提出,某种合金元素能够提高钢材在浪花飞溅区的耐腐蚀性能,但对海水全浸区的作用不明显,甚至使腐蚀速度加快(内藤浩光等,1975)。 为了研究合金元素与钢材腐蚀性能的关系,作者使用了含各种不同合金元素的50余种钢材,用电连接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将每种试片分别挂于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和海水全浸区,分别进行90天至2年的试验。本文仅对其中实验条件完全相同的18种低合金钢材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钢在海水中的腐蚀产物相组成研究报道较少。马如璋等(1981,1982)对低合金钢在海水中的腐蚀锈层进行了研究,他们所采用的穆斯堡尔谱等方法,很适宜研究钢的腐蚀产物(Simmons,1976; Vertes,1989)。目前,由于石油工业的发展,大量的石油平台、栈桥及钢柱码头不断涌现,这些构造物的钢桩一般是从大气区经过飞溅区、潮差区和海水全浸区插入海泥区,大量研究表明,在海水、海泥跃变区钢铁腐蚀严重,作者采用穆斯堡尔谱对A3钢在室内模拟和实海锈层相的组成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探讨在不同腐蚀环境中钢铁的腐蚀产物和腐蚀机理,为钢铁的防腐和耐海洋腐蚀钢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海洋构筑物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是相当严重的。从腐蚀的角度,一般都把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分为5个区带[1~5]。即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海水潮差区、海水全浸区、海底泥土区、钢铁设施在各区带的腐蚀情况也不相同。根据各区带腐蚀的轻重情况,分别采取适合于各区带的防蚀措施,以延长海洋设施的使用寿命,这就需要外海的长尺挂样试验。外海的长尺挂样试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工作量大,不便于随时观察和测试,周期较长。由于狂风暴雨的袭击,试样很容易丢失,试样一丢失,工作也就前功尽弃。根据以上的种种情况,作者精心…  相似文献   

7.
低合金钢在海洋各腐蚀区带的锈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5年5月通过对低合金-16Mn钢在埕岛海区挂片两年(1992年10月-1994年10月)的腐蚀产物的穆斯堡尔谱测定,研究了低合金钢在飞浅区,潮差区,全浸区和海泥区四个不同海洋腐蚀区带的锈层组成和含量。锈层中的FeOOH和Fe3O4的不同含量说明了内锈层中的β-FeOOH作为氧化剂参与了阴极作用,加速了干湿交替区低合金的腐蚀。  相似文献   

8.
海洋构筑物所使用的钢材,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如海洋大气区、浪花飞溅区、潮差区、海水全浸区、海底泥土区等,它的腐蚀情况也不相同。为了实际地评定和比较不同钢种在各种环境中的耐腐蚀性,一般需要进行外海的长尺挂样试验。最初进行这方面工作的是Larrabee。近年来,我国也对几种低合金钢在不同海区进行了长尺试验,并取得了定量数据。 外海的长尺挂样需要把试样做得足够长,工作量大,不便于维护和随时观察,周期较短时误差较大,所以,一般都希望在室内建立简易的模拟方法进行腐蚀试验。而目前所采用的一些室内腐蚀试验方法通常只能模拟外海的某一个腐蚀环境,很难同时再现外海所实际存在的各种复杂条件,并且有些方法与外海的对应性较差。 日本久保田広行在专利中曾提出利用模拟海水涨落的试验槽来进行一些腐蚀试验,但没有介绍具体的试验方法和试验结果。也没有提及采用电连接的方法来进行长尺试验。 本报告介绍了在我所建立的,可同时模拟外海实际存在的各种腐蚀环境的试验装置,叙述了在这种装置中长尺挂样、分别挂样以及电连接挂样的具体试验方法,并与外海的长尺试验结果进行了对照。作者认为,在本装置中采用将小试片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连接方法代替长钢带进行长尺试验,便于电化学参数测量,在较短时间内可以精确求得试验结果,是筛选海洋结构钢的一种较好的腐蚀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的近海条件下采用电连接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对低合金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元素Cu,P,Mo,W,V,和Cr,Al,Mo分别对大气区、飞溅区和全浸区的耐蚀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渤海锦州20-2北和21—1油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结果,阐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3 /Fe^2 、Eh、有机质、Es等腐蚀因子特征。在对腐蚀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基础上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因子的数值与临近海区大体一致,但本海区海水腐蚀性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浸区的海水腐蚀性远大于潮间区与浪溅区,因而该海区海水腐蚀性将大于渤海南部一些海区。调查区内表层海土腐蚀性不强,但管道在经过海土时有可能发生电偶腐蚀,故提出了防腐蚀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由于海水对金属的腐蚀性,对海水输水管道及各种海水冷却器的使用造成严重威胁,极需研制一种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而又耐海水腐蚀的低合金钢。达方面研究国外已有报道。他们研制的低合金钢是以铬为主添加合金元素的铬-铝和铬-钼型钢,含铬量约在2%以上。这类钢在海水中耐蚀性一般为碳钢  相似文献   

