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保障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在上海海域登陆和途经的海底国际光缆通信畅通和海底天然气管道安全,中国海监上海市总队于2010年4月20日至10月31日期间,开展上海海域海底光缆和管道保护专项执法行动。本次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4月26日至5月10日,第二阶段为5月29日至6月14日,  相似文献   

2.
<正>4月16日,中国海监总队在上海举行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海底光缆巡护专项执法行动启动仪式,中国海监总队党委书记、常务副总队长孙书贤下达起航令。在5月至10月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海监总队将组织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海监机构加大海底光  相似文献   

3.
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落下华丽帷幕完美收官。历时半年的上海世博会是一届成功、精彩的世博会,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外宾客的高度赞扬和评价。国际海底光缆如同条条"大动脉",直接关系着世博会期间的国际通信。特别是上海6大系统10条国际海底光缆,承担世博会期间视频传输、新闻数据、国际互联网和国际电话的传送任务,通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海监总队组织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区海监机构,全力以赴开展海底光缆巡护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世博会期间海底光缆安全畅通,为世博会的胜利举办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圆满完成了既定任务。无论是置身于世博会之中感受便捷顺畅的通信,还是虽无缘世博会现场却能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网络等各种方式欣赏世博、体验世博,都离不开保护海底光缆的辛勤工作。本期特别报道辽宁、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等世博海底光缆最为集中的五地海监队伍在世博期间开展海底光缆巡护专项行动的工作情况,回顾艰辛,重温精彩。  相似文献   

4.
埕岛油田海底管道冲刷及工程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洪勤 《海洋科学》2005,29(6):13-16
埕岛海域地处1953年至1976年黄河在此入海形成的亚三角洲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动力环境决定该海域有明显的冲刷现象,工程实测和物模试验结果均表明该区海底管道有冲刷悬空等许多隐患。作者对该海域冲刷机理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适合本区海底管道冲刷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8,(9):4-4
今年7月,国家海洋局发布了《关于我国管辖海域国际海底光缆的公告》,要求在第29届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期间,禁止在沿海宽阔海域海底光缆两侧各500米、海湾等狭窄海域海底光缆两侧各100米、海港区内海底光缆两侧各50米范围内从事挖砂、钻探、打桩、抛锚、拖锚、底拖捕捞、张网、养殖或者其他可能破坏海底光缆安全的海上作业。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海底电缆管道面临的海域空间资源不足、受渔业活动破坏严重等问题,文章提出海底电缆管道廊道规划的构想。研究表明:规划的重点应集中在3个方面,即确定规划廊道范围,做好相关利益者协调,并应考虑海域适应性问题。研究认为,在特定海域对海底电缆管道路由进行统一规划布置技术上是可行的,有助于节约海域空间资源、保障管线安全、提升审批效率。  相似文献   

7.
随着辽东湾浅海油气的开发,该海域海底管道的铺设增多。该区域受潮汐、河流等因素影响,海底管道可能出现裸露与悬跨现象,需要人为定期检测与维护。根据辽东湾海南8管道的检测结果,结合海底沉积物、水文等资料,分析了该海区冲刷机制和现今常用的海底管道裸露与悬跨的维护方法在该海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区作业渔场的捕捞方式、作业范围等的分析,结合已建海底光缆故障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调查和已建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底光缆主要穿越了长江口、江外、舟山、舟外、鱼外等5大主要作业渔场,各渔场的渔业活动频繁,拖网、张网和流刺网等不同捕捞作业方式集中,对海底光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捕捞渔船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多、触底深度的不断增加、作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使海底光缆路由调查时所获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船只、渔具的日益大型化以及拖网、张网、围网等捕捞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更使得海底光缆的故障频繁发生。为保护海缆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选择休渔期时进行路由调查,在捕捞活动的频繁区,选择双层铠装型(DA)的海底光缆,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以降低渔业活动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实践表明,将海底光缆埋设深度增加至3.0 m以上,可有效地保护海底光缆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借鉴美国学者Muhlbauer提出的管道风险评分法,对渤海海底输油管道系统进行自然风险辨识,并根据渤海海域环境特征对自然环境影响指标评分标准进行了初步研究,形成适合渤海海底管道风险评价的评分标准体系,为渤海海底管道风险分析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海底管道固有的、或在加工及铺设过程中形成的潜在缺陷,在海洋环境的外载作用下,有可能酿成破损事故;即使无此隐患,诸如地震、海啸等突发性自然灾害;使用过程中的腐蚀、材料疲劳,以及锚钩、渔网等人为侵害也会造成损坏。这种损坏多具随机性,且常伴有油气喷发或漏泄。 1980年,欧洲北海海域Thistle至Dunlin为一段管线,被锚钩拉断而损失了几千吨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