12.
海洋环境因素对钢腐蚀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试验海区的水温、溶解氧、盐度和pH等因素连续12个月份的连续测定,与此同时进行了两种钢12个周期的对应试验;表明:钢的腐蚀速度随海水温度的升高而加速,各种因素对钢腐蚀速度的影响当中,温度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3.
海水海泥跃变区钢铁电化学腐蚀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于1993年1-7月,在室内模拟条件下研究钢铁试样在海泥-海水跃变区的电化学腐蚀特征。发现钢试样在该跃区产生了电偶腐蚀,电偶极性在实验期间内发生逆转,试验前后电偶试样的稳定自由腐蚀电位都发生正移,且水中试样电位正移植大于泥中试样的正移植,还发现温度以电化学参数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动电位极化法评价海底土腐蚀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新设计的模拟海底沉积物腐蚀环境的电解池,研究动电位极化法评价海底土(1988年7月采于辽东湾)腐蚀性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示出当材料表面状态不同时以及当海土温度和电阻率变化时电极过程的差异,可用于海底土腐蚀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15.
南黄海沉积物粒度分布参数计算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南黄海第四纪沉积物,用不同方法计算的粒度分布参数作了统计分析。作为对比的计算方法为(1)Folk和Ward的图解法;(2)海洋调查规范(1975)的方法和(3)矩法。结果表明:三种方法得出的数据间高度相关,可藉回归方程相互对比。  相似文献   

16.
丁慧 《海洋科学》2013,37(6):73-76
研究了氧化还原电位(Oxidation Reduction Potential, ORP)对海水中碳钢腐蚀电化学特征的影响,应用动电位极化曲线法探讨了 ORP 与碳钢腐蚀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水的 ORP 参数对碳钢腐蚀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其中 O2/OH?电对的作用占主导,其他电对如 Fe3+/Fe2+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海水 ORP 的增大,其氧化能力越强,碳钢腐蚀电流增大,腐蚀速度加快。水质相对稳定的开放性大洋海水中,可以考虑海水氧化还原电位在碳钢腐蚀速度预测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James T. Liu  Li-hua Hou 《Marine Geology》1997,140(3-4):367-390
Around the artificially stabilized tidal inlet that connects Kaohsiung Harbor to Taiwan Straight, 203 surficial samples of the sea floor were taken from the nearshore, in the outer harbor, and portions of the inner harbor. The bathymetry of the same area was also surveyed. The sand fraction in each sample was analyzed for the grain-size composition with a custom-built rapid sediment analyzer. A total of twenty-one size-classes were used in the analysis. Three hypothetical sediment sources were assumed to have influenced the spatial grain-size patterns in the study area: the northward and southward littoral drifts, and the sediments exported from the harbor. After reducing the influence of each hypothetical sediment source separatel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empirical orthogonal (eigen) function (EOF)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northward long-term littoral drift is the dominant direction of sediment transport in the nearshore of the study area. A conceptual model for four different sediment trapping and bypassing patterns are proposed. (1) Excess bypass (or net outflux): this bypass patter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xport of fine-grained sediments (mud and size classes in the very fine sand fraction) from the interior of the harbor. (2) Partial bypass (or partial trapping): this bypass pattern is represented by the size-classes in fine sand fraction. The amount of these grain sizes entering the outer harbor through the inlet is more than the amount exiting at the inlet mouth, resulting in the retention of a portion of these grain sizes. (3) Total bypass (or zero trapping): grain sizes that exhibit this bypass pattern do not come near the mouth of the inlet. These grain sizes include medium and coarse sand fractions. (4) Lag deposits: this group includes the size classes in the very coarse sand fraction, which are largely concentrated in the scour pit immediately seaward of the inlet mouth. In general, surficial sediment grain-size patterns represent a time-averaged response of the substrate to the transport processes over the time scale of at least two seasons. The differential associations of grain-size groups with various topographic features in the study area suggest morpho-textural relationships exist between the sea floor topography and grain size distribu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8.
利用线性极化电阻、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量技术,研究了API Spec X60两种管线钢ERWC电阻焊管)和SML(无缝钢管)在取自中国东海长江口地区的不同类型海泥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结果表明,SML管线钢在海泥中的耐蚀性明显优于ERW管线钢,管线钢在海泥中的腐蚀行为主要受阴极去极化剂一氧的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7年2月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和广州二海海洋勘察公司对北部湾南部某气田海区海水及沉积物腐蚀性因子调查的资料,概述了该海区电阻率、溶解氧、Fe^2 /Fe^2 、Eh、有机质等腐蚀因子的特征。对腐蚀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调查区海水腐蚀情况与邻近海区海水接近,各站表层海土腐蚀性偏向于较强级,从而提出了防腐蚀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